1974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生产大发展的决定因素是革命
——从战国秦汉时期铁器发展看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卫今
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的一定发展引起的,但是,生产力的大发展却总是在生产关系改变之后。这是一条历史的规律。
解放后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从地下大量发掘中进一步揭示的中国古代铁器的发展过程,有力地证明了生产力的大发展总是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大变革之后出现的。考察并剖析这个过程,研究儒法斗争的历史,认识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和旧的上层建筑对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毛主席关于“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伟大教导,深入批判刘少奇、林彪一伙鼓吹的唯生产力论。
是什么决定了铁器的发展速度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很早以前就知道用铁了。一九七二年在河北藁城县台西村商代一座奴隶主的墓葬里发现了一件铁刃铜钺。墓葬的年代相当于殷墟文化的早期,即公元前十四至十三世纪。这件铁器的发现,说明早在三千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使用铁来制造用具。
西周以至春秋早期的社会生产状况,从地下发掘来看,同商代没有明显的不同。西周时期陕西西安沣西遗址发现的大量农业生产工具中,没有一件是铁器,也没有青铜制造的农具。在这里,发现最多的挖掘工具是骨铲,收割工具是蚌镰、蚌刀和石刀,谷物加工工具有石杵和石臼。据文献记载,当时还普遍使用木制的耒耜。沣西,正处于西周政治中心的丰镐地区。这里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尚且这样原始,其它地区可以推想而知。使用这些木、石、骨、蚌制成的农业工具,要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深耕细作,自然都是难以做到的。
到了春秋晚期,铁器的制造和使用有了重要的发展。那就是:在农业生产中开始使用了铁制的生产工具。在徐楚和三晋这两个地区范围内,已发掘出一些铁器,其中包括凹字形锄、削等。这些铁器多数是一些小型的农具和工具,形制已比较成熟。正是由于铁器在农业生产中开始使用,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生产劳动成为可能,使封建制的新生产关系代替奴隶制的旧生产关系的条件逐渐成熟。这是春秋战国间社会大变革的契机。但是也要看到,这种铁制的生产工具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当时的分布面还不广。多数经过系统发掘的春秋遗址,如山西侯马、陕西沣西客省庄、郑州碧沙岗等处,仍然没有发现铁制的生产工具或用具。这说明,当时铁器的发展处于初期阶段,还没有在农业生产中取得支配的地位。
从商代藁城遗址开始,到春秋晚期止,前后经历了将近一千年的历史,铁器的发展是十分缓慢的。铁是一种比青铜便宜得多的金属,铁矿的分布也远较铜、锡矿为广泛。从铁矿石提炼海绵铁,所需温度比冶炼青铜高不了很多。根据沣西西周遗址所出的青釉陶瓷碎片的鉴定,当时已可以取得这种温度(同样质地的青釉陶瓷,在早于殷墟文化期的商代二里冈文化期中已经出现)。在我国殷商时期冶铜业已达到较高技术水平的情况下,把铁矿石经过冶炼锻打成熟铁,在技术上并不是难以达到的。为什么铁器的发展却偏偏如此缓慢呢?
历史上,一种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往往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的过程。可是,决定铁器的发展速度的,不是技术,而是生产关系,是社会制度。
我国历史上的奴隶制发展到春秋时期,已经成为一种没落、腐朽、反动的社会制度。在奴隶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占有生产者,这生产者便是奴隶主能够当作牲畜来买卖和屠杀的奴隶。奴隶的劳动是奴隶主倚仗皮鞭和棍棒来维持的。奴隶本身对生产完全不感兴趣,没有一点主动性。奴隶主贵族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却根本不愿去改进生产工具,也不肯把比较贵重的工具交给奴隶们使用,只是采用强制的手段,强迫奴隶使用那种最粗糙、最笨重而又不易损坏的工具进行劳动。正是这种极端野蛮残酷的奴隶制,成为当时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桎梏。特别当春秋晚期铁器开始在农业生产中运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奴隶制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就更加尖锐。不改变奴隶制的生产关系,铁器的大规模使用和推广是不可能的。
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生产关系的变革与铁器的发展
春秋战国之间的社会生活中充满着异常尖锐剧烈的阶级斗争。奴隶们最初是大规模逃亡。公元前六四二年的梁国就是因“民溃”而灭亡的。随着,就发生了声势浩大的奴隶暴动和起义,如春秋末年的柳下跖起义。奴隶和平民这种大规模的逃亡、暴动和起义,严重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动摇并摧毁了奴隶制的社会基础,使新的封建制的生产关系有了建立和发展的可能。
在奴隶和平民反抗奴隶主贵族的阶级斗争的基础上,适应已经出现的封建生产关系发展的需要,新兴地主阶级在一些诸侯国里陆续夺取了政权,积极推行法家路线,展开变法运动,进一步改变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巩固和发展封建制的生产关系。经过长期激烈的阶级斗争,到战国中期,新的封建生产关系才在各诸侯国基本确立起来。
这时,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状况、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奴隶解放出来的农民,由于得到了某些人身自由,有的还有了一定数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一部分产品也可以归自己支配,开始对生产有了一定的兴趣。社会生产力得到真正的大发展,是和劳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密切相关的。正是这种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封建的个体农业经济,要求有更多更好的铁器供它使用。而已经取得政权的新兴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它们统治的经济基础,也要求生产力加速增长。恩格斯指出:“生产资料从这种桎梏下解放出来,是生产力不断地加速发展的唯一先决条件,因而也是生产本身实际上无限增长的唯一先决条件。”(《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国历史上铁器的第一次大发展,铁制生产工具在各个生产部门中取得主导地位,正是在战国中期开始的。
从文物考古工作者地下发掘的情况来看,战国初期铁器的种类和数量虽比春秋时期有所增加,但出土地点仍然集中在三晋、徐楚两个地区,种类大多是小件铁器和小农具,在生产上也还没有代替石器、蚌器和青铜器而取得支配的地位。这种情况,显然是当时刚刚建立起来的封建制生产关系还不稳定,奴隶制生产关系的残余和奴隶主贵族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势力还相当强大所造成的。到封建土地所有制基本确立的战国中期,一个崭新的局面就展现在我们面前,铁器的使用以空前的规模在全国推广。解放以来,北起辽宁,南至广东,东自山东半岛,西到四川、陕西,包括当时七国的广大地区,都有战国时期的铁器出土。
铁器的大发展,最突出的表现是在农业生产中代替木、石农具,取得了主导的地位。河北石家庄市庄村的赵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在全部农具中占百分之六十五。辽宁抚顺莲花堡的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在全部农具中已占百分之九十以上。这些大致都是战国中期以后的遗址。它同西周和春秋时期相比,是一个多么重大的变化!
铁农具的广泛使用,使大规模的开垦土地和深耕细作成为可能。在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中,?(有的称斧或锛)占着很大的数量。这是当时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荒地留下的历史见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时法家提倡“耕战”政策的结果。铁制的犁铧代替木制的耒耜,为牛耕的发展和推广提供了物质条件。
铁器的使用,又为大规模地兴修水利创造了重要条件。战国初期,西门豹为邺令时,已经引漳水以灌溉民田。战国中期以后,一些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如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还有稍后的灵渠,都开始兴修。
冶铁业的兴起,更是战国时期一项最重要的新兴手工业。山东临淄齐故城内属于战国时期的冶铁遗址有四处,其中最大的一处面积约四十余万平方米。河北易县燕下都城址内发现冶铁遗址三处,总面积也达三十万平方米。铁质铸范,在河北兴隆县燕国矿冶遗址和河北磁县柏阳城赵国遗址都有发现。它不仅可以连续使用,节省做泥范的时间和工序,铸出来的铸件也比较精细,可以保证质量。河北石家庄出土的赵国铁斧,经科学考查,证明是初期的可锻铸铁件。它把铸件经过柔化,改变其含碳量和金属组织,克服铸件性脆易断裂的弱点,把铁器的制造技术向前推进了一步。这种技术的出现,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金属加工技术的高度水平。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扩大了社会分工,从而也促进了商业的发达,促进了城市的大规模兴起。从战国中期起,中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面貌都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巨大变化。
在封建社会建立的初期,社会生产力确实有了巨大的发展。这种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并不是自然发生、自然到来的,而是在奴隶和平民反对奴隶主贵族的阶级斗争的条件下,在生产关系已在逐步变革的基础上,经过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积极推行法家路线,进一步摧毁旧的奴隶制的生产关系,确立和发展新的封建制的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力才有了广阔的发展余地。而从奴隶制的枷锁下解脱出来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是封建社会生产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也是新的生产工具的实际创造者。在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建立起来以后,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完全是由农民和手工业劳动者们的辛勤劳动来实现的。
新的政治制度的巩固与铁器的发展
在封建社会初期,社会生产力在蓬勃发展的同时还遇到两种势力的阻挠:一是封建诸侯国家的割据状态,二是奴隶主贵族残余势力的复辟活动。这两种势力又总是紧紧勾结在一起的。
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秦始皇嬴政,顺应着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继续推行法家路线,在短时间内初步统一了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治虽然只有十几年,社会经济仍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反映在铁器制造方面的,是大型铁农具的开始出现。辉县周围村战国中期大墓和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的战国铁犁,都是一种铁口犁,就是在木犁的头上加套一个铁口;而秦始皇陵附近却出土了长二十五厘米的全铁犁铧,这证明犁耕用的铁制农具又有了显著的发展。
经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复辟势力,被奴隶制残余束缚的生产力进一步得到解放。汉初,政治上经济上又经过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经过对奴隶主复辟势力和封建割据势力的反复斗争,到汉武帝刘彻时,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大体上得到了巩固,这种政治制度对社会生产发展的积极作用也就进一步显示出来。
刘彻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历史人物。他任用了法家桑弘羊等人,继续推行法家路线。经过长期艰苦的战斗,打败了匈奴奴隶主贵族的侵扰。同时,实行盐铁官营,禁止郡国铸钱,进一步打击地方豪强的割据势力和工商奴隶主。那时,冶铁业在社会生活中已成为极其重要的经济部门。
中国历史上铁器的第二次大发展,正是在西汉中期大力推行盐铁官营政策的时期出现的。
从地下发掘来看,西汉中期以后的铁器发现,比这以前要多得多。不仅中原地区,就是一些边远地区如两广、云贵等,出土的西汉中期以后的铁器也很多。铁器的种类,比战国时期大大增加了。陕西陇县和礼泉县还发现以铁口犁套在大型犁铧头上作为铧冠,说明西汉中期以后在这些地区已经普遍地使用牛耕。这种大型犁铧的采用,又大大加深了牛耕的破土深度。在武器制造方面,汉初铁兵器虽已逐渐增加,但青铜兵器仍居主要地位;西汉中期以后,铁制兵器就逐渐代替青铜兵器而取得主要地位。在日常生活方面,铁器也更广泛地使用了。
冶铁业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了巨大的发展。许多冶铁作坊从开矿、冶炼到制出成品,整套程序都结合在一起进行。河南巩县发掘的铁生沟西汉冶铁遗址是一个重要的例证。在这所冶铁遗址附近有丰富的铁矿和煤矿。遗址中发现成排的炼铁炉。这些炼铁炉的形状因用途不同而异,有炼海绵铁的炉,有排炉和长方形炉,有直接可炼成熟铁的圆形炉,有炒成钢的低温炒钢炉,有炼低碳钢的反射炉。用途相同的炼炉集中地排在一起。矿石在入炉前要经过筛选。炼炉附近发现有木炭、原煤和煤饼,分别用于不同形制的炼炉。除炼炉外,还有熔炉和锻炉。在这处冶铁遗址中,冶炼工序集中,设备相当齐全,使用的工具大部分为铁制,生产的器具以农具为主。充分显示了西汉中期以后冶铁作坊的巨大规模和它同发展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在冶铁技术方面,一个重要的发展是经过柔化处理铸铁的技术有了很大提高。
西汉中期以后铁器生产的大发展,充分显示了经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对奴隶主残余势力的大扫荡和对地主阶级的第一次冲击之后,在西汉初期进一步打击了奴隶主复辟势力,并对封建制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作了调整的条件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这种政治制度对社会生产发展的巨大作用。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毛主席教导我们:“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当着政治文化等等上层建筑阻碍着经济基础的发展的时候,对于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革新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东西了。”中国古代铁器发展的过程,有力地说明毛主席这些教导是多么正确、深刻。
随着铁器的发现和逐步使用,个体生产逐渐成为可能,封建主义的土地所有制在奴隶制社会内部一步步孕育和发展起来,最终导致了激烈的社会变革,把社会历史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但是,这种激烈的社会变革并不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地、和平地到来的。旧制度是在毁坏,在解体;但是,代表着垂死的旧制度的一小撮腐朽没落的反动势力决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他们一定要进行拚死的反抗。在新制度战胜旧制度的过程中,必然充满着尖锐残酷的阶级斗争,必须经过革命才能实现。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只有革命,才能粉碎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解放社会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只有革命,才能推动历史不断前进。在革命和生产的相互关系上,革命不能不居于首位。离开革命,幻想生产力能有大的发展,无异于痴人说梦。这是一部人类社会历史、包括中国古代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过渡的历史所证明了的。
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才建立起来的,这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在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前就已经出现,是根本不同的。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变革,与以一种私有制代替一种私有制的变革,有根本的区别。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大发展,更加需要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之后,以至在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基本确立之后,继续不断地在上层建筑领域里进行革命。每一次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总是随着每一次社会主义革命高潮出现的。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总结历史上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经验,可以使我们更加认清刘少奇、林彪、陈伯达鼓吹反动的唯生产力论,叫嚷“技术可以引起整个社会的变化”的反动目的,无非是要取消无产阶级革命,取消无产阶级专政,从根本上改变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实现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狼子野心。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提高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觉悟,坚定不移地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前进。这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3版()
专栏:

盐城县积极收购农副产品
江苏省盐城县各级党组织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切实加强对农村商业工作的领导,发动商业部门职工努力搞好农副产品收购工作。到目前,全县生猪收购量达十六万多头,鲜蛋收购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一百二十万斤,蘑菇、水产品等的收购量也比去年同期有较大的增长。
盐城县是江苏省生猪、鲜蛋等农副产品重点产区之一。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今年这里的农副产品都获得了丰收。为了搞好收购工作,县委及时召开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了部署。全县各社队的党组织,领导群众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深入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提高了广大社员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进一步焕发了他们向国家交售农副产品的社会主义积极性。龙冈公社杨树大队的社员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踊跃向国家出售生猪、家禽等农副产品。公社党委及时加以表扬,其他大队许多生产队都向杨树大队学习。今年一至十月,这个公社出售给国家的鲜蛋达四十万斤,平均每户五十多斤,超额完成了全年收购计划。
为了搞好农副产品收购工作,今年以来,盐城县商业系统党组织先后举办了三期学习班,还总结推广了新兴公社供销社在农副产品收购工作中认真执行党的政策的经验,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副产品的收购工作。


第3版()
专栏:

丰收喜讯
容县沙田柚
著名水果沙田柚产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今年沙田柚获得丰收,总产量达一百多万只,比去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今年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这个县认真落实党的政策,促进了沙田柚的生产。
浙江山核桃
浙江省山核桃今年丰收,总产量比去年增加一倍多。山核桃是浙江省的特产,果仁含油多,营养丰富,既能榨油,又是群众喜爱的食品。浙江省山核桃产区的干部和社员为了提高山核桃的产量,几年来坚持开展科学实验活动,不断摸索山核桃的生长规律,采取勤松土,勤除草,及时治虫等措施,加强培育管理,使山核桃树多开花,多结果,逐步做到了“小年”增产,“大年”丰收。
藤县松脂
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今年松脂获得丰收,总产量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十五以上,质量也有所提高。
近几年来,藤县农村各社队进一步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建立和健全了森林管理保护和松脂采割制度。商业部门就近收购。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松脂增产。
黄岩蜜桔
浙江省今年黄岩蜜桔的总产量比去年增长将近二成。黄岩蜜桔品种繁多,今年,桔区的干部和社员在批林批孔的推动下,发扬“人定胜天”的革命精神,战胜了干旱、台风、病虫等自然灾害,夺得了蜜桔丰收。
南通薄荷
江苏省南通地区薄荷获得丰收。今年,全地区种植的薄荷,平均亩产薄荷油十六斤以上,比去年增长六成多,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南通地区种植薄荷历史悠久,面积较大,占全国薄荷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这里生产的薄荷,在国际市场上久享盛名。
额济纳旗驼毛
甘肃省额济纳旗今年驼毛丰收。到十月底,全旗已收购驼毛二十四万多斤,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四。额济纳旗驼毛,纤维细长、光泽好,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去冬今春,这个旗加强了草原的水利建设,引河水灌溉草场五十多万亩,使今年牧草生长良好,骆驼吃得膘肥体壮,绒毛生长稠密,产毛量大增。(专栏内都是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

河北沙河县蝉房公社核桃获得好收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