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一批青年干部在大庆成长起来
大庆油田各级党组织从开始建设油田起,就提出“出石油,出经验,出干部”的要求,注意培养和选拔新干部,特别是注意从优秀的青年工人和妇女中选拔新干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他们更加重视这项工作,按照毛主席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个条件,以“铁人”王进喜为榜样,培养了大批“铁人”式的好干部。现在的大庆,从油田党委,到各钻井、油建、采油等指挥部一级党委,以及基层领导班子中,越来越多的新干部在斗争中茁壮成长。
摔 打 锻 炼 学 “铁 人”
敢于给青年干部压重担子,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摔打,这是大庆培养青年干部的优良传统。“铁人”王进喜同志说得好:“井,没有压力就出不了油;人,没有压力,就轻飘飘的,干不好工作。”大庆各级党组织都把青年干部放在斗争第一线,让他们挑重担,在实践中摔打锻炼。去年,油田新区会战的硬仗打响了。那里地质复杂,地下压力大,要求高,任务重,条件艰苦。各有关部门都把这次会战看成是锻炼青年干部的极好机会。钻井指挥部党委把新提拔起来的五名干部放到会战第一线,让他们各自分工一路,独立作战。他们到会战第一线以后,狠抓大事,深入批判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加强对职工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会战中,他们迎着困难上,依靠群众出主意想办法,终于克服重重困难,为当年设计、当年打井、当年施工、当年出油作出了新贡献。在这场艰苦的战斗中,青年干部学会了工作,增长了才干。
事实证明,让青年干部挑重担,可以使他们在斗争实践中更快地成长起来。采油一部三十一岁的团委副书记曹亚范,去年被提为指挥部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为了帮助曹亚范在实际斗争中锻炼成长,党委让她协助一名副书记抓生产管理。有一段时间,曹亚范只忙于抓生产,忽视了政治学习。党委及时向她指出:抓生产,最根本的是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如果整天忙于生产,不抓路线,就会走到修正主义道路上去。党委不仅指出曹亚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具体地教给她工作方法,帮助她克服忽视政治的倾向。后来,党委又分工让她管人事工作。她坚持党的原则,抵制不正之风,圆满地完成了招收新徒工等任务。党委的关怀,群众的帮助,实际斗争的摔打磨练,使曹亚范成长为一个敢想、敢说、敢干的青年干部,受到了职工们的称赞。她深有体会地说:“不挑重担,学不了‘铁人’,舒舒服服练不出真本领。党组织给我压的担子越重,我学到的东西越多。”
大庆党委还注意帮助青年干部提高理论水平。各级党组织分期分批举办学习班,组织各级干部、特别是新干部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还通过轮流去“五·七”干校、参加工人理论队伍等途径,不断提高他们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现在,大庆油田的大批青年干部迅速成长为既能实干又懂革命理论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以 老 带 新 学 “铁 人”
大庆党委在培养青年干部的过程中,注意克服那种“不放心,当陪衬”的错误倾向,也注意防止“大撒手,没人管”的另一错误倾向。他们充分发挥老干部的作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使新老干部团结战斗,共同前进。
为了带好班,大庆各级党组织积极引导老干部学习王进喜同志呕心沥血培养年轻一代的先进事迹,提高他们的革命责任感。教育他们以无产阶级的广阔胸怀欢迎后来者居上,把以老带新作为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此外,在配备领导班子时,坚持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安排工作时,注意新老干部搭配,学习、训练时,采取新老干部混合编组,从组织上为以老带新创造条件,搞好传、帮、带。
以老带新,首要的是帮助新干部抓路线。“铁人”王进喜同志亲手培养起来的青年干部王作福,现在担任了钻井革委会副主任。王作福又象“铁人”带自己那样,培养青年队长高金颖。小高刚被提为一二○五钻井队第七任队长不久,新油区的会战开始了。当时困难很多,王作福就亲自到这个队蹲点。先来的兄弟队已经钻了七百余米,小高等青年干部一看就着了急,要求马上动手干。是先抓钻头还是先讲路线?王作福帮助小高先在干部里统一思想,然后在全队做了动员。王作福回忆和讲述“铁人”在六十年代领着这个队学习和运用《实践论》、《矛盾论》,打出第一口井的情景。他说:当时王进喜同志带领我们以和帝、修、反作斗争的姿态,把井场当战场。现在,我们仍在和帝、修、反作斗争,咱们工人阶级要发扬“铁人”精神,要为毛主席争光,为无产阶级争气。这一番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说得大家心里热乎乎的。第二天,大家用肩扛,用橇杠撬,以肩膀当吊车,树起了井架,终于打出了新区会战的第一口油井。高金颖从王作福身上学到了“铁人”精神,遇事首先抓路线,抓思想政治工作,使这个被誉为“钢铁钻井队”的一二○五钻井队越战越强。最近,油田党委授予高金颖同志“继承铁人精神的好队长”的光荣称号。工人们高兴地说:“我们从王作福、高金颖身上,看到了‘铁人’精神代代传!”
有些青年干部提到领导岗位以后,工作中出现过一些曲折。应该怎样对待这些问题?大庆党委认为,青年干部在成长过程中出现某些曲折是不足为怪的。他们要求老干部将多年积累下来的好经验传授给青年一代,帮助他们迅速成长。去年五月,二十二岁的女子采油队副队长李向阳,被提拔为采油四部团委副书记后,党委派她到六区三队蹲点。这个队是个后进单位。小李一到队里,就坚持顶班劳动,大小事情都过问,但却忽略了发动群众。党委书记及时给她指出,要抓大事,抓路线教育,放手发动群众,才能管好油井。小李广泛发动群众,狠抓路线斗争,激发了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全队的革命、生产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她自己通过学习和实践,领导能力进一步得到了提高,现已成为采油四部党委常委、政治部副主任。
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大庆各级党组织还注意帮助新干部改造世界观,不断教育他们要象“铁人”那样,在取得成绩时,同骄傲自满斗,继续前进;在工作遇到困难时,同怕苦怕难的思想斗,敢于挑重担;在生死关头,同活命哲学斗,勇于为革命献身。
大庆油田从会战到现在,成长起来的青年干部一茬接一茬。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强;肯学习,政治嗅觉灵敏,接受新鲜事物快;敢想敢说敢干,敢于反对错误潮流;来自基层,熟悉生产,密切联系群众;继承了“两论”起家的光荣传统。各级领导班子有了这样一批生龙活虎的新干部,到处呈现出朝气蓬勃、团结战斗的新气象。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加强对妇女新党员的培养教育
湖北省黄陂县蔡榨公社六合大队党支部,一九七○年以来,发展了八名妇女党员。现在,这个大队有女党员十三人,占党员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八点二。
这个大队党支部不仅重视发展妇女党员,还注意加强对她们的培养教育,让她们经风雨,见世面,充分发挥妇女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队党支部根据群众的要求和各人的具体情况,分别让妇女新党员负责生产大队或生产队的一个方面的工作;有的参加公社或生产大队组织的贫宣队,到阶级斗争复杂的生产队工作,学习和运用党的基本路线分析和处理问题。一九七三年,党支部派大队妇代会主任、新党员阮冬娥到第五生产队蹲点。她坚持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狠抓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认真落实“男女同工同酬”的政策。同时帮助生产队干部贯彻执行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处理好粮棉争地、争肥、争劳力的矛盾,学习科学植棉。去年,这个队的棉花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亩产皮棉由一九七二年的五十七斤增加到一百三十一斤。
大队党支部还针对妇女家务事多等实际问题,积极为她们参加学习、劳动和政治活动创造条件。如开办农忙食堂、托儿所、幼儿园;政治夜校设立妇女学习班,和男社员错开时间学;生产队就近划分读书组,便利她们参加学习;经常教育男社员主动分担家务等,进一步激发了妇女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欢迎年轻干部“后来居上”
陕西山阳县鹤岭公社党委书记 周宪吉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公社党委把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作为反修防修的一件大事,经常研究讨论。
一次,公社党委研究培养和选拔青年干部。大家一致认为,公社团委书记伍振银出身好,路线斗争觉悟高,工作大胆泼辣,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是棵好苗苗。于是,我们就决定积极培养和帮助他,让他挑重担子,在三大革命运动中锻炼成长。去年,我们派伍振银到西坪大队蹲点。开始,他对如何改变这个大队的面貌心中无数。我们就和他一起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组织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狠抓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批判了资本主义倾向,推动了革命和生产的发展。同年,这个大队修了旱涝保收田二百多亩,粮食产量比前年翻了一番,跨进了学大寨的先进行列。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锻炼,我们建议上级党委提拔伍振银担任公社党委主要领导职务。上级党委认为伍振银路线斗争觉悟高,革命干劲足,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决定把他提拔为我们区的区委副书记。这一决定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但后来一想,青年干部迅速成长,后来居上,担任更重要的领导工作,这是革命的需要。老一辈的革命事业总要新一辈的同志来接替。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青年人迅速成长,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使我们的革命事业后继有人,这是大好事。作为老干部,要襟怀坦白,出以公心,欢迎青年干部“后来居上”。革命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应该能上能下;既会当“班长”,又会当“参谋”;既善于唱“主角”,又甘于当“配角”。我们一定按照毛主席的教导,正确对待、热情扶植新生力量的迅速成长,在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中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3版()
专栏:

“批林批孔威力强 干部面貌大变样”
不久前,江苏省东台县三仓公社梁海大队的社员群众贴了这样一张大字报:“批林批孔威力强,干部面貌大变样,支部书记敢斗私,肩挑重担带头闯。”
这是怎么回事呢?话还得从头说起。
批林批孔运动开始以后,这里的群众进一步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更加关心发展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积极帮助队里的干部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队里的干部也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
今年春天,第四生产队的老党员施泽友,向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潘荣茂提了一条意见,批评他不把劳力和物资用来搞农田基本建设,而用去盖大队办公室,并说“钢铁氧化要生锈,思想‘洋’化要变修。”
老潘听了这条意见,引起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想:盖办公室的计划,党支部已经研究过四次,公社也同意,群众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意见?后来,他又冷静地想:水利工程还没有成龙配套,八十亩棉田正在受旱。原大队办公室的房子虽旧,但整修一下,还可以住。现在盖新办公室,要用资金一千五百元,劳力五百个。如果把这些资金和劳力用来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对发展生产会有多大的作用啊!他觉得群众的意见提得对,就召开支委会再次讨论这个问题。经过一番争论,党支部领导成员统一了认识,改变了原来的计划。
大队办公室不盖了,农田基本建设很快就掀起了高潮。两个星期就修筑了两条二里长的毛渠,整修了二里长的干渠;原来准备盖办公室用的砖头和木料,全部分到七个生产队,兴建了八座涵洞,砌了十五个田头粪坑,修理了二十间猪圈。
不久,社员们投入了“三夏”的紧张战斗。就在这时,第五生产队会计徐正保家养的蜜蜂的蜂王分群时跑了。他从东头找到西头,从南头找到北头,转了两天时间,跑遍了邻近的四个大队。正在他找不到蜂王而感到焦急的时候,贫下中农贴了他一张大字报,题目是:“我们‘三夏’大忙,会计到处寻蜂王,这说明了什么?请大家好好想一想。”
这张大字报轰动了全队,也震动了支部书记潘荣茂。他想:过去,队里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比较严重,影响集体生产的发展。文化大革命中,批判了刘少奇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等黑货,情况有所好转,但是有些干部仍然过多地发展家庭养蜂而影响了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自己也有这种情况。群众的大字报,批评的是徐正保,也是批评自己。问题出在徐正保身上,责任却在自己身上。
当天晚上,老潘来到徐正保家。老徐惭愧地说:“我错了,我要检讨。但我总觉得那张大字报太火辣了。”老潘说:“群众的批评虽然火辣些,但对我们有好处,可以促使我们更好地正视自己的问题。”接着,他首先检查了自己也没有正确处理好集体生产与家庭副业的关系。一席话,使老徐深受感动。
第二天,老潘在支委会和群众大会上,带头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的罪行,批判孔孟之道,也检查了自己的私心杂念。老徐也作了检查。在老潘的带动下,大队养蜂的干部都按照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正确处理家庭养蜂和集体生产的关系,大家都积极投入了集体生产劳动。全大队和生产队的主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时间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三分之一。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他们跟群众更贴心
——批林批孔运动给汪洋公社党委“一班人”带来的变化
湖北省大悟县汪洋公社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公社党委“一班人”变得跟群众更贴心了。
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
以前,公社党委书记陈方智搞农村工作有条“经验”,就是“要抠得住人”。意思是说,遇事要拿出点“狠气”来,一“狠”,别人就跟着跑。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群众给他提了不少意见。他渐渐意识到那个老“经验”有些不顶用了,但思想上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
批林批孔运动中,通过对林彪、孔老二鼓吹的“上智下愚”等反动谬论的批判,陈方智认识到,林彪、孔老二这些家伙,是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害怕群众知道真理,就搞那一套“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我们共产党人是代表人民利益的,为群众办事的,就要让群众知道真理,大家才能齐心来做;过去自己讲“狠气”、爱抠人的坏作风,实际上是受了剥削阶级思想的影响。于是,在党委生活会上,在群众批判会上,老陈带头批林批孔,诚恳地检查自己的缺点。干部、群众高兴地说:“老陈变了!”
老陈的确变了。现在,他遇事同群众商量,过细地做工作,靠“带”不靠“抠”。公社党委决定治理全社最大的一座荒山——老虎山,开辟蚕桑基地。事前,他和党委其他领导成员分头到各个大队,召开干部和贫下中农代表会,讲明治理老虎山的意义,使社员不仅知道为什么要治理老虎山,而且知道怎样治理老虎山。动工后,老陈吃在工地,睡在工地,亲自参加劳动。干部、社员艰苦奋战,开出梯地一百五十亩。老虎山一仗,为全公社治理荒山树立了样板,也使老陈体会到: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尽快地改变农业的落后面貌。
主动征求群众意见
批林批孔运动中,群众批评党委副书记刘文奠办事不认真,马马虎虎。老刘听了这些意见,心里翻腾开了:文化大革命中,群众批评了自己的缺点错误以后,便抱着说话谨慎些,办事随和些的态度。他满以为这样一来,群众的意见就会少了,想不到现在又批评开了!
通过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刘文奠心里的疙瘩解开了。他认识到,群众敢于起来批评干部,督促干部更好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表现,是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可喜收获。自己受了批评以后,搞好人主义,不坚持原则,实质上是没有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群众当然会有意见。
思想不通,批评是包袱;思想一通,批评变财富。而今,刘文奠把群众的批评意见,当作鞭策自己前进的力量,不仅在党委定期开门整风时热情地欢迎群众批评,而且经常利用蹲点住队、检查工作等机会,主动上门征求群众的意见。今年汪洋公社遇上秋旱,老刘到店垄大队组织群众抗旱。他跟大队党支部研究决定:延伸芦子沟水库的渠道,扩大灌溉面积,解除上片四个队的旱情;下片四个队,沿河打坝,提水抗旱。这样提灌成网,就能确保所有晚稻和绝大部分旱地作物丰收。至于独山岗上的十七亩黄豆,因没有水源,就打算放一放。老刘征求社员对这个方案的意见。第二生产队老队长余步明一针见血地说:“你全抗全保的思想还树得不牢。那十七亩黄豆,水抽不上来,可以发动群众挑水嘛!”老队长的批评,使老刘很受启发。他们在安排劳力开渠打坝的同时,发动群众,利用早晚时间挑水抗旱,保住了独山岗上的黄豆。眼看着丰收在望的庄稼,老刘又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群众路线的教育。
时刻关心群众利益
党委委员、妇联主任朱桂清,在汪洋大队第五生产队蹲点。这个队的干部、职工家属多,男劳力少,一些妇女由于有孩子拖累,不能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这些,小朱看在眼里,挂在心上。一天,区里介绍高店公社高店大队办托儿所,解放妇女劳动力的经验。小朱听后很受启发,当天就冒着滂沱大雨,跋涉十多里山路,赶到高店大队,仔细地了解了办托儿所的情况。取经回来,小朱向社员热情宣传高店大队的经验,同社员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克服重重困难,因陋就简地办起来一个托儿所,使二十多个妇女劳力走上了生产第一线。接着,全公社各大队以自然村为单位,学习五队经验,都办起了托儿所。社员们高兴地说:“小朱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象这样的好事,汪洋公社党委成员岂止办了一件、两件!他们时刻关心群众的利益,从柴米油盐、衣食住行问题,到社员治病、小孩上学的问题,都认真帮助群众解决。他们认为,这是自己应尽的责任,从不借为群众办事的机会,谋取个人的特殊利益。例如,今年四月间,石河大队第一次采摘春茶。社员们想到党委副书记姚斌在这里蹲点,同大家一起劈山开茶园,吃了不少苦,特地炒制了两斤“毛尖”,送给姚斌尝尝新。姚斌坚决不肯收,他说:“为群众办事,吃苦流汗,是我们的本分,共产党员决没有侵占群众利益的权利。”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