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新时代 新农村 新妇女
——谈谈在批林批孔中我们大队劳动妇女的变化
辽宁省金县友谊公社龙王庙大队妇代会
旧社会,在我们龙王庙不到二百名的劳动妇女中,有一百五十名没念过一天书,二十四名年轻时就守寡,十二名从小就结成娃娃亲,五名不到十岁就当童养媳。村子里还有三块“贞节碑”。广大劳动妇女没有一个不受歧视和迫害。解放后,广大劳动妇女翻身做了国家主人。但是,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还有较深的影响。反动没落阶级的意识形态孔孟之道,仍然毒害着人们的思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特别是批林批孔运动以来,无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大大发扬,广大劳动妇女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突出地表现在八个方面:
第一,有了一支妇女理论队伍
批林批孔运动开始的时候,我们妇代会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发动广大妇女积极参加学习和批判。妇女们对林彪鼓吹的孔孟之道特别愤恨。但由于没有很好地学习革命理论,批起来气冲心急,却说不出很多道理来。“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深深感到,只有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批倒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批倒孔孟之道。所以,我们必须培养一支妇女理论队伍。我们组织了十一名妇女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研究儒法斗争的历史。这十一名妇女批起来道理讲得比较深刻,能击中要害,成为批林批孔的积极分子。
大队党支部书记梁静枝,原是大队妇代会主任。她今年四十多岁,在旧社会没念过一天书,一九五三年“扫盲班”毕业。多年来,她一直坚持学习,开会之前,插空读几段毛主席语录;劳动休息时,找机会看几页书;就是在家里拉风箱烧火做饭,也要翻翻字典,学几个字。她已经读了一些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写了许多学习笔记。她积极宣传妇女中刻苦学习的先进事迹,谈自己的学习体会,鼓舞妇女理论骨干发扬知难而进的革命精神。
大队党支部对妇女理论骨干的学习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大队成立了幼儿园,各生产队都办起了长年或农忙托儿所,有的生产队还成立夜间临时托儿所,使妇女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学习和劳动。妇女理论队伍逐步扩大,已由原来的十一人发展到五十二人。
妇女理论队伍中有十一名是政治夜校的学习辅导员。今年以来,她们通过政治夜校、学习小组等活动,辅导妇女们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国家与革命》、《论人民民主专政》、《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的有关章节。
今年七月,我们这里出现了旱象。是奋起抗旱,还是靠天等雨呢?妇女理论骨干就在妇女中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宣讲荀况的《天论》,联系我们这里流传的一些反动谚语,狠批天命论。这样,妇女们振奋了精神,鼓舞了革命斗志,在抗旱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的贫下中农编诗赞扬说:“学理论,有方向,见困难,齐心上,‘半边天’,当闯将。”
第二,登 台 讲 历 史
批林批孔运动以来,我们妇女和男同志一样,大胆登台讲历史。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做到古为今用,为现实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服务,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不怕学不懂,就怕钻劲松,打开史学门,定把讲台登。”这是第五生产队妇女赵翠梅立下的誓言。赵翠梅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研究历史有很多困难。但是,她克服困难的决心很大。她边研究儒法斗争史,边学习文化。缺少学习资料,她到处借阅。为了多学点,她还利用雨天休息和节日假日,到城里购买学习资料,向历史知识较多的同志请教。为了给社员们讲《先秦时期的儒法斗争》,她白天坚持劳动,晚间参加政治夜校学习,回到家里还查资料,写笔记。小孩醒了又哭又闹,她把孩子哄睡了,继续研究,经常坚持到深夜。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联系实际,给妇女们讲了儒法斗争的历史和劳动人民反孔斗争的故事。目前,在五十二名妇女理论骨干中,就有二十多名妇女能登台讲历史了。
第三,拿 起 笔 写 文 章
我们大队有二十四块黑板报,还办起了有线广播,家家户户都安上了小喇叭。为了把这些宣传工具利用好,让它起到“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作用,我们妇代会带领妇女们拿起笔来写稿子,紧密地配合党的中心任务,大造革命舆论。写革命文章,做革命的人,已在妇女中形成了风气。
第一生产队女社员赵玉兰,过去别说写稿子,就连写封信都得求人。可是,这个在旧社会跟着母亲到处讨饭的贫农女儿,怀着对党、对毛主席、对社会主义的无限热爱,对旧社会、对阶级敌人、对林彪反党集团的无比仇恨,迎着困难上,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拿起笔,投入了战斗。多少个夜晚,她坚持在灯下学文化。多少个早晨,家家户户的烟筒还没有冒烟,她早就起床了,练习写稿子。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一月到八月,赵玉兰共写出三十多篇稿子,全部上了黑板报和在大队广播。其中有五篇被公社广播站采用了。
现在,全大队有二十三名妇女报道员。她们扛起锄头能下地,拿起笔来能写稿,能文能武。她们在立足搞好本大队宣传的基础上,还向上级新闻单位发稿。有些稿件,已被中央和省、市报纸、电台采用。
第四,家庭院落学习班越办越好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我们妇代会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办起的家庭院落学习班,进一步组织和巩固起来。目前,已经有八十二个家庭院落学习班。妇女们带头在家庭中宣传无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批判孔孟之道,推动了批林批孔运动的深入发展。
王淑英今年五十多岁了。过去,她对坏人坏事不敢揭,不敢斗,还经常对她当队长的丈夫嘱咐:“你可要睁一眼闭一眼,不能事事管得宽。”通过家庭院落学习班的学习和批判,王淑英思想开了窍,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有了提高。她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论述,联系批判“老实常常在,刚强受祸害”、“墙头草顺风倒,做人要随潮流跑”等反动谚语,狠批了林彪和孔老二散布的“中庸之道”。她说:“不斗,资本主义就要复辟,咱贫下中农就得遭二茬罪。怕得罪人,当个老好人,合的是阶级敌人的意。俺要听毛主席的话,坚持斗争哲学,革命到底。”打这以后,王淑英积极支持丈夫为革命当好干部,自己也积极同阶级敌人和资本主义的歪门邪道斗争。
第五,占领文艺宣传阵地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大队广大妇女登上了革命文艺舞台。批林批孔开始后,许多理论骨干和文艺骨干,废寝忘食地搞创作,排练节目。妇女们先后自编自演了《六姊妹批林批孔》、《砸烂孔家店》、《三字经是复辟经》等五十多个批林批孔文艺节目。全大队的男女老少都看了演出。一次,晚上收工后,大队召开批林批孔大会,群众冒着小雨参加批判会,看文艺演出。社员们说:“又看又听,形象生动;印象深刻,受教育大。”
第六,挨门串户做好宣传工作
我们妇代会根据农村居住分散,农活分散的特点,把妇女理论骨干组织起来,采取分散活动的办法,挨门串户,到饲养室,到场院,辅导群众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的有关章节,宣讲儒法斗争史,同群众一起批林批孔。我们大队办公室离第七生产队有七里多路,晚间,妇女理论骨干经常深入到这个生产队宣传。有一次,她们事先约定了要到七队给贫下中农宣讲自己编写的《孔丘是个什么人》的材料。这天太阳刚下山,就刮风下雨。去还是不去?大家坚定地表示:“批林批孔是战斗,为贫下中农作宣传,天就是下刀子也要去。”边说着,挽起裤腿就出发了。她们顶风冒雨,翻山跨沟,不时地用样板戏里杨子荣唱的“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豪言壮语,鼓舞自己。第七生产队的群众夸奖说:“这些妇女为俺们作宣传,可真是认真呀。”
第七,破 旧 俗 立 新 风
我们广大妇女通过批判林彪和孔老二诬蔑劳动妇女、宣扬封建礼教的罪行以后,出现了很多新气象。已婚妇女普遍实行计划生育,男女青年自觉晚婚,男女共同分担家务,红白喜事不铺张浪费,知识青年纷纷要求在农村扎根。五队饲养员李香莲结婚第二天就参加劳动,她说:“结婚不能耽误生产,要与旧的传统观念实行彻底决裂,喜事要新办。”林其娟等五名知识青年,向党支部写了保证书,决心长期扎根农村干革命,以实际行动与旧的传统观念决裂。大队原来有一个广播员,是队里的文艺骨干,她结婚离开大队时,大队妇代会召开一个欢送会,赠送给她文艺宣传用具,让她走到哪里也不要忘记宣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还给她一把镢头、一张铁锨,让她永远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贫下中农说:新时代,新农村,妇女有了新思想,新变化。
第八,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在我们龙王庙大队,不论打球、赛跑、游泳,都有妇女参加。这对妇女来说,又是一个新变化。大队有女篮球队,女田径队。大队经常举行篮球赛、乒乓球赛,各个生产队都有妇女代表队参加。今年八月,大队举行一次海上游泳和田径等项比赛活动,就有二百二十四名妇女参加拔河、赛跑等比赛项目,有二十几名妇女参加游泳比赛。
我们还经常根据农村的特点,利用地形地物开展体育活动。一次,第六生产队队长派五个姑娘到离队五里路远的一块地里干活。她们下班后,没有马上回家,五个人一商量,就开始爬山比赛。她们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不断增强体质,干起活来赛过小伙子。


第3版()
专栏:

妇女主任  静健摄


第3版()
专栏:

“咱们的大学生回来了!”
今年五月的一天,辽宁省盖县青石岭公社腰岭子大队,热闹得象过节一样。贫下中农、男女老少聚集在村口,喜气洋洋地迎接自己选送的大学生毕业归来。人们奔走相告:“咱们的大学生回来了!”老贫农刘士富激动得逢人就说:“我活了五十多岁,头一遭看到这样的新鲜事!”
这个大学生,是大连工学院水利系水工试验班的工农兵学员,名叫郑延军。
郑延军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锻炼成长的革命闯将。三年前,贫下中农选送她上了大学。今天,她又回来了,心情是多么激动啊!望着这动人的场面,她不由地想起了申请下乡务农前前后后的一些事来。
在临近毕业的时候,郑延军向学校领导提出了“上完大学回农村,做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务农申请。她的这一行动,在人们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学校领导、工宣队师傅热情支持她、鼓励她;同学们还贴了大标语表示向她学习。在郑延军的家乡,贫下中农听到这件事,赞不绝口,郑延军的父亲、弟弟、妹妹也写信支持她。
可是,这时候却吹来了一股冷风。有人说:“念了三年大学,到设计部门去,那才是用武之地。”也有人说:“技术干部不当,‘铁饭碗’不要,偏去当社员挣工分,简直是感情冲动。”
郑延军清楚地意识到,在同旧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的战斗中,自己正面临着一场考验。她决心用回乡务农的实际行动,批判反动的孔孟之道。
一连十多个晚上,同学们睡熟了,她还坐在灯下,学习马列著作。“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我们准备忍受任何牺牲,我们将在这种反对习惯势力的最艰难的斗争中挺住并且坚持下去”。革命导师的教导,鼓舞着她的斗志。她热血沸腾地提起笔,向党倾诉了自己的心愿:“共产党员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艰苦奋斗,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贡献!”
郑延军回乡务农的申请被批准了!在水工试验班的毕业典礼上,她再次激动地向党表示:
立下钢铁誓言,同旧观念决裂;
回到广阔天地,接受党的考验;
心怀革命目标,甘当普通社员;
改造山山水水,愿把一生贡献。
回农村的第二天,一大早,郑延军就扛着学校党委赠送给她的刻着“做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十六个大字的镢头,同社员们一块下地了。她拿着测量仪器,和大队党支部成员一起,察看腰岭子的一座座山头,研究腰岭子大队改山治水的规划。
不多日子,郑延军听到贫下中农反映说:“你爸爸当了几年支书,心没少操,力没少出,可就是有些工作抓不到点子上。”郑延军做了调查了解,和爸爸谈心,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的伟大教导。她和团支部的两名支委一起,给党支部写了一份题为《党支部要成为阶级斗争的战斗指挥部》的大字报。大队党支部立即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开得热气腾腾,使党支部更加明确了抓路线,促大变,加速农业学大寨步伐的根本方向。
现在,郑延军正战斗在农村的广阔天地,积极参加批林批孔运动,落实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指示,用实际行动实践自己的誓言,续写新的战斗篇章。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不脱产的女委员
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北京宣武区酱菜厂的职工们干劲冲天,革命和生产都搞得很好。制粬酱车间女工、不脱产的党支部委员曾淑慧说得好:“林彪越是诬蔑社会主义,我们越是要大干社会主义!”
正是因为这样,她身上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哪里有困难,她就出现在哪里。
为了满足市场供应,制酱投料的任务一加再加,不久前,领导决定再增料到一万二千斤。这是从未有过的纪录。曾淑慧和全组职工毅然接受了这个任务。蒸面酱要在高温下作业,不用说女同志,男同志干起来都觉得吃力。曾淑慧虽然身体瘦弱,但不管重活、累活都抢着干。出面酱的工作很累,但她站在蒸锅旁,手握铁锨,一锨锨将刚蒸熟的面粉向外铲。汗水浸透了衣服,她全然不顾。
今年四月,领导上派曾淑慧到延安酱菜厂去帮助解决通风制粬的技术问题。她和这个厂的同志一道,克服设备差等困难,花了几天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准备工作。为了教会同志们掌握制粬的技术,控制好温度,她连续工作了二十四小时。业余时间,她就去参加小组会,和那里的工人们一道批林批孔。
延安酱菜厂的工人激动地说:“首都的工人阶级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啊!”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批林批孔的小战士
湖北省宜昌市劳武街小学十一年如一日地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活动。人们称赞红小兵们是拥军优属的小模范。
批林批孔运动中,这个学校的红小兵,不仅自己积极参加战斗,还走家串户,和烈军属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批判林彪、孔老二。
三年级一班张艳拥军优属小组的九个红小兵,从批林批孔运动开展以来,一直坚持给军属杨婆婆读文件,念报纸上有关批林批孔的文章,共同批判林彪、孔老二。有些字不认识,有的词不懂得意思,碰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就想起邱伯伯讲过的故事来。
邱伯伯是个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退休老红军。他看到红小兵们积极参加批林批孔,打心眼里感到高兴。为了鼓励红小兵们在斗争中不怕困难,他联系自己的经历,给红小兵们讲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故事。“红军不怕远征难”激励着张艳拥军优属小组的红小兵知难而进,努力作战。
有一次,杨婆婆要参加居委会举行的批判林彪、孔老二“克己复礼”罪行的会,想请张艳他们帮她写份批判稿。红小兵与杨婆婆一起讨论了批判稿的主要内容,并决定由红小兵代杨婆婆起草发言稿。第二天是星期天,为了尽快给杨婆婆写好批判稿,一清早,九个红小兵就在张艳家集合。整整一个上午,大家热烈讨论了应该参考那些资料,才能批深批透林彪、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动实质,讨论了批判稿如何开头,怎么结尾,最后决定由张艳执笔。三年级的小学生要完成这个任务,确实有困难。有的字不会写,要查字典、问老师。张艳忙得满头大汗。但是,红军长征吃草根,啃树皮,还坚持爬雪山,过草地,去争取革命胜利的精神,使张艳觉得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呢?她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写好了批判稿,全组红小兵一致通过。晚上,张艳继续奋战,用毛笔把批判稿工工整整抄好,一直忙到深夜,才去休息。
第二天清早一起床,张艳就赶到学校,找老师把批判稿看一遍。然后,张艳领着全组红小兵,拿着批判稿,来到杨婆婆家。杨婆婆一字一句地看完批判稿后,连声称赞:“红小兵不愧是批林批孔的小战士!”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湖北大冶钢厂的女炼钢工人,联系现实斗争批判林彪、孔老二宣扬的“男尊女卑”的反动观点,批判宣扬孔孟之道的《女儿经》。 
   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