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1月19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要认识这种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提高警惕。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要正确理解和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然的话,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会走向反面,就会变质,就会出现复辟。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


第1版()
专栏:

早干早变 大干大变
——山西昔阳县发动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经验
编者按:山西昔阳县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迅速改变了面貌。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经验,鼓舞人心,发人深思。昔阳县的干部和社员说得好:早干早变,大干大变。为什么他们能够做到早变、大变呢?根本的经验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不断地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让社会主义正气压倒资本主义邪气,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用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群众,武装群众,不断提高群众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才能充分发挥群众中蕴藏的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正如毛主席所教导的:“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干社会主义就要有远大宏伟的目标。昔阳人民豪迈地说:“干就要干出个社会主义的气魄来,干出个社会主义样子来!”我们要努力学习昔阳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气概,广泛深入地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
中共山西省昔阳县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带领全县广大干部和社员深入开展学大寨运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连续八年大规模地开展农田基本建设,治山治水,改土造田,改变生产条件,促进了社会主义农业的迅速发展。在全面推广大寨经验中,昔阳县为全国树立了榜样;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中,昔阳县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巨大的变化
昔阳县是个土石山区。全县二十个公社,四百一十一个生产大队,共二十一万人口。四十万亩耕地,大部分分布在山坡岭梁上,生产条件很差。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全县人民走上集体化的道路,农业生产有了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昔阳县各级党委带领群众狠批了刘少奇、林彪的修正主义路线,批判了资本主义倾向,更加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八年来,全县人民以大寨为榜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地治山、治水、治坡、改土、造田,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变,山河面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土地发生了大变化。昔阳的土地,多数是“几天无雨苗发黄,下股急雨土冲光,地里上肥地边流,冲走土肥露石头”的坡地。现在,已有百分之八十的耕地建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高产稳产田。
二是沟壑发生了大变化。昔阳全县共有大小沟壑三千多条,过去很少治理,到处是乱石山沟,每遇暴雨,山洪暴发,危害下游农田。经过八年治理,已经把大大小小二千八百多条沟壑治理出来了。他们在这二千八百多条沟里,打起了五十三万多米石坝,?了三万七千多米涵洞,建设了一万多亩沟坝地,防止了沟地冲刷,减少了下游的洪水灾害,保证了农、林、牧业的发展。
三是河川发生了大变化。昔阳较大的河流有三条,其中松溪河最大,横贯全县十八个公社。它的五条主要支流有洪水河、巴洲河、赵壁河、安坪河、杨赵河等五条,这些河流,需要水时没有水,大雨过后水猛涨,冲走两岸的良田,淹没沿河的村庄,给人民造成灾害。现在五条大川已基本治理,全县已劈山改河四十八处,打起长十六万多米的顺河坝,在乱石滚滚的干河滩上造地四万五千多亩。
四是水利状况发生了大变化。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昔阳全县水地总面积不过八千亩。近七年来,特别是近三年来,他们采取以蓄为主,蓄、引、提、挖相结合的方法,大修水库、旱池、旱井,大搞挖泉截流、提水高灌、开渠引水、平田整地等农田水利工程。沟沟岔岔修水库,山坡岭梁筑旱池,丘陵地区打旱井,河里截潜流,川里打水井,山间小流挖泉水,山上筑水池。从河到川,从沟到山,到处都搞水利工程。从一九六七年到一九七四年八月底,全县共发展水浇地六万七千零七十亩,使水浇地面积达到了七万五千多亩。七年多发展的水浇地,等于文化大革命前原有水浇地的八倍。
今天的昔阳,人变了,地变了,产量变了。全县的粮食平均亩产量,一九六九年超《纲要》,一九七○年过“黄河”,一九七一年达到六百四十一斤。一九七三年,全县经历了历史上从没有的连续二年的大旱,粮食产量创造了新的水平,总产量达到二亿三千九百多万斤,亩产量达到六百四十六斤,比一九六六年增了近两倍。今年春夏秋三季旱灾严重,粮食产量仍比前几年高。
有益的经验
有人问:昔阳县农田基本建设的经验是什么?昔阳县的干部和社员说,这八年的体会是:大批促大干,大干出大变。早干早变,大干大变,不干不变。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断批判资本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昔阳县各级党委始终抓紧革命大批判这个锐利武器,发动群众联系实际,同修正主义路线斗,同资本主义斗。通过批判和斗争,广大干部和群众深刻认识到: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大寨之路,才能改变落后面貌,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石坪大队的变化,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文化大革命前,由于受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有人错误地认为,石坪村大土地少,要想发财往外跑。结果,一些人丢了农业,外出跑生意,弄得土地失修无人管,乱石滚滚干河滩。到一九六六年,全大队粮食的亩产只有二百斤。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干部和社员批判了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社会主义觉悟提高了。他们以大寨为榜样,大干社会主义,苦干了四年,治理了三条干河沟,砌了总长六千二百多米的涵洞,洞中流水,洞上填土种地,造出了四百二十多亩平展展的良田,粮食亩产过了“长江”,总产量达到二百八十六万斤,比一九六六年增了四倍多。
一九七二年昔阳遇到了大旱,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也是很激烈的。灾害一来,资本主义势力又蠢蠢欲动,煽风点火,妄想拉人们走回头路;有的干部也被灾害吓住了,主张砍掉上马的水利工程。一时,各地的农田基本建设冷冷清清,有些工程甚至停了下来。
这时,在陈永贵同志的主持下,县委连续召开会议,分析了各阶层的思想动向,研究了党内的思想认识,大讲全县学大寨的大好形势,表扬抗旱抓水利的先进人物。于是,社会主义正气压倒了资本主义的邪气,动摇的人又振奋起革命精神。人们豪迈地喊出:天大旱,我们大干!大旱,是大考验的一年;大旱,是大教育的一年;大旱,是大办水利的一年。全县因为受灾暂时出现的冷冷清清的局面,很快被热气腾腾的建设景象所代替。原来不敢动的工程上马了。四百一十一个大队,队队摆开了治山治水的战场,工程项目达到了六百五十多项。
昔阳县委的同志说,这些事实说明,搞农田基本建设,也要抓好路线斗争。只有象大寨那样,不断地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克服消极保守的思想,才能保证农田基本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发扬大寨精神,坚持自力更生
在大搞治山治水的斗争中,昔阳县广大干部和群众,以大寨人为榜样,始终坚持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设计自己搞,材料自己找,炸药自己造,石灰自己烧,运输工具因陋就简,资金不足开源节流,依靠集体经济的财力和物力,依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依靠大干苦干精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才取得了改天换地的胜利。
在昔阳,自力更生办工程的事例是很多的。界都公社西固壁大队,座落在松溪河中游北岸,河水流到南岸的寨岭山,要绕一个大弯子,这弯就叫老坟湾。由于多年的冲刷,老坟湾逐渐成了一个五百米宽的乱石滩。如果能够劈开寨岭山,筑起拦洪坝,顺直松溪河,空出老坟湾,就可以造出六七百亩清洪两浇的高标准大寨田。一九六九年秋,大队党支部提出自力更生搬山改河筑坝造田的建议后,把一些人吓倒了。他们说,凭咱西固壁这点穷家当,这一百多个劳动力,要移动五十二万方土石,倾家荡产也搞不成。社员们却响亮地回答:要搬倒寨岭山,首先要搬倒头脑里的保守思想山;要筑起拦河坝,首先要在思想上筑好革命的基。我们这么一个大集体,难道劈不开寨岭山?人是活的,山是死的,挖一锹就少一锹,有什么挖不掉的呢?党支部书记李七毛带头苦干,全家八口人,上至七十七岁的老父亲,下至九岁的孩子,全上了阵。在大队干部的带领下,凡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出动了。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山劈开了,坝筑成了。原来设想七年才能完成的工程,只用了二年时间就干完了。广大社员兴奋地说,不干不知道自己的力量有多大,越干越觉得自力更生威力大。
队办工程要自力更生,社队联办工程也必须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洪水公社有道长达十华里的洪水川。一九六八年,贫下中农要求治理洪水川,公社领导人算来算去要投工二十五万个,花十五万元,认为力量差,不敢上马。就在洪水公社的领导人犹豫观望的时候,凤居公社的筑坝造地工程上马了。凤居公社是全县最穷的一个公社,但他们学大寨长了志气。不是向上伸手,而是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艰苦奋斗。经过一年多时间,筑了一千多米坝,垫了四百多亩河滩地。边造地,边下种,当年增产粮食十二万斤。洪水公社的领导成员参观过凤居公社的工程后,受到了教育。他们说,凤居比我们穷,人家能搞成,我们为什么不能干?从此,钱不要了,革委会主任扛起镢头,带领社员勘察了三天,第四天就破土动工了。他们靠自力更生的精神,办起了农具修配厂、石灰场、炸药制造厂。经过全社群众一年半的战斗,打了一万一千米坝,新造地三千多亩,彻底治理了洪水川。
洪水公社的领导同志,等了一年,看了一年,干了一年,得到了深刻的经验和教训。他们体会到,舒舒服服学不了大寨,和和平平变不了面貌。只要发扬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再大的工程也能搞好。
这些年来,昔阳县在开展农田基本建设活动中,坚持了从长远着眼,从当年受益着手的原则,边筑坝、边平滩、边整地,筑一段、成一段,做到冬天见工程,春天见土地,夏天见庄稼,秋天见收成。这样,每个大队,每个公社,年年搞工程,年年增收入,不是越搞越困难,而是越搞越富裕。因而,自力更生的精神大大发扬,工程规模越搞越大。同时,又做到了用较少的资金办更多的事情。有一个不完全的统计数字,很有说服力。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一年里,国家给昔阳投资达六百二十万元,只搞了十六项工程,绝大多数还是保护维修原有的工程。一九六七年以来的七年多里,国家的投资只有六百九十五万八千元,就完成了九千一百四十三项工程,比前十一年多了一百零五倍还多。实际上,这九千多项工程的开支,需要七千六百五十多万元。不坚持自力更生的精神,搞这么多的工程是根本办不到的。
三、贯彻总路线精神,大搞群众运动
昔阳县各级领导干部从实践中体会到,在农田基本建设中,要不要发动群众,敢不敢搞群众运动,这是区分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的一个重要标志。有了群众运动,过去许多不敢干的事现在敢干了,过去许多办不到的事现在办到了,而且办得很好。
昔阳县学大寨八年来,搬了那么多山,改了那么多河,打了那么多坝,造了那么多地,靠谁来?就靠群众,就靠群众运动。一九六八年,安坪公社治理梁庄川时,公社有的领导干部不敢放手发动群众,而是组织了一支由少数人参加的专业队伍,冷冷清清搞建设。整整干了一年,投进七万个工,开支一万五千元,结果只修了一条质量不高的坝,群众对此很有意见。后来,县委帮助公社党委总结了治理梁庄川的教训,第二年公社党委就组织千人大军,在安坪川上摆开了治滩的战场。人多力量大,只投了十一万个工,热气腾腾大干了八十三天,就建起了一条三千多米长的拦河大坝,造了一千亩好滩地。
群众发动起来了,总要冲破一些旧框框、旧道道。在群众运动面前,昔阳县委总是支持群众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而不是扼杀它、压制它。比如,在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各社、队在抓紧搞好当年农业生产的同时,逐渐组织成了一支常年施工的队伍,这支队伍是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骨干。可是,这支队伍一出现,有人就想否定它。昔阳县委不仅不动摇,还坚决支持,并且进一步加强领导,巩固和扩大了这支队伍。事实证明,这样做,不仅坚持了常年建设,更重要的是为治山治水的群众运动培养了一支懂技术、有经验的骨干力量。
四、全面规划,山水林综合治理
学大寨,建设社会主义农业,是干千秋万代的大事业,不能修修补补,更不能小打小闹。县、公社、大队都必须解放思想,树雄心、立壮志,走前人没有走过的新道路,干前人没有干过的大事业。不仅要看到今天,更要看到明天;不仅要顾眼前,更要顾到长远。昔阳县广大干部和社员心中有个远大、宏伟的前景,并且把这个前景建立在现实的可靠基础上。他们把这叫做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他们豪迈地说:“不干是不干,干就要干出个社会主义的气魄来,干出个社会主义样子来!”
昔阳县十年九旱,四十万亩耕地中,有三十多万亩分布在二千七百多个山坡岭梁上。由于大部分土地属于山坡梯田,地块很小,土层很薄,地面不平,水土流失严重。为改变这种状况,他们根据大寨的经验,往大处想,往远处看,首先从土开始抓起。他们的办法是治山与治水结合;治沟与治坡结合;改土和蓄水结合;劈山改河与植树造林结合;改造现有土地与水利化、机械化结合。用群众的话来说,就是洞下走水,洞上种田;上游筑库蓄水,下游打坝垫地;山上植树造林,山下改河造地。
他们按照这些原则,又狠抓了以下三个环节:首先,狠抓整修现有土地,保持水土,提高地力。七年多,他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山、坡、岭、梁、沟、河、川综合治理的群众运动。通过这样大整修,全县许多坡梁地由“三跑地”,变成了“三保田”,由小块逐渐变成了大块,由劣地逐渐变成了好地,低产变成了高产。其次,狠抓对沟壑的治理。在治沟方法上,他们因地制宜,坚持既有利于保土蓄水,又能机耕的原则。这样分别情况,节节治理,不仅增加了土地,提高了土地质量,而且蓄住了大量洪水,免除了洪水危害。再次,狠抓了改河打坝垫滩,免除水患,扩大耕地。在治山治坡治沟的同时,又抓紧了治河。昔阳县委体会到:要治山治水,改变山河面貌,必须不断提高同大自然斗争的本领,必须全面推广大寨大队改天换地的斗争经验。前五年,他们在全县展开了重新安排昔阳河山的斗争,在“土”字上大作文章,一九七二年以后,又狠抓了“水”字,把抓土和抓水紧紧结合起来。在抓水的实践中,县委认为,昔阳水源缺少是个客观存在。但只要下定决心把天上的水蓄起来,地下水挖出来,地面水用起来,井里水提出来,水利化是可以实现的。
五、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党的政策
“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昔阳县各级领导干部总结八年来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经验时说:要抓就要抓紧,抓实,抓住不放,一抓到底。要干就要老老实实地干,脚踏实地地干,大张旗鼓地干,持续不断地干,领导带头干。在陈永贵同志的带领下,昔阳县的各级干部,认真改进领导作风,经常深入第一线,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加强调查研究。这样,进一步密切了同群众的联系,还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同时,也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推动农田基本建设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开展农田基本建设中,昔阳县委还十分注意坚持社会主义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按劳取酬的原则,用党的方针政策调动社员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加快农田基本建设的步伐,尽快把社会主义农业搞上去。
大干了还要再大干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昔阳县的农业学大寨运动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农业生产也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但是,广大干部和社员并不满足已取得的这些成绩。他们说,过去大干了,今后还要再大干!如果大干了几年,就感到大干到头了,不愿意再大干了,已经取得的成绩保不住,还会落到别人的后面。
今年以来,在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中,昔阳县委总结了八年学大寨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批判了停滞不前、满足现状的思想,找出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提出了进一步开展学大寨的新任务,并且发动群众制定了农田基本建设的长远规划,他们决心带领全县广大干部和社员,狠抓土和水,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他们说:抓土要抓出地面平整、不渗不漏、能普遍浇水的土来,要抓出大块、平整、适应机械耕作的土来;抓水,要把沾岭山的水引下来,天上的水蓄起来,地下的水挖出来,从而提高抗灾能力,进一步扩大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把农业生产的水平再提高一步。
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当年。昔阳县人民,决心利用今冬明春的有利时机,打一场农田基本建设的歼灭战。现在,他们一面抓紧秋收打场的工作,力争颗粒归仓;一面冒着严寒战斗在工地上,大搞农田建设。全县从上到下,团结一致;广大干部和社员,信心百倍,干劲十足,去夺取冬季生产的新胜利。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1版()
专栏:

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广大干部和社员振奋革命精神鼓起更大干劲
昔阳再次兴起农田基本建设高潮
工程之多,进度之快,质量之高,都超过以往任何一年
据新华社太原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十八日电 在批林批孔推动下,山西省昔阳县又兴起了空前规模的冬季农田基本建设高潮。现在,松溪河两岸,五条大川和几百条山沟里,人流、车流汇成了移山改河的洪流。经过七年大干苦干的昔阳人民,是越干越想干、越干越敢干、越干越会干了。今冬,全县开的工程之多,进展速度之快,工程质量之高,都超过以往任何一年。
早在今年八月,昔阳县委就提出:大干了七年,今冬明春怎么干?通过批林批孔和学大寨运动,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空前提高,进一步看到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优越性,看到自己改天换地的力量。他们豪迈地说,只有冬天多流汗,秋天才能多打粮。只有吃大苦,耐大劳,搞好农田基本建设,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才能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农业。县委经过调查研究,及早制订了农田基本建设的长远规划,各社、队也订出了今冬明春“大干了还要再大干”的计划。全县在抓紧秋收的同时,一批又一批干部和社员走上农田基本建设工地。过去等了几年不敢干的工程开工了、干成了,过去几年不敢想的工程现在也上马了。在短短的时间里,一个个山头削平了,一道道大坝打起来了。
大寨大队一马当先,走在全县的前头。狼窝掌里“人造平原”上的玉米刚收完,农田建设人员就驾着推土机开上了康家岭。几天工夫,山岭两坡的几十块小块梯田连成大片,出现了可以机耕和灌溉的“平原”。地处高山顶上的南垴大队,社员们正意气风发地向机械化、水利化进军。他们从今年夏天开始,采用放大炮的办法,要削平整个北垴山,填起下面的深山沟,使两个山梁连成一片,在山顶上造出一百多亩的“平原”来。武家坪大队今冬的工程是,搬倒南山,?起千米涵洞,让公路改道,造出一块有一百亩大的“平原”。现在,全县开工的“人造平原”工程已有五十处,其中许多大队都要造出百亩成片的“平原”。单是大寨公社这样搬山填沟造“百亩平原”的工程,就开工了六处。
一些原来条件很差的社队,干部和社员通过批判反动的“天命观”,学习大寨的革命精神,树立了“人定胜天”的信念。他们振奋革命精神,鼓起更大干劲,决心大干苦干,尽快改变生产面貌。冶头公社地处松溪河下游,河道弯曲,占去大片土地。几年来,这个公社计划打通七千米的两座山梁,顺直河道,腾滩造地。但每年想想算算,都觉得工程太大,只有县办才行。今年,冶头、静阳、东固壁三个大队联合起来就干开了这项工程。现在,劈山改河的大队人马已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治河工地,在河滩上搭起草棚住宿,开山炮声响彻山谷。过去一些认为不能治的河和没办法治的沟,今年也动手治理了。现在,昔阳全县已铺开改河打坝造地工程七十处,治沟一百二十条,要打石坝八万米,?涵洞一万米,新造出耕地八千亩。外地来昔阳参观的人们,看到农田建设工地上热气腾腾的动人景象,看到人们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都高兴地说,昔阳的山河真是天天在变,昔阳人民真不愧是让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英雄汉!
昔阳县总结了前几年农田基本建设的经验,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给今冬明春的农田基本建设工程提出了“以土为主,狠抓水利,山、水、林、田综合治理”的方针,在继续打坝改河造地、大搞“人造平原”、大力抓土的同时,全县要大搞水利建设。今年十月,县委领导同志带领各公社党委书记到河南林县、辉县参观,学习办水利的经验;同时总结了昔阳县三年大旱、三年大干、大办水利的经验,决心尽快使干旱山区实现水利化。他们说:不吃苦,不流汗,干旱山区怎能实现水利化?怎能战胜干旱,实现高产稳产?在继续完成县办几大水利工程扫尾的同时,县委统一规划,决定再开工搞两处“西水东调”工程,让沾岭的水倒头东流,解决东部地区缺水问题。这两处工程,一是截断漳河,凿通沾岭山,兴建第二个引漳入松工程;二是调沾尚公社龙门口潇河水东流。这两项工程十分艰巨,但昔阳人民无所畏惧,决心让西水东流。现在,勘察设计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在县办工程的带动下,各社队今年也狠抓了水利工程。大寨公社制定了水利化的全面规划,今冬明春要兴建和整修盘山渠道,建立全公社上、中、下三个渠系,同时新建一些高山水池和高灌站。这些工程已经陆续开工,工程完工配套以后,大寨公社的大部分耕地将变成水浇地。通过今冬明春的农田水利建设,全县将再扩大一部分水浇地。
昔阳县在冬季农田基本建设中,贯彻执行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开新工程与巩固、提高原有工程相结合的方针,十分注意工程质量。今冬在搞新工程的同时,他们下功夫巩固、提高前几年所完成的工程,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更好地发挥原有工程的效益。


第1版()
专栏:

密切联系群众 认真抓好基层
平谷县委领导成员坚持在农村基层蹲点,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学大寨运动蓬勃发展
据新华社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十七日讯 中共北京市平谷县委领导成员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坚持在农村基层蹲点,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学大寨运动蓬勃发展。去年平谷县粮食平均亩产八百斤以上,成为北京市郊区第一个过“长江”的县。今年又获得了丰收,粮、棉产量都有新的增长。
平谷县委“一班人”从斗争实践中认识到,只有认真改进领导作风,才能更好地带领群众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不断发展全县大好形势。一九七二年初,县委常委作出了关于改进县、社两级领导作风的决定。当时,县委副书记张仲臣在全县三级干部会上代表县委表决心:“干革命,不惜流血牺牲。学大寨,就得大干苦干,不怕掉肉;要掉肉,我们先掉!”会后,他随即下去蹲点。近几年来,平谷县委逐渐形成了书记动手、认真抓基层、大办农业的局面。县委书记、三名副书记和六名常委中,多数能经常下乡蹲点。县委副书记孟庆礼跑遍全县三分之二的大队,在二十多个大队住下去,做过调查研究。他先后在十一个大队蹲点,总结经验,帮助解决问题,其中有五个后进队在他蹲点期间,革命和生产的面貌发生了变化。
平谷县委领导成员下去蹲点,注意抓大村大队。全县有三百户以上的大村大队六十六个,这些大队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占全县耕地总面积和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七左右。它们的农业能不能大上,对全县农业能不能迅速发展,关系甚大。县委领导成员到一些大村大队蹲点,发动群众,抓革命促生产,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这些大队很快发生了变化,一九七三年有一批五百户以上的大队粮食亩产超过八百斤,有五个大队超过一千斤。
平谷县委要求所有下去蹲点的干部要正确处理革命和生产的关系,要坚持政治挂帅,抓革命促生产。这个县的东高村公社东高村大队,一九六七年粮食亩产过了“长江”,以后却连年减产,成了“老大难”单位。到那里蹲点的干部,开始时只抓生产,抓一下阶级斗争也是就事论事,没抓出什么成果。后来,他们发动群众,深入批林整风,清除了领导班子里的坏人,端正了社会主义方向,农业学大寨运动便蓬勃地开展起来,一九七三年粮食亩产量一跃超过了千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