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第三世界国家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阿根廷把三家外资电话公司阿根廷化 厄瓜多尔提高外国石油公司的税额
刚果政府采取措施掌握一些重要经济部门 布隆迪征收一些外资咖啡加工厂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电 阿根廷总统玛丽亚·埃斯特拉·马丁内斯·德庇隆十月十七日宣布把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的子公司标准电力公司、西门子股份公司和阿根廷伊塔洛电力公司三家外资电话公司阿根廷化。她说,上述三家跨国公司的阿根廷化是“具有重大民族意义的措施”。据报道,不久前,阿根廷参众两院分别通过法令草案,废除了阿根廷全国电信公司同标准电力公司和西门子股份公司签订的合同,这些合同是在一九六九年由当时的军政府所颁布的一项法令加以确认的。
新华社讯 厄瓜多尔政府十月二十三日颁布两项法令,提高在这个国家开采石油的德士古—海湾石油公司应缴的税额,并命令这家美资公司缴纳拖欠的税款。
新颁布的一项法令规定建立一种鉴定原油比重的新制度,这种制度将给厄瓜多尔原油的比重分级带来很大变化,从而使德士古—海湾石油公司应缴的矿区使用费和税额增加。法令说,这一决定从十月十五日生效,并追溯到两年前这家公司开始从厄瓜多尔出口石油的时候。
另一项法令命令德士古—海湾石油公司缴纳一千零十万美元拖欠的所得税。
十月上旬,厄瓜多尔政府虽然根据石油输出国组织最近作出的关于增加其成员国对石油出口公司所得利润的分成的决定,宣布把在厄瓜多尔营业的外国石油公司应缴所得税的税率从百分之四十五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三。同时,厄瓜多尔政府还修改了石油法的一项条款,提高矿区使用费百分之零点六七,使这种费用的征收率达百分之十六点六七。
据新华社讯 刚果政府为了发展民族经济和逐步实现经济独立,今年以来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今年年初,当八家外国石油公司企图通过提高石油产品价格来破坏刚果经济时,刚果政府立即把这些外国公司收归国有,并建立刚果国家石油勘探和开采公司来经营这些公司的业务。接着,刚果政府宣布取缔垄断着这个国家保险业的十九家外国保险公司,使这一重要部门掌握在自己手中。七月,刚果政府又把两家外资银行合并成立刚果联合银行,由刚果人担任银行总经理,并占有这家银行的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一,使这家银行主要为刚果经济发展服务。
新华社讯 布隆迪司法部长最近发布命令,征收外国垄断集团塞迪卡咖啡业联合组织的各个咖啡加工厂,并把这些工厂交给布隆迪经济作物局管理。
据布隆迪报纸报道,这个外国垄断集团曾建议和布隆迪政府建立一个“混合协会”,布隆迪政府占其资本的百分之四十五,布隆迪政府拒绝了这个建议。于是这个垄断集团就以关闭工厂来进行破坏活动,企图以此来进行经济讹诈。布隆迪政府正是针对这个集团的破坏活动采取这一措施的。


第6版()
专栏:

苏修在北欧海域称王称霸
郑静
在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争夺海上霸权的角逐中,北欧国家邻近的海域,首当其冲地成为苏修称王称霸的场所。
北欧国家,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日德兰半岛一带的挪威、瑞典、芬兰、丹麦等国和冰岛,地理上靠近苏联。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面的巴伦支海,是苏联舰队驶向远洋的一个畅行无阻的通道。巴伦支海南岸摩尔曼斯克港附近,由于挪威北角暖流的影响,经年不冻,是苏联的重要海军基地。半岛东南面的波罗的海为芬兰、瑞典、丹麦、苏联等国的共同的狭长海域,是苏联舰队出入大西洋的最短通道。半岛西面和西南面的挪威海和北海,也是苏联舰队经常出没的海域。苏修在欧洲北翼部署重兵,力图控制挪威海和北部大西洋。苏联海军的两支重点舰队,即北方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正摆在北欧诸国的大门口。据报道,这两支舰队拥有苏联大约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的巡洋舰和百分之五十五的远洋护卫舰。
近十年来,苏修海军实力迅速扩大,加紧推行海上扩张政策。苏修舰队在巴伦支海、波罗的海的游弋、演习等活动也日益频繁,并把活动范围扩大到挪威海、北海以及北大西洋中部。据西方报刊透露,苏修已把它的海军前沿“防御地带”设到格陵兰—冰岛—法罗群岛之间,并正向大西洋纵深延伸。在北欧海域经常集结着苏联百分之四十五的主要水面舰只和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潜艇,严重威胁附近国家的安全。西方报刊指出,波罗的海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俄国湖”。挪威议长也曾揭露,苏联在挪威海的扩张形成了对挪威的“威胁性阴影”。
早在一九六八年十月,苏修曾在挪威海集结过五十艘军舰。一九七○年,苏修耀武扬威,公然在巴伦支海、挪威海、北海、波罗的海以及地中海、黑海、日本海等九个海域举行了一次大规模全球性演习,出动舰艇达到二百多艘,历时近一个月,重点科目有以挪威北部为目标的登陆作战演习。这样的不同规模的演习几乎年年都有。今年五月间,苏修海军舰队在英国北部约四百浬的海域又举行一次大规模的演习,引起英国、挪威、荷兰等国的特别注意。它们的军舰和飞机对苏修的这次演习进行了监视。
苏修舰队在巴伦支海、波罗的海等海域横冲直撞,称王称霸,根本不把沿岸国家放在眼里。一九七三年七月,一艘苏联驱逐舰在波罗的海的国际海域竟然强迫丹麦的一艘军舰改变航向,引起丹麦政府人士的不满,认为这是苏联“恃强凌弱”的一个典型事例。苏修为了窃取军事情报,甚至还利用潜艇或间谍船只进入北欧国家近海或港口进行间谍活动。一九七三年八月,一艘苏联货船“乌乔夫教授号”违反瑞典港口规章,偷偷地装上间谍活动用的电子仪器,带着七十多名未经登记的海军学校士官生,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进入瑞典港口,被瑞典当局察觉后驱逐出境。今年五月十五日,苏修潜艇又潜入瑞典南部领海窃取瑞典军事演习情报,被瑞典海军跟踪、炮击后溜走了。
苏修的海上军事威胁已引起北欧国家和人民的警惕。丹麦国防司令部一九七二年在一份报告中说,苏联的海空军在波罗的海、北海和挪威海建立“海上霸权”。挪威国防部也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苏联“在斯堪的纳维亚周围的军事扩张”,是苏联推行“全球战略的一部分”。瑞典和挪威两国的青年组织“红色青年”今年七月发表的联合声明说,“两个超级大国威胁各国人民,包括北欧人民的自由和独立”。
巴伦支海、挪威海、波罗的海都有着极丰富的自然资源。挪威沿海的大陆架宽阔,最宽处达二百五十公里。六十年代中叶,就发现了石油。北欧各国的近海,是世界著名的渔场。仅仅北欧西面沿海的捕鱼量约为世界捕鱼总量的百分之九左右。这些海域的海底资源和渔产,同样成了苏修社会帝国主义觊觎和掠夺的对象。
渔业生产对多数北欧国家的经济占有重要地位。这些国家都在自己的沿海或较远地区有传统的渔区。苏修推行大国强权政治,仗着它有庞大的远洋渔船和现代化装备,在这些海域大肆掠夺渔业资源,严重损害这些国家的经济利益。
一九七三年冬,苏修六只一百二十尺长的拖网渔船,不顾挪威、冰岛、苏联三国达成的禁止在巴伦支海和挪威海一些海域捕捞大西洋—斯堪的纳维亚青鱼的协定,以搞渔业研究为名,偷偷地在挪威北部罗弗敦群岛周围大规模地捕捞并腌制大青鱼。苏修拖网船还常常闯入北欧各国捕鱼区或沿海进行捕捞,甚至毁坏这些国家渔民的渔具。
苏修的渔霸行径引起了北欧各国人民的愤慨。据瑞典《快报》记者报道,芬兰渔民谴责苏修说:“俄国人就象吸尘器一样,他们把我们渔区的鱼都吸尽了”。瑞典报纸还说,“瑞典波罗的海沿岸的渔民,对于庞大的现代化的苏联渔船经常停泊在家门口捕鱼越来越感到不安。”


第6版()
专栏:

扎伊尔和墨西哥报纸发表社论
谴责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加紧军备竞赛
马来西亚报纸揭露苏美争夺印度洋,插手别国事务
新华社金沙萨电 扎伊尔《埃利马报》十月二十四日发表社论,谴责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并且要求修改联合国宪章。
社论揭露说,两个超级大国在争夺世界霸权,它们“在争夺中并没有裁减军备”。
社论说:“在非洲,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仍在猖獗。在中东,两个超级大国的利益决不能够使世界这个地区摆脱战争状态。”
社论强烈要求修改已经过时的联合国宪章,并指出,这个宪章“使得在联合国内部某些问题如果不依赖两个超级大国就不可能得到解决”。
新华社墨西哥城电墨西哥《宇宙报》十月二十八日在社论中指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正在加紧军备竞赛。
社论指出,美苏双方都企图垄断核武器,并且说:“他们中每一个都企图以‘恐怖的平衡’来统治世界,很自然,谁都不肯退让一步。”社论说:“在中东事件中,象在世界的其它地区一样,美国和俄国两个超级大国所玩弄的政治两极化是企图利用种种机会有利于各自的统治。”
新华社讯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最近发表社论说:“最近以来,苏美在印度洋的争夺愈形剧烈,使本地区的国家忐忑不安,纷纷提出抗议。”
社论指出,目前,苏美在印度洋的实力在迅速膨胀,“两个超级大国妄图击败对方,以便坐镇印度洋,插手干预其他国家的事务,攫取资源。”社论说:“尽管联大一再通过议案,印度洋各国纷纷提出抗议,苏美两国仍然置若罔闻,继续在印度洋扩展军力,互相争夺。使印度洋的局势日紧一日。”
社论说:“越来越多的国家已认识到,苏美在印度洋的军事活动,并不是为了别国的安全,也不是为了本地区的稳定,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
据泰国《新中原报》报道,泰国外交部副部长差提猜最近对记者发表谈话说:“由于目前苏联的舰队在印度洋游弋,东南亚弱小国家应提高警惕,要有所准备。”差提猜还说:“苏联舰队游弋印度洋是事实”,对于这类活动“切切不可无动于衷,应作自救的准备。”


第6版()
专栏:

挪威《阶级斗争》报发表文章
揭露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在北极地区的争夺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电 挪威工人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机关报《阶级斗争》最新一期发表文章,揭露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在北极地区的争夺。
文章说,为什么一谈到挪威的五十浬捕鱼区,苏联领导人就暴跳如雷?为什么他们拚命要接近斯瓦巴德群岛?这是由于北部海域有着富饶的渔业资源,而且海底可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的缘故。
文章接着说,北极地区也是极为重要的军事战略地区。北极地区和北极海是美国和苏联之间距离最近的地方。因此,两个超级大国现在都把格陵兰、冰岛和法罗群岛以及谢特兰群岛之间的海域当作“向前推进的方向”。
文章指出,苏联在科拉半岛拥有庞大的海军基地。社会帝国主义为了能够控制大西洋东北部海域的资源,为了能够同美国争夺海上霸权,正在竭力设法控制处于挪威本土和斯瓦巴德群岛之间的海域。
文章说,挪威北部鸭岛上的防务设施象冰岛凯夫拉维克基地一样,构成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翼的基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巡逻机昼夜不停地在挪威上空和周围跟踪苏联的舰只,同时,苏联的侦察机紧挨着挪威的领空边缘直至挪威南部搜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行动。一切迹象表明,两个超级大国一旦在欧洲北翼发生局部对抗,挪威将被夹在中间。


第6版()
专栏:

煤城春色
在阿尔巴尼亚的煤城曼玛里亚,劳动大军战天斗地的凯歌声,同当年曼玛里亚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的号角声,是紧紧交织在一起的。解放前,这里的人民为消灭德、意法西斯,解放祖国神圣的领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解放后,他们在劳动党的英明领导下,在当年游击队浴血奋战的山坳里,艰苦创业,为建设煤矿谱下了自力更生的新曲。
人民江山 铁壁铜墙
在难忘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岁月里,曼玛里亚地区的人民,勇敢地拿起刀枪,同外国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一九四三年夏,游击队在这一带对意大利法西斯展开的激战,是阿尔巴尼亚民族解放战争史上灿烂的一页。当时,驻扎在台佩莱那城的一千名意大利侵略军,从科尔楚拉向这里开来,游击队员机智勇敢地粉碎了敌人的进犯。武装到牙齿的意大利法西斯,没有攻破游击队和人民群众这座坚固的铁壁铜墙,却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而逃。游击队员们缴获机枪十挺,各种武器六十种,骡子五匹,打死打伤和俘虏敌人一百多名。敌人不甘心失败,几天后再次发动更加疯狂的进攻。游击队员们从容不迫,沉着应战,在距离曼玛里亚不远的麦兹高兰山上同敌人展开战斗,这就是阿尔巴尼亚民族解放战争史上的著名的麦兹高兰激战。敌人为了夺取这个山头,派来了一支由四十辆卡车组成的自动化部队。游击队人数既少,装备也差。可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阿尔巴尼亚勇士,牢牢地守住山头,用步枪、手榴弹和石头,向敌人猛烈开火,打得这支气势汹汹的意大利法西斯自动化部队全部覆没,坦克、卡车都埋进深山峡谷之中。在这次战斗中,附近村庄里的乡亲们,也纷纷奔赴山巅,同游击队员们并肩作战。英雄的儿女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粉碎了阶级敌人散布的所谓“意大利是个强国、阿尔巴尼亚打不败他们”的神话。曼玛里亚人民的战斗和麦兹高兰山上的光荣战绩,对阿尔巴尼亚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三十年过去了,但是曼玛里亚人民冒着枪林弹雨前进的脚步声,麦兹高兰山上游击队震天动地的号角声,还依然在阿尔巴尼亚人民的心中回荡。今天,当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在欧洲进行激烈争夺的时候,曼玛里亚人民同全体阿尔巴尼亚人民一样,时刻保持革命警惕性,决心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准备给敢于来犯的敌人以毁灭性的打击。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战斗的呼啸声,从曼玛里亚的山头上消失了。锤子和镐头的声音,又在山坳里叮叮当当地响起来,这是胜利了的人民在开采煤炭。
万事开头难。阿尔巴尼亚由于过去长期遭受外国侵略者的霸占和奴役,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工艺技术也很落后。在解放后最初的年代里,曼玛里亚工人阶级遭受过多少挫折,战胜了多少困难啊!一九四六年,整个煤矿只有十五名工人,一名中等技术员。工人们用大锹和镐采煤,用笨重的木车运煤。人们风里来,雨里去,夜以继日地向地下开战。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量煤炭,煤运不出去怎么办?工人们下班后,在休息的时间里,主动用毛驴把煤运到台佩莱那。井下支架不够,他们就到山林里砍树,然后一根根扛回来,送到井下。没有职工宿舍,工人们又自己动手,用砍回的木材和麦秸盖起简陋的宿舍。他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为阿尔巴尼亚采煤工业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曼玛里亚煤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年的小山村,如今已被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所代替,工人比一九四六年增加了几百倍,如今一天的采煤量就等于一九四九年全年产煤量的三分之一。现代化的洗煤厂也建设起来了。当年采煤用的锹和镐,已被电力采煤机所替换,井下运煤的电力机车发出悦耳的音响。几十种自动化的机器日夜不息地奔驰,把“黑金”运到阿尔巴尼亚的四面八方。
革命年代 英雄辈出
在战后革命和建设的年代里,曼玛里亚煤矿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这里有十六岁开始就献身于采煤事业的老前辈,有破除迷信、勇于技术革新的闯将,有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人民议会代表,有积极参加军事训练的神枪手。在这些先进人物中间,社会主义劳动英雄、人民议会代表达希尔·穆罕默德的先进事迹,集中地反映了阿尔巴尼亚工人阶级勤劳、勇敢的英雄本色。
民族解放战争结束后,年轻的达希尔怀着一颗对党和祖国赤诚的心,参加了库科斯—彼什可比的公路建设。公路建成后,他就来到曼玛里亚煤矿。人们打量了一下这个身材瘦小的孩子,笑着说:“下矿挖煤可不是件容易事,这里需要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象你这样的小孩子能行吗?”“瞧着吧,我什么都能干,不信我们就赛赛看!”他不顾别人拦阻,拿起锹来就向井下跑去。当时他还不到十七岁哩!
达希尔为了多生产祖国迫切需要的煤炭,曾度过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晚!有时候,他一连工作十六小时才休息。一次,矿井出了事故,他和另外两个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为抢救同志和国家财产,一气干了二十四小时。几年前,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国家拨来了一台新的摩托空气压缩机。要把这台机器迅速送到煤矿,必须渡过薇约莎河。可是当时河面上连一座桥也没有,只能用木船把机器送到对岸。时逢寒冬,朔风渐起,大雨倾盆,烟雾缭绕。达希尔和另外一个同志抬着压缩机上了小船,冒着冰冷的雨水顺流而下。浪高水急,一个巨浪把小船撞在一块大石头上,船和人立刻被淹没在狂涛恶浪之中。一心为公的达希尔怎能眼看机器被恶浪夺走?冰冷的河水刺得他骨头都麻木了,可是他同河水展开激烈的搏斗。经过几小时的奋战,终于把机器安全拖到岸上。达希尔又冻、又累、又兴奋,他晕了过去。
如今已经成为领导干部的达希尔,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他想着祖国的未来和世界上仍在受苦受难的阶级弟兄。请听他的誓言吧:“我们不仅要为阿尔巴尼亚而劳动,而且还要支援世界上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弟兄!”
多么崇高的共产主义风格!多么美好的思想境界!听到这种豪言壮语,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起阿尔巴尼亚连绵起伏的高山,联想起那展翅高飞的勇敢的山鹰!
(据阿尔巴尼亚报纸编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