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扎根群众 立足班组
——记上海港第三装卸区理论队伍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上海港务局第三装卸区形成一支生气勃勃的理论队伍。这支理论队伍的成员,扎根群众,立足班组,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马克思主义,批判修正主义。他们说:“理论队伍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成为有源之水,常青之林。”
认真学理论 拜群众为师
上港三区的理论队伍的成员,在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的同时,不断到群众中去汲取养料和新鲜经验,把理论同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向群众学习,也进一步促进了理论队伍的思想革命化。
开初,有的理论队伍成员没有注意向群众请教,编写讲稿时,不能很好地联系实际。党委组织理论队伍的成员,学习毛主席的教导:“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但要从书本上学,主要地还要通过阶级斗争、工作实践和接近工农群众,才能真正学到。”大家的认识提高了,既认真看书学习,又注意向群众学习。在批判反动的“天命论”时,许多老工人说,在旧社会,码头工人整天累死累活,天天吃不饱饭,把头骂码头工人是“定死了的秤,生就了的命”,天生该吃苦。难道真是命不好吗?不!穷苦不由命,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码头工人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翻了身,成了国家的主人,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这就是对林彪、孔老二所宣扬的反动的“天命论”的最有力的批判。理论队伍的同志从老工人的发言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他们从群众中吸取有血有肉的材料,充实自己的宣讲稿,提高了宣讲的质量。
批林批孔的许多新鲜经验也是群众创造的。早在今年二月份,上港三区就开始批反动谚语。有一次,装卸一队的一个青年说,他们班内有一个受管制的坏分子,经常在群众中散布反动谚语,胡说什么“和气生财”、“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冤家多一堵墙”,在群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理论队伍的同志联系这个坏分子散布的反动谚语,批判孔老二的“中庸之道”,对大家教育很深。三区党委从这件事中得到启发。他们感到,码头上流传的谚语很多,有的是劳动人民的创造,有的却是宣扬孔孟之道。于是,党委组织群众收集反动谚语,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批判,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觉悟。
理论队伍的同志依靠群众,在学习和批判中遇到的许多困难就可迎刃而解。七月份,装卸七队理论小组的同志准备同群众一起研究《盐铁论》。原文难懂,应当译成白话。理论小组的同志就把这个任务带回班组,发动群众一起搞,老工人、青年工人一齐上阵。史料缺乏,典故不懂,词句难解,他们就到图书馆找资料,到大学向专业工作者请教,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写出了十万字的初稿。库场队的理论小组也发动群众,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出了《三字经》的批注,促进革命大批判深入开展。 
了解群众 更好地辅导群众
上港三区党委认为,理论队伍成员只有扎根群众,了解群众的要求,才能把辅导工作做好。
理论队伍立足班组,就容易发现群众在学习和批判中提出的问题。前些时候,有些人对法家代表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的评价不够恰当。理论队伍的同志认为,这是由于放松了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造成的。于是,他们就引导群众学习马列和毛主席关于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论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既肯定法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也看到他们的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养护队有些人对农民起义同法家代表人物的历史作用的关系弄不清楚。理论队伍的同志知道了,就收集史料,研究每一次农民起义前后法家代表人物的活动,引导大家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理论队伍扎根群众,就能够及时帮助群众,把批判引向深入。后勤部门在讨论对秦始皇的评价问题时,一个青年工人拿出一本旧课本,对理论小组同志说:
“我学过的这本课本上说荆轲是英雄,当年老师也是这样讲的,到底应该怎样看?”这使理论小组同志认识到,要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占领上层建筑各个领域,就必须批判旧课本中的尊儒反法观点。他们同浦光中学的师生合作,先后查阅了文化大革命前出版的一百多本语文课本,研究分析了二百多篇文章,发现很多文章充满了孔孟之道的毒素。通过对这些旧课本的批判,不仅使青年工人受到了教育,老工人也提高了认识。
工人群众在研究儒法斗争历史时,很想读些法家著作,可是古文难懂。为了帮助群众理解法家著作,上港三区理论队伍就编写了许多儒法斗争的故事。装卸五队理论小组的同志给工人讲韩非的《五蠹》,编写了几个故事,阐明《五蠹》的主要精神,效果很好。
坚持参加生产劳动
上港三区党委认为,理论队伍的成员要扎根群众,必须同群众一起生产劳动;如果脱离了生产劳动,也就脱离了群众。
一九七○年,上港三区建立过一支写作队伍,有一百多人。由于党委只抓笔头,不抓思想,只依靠几个所谓“尖子”,造成少数人经常脱产。群众批评他们是“挂名的工人”。有的人写了稿子不敢给群众看,怕群众批评他们写得不切实际,有的人写稿是为了在报上发表,否则就不愿写。最后这支队伍的人数越来越少,作用也不大。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党委汲取了这个经验教训,要求理论队伍的成员必须参加生产劳动。有时因完成突击任务,个别人也可以短期脱产。
理论队伍的成员既不脱产,又要进行理论研究,就需要发扬“钉子”精神,善于挤时间。五月中旬,装卸一队的理论队伍要向群众宣讲儒法斗争史。有人希望脱产培训一个时期。党支部书记说:“装卸任务这样紧张,我们怎能脱产?要在挤时间学习上给群众树立一个好榜样。”他带领二十二个理论小组成员,吃在码头,睡在码头,把回家花在路上的时间省下来,每天挤出三小时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研究历史材料,写出了儒法斗争史讲稿。
今年七月底的一天,装卸任务紧张,天气又热。原定三队理论小组集中学习,可是这天有一批钢铁马上要装船,时间很紧迫。理论小组的同志说:“毛主席号召‘抓革命,促生产’,我们决不能放下生产任务不管。”二十多个人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在码头上奋战七个小时,装了七百多吨钢铁。生产任务完成后,大家再坐下来,抓紧时间学习,做到了生产和学习两不误。
由于理论队伍的同志不脱离劳动,同群众联系密切,群众夸奖他们:“学习赛蛟龙,生产似猛虎。”理论队伍辅导群众学习,群众主动帮助理论队伍,大家一起抓革命,促生产。这个区今年前九个月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装卸任务,船舶在港时间比去年同期缩短百分之八点二。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3版()
专栏:

时代的主人
在沈阳电缆厂,批林批孔运动象一股巨大的洪流,荡涤着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污泥浊水,冲击着反动没落阶级的意识形态孔孟之道,到处呈现出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道德、新风貌。
在一次全厂批林批孔大会上,一位四十来岁的老工人疾步登上讲台。他在批判了林彪、孔老二的反动谬论后,无限感慨地说:“过去几千年,我们劳动人民被当成奴隶,剥削阶级把持着上层建筑各个领域,对劳动人民实行专政。如今时代不同了,毛主席指示我们占领上层建筑领域,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我们工人阶级一定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完成这个历史使命!”听了他的发言,很多人称赞说:
“真有工人阶级的骨气!说出了咱工人要说的话!”这个老工人就是裸线车间《盐铁论》注释小组的代表程海龙老师傅。他用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诺言。
一天,厂党委副书记韩克栋来到裸线车间,把注释《盐铁论》的任务交给了这个车间的工人理论小组。当时,有人说:“生产任务这么忙,哪有时间研究历史?”工人们当即回答:“不对!我们工人不仅要搞好生产,也要管好上层建筑!”李鸿钧、程海龙和侯敏等十一名工人当场接受了任务,组成了十一人的战斗小组,连夜开始了注释工作。
注释《盐铁论》,对这些只上了三四年学的老工人来说,确实有些困难。但是,困难再大,没有工人阶级的决心大。有的字不认识,有的词不会解释,他们就查字典,找词典。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他们查了一千三百多个字和词。认字解词这一关闯过了。可是,又遇到了研究历史怎样联系实际的问题。研究历史是为现实斗争服务,研究《盐铁论》怎样为批林批孔斗争服务呢?经过讨论,大家决定把贤良、文学们和孔老二、林彪的言行对照起来反复研究。老师傅李树森经过一番思考,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们都是打着‘为民请命’的招牌。”大家说:“咱们得看看他们到底代表的是那些‘民’?”他们分头翻阅了《论语》和林彪反革命武装政变计划《“571工程”纪要》。大家说:孔老二要“举逸民”,他那个“民”是反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贤良、文学们说盐铁官营是“与民争利”,他们那个“民”也是奴隶主;林彪诬蔑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富’民穷”,他那个“民”是被打倒的地主资产阶级。他们都是打着“为民请命”的幌子,为反动没落阶级鸣冤叫屈,妄图替反动没落阶级夺回已经失去的“天堂”。经过这样的反复研究,他们还找出了林彪和贤良、文学们四个共同的反革命手法,进一步揭露了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
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努力,他们终于写成了三万多字的《盐铁论》选注、选评及辅导材料。
注释和辅导材料刚刚搞完,就接到到辽宁大学讲《盐铁论》的任务。听到这个消息,大家深受鼓舞,共同表示:一定要讲好这一课!由谁来讲呢?大家一致推举由程海龙老师傅和刚进厂的新工人侯敏来完成这个任务。程师傅心情非常激动。他想:自古以来,那有工人登上大学讲台?真是时代不同了。这是历史赋予工人阶级的使命,这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争夺上层建筑舞台的一场战斗,我们只能打胜,不能打败!
这天晚上,他住在厂里,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自己的讲稿。夜里十点多钟,突然接到邻居打来的电话,说他的孩子病了,叫他马上回去。他想,距离明天登台讲课只有七八个钟头了,要是回家影响了备课,讲不好,岂不辜负了党的期望,家里有人照顾孩子就行了。想到这里,他又坐在灯下聚精会神地修改起讲稿来。改完了讲稿,他来到侯敏那里。只见侯敏拿着讲稿坐在灯下静静地在想什么。这一夜,侯敏也没有睡好,听说叫她进大学讲课,既感到光荣,又有点害怕。她对程师傅说:“我是个年轻工人,要登大学讲台,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呵!”程师傅看她有点胆怯,便鼓励她说:“过去,我们劳动人民是奴隶,别说登大学讲台,就是进大学门也比登天还难!今天,我们是主人,我们应该占领上层建筑各个领域。咱们上讲台,不是代表我们个人,是工人阶级的委托。你要挺起腰杆来干!”程师傅的一席话,使小侯受到鼓舞。她说:“对!我是工人阶级的一员,是时代的主人,我们要以主人翁的气魄,管好上层建筑!”
第二天,师徒俩昂首阔步登上了大学讲台。这天听课的人特别多。课后,很多人议论说:“讲得好,真给工人阶级长志气。”
“要占领上层建筑领域!”这已经成为电缆厂广大工人的自觉行动。现在,全厂建立起了一支近六百人的工人理论队伍,组成了一百九十多个理论学习小组。有的在研究哲学,有的在研究历史,有的在研究政治经济学,也有的在研究《红楼梦》。全厂已着手研究的四十八个题目,有三十六个已初步出了成果。有的车间工人们对一些宣扬孔孟之道的反动对联进行了批判;有的车间在批判《三字经》、《千字文》以后,写出了批判孔孟之道、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三字颂》、《新千字文》。小评论、讲革命故事、赛诗会、学唱革命样板戏,在全厂遍地开花。厂文艺宣传队还自己编排了一些小型多样、生动活泼的文艺节目在群众中演出。一个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占领上层建筑各个领域的群众运动,正在深入开展。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一堂生动的理论辅导课
一天清晨五点钟,在江苏省江阴县北?公社解放大队第六生产队的学习室里,干部、社员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辅导员上理论辅导课。
一个年轻的姑娘,用手指着身旁的小黑板,给社员讲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她就是回乡知识青年、理论辅导员许保妹。
“社员同志们,这前面的一句:‘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是《哥达纲领》里的一句话。第二句话:‘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是马克思批判《哥达纲领》的话。”许保妹领着社员把这两句话重复读了几遍。她望着一个个正在思忖的社员,接着说:“为什么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呢?要搞清这个问题,我先问问大家:啥叫劳动?”这一问,象一把盐撒进油锅,学习室里活跃起来了。
“劳动就是做生活(即干活)。”大家七嘴八舌地回答。
许保妹接过话题:“对!劳动就是做生活。我们每天是怎样出去做生活的呢?”
社员们抢着回答:
“比如,今天要坌田,我们就带着铁鎝(钉耙)到田里去坌。”
“如果我们不扛铁鎝出去,能不能坌田呢?”
“不行。”
“如果没有田,能不能坌呢?”
“也不行。”
许保妹说:“大家说得好。我们坌田光有人劳动还不行,还要铁鎝,还要有田。人就是马克思说的劳动力,铁鎝就是劳动资料,田就是劳动对象……”
她的话还没有说完,社员们又议论开了。有个社员说:
“是呀!俗话说,河里青鱼团团转,没有鱼叉只能看。离开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不能创造财富的。”
“对!只有人和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结合起来,才能创造财富,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一个问题。”许保妹紧接着提出了下一个问题:“那么,为什么《哥达纲领》要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呢?”大家连眼也不眨地望着她,聚精会神地听她讲解:“《哥达纲领》避开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空谈劳动,目的是要掩盖地主、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工人、农民的事实,是在为地主、资产阶级辩护。拿我们生产队来说,解放以前,不少人家有的是劳动力,为什么还有四户人家当长工,九户人家做短工,受地主剥削呢?象许增清老伯伯一家,都是劳动力,为啥有的人当长工,有的人做童养媳,一家人东奔西散,吃不饱穿不暖呢?”
提起万恶的旧社会,真是拉动树枝牵着根。群众纷纷议论:“那社会,哪一个穷人没有吃过黄连苦啊!”
“那年头,田在地主手上啊!”
许保妹提高嗓门说:“是啊!只有打倒了剥削阶级,劳动者当了生产资料的主人,创造的财富才能为劳动人民所有,这是我们今天学习要搞清楚的第二个问题。”
在社员们的热烈讨论中,许保妹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有人说:现在有吃有穿,还能造起新房子,全靠自己十个手指头。大家想一想,这样的说法对不对?”
学习室里又沸腾起来。有的说:“劳动得多,工分就多,收入就高,房子就能造得多。说造房子靠自己十个手指头,这话不错。”有的说:“现在是社会主义制度,只要劳动得好就行了,这话对着哩。”
大队党支部委员许传根站起来,向大家摆出了这样的事实:一九五四年,互助组的十二户贫农办起一个初级社。由于刘少奇刮起了一股砍社的妖风,集体购置的生产工具被破坏了,田里种的庄稼荒掉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发表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光辉著作,批判了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我们的初级社很快恢复了,接着发展成为高级社。在大跃进中,我们又成立了人民公社,粮食产量比过去增长近一倍。后来,刘少奇贩卖“三自一包”的黑货,队里的生产一度受到影响。一九六六年,毛主席亲自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粉碎了刘少奇的资产阶级司令部,清算了修正主义路线。那一年,水稻亩产第一次突破千斤关,社员分配水平也大幅度提高。许传根激动地说:“我看造房子全靠手指头这话不对。解放以后,我们贫下中农脚踏楼梯步步高,一年更比一年好,全是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靠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
许保妹看了看连连点头的听众,接着说道:
“毛主席说:‘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路线正确了,没有的东西我们可以造出来;路线不对头,我们得到的东西也会丢掉。如果我们分不清路线是非,就会走偏方向,甚至走到资本主义邪路上去。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妄图开历史倒车,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如果让他的阴谋得逞了,我们不是又要过旧社会那种牛马不如的生活吗?所以,我们现在劳动,不仅是为自己吃饭、造房子,更重要的是为了革命,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搞好集体生产,为革命作出更大的贡献,就要坚持继续革命,反对复辟倒退,把批林批孔的斗争进行到底。”
六点十分,这堂生动的理论辅导课结束了。有的人问许保妹:“怎么讲得这么好?”许保妹笑了笑说:“上这一课的辅导员不是我,而是贫下中农。从备课到讲课,贫下中农帮助我出了很多主意,费了不少心血。我从上这一课中,也受到一次深刻的再教育。我虽然是个理论辅导员,但始终是贫下中农的小学生。”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北京市宣武区文教卫生局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在一起畅谈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的心得体会。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上海市川沙县六里公社各级党组织以大寨为榜样,抓路线,抓大事,在批林批孔斗争中,逐步培养了一支理论队伍。这是各生产队的理论辅导员在交流经验。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