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南京长江大桥的报告
南京长江大桥通车五年多了。
五年前,正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时刻。人们从报纸上,广播里,影片的画面上,见到和听到过我国工人阶级,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历尽艰辛,粉碎了帝修反的重重封锁,用自己的人力、物力、财力,建造了这座宏伟的钢铁长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站在南岸的桥头堡上眺望南来北往的火车和汽车,当年建桥工人并肩奋战扬子江,携手架钢梁,一幕幕团结战斗的情景,如今犹历历在目。
清晨,大桥披上了金色的朝霞。在泛着粼粼波光的壮阔江面上,九个巨大的桥墩矗立江心,从桥身上奔驰而过的列车,如同穿云破雾的钢铁巨龙。
五年来,这座用我们自己的力量建成的大桥,经受过飓风、洪水、地震的严峻考验,质量怎么样?建桥工人大搞技术革新,采用的成千上万项新技术,效果怎么样?不久前,由交通部和建筑、科研、教学等十三个单位组成的考察组,把大桥浑身上下来了个大检查,结论是:正桥基础没有位移和沉陷,钢梁受力情况符合设计要求。这是技术鉴定,然而,它的含义远远越过了技术本身。
现在,横卧在大江激浪之上的宏伟长桥,稳如泰山。可是,你可曾想到,当建桥工程刚开始,是自力更生,还是崇洋迷外,斗争就象长江上的风浪,起伏不停。有那么几个人,他们硬是不相信我国工人阶级的创造能力,说什么:“造这样大的桥,加上长江南京段水阔浪急,不请几个外国专家,大桥就造不起来!”为了取得必要的科学数据,当建桥工人把试验墩的管柱打进了江底,把高大的浮运沉井下到了岩层,这个时候,竟有几个外国的所谓“专家”跑到江边,胡说我们的大桥设计方案“肯定要失败”。直到座座桥墩跃出金浪,钢铁长虹飞跨大江,人们欢庆大桥通车的锣鼓声响过几年之后,帝修反的反华小丑们还在对南京长江大桥进行攻击。那个安东尼奥尼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们别有用心地把大桥的钢铁桥身拍摄成歪歪斜斜,有的散布各种流言蜚语,妄图给中国工人阶级这一自力更生的成果抹黑。
他们攻击的是我们贯彻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钢铁意志和坚强决心。他们怀疑的是我国工人阶级依靠自己的无穷智慧和创造才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对大桥的技术评语,是来之不易的。通车五年多来,它同大自然经过了一场又一场的激烈搏斗。就拿一九七二年所受的洪水考验来说吧。那年夏季,长江水位猛涨,水面下凶猛的潜流一个劲地撞击着桥墩。汹涌的洪峰在桥墩周围卷起了巨大的漩涡。一下就把墩底四周的泥沙层卷走了好几米。
人们捏着一把汗,担心大桥水下基础能不能经受住洪水的考验!护桥的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划着勘测船,艰难地开到每个桥墩边。经过仔细测量,他们笑了,原来扎根在江底岩层上的大桥桥墩,岿然不动。当我们与南京长江大桥管理处的工人、工程技术人员谈起这些来的时候,他们豪迈地要我们向全国人民报告:“长江的洪水来得再大,即使涡流把桥墩四周的泥沙全部卷走,对大桥桥墩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说过洪水,下面再报告暴风。今年六月十七日夜,南京长江大桥遇到了一次罕见的飓风袭击。突然而起的十二级风暴,把长江两岸的参天大树连根拔起,江中掀起两丈多高的巨浪,大桥附近的供电线路突然中断,长江上空一片漆黑。
“大桥怎么样?”五十多岁的马文朝,几年来把心整个儿贴到了大桥上的护桥工人,风暴一起,他立即挺身而出,披上雨衣,同其他工人一起冲上了铁路桥面。飓风在空中肆虐,发出可怕的吼叫。马文朝一上桥,立即被扑面大风刮倒。他紧紧抓住冰凉湿滑的桥栏,迅速挺立起来,弯着腰一步一步移动着。暴风中,他扭开手电,抬头仰望大桥钢梁,只见钢铁长廊在飓风中纹丝不动,低头检查线路,四股平行的道轨,一切正常。正桥上八米见方的十个大字: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悬挂在风急浪涌的江空岿然不动。马文朝和工人们同风暴搏斗了整整两个小时,从江南到江北,在三里长的江中正桥上巡回了两遍。飓风过处,长长的列车,照样在飞越天堑!
无论是洪水还是飓风,甚至地震,我们的南京长江大桥,象修建它的中国工人阶级一样,在大自然的急风暴雨和帝修反的咒骂声中,总是那样从容自若,傲岸屹立。
南京长江大桥,是自力更生的产物,通车以后,它又推动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战线进一步贯彻执行自力更生方针。
五年多来,南京长江大桥就象一个钢铁巨人,脚踩万顷波涛,铁臂紧联南北。每天有几十对列车,发出均匀沉重的轰响,从江空中驶过;成百上千辆汽车,爬上宽阔的公路桥面,开往四面八方。不管大雾怎样封住了长江,风暴怎样隔断了航程,天堑任我跨,往来得自由!多少工人、农民、革命知识分子怀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心愿,从它身上通过啊!
南京铁路分局的老模范、火车司机于永升,每次驾驶着机车从大桥的铁路桥面飞驰过大江,心里总是翻滚着激情。他忘不了以往火车从北方开到浦口后,滔滔的江水挡住了社会主义列车的去路。大批建设物资堆积在江口待运,焦急的旅客在江边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甚至五六个小时。每逢这种情况,于永升只能向旅客解释:“多咱等咱们的大桥造起来,那就好了!”现在,理想成了现实,他激动地对我们说:“那么大,那么凶险的长江,在中国工人阶级面前变得服服帖帖。三里多宽的江面,我开着火车,呼隆隆地一下子就过去了!”
是的,“呼隆隆地一下子就过去了”,它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生产建设赢得了时间。大桥通车以后,火车飞渡大江只要十几分钟,比过去靠轮渡缩短近两个小时。此外还减少了过江中转、装卸等环节,这方面节省的人力和时间,那就无法统计了。由于大桥通过列车的能力比轮渡大大增加,目前每天过江的货运车辆,比大桥通车前的最高水平增长很多,如果各方面的措施相应地跟上来,它的通过能力还要大得多。
不仅如此,过去,由于轮渡窄小,运输一些超高、超重的大型设备,到了长江边就卡住了。现在,上海生产的大型电站设备、冶金机械,东北工业基地的巨型锅炉、变压器,载着各地工人阶级互相支援的情谊,从南京长江大桥上畅通无阻地开过去了!
大桥通车以后,长江的风波险阻再也挡不住大江南北的城市农村、工业农业互相支援的洪流。大桥宽广的公路桥面上,载着各种支农物资的汽车、拖拉机,鸣着欢快的笛声在流动。
今年八月上旬,徐淮地区遇到历史上少有的暴雨洪水危害。离南京几百公里外的泗洪县境内,内涝严重,堤坝危急。省汽车大队当晚接到命令,连夜出动五十辆大型卡车,从长江大桥飞奔过江,赶运了两百多台、套的排灌设备向泗洪县急驰。第二天就及时运到灾区,有效地支援了泗洪人民抗灾夺丰收的斗争。司机们说,如果没有大桥,五十辆卡车光排队渡江就得等上一两天。
南京,这个旧社会千疮百孔的消费城市,解放以后迅速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城市。大桥通车后,这座工业城市象长上了翅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展翅高飞。南京城和江北岸两浦(浦镇、浦口)一镇(大厂镇)紧紧连成一气,北岸三镇的工业建设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一车车工业装备和原料从大桥运过去,一座座新厂房从江滩拔地而起。江苏省工人阶级自力更生扩建的中型钢铁联合企业——南京钢铁厂,它需要的一万八千吨设备,有的单体重达三十多吨,二十几米长,百分之五十是用大型平板车通过长江大桥赶运到建筑工地的。
大桥通车前,从首都北京和东北、西北各地到上海和东南沿海各省的直通客车,每天只能开四对。有了长江大桥,客车已增开到十三对。苏南苏北之间的交通距离也大大缩短了。从省会南京市发往全省各地的客运汽车,过去只通十六个县市,今年,已发展到五十一个县市。这就是说,每天有成千上万名出差的、探亲的、进城的旅客,可以免于过去那种下车、渡江、转站的奔波,从长江大桥就直接到达目的地了。人们怎不从心底里欢呼我们自己建造的伟大长桥!
“造桥的不用桥,专拣无桥无路的地方跑!”五年多来,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桥工人,有的开进了密林深处,有的在深山峡谷摆开了战场。他们在祖国的江河上又架起了几十座彩虹。第二代、第三代的建桥工人,正接过南京长江大桥建桥工人坚持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革命传统,向新的宏伟的目标迈进! 本报记者


第3版()
专栏:

一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凯歌
——记大连机车车辆厂职工制造四千马力内燃机车的事迹
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我国自行设计的单机四千马力交直流电传动内燃机车,在大连机车车辆厂成批投入生产。这标志着我国机车制造工业跨入了先进行列,对加速铁路运输内燃化,实现牵引动力革命,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有重大意义。
一九六九年国庆节前夕,大连机车车辆厂传出了振奋人心的喜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四千马力东风4型内燃机车出厂了!职工们心情非常激动。然而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经过一段干线牵引试验,这台机车的柴油机和其它部件暴露出一些问题。这时,早就抱着怀疑态度的人便议论纷纷:“这台车只能是个样品,做个教具”,“别试验了,跑出去造成交通事故还得了”,“不行就是不行,推倒重来吧!”这时,有人让车返厂,停止试运。
听说要停止试车,一桩桩往事涌上工人们的心头。
大连机车车辆厂是个有七十三年历史的老厂。解放前,工人们同老沙皇、日本帝国主义和卖国贼进行过英勇的斗争。解放后,工人们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把这个只能修修配配的破烂摊子,改造成为制造蒸汽机车,成批生产两千马力内燃机车的重要基地,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广大机车工人决心进一步造出具有中国风格的大马力内燃机车。但是,由于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大马力机车始终没有制成。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批判了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机车工人登上了设计舞台,打破洋框框,艰苦奋战,制造国产大马力内燃机车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想起这段战斗的历程,全厂职工响亮地说:我们能在短时间内设计、试制出大马力内燃机车,就能尽快地改进它,完善它,让它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写出中国机车制造史的新篇章。我们是实践论者,要大胆试,通过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决不能半路停车!
厂革委会领导坚决支持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工人群众,明确指出:工人参加设计内燃机车,是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有力批判,是一场革命。尽管这台机车还不够完善,但工人群众的革命创举不容否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路要坚决走下去。厂革委会作出决定:东风4型内燃机车要继续试运。
一九七○年三月,一支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三结合试运小组,满怀胜利信心,投入新的战斗。厂革委会生产组负责人亲自担任组长,上车参加试运。试运小组的同志心红似火,顶着冷风,驾驶这台拉重载、跑长途的机车,奔驰在大连到大石桥的铁路干线上。为了充分暴露机车的薄弱环节,取得第一手资料,他们整天整夜地奋战在机车上。饿了啃几口干粮,困了和衣睡在车上。经过半年苦战,跑了一万三千多公里,发现了一百多个问题,为修改设计,不断改善机车性能,提供了依据。
面对一个个难题,工人们说:“困难纵有九十九,难不住工人阶级一颗红心两只手;靠毛主席革命路线,靠党的领导,靠集体智慧,没有攻不下的难关,没有闯不过的火焰山!”
柴油机是内燃机车的心脏,曲轴发生扭转振动,就象得了心脏病。姚哲华,这个旧社会逃荒、要饭,苦大仇深的老工人,带着阶级的委托和党的信任,积极参加攻关。他发现减振器簧片一次次折断,提出了一个新方案:把簧片改软、减薄、增多,既能增加弹性,又可防止折断。党委坚决支持姚哲华的建议。结果,振动减少,簧片不断了,加上其他改进措施,曲轴扭振问题解决了。
机车工人为了使内燃机车的电传动系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决心自己制造五百安培风冷硅元件。可控硅车间的职工把试制硅元件的现场,变成革命大批判的战场。批判林彪、孔老二的唯心史观,越批对林彪、孔老二越恨,试制大功率硅元件的劲头越足。电工栾志林,设计和制造出了氩弧焊机;铆工张永明,搞出了高纯水;电工孙加琪,搞成了硅片探测仪;女徒工王少凡,下班后常跑到眼镜铺观摩,在老师傅的帮助下,搞成了半自动硅片磨角机;打铁出身的共产党员耿洪义,和组里同志一道,制成了压力测定器;原来当炊事员的女工任淑琴,创造出台面保护新工艺。……就是这些曾被某些人讥笑为连“硅”字都不识的普通工人,造出了高电压、大电流的硅整流元件。
曲轴是柴油机的脊梁骨。外国一向用优质合金钢锻压,既费钢材,还得用重型锻压设备。为了多快好省地生产曲轴,铸造工人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大胆提出以球墨铸铁来代替的建议。有人说这是异想天开。工人们说,不是我们异想天开,是你们崇洋迷外的思想在作怪。我们中国工人阶级有志气,有能力,外国有的,我们要有,外国没有的,我们也要创出来。决不能踩着别人的脚印走!
党支部坚决支持工人的意见,成立了三结合攻关组。他们到兄弟单位去学习,自己又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了完全合格的低压浇注球墨铸铁大曲轴!
全厂职工为了尽快地为铁路运输提供大批国产“大马力”内燃机车,把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改造和新造了上千台设备,自己动手扩建了厂房,还尽力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电工、焊接和车体车间的职工,集体研究,制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保护半自动化焊接机,生产效率提高一倍,生产成本降低百分之四十。铸钢、铸铁、锻工等车间,已造出的“大马力”机车备件,质量完全符合国家要求。全厂热气腾腾,大干、苦干加巧干,争取早出机车,多出机车。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第一个向内燃机过渡的机务段
渤海之滨,我国第一个实现了由蒸汽机向内燃机过渡的山海关机务段,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一台台光洁耀眼的国产
“东方红”内燃机车整装待发,即将奔驰在沈山干线上,把关内外的旅客送往祖国四面八方。
这个解放前被称作“万国机务段”的山海关机务段,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广大职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多快好省地完成了由蒸汽机车向内燃机车过渡的重大变革。从一九六八年到今年八月底,这个段用内燃机车牵引列车已经安全运行三千六百多万公里,列车出发正点率达到百分之百,运行正点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八,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一九六八年八月,一台台国产“东方红”内燃机车,在工人们的欢呼声中徐徐开进山海关机务段。广大工人看到祖国工人阶级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内燃机车,感到扬眉吐气,深受鼓舞。内燃机车是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方向,铁路由蒸汽机车改用内燃机车,对进一步改善铁路运输条件,适应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是,机车由蒸汽向内燃过渡,依靠谁过渡?怎样过渡?提出了一个个新的问题。
有的人认为内燃机车结构复杂,精密度高,摆弄蒸汽机车的工人是大老粗,内燃机车“玩不转”。他们提出一个甩掉老工人,另找专门技术人材,交出运输任务,搞所谓“腾空过渡”的修正主义方案。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工人们心明眼亮。他们贴出大字报,尖锐地指出:这是不相信群众的表现,走的是“专家治厂”的修正主义的老路。他们说,兄弟厂的工人能把内燃机车造出来,我们就能开好,修好。经过斗争,正确思想战胜了错误思想,机务段领导决定:依靠原有人员上马,两副重担一肩挑,带着任务搞过渡。困难吓不倒英雄汉,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没有攻不破的难关。老工人们边干边学,克服了重重困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内燃技术。
共产党员陈广吉,是修了二十多年蒸汽机车的电机钳工。开始他看不懂复杂的电控线路图,也摸不清半导体电压调整器的运用规律,他遵照毛主席关于“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教导,把电控部件一遍又一遍地拆下来,装上去,装上去,拆下来,终于记熟了电控线路图,掌握了内燃机车电控部分的基本知识和维修技术。
五十二岁的老司机、共产党员刘振元,只念过三年书。但他想到自己的责任,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内燃技术,由于他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很快就掌握了驾驶技术,还摸索出一套保养内燃机车的方法。
第一台内燃机车进段的时候,连起码的上油上水设备都没有。是伸手要设备、要配件,还是自力更生,自己动手造设备、修配件?有人主张把旧设备折腾出去,等国家把新设备配备齐全了,再上线运用。工人们批判了这种“等、靠、要”的懒汉懦夫思想,坚定地说:“干革命不能等吃现成饭!缺少设备我们自己造,一定要让内燃机车跑起来!”
没有上油设备,工人们就用手摇泵往车上泵柴油,四千公斤的大油箱,摇满一箱又一箱;没有上水设备,工人们就一担一担往车上挑。就是这样,使内燃机车正常地跑起来了。后来,他们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制成了上油上水的土设备。这个解放前连一个纸皮垫都得靠外国进口的山海关机务段,如今自己制造的设备就有一百四十多台,占新增设备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过去手工操作的笨重修车方法,正逐步被风动、电动、油压式拆装工具所代替。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