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教子读经的黑标本
——批判坏戏《三娘教子》
广东省粤剧团大批判组
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总是利用各种文艺形式,作为他们“宏宣教化”的工具。清王朝的中央法令明文规定,“宏宣教化”,必须“阐孔孟之正脉”。他们要求在文艺中所宣扬的政治主张和道德规范,所树立的理想英雄人物,都要合乎孔孟之道的“正脉”,达到儒家所谓“正人心”的目的。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要在文艺舞台上建立儒家的反动思想统治,实行文化专制主义,以毒害和欺骗人民群众,维护他们的反动统治。在旧戏曲的舞台上,长时期充斥着尊儒反法和宣扬孔孟之道的坏戏,《三娘教子》就是其中典型的一出。
《三娘教子》脱胎于清代初年的《双官诰》传奇。故事并不复杂:儒生薛衍(又名薛子罗)进京求官,家人传闻他死于异乡,大老婆、二老婆都改了嫁,只有三老婆王春娥立志守节,在老仆薛保的帮助下,织绢编履,抚养二老婆留下来的儿子薛倚。一天,薛倚背不出经训,王春娥愤而剪断机杼,教子读经。后来,薛倚终于读经有成,状元及第;薛衍也得官归来。王春娥捞到了双份官诰,被封为贞节夫人,皇帝特赐予御笔题词的“忠孝节义”匾额。
《三娘教子》这出折子戏,吸取了明代杂剧《守贞节孟母三迁》和传奇《三元记》等“教子戏”的一些内容和情节,两三百年来,流传甚广。旧粤剧还把它列为“大排场十八本”之一,专门发展了一种“教子腔”。全国解放后的十七年,由于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统治,《三娘教子》还被吹捧为“优秀传统剧目”,流毒很广。一出短剧,三个人物,几段唱腔,受到历代反动阶级的喝采与吹捧,究其原因,就在于《三娘教子》形象地表现了“忠孝节义”的封建道德规范,集中地宣扬了教子尊孔读经的儒家反动信条,适应了他们推行复辟倒退路线的政治需要。
剧本塑造王春娥这个反动形象,主要是为了鼓吹教子尊孔读经的儒家路线。剧作者调动种种手段,着力渲染王春娥怎样教子读经,就是要以她“做一个榜样与天下妇人看一看”。王春娥在开头曾向丈夫表示“若久后要做一番事业,也是各人的志气”。她那“做一番事业”的“志气”是什么呢?那就是“志”在尊孔读经,“志”在“效孟母教子成名”,使儿子“力迈圣贤”。王春娥以孟母为榜样,要把薛倚培养成为孟轲那样的“贤人”。她成天所想的是“但愿我儿经书多看”,要儿子学的是“吾日三省吾身”的孔门“修养经”,背的是“文、行、忠、信”之类的儒家信条。她鼓吹的是彻头彻尾的儒家“学而优则仕”的反动思想。儿子薛倚起初不肯背诵经书,王春娥要把儿子拉回尊孔读经的轨道上来。她先是动用家法,来惩戒儿子;接着剪断机杼,以断然决绝的方式,来胁迫儿子就范;既而搬出儒家
“古训”,用“挂角负薪”、“囊萤映雪”之类苦读成名的故事,来引诱儿子发愤读经;还配合着哭诉薛氏家史,以养育之恩的人情和“改换门墙”的期望,来感化儿子立志求名。王春娥的这些丑恶表演,充分表明了孔门“教子经”腐朽反动的本质。孔孟之徒从来都把尊孔读经作为培养“人才”的唯一途径,王春娥也大肆鼓吹什么只有“勤学苦读,方造就当世奇才”。这种按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方法造就出来的儒生,自命高踞于人民群众之上的“奇才”,实则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懂做工,不懂种地,不懂打仗,什么学问也没有的蠢才,是一批被孔家店拉着鼻子往后走的反动统治阶级的奴才。
尊孔读经,历来是孔孟之徒用以进身官阶取得统治特权的“敲门砖”。自从孔老二提出“学而优则仕”的反动教育路线以来,读书做官,便成了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和儒家“教子经”的根本目的。王春娥的教子绝不是什么爱人如己,舍己利人。她的茹苦含辛,教子读经,打的是“一本万利”的如意算盘,图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双官诰》中王春娥唱道:“思量,孤儿寡妇,要争名夺利,难比寻常”。一语道破了教子读经的反动实质就在于“争名夺利”。王春娥所表现的教子读经的“志气”和受双封诰的结局,以及其他“教子戏”中的连中三元、五子登科等等,都在于给人们树立一个孔孟忠实信徒的反动“榜样”,给天下人“看一看”。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封建王朝的爪牙鹰犬,以继续维持“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
在《三娘教子》中,还采取对比、烘托、反衬等手法,着力渲染刻画王春娥的贞节形象。薛衍的大老婆、二老婆由于不愿守寡改了嫁,这就被视为不贞不节,是触犯了孔门教义,是违反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封建伦理道德,并加上种种罪名,咒骂诋毁,把她们丑化为“亡廉伤耻”、“弃子忘夫”的“无耻贱人”。而王春娥以“贞节为本”,劳作抚孤,竭尽全力挽救这个即将衰微破败的家庭,是一个“母仪一世”的节妇形象。通过这个形象,宣扬“夫为妻纲”,丈夫可以三妻四妾,妻子却要服从丈夫,丈夫死了就得守寡的封建礼教。剧本通过王春娥一家靠“义”靠
“节”挽救衰败命运的遭遇,告诉人们: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资本主义正在萌芽的时期,只要有了孔孟之道,靠着“忠孝节义”的精神武器,就可以挽救没落封建社会的衰微破败。王春娥这个“节妇”的反动性就在这里。剧本还歪曲劳动人民,把王春娥打扮成丫头出身,说她虽然出身低微,但恪守孔孟之道,以当奴才为荣。这那里有一点劳动妇女的气味,分明是按孔孟之道塑造出来的忠实奴才。
《三娘教子》除了描绘王春娥这个“节妇”的典型之外,还通过老仆人薛保,来宣扬孔孟之道。剧本肆意歪曲丑化劳动人民形象,把薛保写成一味忠于主子、奴性十足的老仆人。“老东人”死了,他“万水千山搬尸回来”;“小东人”逃学受责,他又跪下求饶,表示“老奴愿替东人身承棒杖”;还发誓“托钵行乞也要把小东人抚养”,并且用什么“贤德”、“忍让”、“亲慈子孝”之类儒家信条来劝说三娘、薛倚。这个被誉为“义仆”的奴才,实则是个满脑子孔孟之道的武训式的人物,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只看家犬。全剧最后由皇帝御赐“忠孝节义”四字匾额,满门旌表,全家受封。这就清楚地表明,孔孟之徒之所以抬出《三娘教子》,正是为了按照孔孟之道培养出一批“忠臣、孝子、节妇、义夫”,为反动统治阶级的复辟倒退的政治路线服务。
历代反动统治阶级为了培养自己的接班人,都无不把教子读经看作是关系他们前途命运的事情。教子读经的祖师爷孔老二,曾经要他的儿子孔鲤学《诗》、学《礼》,说什么“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并且广招门徒,培养了一批专门从事奴隶制复辟活动的反动儒生。从此以后,“统治阶级都拿孔夫子的道理教学生,把孔夫子的一套当作宗教教条一样强迫人民信奉”。党内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从陈独秀到刘少奇、林彪,也都是一些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他们继承孔老二和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衣钵,大肆贩卖孔孟之道,按照儒家尊孔读经的信条行事。林彪就是尊孔读经的狂热鼓吹者。为了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林彪要儿子学习孔老二“韦编三绝的治学精神”,并向儿子面授奴隶主头子周文王向周武王传授的反动统治经验,充分暴露了他妄图复辟资本主义,建立林家法西斯王朝的罪恶阴谋。林彪一伙还恶毒攻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妄图用孔老二的“学而优则仕”引诱知识青年走入修正主义的死胡同,成为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驯服工具。因此,彻底批判儒家教子读经的反动教育思想,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战斗任务。
尊孔和反孔的斗争,同样反映到社会主义文艺舞台上来。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与反复辟的严重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文化领域里,这场斗争更为长期、复杂和激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刘少奇一伙推行了一条修正主义文艺黑线,在文艺部门专了无产阶级的政。他们宣称“宣传封建,不怕”,公然提倡封、资、修的旧文艺,以致出现象《三娘教子》之类的坏戏曲充斥于社会主义文艺舞台上的咄咄怪事。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文艺路线指引下,十年前开始的京剧革命,在同宣扬剥削阶级意识形态的封、资、修旧文艺的激烈斗争中,把宣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以及鼓吹孔孟之道的坏戏赶下了文艺舞台。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光辉成果革命样板戏,是批判孔孟之道的有力武器。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文艺战线上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认真看书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彻底批判孔孟之道和修正主义文艺黑线,把批林批孔斗争进行到底。


第2版()
专栏:

马口公社党委组织妇女群众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
深入批判宣扬孔孟之道的《改良女儿经》
湖北省洪湖县马口公社的广大妇女,在公社党委领导下,对宣扬孔孟之道、流毒很广的《改良女儿经》展开了有力的批判,推动了批林批孔运动深入发展。
这个公社党委为发动妇女批判《改良女儿经》,曾经吸收贫下中农理论骨干专门举办学习班,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摘录和逐条批注《改良女儿经》中的反动谬论,然后印发到大队、生产队理论小组,组织广大妇女深入批判。广大妇女通过批判,进一步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
一、妇女们用她们在三大革命运动中作出的成绩,批判“男尊女卑”的反动观点。
《改良女儿经》贩卖孔孟之道,诬蔑广大劳动妇女“最难养,是小人”;并鼓吹什么
“夫君话,就顺应;不是处,也要禁”,把妇女看成是丈夫的附属品。胜利大队妇女重温毛主席关于“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妇女“是决定革命胜败的一个力量”等教导,用本大队的事实批判《改良女儿经》宣扬的鄙视妇女的谬论。她们谈到,一九七一年冬,这个大队男社员出外搞建设,在家的二百六十多名女社员勇敢地挑起兴修水利的重担。她们自己设计,自己施工,顶风冒雪,奋战二十多天,筑起了一条长达一千二百多米的排灌渠道。一九七二年又结合抗旱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筑起了一条九百多米的大水渠,挖滤水沟七十三条,扩大旱涝保收农田四百七十多亩,使大队的粮、棉亩产都上了《纲要》。在这场战斗中,有二十多名女青年加入了共青团,百分之三十的女社员被评为劳动模范。这个大队过去由男社员担任的撒种、犁田、打湖草、育秧等主要农活,如今多数妇女也能干了。妇女们在批判时愤怒地说,《改良女儿经》的炮制者拚命鼓吹“男尊女卑”,林彪一伙也极力宣扬孔孟之道,其目的就是妄想把我们妇女永远压在最底层。林彪一伙是我们劳动妇女的死对头。我们一定要深入批林批孔,继续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
二、用妇女在新旧社会的对比批判反动的“天命观”。
《改良女儿经》宣扬什么“各自居,也要命。命不遇,只是贫”,意思是说妇女各人的处境好坏,是命中注定的,如果命不好,就要贫穷一生。妇女们在批判时指出,这完全是骗人的话。红卫大队七十六岁的贫农老妈妈张桂香说,她四岁死了父母亲,被迫给人当童养媳。十岁时,男家把她送到一个地主家里当婢女,她挨打受骂,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地主还骂她是“菜子命”(贱命的意思),
“打死也活该”。她十六岁时,又被卖给另一家地主,以后连续当了十二年长工。解放后她翻了身,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通过忆苦思甜,她无比激动地说,什么“菜子命”,什么“命不遇,只是贫”!新旧社会我经历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这不是命好不好的问题,而是社会制度不一样。旧社会我们劳动妇女被压在最底层,反动阶级用“天命观”来欺骗妇女,害怕妇女起来反抗。林彪一伙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也胡说什么“丈夫的命运决定妻子的命运”,妄图用孔孟之道来继续毒害、束缚妇女。我们新中国的妇女不信“天命”要革命,不当奴隶要做主人。
三、控诉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残害,批判“三从四德”的反动礼教。
《改良女儿经》中鼓吹“遵三从,行四德。习礼义……为法则”,要妇女按照孔孟的一套礼义法则去处世待人。妇女们控诉说,在万恶的旧社会,不知有多少妇女成了这套“礼义法则”的牺牲品。就拿本公社来说,在旧社会就树了七个贞节牌坊,有五十四个妇女“守节”。战斗大队的肖惠海,结婚只几个月就死了丈夫,男家硬逼着她“守寡”,她不从,便给她扣上不遵守“三从四德”的罪名,要将她活埋。她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出家当了尼姑,解放后才获得了解放。妇女们说,阶级姐妹的这种悲剧决不容重演。林彪贩卖孔孟之道,妄图把奴役妇女的精神枷锁重新套在妇女身上,这是白日做梦。
四、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批判反动的“中庸之道”。
《改良女儿经》里鼓吹什么“都说好,贤慧人”,要妇女做“贤慧人”,不搞阶级斗争。妇女们联系阶级斗争的事实,对这些反动谬论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葵花大队女社员贺艮秀在批判中说,他们队里的一个地主婆,一面宣扬《改良女儿经》中的“都说好,贤慧人”;一面却暗中策划谋杀贺艮秀的独生子。那个地主婆的阴谋败露后,向贺艮秀哀求饶命。贺艮秀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增强了阶级斗争观念,坚决揭发、批斗了那个地主婆,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妇女们在批判中指出,林彪贩卖孔孟之道,鼓吹什么“以仁爱之心待人之忠”,其罪恶目的是妄图麻痹广大劳动人民的革命斗志,便于他改变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我们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彻底批判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批判孔孟之道,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读鲁迅评《二十四孝图》
天津师范学院中文系学员 王国绶
“忠孝节义”这种封建道德,早已被革命人民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但是,叛徒、卖国贼林彪却肆意加以美化,竟然叫嚷要
“用其内容”。
鲁迅的《朝花夕拾》里有一篇评《二十四孝图》的散文,是针对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复古逆流而写的。重读这篇文章,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林彪为什么要利用封建道德来为其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服务。
《二十四孝图》是元朝人编写的一本通俗地宣扬儒家思想的反动读物,讲的是所谓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鲁迅在少年时代接触过这部书,对它有极大的反感。鲁迅揭穿了儒家所宣扬的孝道实际是吃人之道。
一向被儒家捧为“德之本也”的“孝”道从一开始便是宗法奴隶制度的基石,后来又成为反动封建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思想枷锁。孔孟之徒所以要推崇孝道,林彪又要用它的什么“内容”,其出发点都是为了镇压和欺骗广大劳动人民。《孝经》里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一条孝亲、忠君、立身的黑线贯穿在孝道之中,目的是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统治秩序得到维持和巩固。因此,历代反动统治者总是把“孝”吹捧为“百行之先”,作为“治天下”的工具。林彪及其死党宣扬“忠孝节义”,无非是想利用这些封建道德作为建立林家法西斯王朝的思想武器,要他的同伙和他一起死心塌地干反革命的勾当。所谓“用其内容”也者,揭穿了,不过如此。
“孝”和其他封建礼教一样,是一种“吃人”的封建道德,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其流毒“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鲁迅沉痛地指出,那些吹捧二十四孝的孔孟之徒,口头上整天喊着“忠孝节义”,实际上把一些无辜的人民“埋下去,盖上土,踏得实实的”。他又以自己少年时代的亲身经历,对孔孟之徒的反动宣传给予了辛辣的讽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
历代反动统治者都妄想以“孝”道来毒害人民,借以巩固他们的反动统治。但是,在历代人民群众的英勇反孔斗争下,他们的梦想都已经破灭了。在无产阶级专政下,林彪竟然想用“孝”这种封建道德,作为复辟资主本义的工具,也只能是螳臂当车,自取灭亡。


第2版()
专栏:

红小兵批倒“大圣人”
成都东城根街小学组织少年儿童批判孔孟之道
四川省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小学生学习一些儒法斗争的历史,帮助他们从小粗知一点马克思主义,敢于批判孔老二。
这个小学党支部为了组织少年儿童参加批林批孔运动,已经先后举办了两期小理论员读书班。第一期参加学生三十一人,最大的十三岁,最小的十岁。这一期,主要帮助少年儿童理解在批林批孔运动中研究儒法斗争史的意义,了解一些儒法斗争的历史概况,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第二期读书班参加的学生共一百三十多人,其中一半以上是低年级学生。这期主要是批判宣扬孔孟之道,毒害少年儿童的《三字经》、《神童诗》等。大家认真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中的有关教导,分专题进行批判,人人动手,个个上阵,写出了三十多条儒家反动思想选批的初稿。
讲故事的活动在这个学校也普遍开展起来。学校有故事队,班有故事组,学习组有故事员。党支部组织师生共同编写了二十多个革命英雄故事、历史上劳动人民反孔斗争故事和儒法斗争故事,经常组织红小兵故事员在校内讲,并且到校外活动站去宣讲。在开展讲故事的活动中,学校注意启发学生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批判儒家的反动思想。例如,在讲金训华、朱克家上山下乡干革命的故事时,就启发少年儿童对照批判《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的坏故事,使大家从小就懂得要走毛主席指引的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红小兵故事员杨平负责宣讲《柳下跖痛骂孔老二》的故事后,收集了好几种同样题材的故事,然后修改讲稿,突出柳下跖的英雄形象,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杨平通过宣讲也加深了体会,他说:“通过讲这个故事,我进一步懂得了历史是奴隶们创造的,劳动人民是反孔斗争的主力军。我一定要向工农兵学习,做批林批孔的小闯将!”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学校党支部注意引导少年儿童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向工人理论小组学习,请工人理论员作辅导;请老贫农作忆苦思甜报告,一起批判《三字经》。学校还注意发挥一百多名工农兵校外辅导员的作用。全校一百零八个校外活动小组,在校外辅导员的带领下,纷纷走访退休老工人,了解社会上一小撮阶级敌人利用孔孟之道进行破坏活动的罪行;同时和街道居民一起,批判《三字经》中宣扬的“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