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布加勒斯特集会庆祝罗马尼亚军队日三十周年
齐奥塞斯库总统出席讲话强调提高防御能力保卫祖国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电 据罗马尼亚《火花报》报道,布加勒斯特市十月二十四日举行隆重集会,庆祝罗马尼亚军队日三十周年。
罗马尼亚党政领导人尼·齐奥塞斯库、埃列娜·齐奥塞斯库、埃·波德纳拉希、马·曼内斯库,国防部长扬·约尼查大将,内政部长埃·博布,罗共中央委员、国务委员会和政府成员、中央机关和社会团体负责人、反法西斯战争老战士以及首都劳动群众代表等出席了集会。
各国驻罗马尼亚武官和外交使节也应邀出席了集会。
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共和国总统、罗马尼亚军队最高统帅尼·齐奥塞斯库在集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三十年来,罗马尼亚人民在建设自己新生活方面所取得的伟大胜利,都是同我们的军队联系在一起的,我国军队同全国人民一道,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直接参加了使国家复兴和繁荣的劳动,对罗马尼亚经济和社会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齐奥塞斯库同志回顾了罗马尼亚军队建军的历史。他说,让十月二十五日这个日子“经常提醒军队和全国人民,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不让任何一小块土地沦于外国统治之下!”
齐奥塞斯库同志说,解放后,“罗马尼亚军队成了人民政权的工具,成了保卫罗马尼亚革命成果的工具,成了祖国自由、独立和完整的可靠支柱。”
他说,目前,罗马尼亚拥有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来自人民、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和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武装力量。
齐奥塞斯库同志说:“加强武装力量,今后将继续是党和政府经常的工作,因为只要有帝国主义、反动派存在,我们就必须不断发展祖国的防御能力,以便使我们的军队在必要的情况下能履行自己的职责。”
齐奥塞斯库同志指出:“在当代国际生活的条件下,在有帝国主义存在和帝国主义统治、武力、发号施令和侵略政策继续存在的条件下,罗马尼亚共产党今后仍将对加强祖国防御能力给予特别重视。”
齐奥塞斯库同志说:“在今天的条件下,一场防御战只能是全民的战争。所以,我们党将采取一切措施和坚决努力来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防御能力,发展我们社会的经济力量、加强我们的武装力量以及提高全国人民的军事训练水平。世界历史经验表明,今天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战胜一个决心不惜一切来捍卫自己的自由和独立的人民——不管这个国家的人口有多少。”
他在谈到罗马尼亚的对外政策时说,罗马尼亚坚定地把权利完全平等、尊重国家独立和主权、不干涉内政与互利的原则以及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的原则作为罗马尼亚同其他国家的一切关系的基础。
他说,罗马尼亚坚决主张在整个国际生活中建立新的经济、政治秩序。他指出,“新秩序要求国际关系进行一次革命变革,要求在新的原则之上建立合作,以便使每个国家——不管大小如何——都能为解决当代世界所关心的各种问题作出积极的贡献。都能完全平等地参予解决这些问题。”
齐奥塞斯库同志的讲话受到了全场的热烈欢迎。
在齐奥塞斯库同志讲话前,国防部长约尼查等也在集会上讲了话。


第5版()
专栏:

朝鲜《劳动新闻》发表社论纪念我志愿军赴朝参战二十四周年
朝中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团结牢不可破
吴振宇总参谋长和郑浚基副总理向平壤市“朝中友谊塔”献花圈
新华社平壤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电朝鲜《劳动新闻》十月二十五日发表题为《用鲜血凝成的牢不可破的友谊和团结》的社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二十四周年。
社论指出,中国人民以自己的优秀儿女组成志愿军,派到朝鲜前线。“这是中国人民对朝鲜人民的无私的革命支援,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光辉典范。”
社论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我国建树的不朽功勋和他们留下的业绩,永远珍贵地铭记在我国人民的心中。两国人民在反对共同敌人美帝侵略者的战斗中表现出来的真正的国际主义支援和合作,光辉地记载在朝中两国的革命斗争历史上。”
社论说,朝中友谊是经受了历史考验的牢不可破的友谊。它是任何力量也破坏不了的。
社论说:“今天,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自己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领导下,遵循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艰苦奋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继续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以后,中国人民进一步巩固已经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成果,有力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进一步加强了无产阶级专政和革命阵地,正在革命和建设的所有领域中掀起新的高潮。”
社论说:“朝鲜人民一如既往,今后仍将在反对帝国主义、争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胜利的共同斗争中,同兄弟的中国人民紧密携手前进。”
新华社平壤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电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吴振宇大将,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候补委员、政务院副总理郑浚基,代表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和政务院,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二十四周年纪念日(十月二十五日),向平壤市“朝中友谊塔”献了花圈,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表示深切的悼念。
花圈的飘带上写着:“光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
陪同前往“朝中友谊塔”献花圈的有朝鲜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委员长金宽燮,平壤市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姜希源,人民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张正桓中将,社会安全部副部长金斗英,外交部副部长李钟木,贸易部副部长金石进,对外经济事业部副部长李英昌,朝中友好协会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朝鲜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委员长金永顺,朝鲜劳动党平壤市委员会书记李正植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朝鲜人民军军官等。
朝鲜人民武装力量部、社会安全部、外交部、贸易部、对外经济事业部、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和朝中友好协会中央委员会、朝鲜劳动党平壤市委员会和平壤市行政委员会以及朝鲜华侨联合会中央委员会,二十五日也派代表向“朝中友谊塔”献了花圈。
中国驻朝鲜大使李云川、大使馆武官铁雷以中国驻朝鲜大使馆的名义向“朝中友谊塔”献了花圈。
平壤市劳动人民向“朝中友谊塔”献了花束。
同一天,朝鲜劳动党平壤市委员会和平壤市行政委员会、劳动党兄弟山区委员会和区行政委员会、朝鲜华侨联合会中央委员会派代表向平壤市兄弟山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墓献了花圈。中国驻朝鲜大使馆也献了花圈。
朝鲜劳动党开城市委员会责任书记张仁锡、开城市行政委员会委员长白昌龙、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首席委员金丰燮少将等以及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中国人民志愿军委员陈健吾、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首席参谋苗杰等,二十五日向开城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墓和朝鲜人民军烈士墓献了花圈。
据新华社平壤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电 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首席委员金丰燮少将十月二十五日晚在开城举行宴会,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二十四周年。
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中国人民志愿军委员陈健吾,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首席参谋苗杰和代表团工作人员应邀出席了宴会。


第5版()
专栏:

柬埔寨解放区农作物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越南南方广治省解放区发展渔盐林业取得成就
据新华社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四日讯 据柬埔寨通讯社报道,柬埔寨解放区广大人民在目前的雨季中进一步大力兴修水利,战胜了旱涝灾害,各种农作物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在今年的雨季中,柬埔寨解放区降雨不均匀,特别是从八月到九月中旬,一方面河流沿岸地区发生了大洪水,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地区则出现严重的干旱。在过去,如果这样的水旱灾害持续一两个月,大量的秧苗与禾苗就会淹死或枯死。
但是,获得了解放的人民群众,为了保证粮食丰收,坚决执行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关于独立自主发展经济的指示,大力兴修水利,同旱涝灾害展开了英勇的斗争。生活在河流沿岸地区的居民积极修筑堤坝与渠道,抗洪排涝,抢救被淹的庄稼。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居民都纷纷修水库、挖渠道、掘井和制造水车,千方百计地引水灌溉禾苗与秧苗。解放区各地人民由于修筑了大量的水利设施,终于战胜了今年的旱涝灾害。
截至十月中旬,解放区各地的水稻普遍长势良好,某些地区已开始收割早稻。其他作物,如甘薯、棉花等也长势喜人。同朗诺集团陷入经济困境、敌占区饥荒严重情况相反,解放区人民正喜气洋洋地迎接一个新的丰收年景。
新华社河内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二日电 据越南南方解放通讯社报道,越南南方广治省解放区大力发展渔业、盐业生产和植树造林,取得新的成绩。
今年上半年,广治省渔业部门向渔民多提供了四十一艘渔船,从而使全省的渔船总数增加到四百多艘,其中有一半以上是机帆船。由于增添了渔船、鱼网和采用新的捕鱼方法,捕鱼效率不断提高。仅今年上半年,广治省沿海地区人民就捕捞了近七百吨鱼虾。
与此同时,广治省革命政权还积极领导人民恢复和发展盐业生产。目前,兆丰和犹灵两县沿海地区已有四十多公顷盐田投入生产。截至七月十日,兆丰县的祥云和河罗两个盐场收获了五百多吨食盐;松门、越门和犹灵盐场也生产了近二百吨食盐。
广治省解放区军民还响应省人民革命委员会的号召,积极投入植树造林运动,努力绿化解放区和改善生活条件。在今年头三个月,省林业部门以及犹灵、甘露、兆丰和海陵四县建立了许多苗圃。据初步统计,犹灵县、兆丰县、甘露县、海陵县、东河市以及一些机关和解放军单位在今年头三个月共植树三十四万二千棵。(附图片)
越南南方解放区广治省越门口海滩上的翻身渔民在整理鱼网,准备出海捕鱼。 新华社记者摄


第5版()
专栏:

我新任大使向泽登巴尔主席递交国书
新华社乌兰巴托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四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任驻蒙古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张伟烈,十月二十四日向蒙古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主席泽登巴尔递交了国书。递交国书后,泽登巴尔主席同张伟烈大使进行了谈话。
递交国书时在场的有:蒙古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秘书长高托布、外交部部长林钦等。
张伟烈大使是十月十七日到达乌兰巴托的。
十月二十三日,林钦部长曾接见了张伟烈大使。


第5版()
专栏:

胡韦达首相接见我驻伊朗大使
新华社德黑兰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四日电 伊朗首相阿米尔·阿巴斯·胡韦达十月二十三日上午接见即将离任回国的中国驻伊朗大使陈辛仁。胡韦达首相同陈辛仁大使进行了亲切友好谈话。
在胡韦达首相接见之前,伊朗国王的兄弟阿卜杜勒·礼萨·巴列维、王后的母亲法里德·迪巴夫人、参议院议长加法尔·谢里夫·埃马米以及众议院议长阿卜杜拉·里亚齐分别接见了陈辛仁大使。宫廷大臣阿米尔·阿萨杜拉·阿拉姆和夫人举行宴会,为陈辛仁大使和夫人饯行。外交大臣阿巴斯·阿里·哈拉巴里和夫人出席了宴会。
二十三日晚上,陈辛仁大使举行告别招待会。


第5版()
专栏:

中越卫生合作协定执行计划在河内签订
我卫生代表团离河内回国
新华社河内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电 中越两国一九七五——一九七六年卫生合作协定执行计划,二十四日在河内签订。
中国卫生代表团团长、卫生部副部长钱信忠和越南卫生代表团团长、卫生部代部长武文瑾分别在执行计划上签字。
越南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常委黎松山,中国驻越南大使符浩等出席了签字仪式。
据新华社河内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电 由卫生部副部长钱信忠率领的中国卫生代表团,结束了对越南的友好访问,十月二十五日乘飞机离开河内回国。
越南卫生部代部长武文瑾,越南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常委黎松山等到机场送行。
到机场送行的还有越南南方共和驻越南民主共和国特别代表团委员黎宽鸿。中国驻越南大使符浩等也到机场送行。
在此以前,中国驻越南大使馆二十三日为中国卫生代表团访问越南举行了招待会,越南卫生部二十四日设宴为中国卫生代表团饯行。


第5版()
专栏:阿富汗通讯

悠久友谊续新篇
很久以来,在阿富汗人民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一千三百多年前,中国唐朝著名高僧玄奘,在跋山涉水前往南亚一带的途中,曾经路过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的阿富汗帕尔旺地区。当时,因大雪封山迷了路。幸而遇到一位阿富汗猎人,才把他带上了安全的通途。这个民间传说,反映着中阿两国人民悠久的历史友谊。
现在,正是在这传颂着中阿友谊佳话的帕尔旺地区,阿富汗和中国两国工人、技术人员正在共同建设一项水利灌溉工程,为两国悠久的友谊谱写新的篇章。
帕尔旺水利灌溉工程要求引潘基希尔河水灌溉二万五千多公顷的土地。目前,在潘基希尔河上,已经筑成了一座拦河闸,在帕尔旺省境内修建了一条长二十四公里的总干渠,这条渠道跨河绕山直通帕尔旺平原。在总干渠的终点又向三个方向修筑总长约六十公里的东干渠、南干渠和提水渠。在东干渠的起点,还建成了一座小型水力发电站。在提水渠的起点,正在建造一座扬水站。利用电站的电力,把南干渠的水抽一部分到地势高出二十四米的提水渠。整个工程完成后,这里将变成渠道纵横、水流淙淙的美丽的农艺园地。
如今,正象阿富汗挖土机司机沙诺·布丁说的那样:“我们和中国兄弟一道,正在用汗水浇灌着这块土地。”
参加帕尔旺水利灌溉工程施工的阿中两国工人和技术人员表现出高度的劳动热情。在施工紧张的时期,他们常常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吃午饭也不离开机器。有时天已傍晚活没干完,在一些缺乏照明设备的工点上,他们还点起篝火,夜以继日地战斗。在采石场上,阿富汗工人不管严冬的风雪和盛夏的炎热,整年累月凿岩爆破,辛勤地劳动,随时保证供应工程所需的石料。在潘基希尔河引水枢纽工程工地,阿富汗建设者们分成早晚两班施工。一天夜晚十点多钟,一位阿富汗司机过了下班时间仍然留在工地上,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劝他回去休息,但他坚持不走。他说:“还有两位中国专家在工作,我要和他们一起工作,还要送他们返回住处。”
在紧张的劳动中,阿富汗工人十分注意掌握技术知识,而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也热心地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阿富汗朋友。
古尔班德河倒虹吸管道工程是帕尔旺水利工程的关键项目之一。这项要浇筑总长一千二百五十米,内径为二点五米的钢筋混凝土管的施工,比较紧张和艰苦。施工过程中,阿中两国工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战斗。随着工程的进展,阿富汗工人的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他们很快熟练地掌握了浇灌混凝土的技术,最后两节钢筋混凝土管,不仅浇筑的速度快,而且质量也完全合乎要求。在进行潘基希尔河拦河闸防渗工程的收尾工作时,适逢中国的春节。阿富汗朋友主动提出要独立完成任务,让中国工人过节休息。结果,阿富汗工人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工程质量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阿富汗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当地居民给予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极为热情的支持和关怀,使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深受感动。
去年冬天,中国测量人员在测量坎儿井(一种在地下有暗沟相通的井)的水温时,测温器掉到井里。在场的一位阿富汗农民看在眼里,毅然用绳索拴住腰部,下到二十多米深的井里,把测温器捞了上来。
一个初春的晚上,两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正在东干渠工地检查机器。附近的农民发现后,纷纷邀请他们到自己家作客。最后,他们被一位负责保管工地器材的工人请进他的工棚,并热情点燃起一堆木柴,煮上茶炊,招待中国朋友。附近的一位阿富汗农民送来砂糖,大家围着火堆,品尝着浓郁的红茶,用手势和简单的话语交流感情,热烈地谈论起工程的建设和帕尔旺美好的未来。
目前,整个工程还没有完工,但潘基希尔河的水已通过总干渠、南干渠流到恰里卡尔附近,浇灌着大片麦地和葡萄园。阿中两国建设者的辛勤劳动已结出友谊的果实。新华社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