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千里蔗区一片春
——广西壮族自治区蔗糖生产蓬勃发展
国庆前夕,记者访问了我国蔗糖基地之一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千里蔗区。从碧波万顷的北部湾畔,到山水如画的漓江之滨,到处都能见到挺拔葱绿的蔗林。一行行的甘蔗,节茎粗壮,长势喜人,又是一个丰收年景。
广西壮族自治区虽然有了二百多年的制糖历史,但是,解放前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蔗农生活贫困,蔗园荒芜,制糖业也发展不起来。到一九四九年,全广西只有一座小型机制糖厂,一年只产机制糖二百来吨。
新中国诞生后,广西的蔗糖生产,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现在,全自治区的甘蔗种植面积已由解放前的二十二万亩发展到一百六十多万亩,机制糖厂由一座发展到六十二座,日榨能力由三十吨发展到二万四千多吨。日榨十五吨以下的小机土糖厂更是遍及蔗区各地。最近四年,由于正确处理了粮食和多种经营的关系,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蔗糖生产更加大步前进。四年的糖产量,超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糖产量的总和,年产量由占全国第五位跃居第二位。粮食也是年年增产。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变化!
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适宜甘蔗生长。各族贫下中农有着丰富的植蔗经验,是我国条件优越的蔗糖产区之一。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尤其是在批林整风中,蔗区广大贫下中农和制糖工人,狠批了刘少奇和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大长革命志气,决心为祖国多产糖,产好糖,供应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
自治区党委、革委会和蔗区各级党组织,及时加强了领导,从路线、政策到各项增产措施,都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促进了甘蔗和蔗糖生产的发展。
南宁地区是广西的粮、蔗主要产区之一,又是花生、黄红麻、水果等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为了解决粮、蔗和各种经济作物互相争地的矛盾,地区党委和各有关县委根据当地特点,发动群众有计划地开荒造田造地,扩大耕地面积,并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提高复种指数,使甘蔗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一九七三年共种蔗四十六万亩,比一九七○年增加了十五万亩,其他经济作物也得到全面发展。邕宁县各社、队批判了刘少奇推行的单一经营和金钱挂帅的修正主义路线,进行合理规划,水田种粮,开荒种蔗,做到粮蔗双丰收。去年这个县的产糖量就占全自治区的十分之一,是全广西产糖最多的一个县,也是全广西向国家提供商品粮最多的一个县。
“没有农业,就没有轻工业。”广西在发展蔗糖生产中,对这一点体会越来越深。钦州糖厂走过的路,就很能说明问题。这个厂在建厂初期,没有处理好糖厂和蔗区的关系,放松了支援农业、促进原料生产的工作,致使原料不足,连年吃不饱。有的人主张工厂搬家。究竟是“搬家”还是“安家”?是按“农民种蔗,工厂榨糖,各管各行”的老规矩办事,还是走出糖厂,支援农业,发展原料生产?这反映了工业生产上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钦州糖厂党委和革委会领导成员带领职工分头深入蔗区调查研究,听取贫下中农对“搬家”还是“安家”的意见;了解当地发展甘蔗生产的潜力和存在的困难。当他们来到那彭公社担坳大队时,社员们就象迎接亲人一样,把他们请到家里,激动地对他们说:“糖厂办到了我们家门口,这是毛主席对我们贫下中农的关怀,是工人阶级对我们的支援,我们时刻想着怎样种好蔗,让糖厂为国家多出糖,你们可不能把糖厂搬走啊!”他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就在糖厂原料不足的时候,离糖厂只有十来公里的那彭公社英学大队却有大批甘蔗,由于小河阻隔,运输困难,无法运进糖厂,有的竟变成了干柴。
深入实际调查,使糖厂领导成员受到深刻的教育。他们重温毛主席关于“轻工业和农业有极密切的关系。没有农业,就没有轻工业”的指示,感到特别亲切,对支援农业,加强工农联盟的重要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对办好糖厂也充满了信心。他们针对丘陵地区交通不便的问题,决心从帮助蔗区改善交通条件入手,促进甘蔗生产的发展。如今走进钦州蔗区,只见一座座桥梁,横跨在山涧溪流上,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公路,蜿蜒伸展,把糖厂同蔗区的公社、大队、生产队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这些被群众亲切称呼为“工农联盟之路”,保证了甘蔗和各种支农物资的运输畅通。他们还帮助蔗区社队搞好生产规划,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扩大种蔗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使甘蔗和糖产量连年大幅度增长。
钦州糖厂加强工农联盟,促进了蔗糖生产的发展,为广西蔗区提供了经验。许多糖厂都把支援农业生产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经常派人下乡,宣传大好形势,帮助社、队解决生产中的具体问题,促进粮食和甘蔗生产。今年十一号强台风袭击合浦蔗区,带来了大暴雨,西场糖厂附近的红潮水库西干渠,被山洪冲开了一百五十多米长的大缺口,如不及时抢修好,将影响灌区二万多亩水田的晚稻插秧和蔗园的灌溉。西场糖厂党委立即带领全厂干部、工人、家属四百七十多人奔赴抢险工地,并且把工厂的水泥、水泥砖等各种材料运往现场。工农齐心协力,奋战了四天,提前完成了抢修任务。
我们还访问了贵县新塘公社岭蒙大队一座出名的小机土糖厂。这个座落在丘陵山村的小糖厂,是依靠集体的经济力量兴办起来的,只有几间平房和敞棚,几口煮糖用的大锅,两台日榨十五吨的小机器。别看厂子小,设备简单,对国家、对集体的贡献可不小。办厂头一年,就生产了一级黄红糖八十五万斤。第二年,产糖量又增加到一百一十万斤,连同甘蔗酒,这个小糖厂一年就收入二十多万元,壮大了集体经济,为农业生产和农业机械化提供了资金。每当谈起小糖厂的好处时,社员们都喜上眉梢,齐声称赞。
象岭蒙这样的小机土糖厂,已遍及广西各蔗区。它们在加速发展蔗糖生产中,显示了巨大的威力。一九七三——一九七四年榨季,各地小糖厂的总产糖量就占全自治区总产糖量的五分之一。
发展小糖厂,是多快好省地发展蔗糖生产的一项有效措施。在广西,小糖厂的重要作用,是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的。当各蔗区现代化的糖厂迅速发展的时候,有的人由于存在贪大求洋、重大轻小的思想,看不起小土糖厂。他们说:“小鸡(机)吃不了大米,小厂派不了大用场”,一心等着国家办大厂。结果有的地方大厂没等到,小厂也落了空;有的地方抓了大糖厂,忽视了小糖厂,有许多分散的甘蔗不能及时用来榨糖,挫伤了农民种蔗的积极性。批林整风运动中,主管土糖生产的各地商业部门,同农业、财政等部门一起,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认真学习毛主席有关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并且总结和推广了一些地区既抓机糖生产,又抓土糖生产,积极发展小机土糖厂的经验,推动了小土糖厂的发展。贵县是广西重点蔗区之一,自从建成一座日榨一千五百吨的大型糖厂后,一段时间里,曾放松了土糖生产,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全县收购的土糖还不够当地销售。后来,公社、大队在县商业、财政等部门的帮助下,兴办了一批小土糖厂。到一九七三年,全县社、队集体兴办的小土糖厂,已由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四座、十四台榨机发展到二百三十七座、二百四十五台榨机。一九七三——一九七四年榨季,仅商业部门收购的黄红糖即达九千多吨,相当于全县产糖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成了广西调出黄红糖最多的一个县。
欣欣向荣的广西千里蔗区,随着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地向前发展,广大蔗农、工人和干部团结一心,认真总结经验,找差距,挖潜力,决心在新的榨季里,夺取蔗糖生产的新胜利,为国家多产糖,产好糖,多贡献!
本报记者


第3版()
专栏:

军民团结 胜利前进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和各族人民群众,深入批判林彪破坏军政、军民团结的罪行,进一步增强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子弟兵热爱人民,人民热爱子弟兵,谱写了一篇篇军民团结的新战歌。
战斗新歌
一天,在空军某部五连的会议室里,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大会正在进行。五连指战员和驻地昂昂溪机务段的工人,正以铁的事实批判林彪破坏辽沈战役的罪行,呈现着军民协同、奋勇作战的生动景象。
五连和昂昂溪机务段,都有着军民团结战斗的光荣传统。一九四八年九月,正是毛主席指挥的辽沈战役即将开始的时候,前方急需武器弹药。当时,这个机务段的军列机组,奉命运送一千七百吨武器弹药到锦州前线。他们不顾敌机每天轰炸扫射,白天隐蔽,夜间赶运,奋战五天五夜,胜利完成了任务,荣立了集体特等功。五连虽是后来组建的连队,但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斗中,紧紧依靠群众,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战斗任务。如今,两个单位团结一心,在批林批孔的战斗中,又谱写了军民团结的新歌。
机务段的老工人文化水平比较低,五连耐心地进行帮助。一次,指导员薛守义在辅导工人批判时,了解到机务段批判“克己复礼”还不够深透,便主动介绍了连队的批判经验。五连是上级试点的单位。在批判中,干部、战士刻苦攻读马列和毛主席著作,进行社会调查,运用文化大革命给部队带来的深刻变化,进行批判,收到较好的效果。机务段的同志从中受到启发,把批判深入了一步。最近,五连在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时,指战员们由于缺乏辽沈战役的感性知识,原军列机组的老工人便以自己亲身的感受进行辅导。老工人于金龙在旧社会给日本侵略者当车工,受尽了折磨,一天,他气愤不过,狠狠揍了一个日本鬼子,被汉奸抓住打得昏过去,还把他十二岁的弟弟活活折磨死。后来,他逃到铁路上工作。辽沈战役中,他决心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解放军打到哪里,就把火车开到那里。当机组接受了运送弹药到锦州前线的任务后,他和大家庄严宣誓:“人在火车在,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把军列开上前线!”批判会上,于金龙运用东北人民积极支前的生动事例,有力地揭露了林彪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使指战员们受到很大教育。
五连和机务段就是这样,团结战斗,把批林批孔运动不断推向深入。
山坡稻香
秋收时节,寨里大队的稻田里,稻香浓郁,一片金黄。社员们看着这大好的丰收景象,无不称赞说:“山窝里长出这样好的稻子,多亏解放军同志的帮助啊!”
寨里大队地处山区,耕地都在山坡上,用水很不方便,只能种植一些大田作物。文化大革命中,寨里大队发扬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引水上山,试种水稻。由于缺乏种植经验,没有成功。批林批孔开始后,广大贫下中农进一步激发了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决心在山坡上种好水稻。
驻守在这里的济南部队某部三连听到这个消息,及时选派有种水稻经验的战士和社员群众并肩战斗。军民一起研究种植措施,经过反复试验,终于试种成功,长出了绿油油的秧苗。接着,战士们又和贫下中农一起,日夜守护着稻田,进行放水、晒畦、施肥、灭虫。一天深夜,突然下起了暴雨,如不及时排除稻田里的积水,梯田就有被冲毁的危险。战士们连忙拿起工具,冒雨排水,暴雨浇透了全身,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战斗。当社员们闻讯赶来时,稻田里积水已经全部排完。
战士们从初春到盛夏,冒着寒风,顶着骄阳,和社员群众团结战斗,使一百多亩水稻获得了丰收。
血肉相连
最近,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到处传颂着各族人民抢救一名解放军战士的动人事迹。
七月十七日上午,某部十连汽车司机夏山山执行任务经过这里,在县汽车修配厂给轮胎打气,不慎轮胎爆裂,飞出来的钢板压圈打中头部,当场昏倒在地。工人师傅立即把他送到县人民医院,经过检查,小夏头部左侧有十厘米长的三角形伤口,伤处头骨破碎,血压微弱,生命垂危。院长王德忠一面组织抢救,一面向县委汇报情况,请求各单位紧急支援。
县委调回了下乡的小汽车,专供抢救使用;锡林郭勒盟医院派来了脑外科医生帮助抢救;某部二五一医院和一○一医院派来了联合抢救小组;全县各单位组成的输血队伍源源而来。
施行手术必须首先输血,提高血压。城关镇一位蒙古族妇女听到这个消息,赶忙穿过人群,挤到医生跟前恳切地说:“医生,我帮不了啥忙,让我给亲人献点血,表达我们蒙古族人民对解放军的心意。”医院老职工刘发听说小夏的血型和自己一样,也马上找到医生,要求输血。医生知道他一个月前为抢救病人输过血,劝他这次不要输了。他着急地说:“为了抢救亲人解放军,就是抽干了全身的血液我也舍得!”就这样,凝结着军民情谊的血液,缓缓流进了小夏的血管。手术台上,各单位的医生紧密配合,细心地做着手术,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手术成功了。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夏山山很快脱离了危险。
解放军战士得救的喜讯在全县传颂。人们怀着自豪的心情感动地说:“只有在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军民之间才能有这样的鱼水深情!”
新华社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祁连山下新牧歌
正是牧业丰收的季节,我们访问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牧区。辽阔的祁连草原上,水草丰茂,牛羊满滩。公路上,满载向国家交售各种畜产品的牦牛和马车,络绎不绝。
今年,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祁连县各族牧民团结战斗,战胜了几次大雪和风暴,夺得了牧业生产丰收。全县各类适龄母畜共产仔畜十六万多头(只),育成十四万八千六百多头(只),总增率达百分之二十一点八,向国家出售羊毛、牛毛一百一十多万斤,食用牛羊四万五千多头(只),还有大批皮张和其它畜产品,数量都比往年大幅度增加。
在社社增产、队队丰收的大喜日子里,各族牧民兴高采烈,到处都在举行庆丰收的草原盛会。穿着节日盛装的青年男女,在草原上围成一个个大圆圈,翩翩起舞,高唱社会主义的新牧歌,齐颂批林批孔的新成果。
今年春天,祁连草原的大雪和风暴特别多,给牧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是,深入开展的批林批孔运动,极大地调动了各族牧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他们不信“天命”靠革命,团结战斗,谱写了一曲曲战天斗地的凯歌。
今年三月,阿力克公社草大板草原上,连续降了几场大雪,母羊吃不上草,羊羔缺奶,再加上天气寒冷,羊羔出现死亡现象。这时,阶级敌人散布什么“老天降灾,成事不由人,牲畜死亡难免”等谬论。针对这种情况,草大板大队党支部领导牧民深入批判孔老二的“天命论”和林彪的“天才论”。他们说:林彪、孔老二和阿力克草原上的阶级敌人一个鼻孔出气,念的都是“天命经”,都是为了麻痹人民的斗志,反对革命,妄图复辟。我们不信“天命”靠革命,就是要同天斗,同地斗,同阶级敌人斗,通过斗争去夺取胜利。于是,干部、牧民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夜以继日地同暴风雪搏斗。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战胜了灾害,夺得了牧业生产的大幅度增产。今年牲畜总增率达百分之二十九点二。同时,草原基本建设也有了很大发展,基本上改变了靠天养畜的状况,许多牧民搬进了新的居民点。
在美丽的祁连草原上,还传颂着许多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互相帮助,共同战胜困难的动人事迹。
初春,正是全县接羔育幼的关键时刻,忽然气温急骤下降,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袭击了群山四峙的默勒公社。茫茫大雪接连下了两天一夜,千里草原顿时变成了冰雪世界。位于向阳面牧场的老日根大队,天晴后积雪融化快,牛羊能吃上草。而邻近的长江、畅游大队位于阴山洼,草场全被冰雪覆盖,牲畜根本吃不上草,牧民们万分焦急。老日根大队的牧民们看到这种情况,说:兄弟队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为了给国家多做贡献,宁肯自己吃点苦到远山放牧,也要支援兄弟队。他们主动来到灾情重的长江、畅游两个大队,热情邀请他们把牛羊赶到老日根大队的草场上放牧。长江、畅游大队的牧民们深受感动,表示要向兄弟队学习。他们一面派人把牲畜赶到老日根大队的阳坡草场去放牧,一面留下一部分人,继续同坚冰大雪进行搏斗。老日根大队的牧民们为了使兄弟队放好牛羊,不光让出了最好的草场,还帮助他们解决了放牧员的住宿、燃料等问题。经过三个月的共同战斗,终于战胜了雪灾,度过了难关,夺得了丰收。
当草原上的冰雪全部消融,牧草开始发出嫩芽,长江、畅游大队的牧民们赶着健壮的牛羊,满载着丰收的各种畜产品和对老日根干部、社员的感激之情,返回自己大队时,大家高兴地说:毛主席关于“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光辉教导,象灿烂的阳光照亮了辽阔的草原。
我们还高兴地看到,由于祁连县各级党组织认真抓批林批孔,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阶级觉悟和路线斗争觉悟大大提高,在今年的抗灾夺丰收的斗争中,涌现出不少草原新人。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带头批林批孔,积极抗灾保畜,成了草原上能“文”能“武”的闯将。
野牛沟公社边麻沟大队第一生产队贫苦牧民出身的共产党员加羊,是全大队的优秀放牧员。他一个人放牧生产队的四百零七只“才毛羊”(产头胎羔羊)。过去人们认为“才毛羊”产羔的成活率一般只有百分之四十,最多超不过百分之五十。可是今年,在批林批孔斗争中,加羊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激发了为革命放羊的积极性。他翻山越岭,不辞劳苦,冒着严寒坚持放牧。在接羔育幼中,经过他精心饲养,四百零七只“才毛羊”产了三百五十只羊羔,育成了三百二十八只,成活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多。同时,他还主动团结别的放牧员,一起战斗,夺得了全队牧业生产的丰收。牧民们都称赞他是抓革命促生产的闯将。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批林批孔运动促进了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今年上半年,全旗牲畜总头数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这是白音花公社白音查干大队放牧的畜群。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