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
邀请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出席大会辩论
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代表发言表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
新华社联合国一九七四年十月十四日电 联合国大会十月十四日下午举行的全体会议上,以压倒多数通过一项决议,邀请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出席大会即将进行的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辩论。这项决议草案是包括阿尔及利亚、中国、达荷美、埃及、几内亚、科威特、叙利亚、坦桑尼亚在内的七十二个国家提出的。决议以一百零五票赞成获得通过,美国、以色列等四国反对,二十票弃权。表决结果宣布时,大会厅里响起了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叙利亚代表海萨姆·盖拉尼在介绍决议草案时说,巴勒斯坦人民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解放他们国家的斗争中已付出巨大的血的代价。他指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已为许多国家所承认,它的代表今年已出席了一系列国际性会议,包括布加勒斯特的人口会议和加拉加斯的海洋法会议。巴勒斯坦人民有权利在即将进行的联合国辩论中表达他们的意愿。
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和其他地区国家的代表在发言中支持这项决议草案,并且表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认为以色列应撤出一九六七年以来占领的全部阿拉伯领土。
以色列代表在发言中污蔑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斗争,反对这项决议草案。
决议通过后,法国代表吉兰戈在解释投票赞成这项决议草案的立场时说,法国认为“巴勒斯坦现实”应予考虑。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纳比尔·沙阿特在决议通过后立即举行了记者招待会。他说,联合国“决议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表。从实质上说,这项决议重申巴勒斯坦人民拥有决定他们自己命运的政治权利和人权。”


第6版()
专栏:

《扎伊尔》周报发表评论
谴责苏联反对讨论修改联合国宪章
据新华社金沙萨电 《扎伊尔》周报最近发表评论,谴责苏联反对把修改联合国宪章的议题列入联合国大会议程的蛮横立场。
评论说,苏联代表最近在联合国的讲话,使不结盟国家舆论感到惊讶。
评论说,蒙博托总统曾经强调指出修改联合国宪章的必要性。然而,所谓“被压迫者的朋友”的苏联,却反对这种改革,而且想永远取消把修改宪章列入大会临时议程的问题。这难道不是一种令人感到奇怪的立场吗?
评论在谈到苏联的提议遭到了拒绝时说,“现在,某些人应该懂得联合国已不再是禁猎场了。因为坚持只有某几个国家有权决定其他国家的未来的错误,就等于宣判这个组织将遭到它的前身国联一样的下场。”评论强调指出:“然而这不是联合国成员国所希望的。因此,这更表明有必要修改宪章,无论如何也应该修改。”


第6版()
专栏:

我国送给联合国总部的礼品——“长城”壁毯,天津工人制造,宽十米,高五米,画面阳光灿烂,树木郁郁葱葱,庄严雄伟,气势磅礴。 新华社发
我国送给联合国总部的礼品——“成昆铁路”牙雕,北京工人制造,长一百五十厘米,高一百一十厘米。牙雕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经过的大渡河铁索桥为背景,以成昆铁路具有代表性的桥梁建筑——大渡河钢桥及其附近的环境为主体,运用山势的层次变化,把铁路沿线有代表性的工业城市、工厂、矿山、梯田、水利设施以及边疆各族人民欢庆成昆铁路通车典礼等场面集中在一个画面上,反映了在毛主席领导下新中国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新华社发


第6版()
专栏:

西非货币联盟举行第一次国家首脑会议
埃亚德马总统强调自力更生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十月十五日讯 洛美消息:西非货币联盟第一次国家首脑会议十月十一日在多哥首都洛美举行。
联盟六个成员国多哥、塞内加尔、达荷美、上沃尔特、尼日尔和象牙海岸的国家元首出席了这次会议。
这次会议主席、多哥总统埃亚德马在会议开幕式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现在,在货币方面比其它方面更加不能容忍那种僵化的情况存在了”。他强调指出:“对于我们非洲人来说,从世界大动荡的事态发展中吸取的巨大教训就是,必须决心在我们自己的国家中建立巩固的经济。为此,我们必须努力摆脱一些国家长期形成的旧思想,而根据‘自力更生’的精神来促进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
埃亚德马总统还指出:“如果我们决心前进的话,我们就既不怕任何霸权,也不怕任何帝国主义。”
会后发表的一项公报说,六国国家元首在会议期间“对世界经济问题及其对他们各国形势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公报宣布,六国国家元首决定把西非国家中央银行的行址从巴黎迁到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并确定西非发展银行的行址在多哥首都洛美。公报说,国家元首们还一致同意委任一位象牙海岸人担任西非国家中央银行的总裁,一位上沃尔特人临时担任副总裁;他们还委任一位上沃尔特人担任西非发展银行董事长,一位尼日尔人担任副董事长。
公报说,首脑会议主席委托多哥总统埃亚德马将军担任,部长会议主席委托多哥财政和经济部长埃德姆·科乔先生担任,任期一年。
西非货币联盟是在一九六二年建立的。近一年多来,联盟六个成员国的财政部长同法国政府进行了多次谈判之后,于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对十一年前的联盟章程作了重要修改。除规定每年召开一次联盟首脑会议决定重大政策问题外,还对发行六国通用的“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的西非国家中央银行的领导机构及其组成、银行管理、贷款政策等方面也作了新的规定。同时决定建立西非发展银行。新章程使西非国家中央银行更多地掌握在非洲人手中,这有利于西非各国经济的发展。


第6版()
专栏:

波兰和保加利亚领导人分别访问美国
新华社华沙一九七四年十月十四日电 据此间报纸报道,应美国总统福特的邀请,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盖莱克于十月八日至十三日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
访问期间,盖莱克和福特就波美关系和国际问题进行了会谈。
会谈后,波美两国签署了《关于波美关系原则的联合声明》和《关于波美发展经济、工业、技术合作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还就设立科学技术合作基金、发展农产品贸易等问题签订了六个协定。
访问结束时,双方发表了联合公报。公报说,双方“对近年来波美关系取得的重大进展”表示满意,并“表示希望进一步发展这种关系”。
这次盖莱克访美是对美国总统一九七二年访问波兰的回访。从一九七二年以来,波美两国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有了迅速发展。两国之间的贸易额由一九七二年的二亿四千万美元增加到一九七三年的五亿五千万美元。根据两国在这次会谈中达成的协议,今后两国将就“有关双边关系问题,以及对相互感兴趣的重要的国际问题继续进行各级间的磋商”。
新华社索非亚一九七四年十月六日电 据此间报纸报道,保加利亚部长会议副主席伊·波波夫九月二十一日到十月四日访问了美国。这是战后保加利亚第一个部长会议副主席访问美国。
访问期间,波波夫先后同美国商务部长登特、财政部长威·西蒙、农业部长厄·巴茨等举行了会谈,讨论了“两国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发展条件和前景”。
波波夫还参观访问了一系列工业中心,并同美国钢铁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和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等几家公司的负责人在“相互感兴趣”的气氛中举行了会谈。在访问期间,两国商会正式签订了双边贸易和经济合作协议以及关于成立保—美经济委员会的协议。
保加利亚《祖国阵线报》最近发表评论说,波波夫对美国的访问,“实际上意味着为两国公司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协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所签订的协议将会导致同美国的经济关系和贸易换货的活跃和发展”。


第6版()
专栏:

苏修继承老沙皇衣钵对乌克兰实行民族压迫政策
激起乌克兰人民日益强烈的不满、抵制和反抗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十月十五日讯 新华社记者报道:苏修叛徒集团继承老沙皇衣钵,对乌克兰人民实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激起乌克兰人民日益强烈的不满和反抗。
乌克兰民族是苏联最大的一个非俄罗斯民族,目前有人口四千多万人,约占全苏联人口的六分之一。十七世纪中叶,沙俄通过彼列雅斯拉夫条约吞并乌克兰以后,对乌克兰人民实行了残酷的民族压迫。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民族平等的苏维埃国家。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曾经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民族政策,采取了许多有利于乌克兰民族发展的措施。但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篡权以后,完全背叛了列宁的民族政策,把苏联重新变成了沙俄式的“各族人民的监狱”。苏联各族人民,包括乌克兰人民,又重新处在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民族压迫之下。
沙俄统治集团曾经说过:“只要一个民族还保持自己的信仰、语言、习俗和法律,这个民族还不能认为已经被征服了。”为此,必须使“异族人民”“同征服者融合”。勃列日涅夫之流在乌克兰正是按照老沙皇这一原则办事的。他们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来加紧强制同化乌克兰人民。
新沙皇肆意歪曲历史,把老沙皇吞并乌克兰的殖民主义史实说成是老沙皇“援助”乌克兰人民的解放斗争,是乌克兰人民“自愿归并”沙俄。当乌克兰某些历史学家和作家指出老沙皇对乌克兰的殖民兼并和统治时,他们就被加上“民族主义”、把历史“同现代对立起来”等等罪名,受到新沙皇的野蛮迫害。
勃列日涅夫集团公开宣扬,俄罗斯民族理所当然地受到苏联“各族人民的真诚尊敬”;非俄罗斯民族“是伟大俄罗斯的忠实的儿子”;乌克兰民族无论在沙俄时期,或是在现在都只是“在伟大俄罗斯民族领导下”的民族。在乌克兰,谁要是对这种赤裸裸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表示不满,就会被新沙皇扣上“民族傲慢”、“妄自尊大”等帽子。
据揭露,苏修叛徒集团为了加速消灭乌克兰民族的民族特点,一贯“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破坏乌克兰文化”。新沙皇在乌克兰强行推广俄语来取代当地的民族语言。目前,在乌克兰共和国,“官场生活和公务联系,除罕有的例子外,都是用俄语进行的”;大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到处都用俄语”;甚至于“城市里的幼儿园和日间托儿所,除了少数几个例外,完全是用俄语的”。“乌克兰语实际上正从生活的内在领域排除出去。”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统治时期,乌克兰共和国出版的乌克兰文书籍和期刊的种数不断下降,仅在一九六○年到一九七○年期间就分别下降了五分之一和三分之一。乌克兰的剧团也“不传播乌克兰的艺术”。
勃列日涅夫在一次报告中竟然把这种强制同化非俄罗斯民族、消灭其文化和民族特点的做法,说成是什么“全部生活的国际主义化”,大叫大嚷这种做法“好,好得很!”暴露出一副十足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者的嘴脸。
在经济上,勃列日涅夫集团从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出发,不许乌克兰建立完整的经济体系,而要搞什么“区域分工”、“专业化”,实际上是搞殖民地式的畸形经济。苏修公然规定,乌克兰要保持“历史形成的(也就是沙俄时期形成的)极重要的全苏采煤—冶金基地和主要甜菜生产区的意义”。推行这种政策的结果,使乌克兰许多经济部门得不到发展。《苏维埃乌克兰经济》杂志透露说,在乌克兰共和国,有整个整个的工业部门——化学工业、轻工业、机器制造业,一直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发展水平”;而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微不足道”。今年七月苏修在一项党中央决定中也不得不供认,乌克兰消费品的生产存在严重的问题。乌克兰利沃夫地区的国民经济委员会委员们在谈到乌克兰西部只有矿藏的开采有所发展,其他工业部门发展很差时指出:“那个地区的工业好似一个怪物:脚大得出奇,头小得惊人,躯干先天不足。”今年九月举行的乌克兰党中央全会承认,乌克兰许多农庄、农场畜牧业发展速度“缓慢得不能令人容许”。在乌克兰,不愿老老实实接受新沙皇的殖民化经济和剥削的人,就被谴责为搞“经济自给自足”,“挑起民族局限性”等等。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勃列日涅夫集团在乌克兰推行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民族压迫政策,激起了乌克兰人民的强烈不满和日益增长的抵制。
乌克兰两位矿工公开写信给苏联《真理报》,责问苏修当局,他们是否认为“使乌克兰人最后俄罗斯化的时刻已经来到”;“乌克兰语究竟是要发展呢,还是让它消失呢?”基辅两个观众在一封给苏联中央电视台的信中愤怒地指出,在乌克兰“几乎已经没有本民族语言”。乌克兰十七名妇女联名写信给苏修当局指出,苏联现领导实行的政策“是违反宪法、反列宁主义、反党和反苏维埃的”,“这种政策同曾经占领乌克兰的列强政策毫无差别”。她们还指出,苏联现领导在乌克兰采取的教育方法是“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反动的”。乌克兰一个地下组织一九七二年底散发的一份传单指出,勃列日涅夫一伙已经成了“社会帝国主义者”。传单说:苏联的非俄罗斯共和国“实际上已经变成新俄罗斯帝国的行政区,并作为殖民地而受到莫斯科当政者的统治”。传单强烈谴责了勃列日涅夫一伙对苏联的非俄罗斯民族采取的“俄罗斯沙文主义政策”。许多乌克兰教师、学生、文化界人士写了小册子在群众中散发,谴责勃列日涅夫集团摧残乌克兰文化。
乌克兰人民的反抗斗争近几年来不断发展。早在一九六六年,在乌克兰的首都基辅和敖德萨、伊凡—弗兰科夫斯克等城市就爆发过群众示威,抗议苏修当局推行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政策。一九六七年十一月,哈尔科夫拖拉机厂几千名工人举行了罢工。一九六九年五月,基辅水电站六百名工人联名写信给苏修当局,抗议恶劣的生活条件。一九七○年,刻赤造船厂工人举行了罢工。一九七二年九月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罢工,抗议苏修当局的民族压迫。同年在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还发生了大批群众奋起砸烂州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大厦的事件。
近几年在乌克兰还不断出现反抗苏修统治的地下组织。它们出版地下刊物、散发传单、组织群众斗争。
乌克兰人民斗争的发展,使苏修统治集团惶惶不安。近几年来,勃列日涅夫集团一再指责乌克兰的党政头目在“克服民族主义残余的工作中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本事”,“缺乏进攻性”等等。一九七二年五月苏修解除了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谢列斯特的职务。苏修在乌克兰还撤换了一大批其他负责官员。与此同时,勃列日涅夫集团加紧了对乌克兰人民的镇压。苏联《消息报》报道说,苏修当局正在乌克兰加紧进行“内务机关的补充工作”并推行所谓“模范公共秩序运动”。据透露,近年来在乌克兰有大批人遭到搜查、逮捕和秘密审讯。《乌克兰真理报》承认,乌克兰各高等学校由于“意识形态原因”被开除学籍的学生,一年竟达到七千名。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指出:“强力压制不了乌克兰人,只能引起愤怒。”苏修加紧对乌克兰人民的镇压和迫害,只能使乌克兰人民进一步认清勃列日涅夫一伙的新沙皇嘴脸,激起乌克兰人民更加强烈的不满和反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