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社会主义不仅从旧社会解放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也解放了旧社会所无法利用的广大的自然界。


第1版()
专栏:

驯水记
在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历史上,记录了我国劳动人民与水搏斗的多少可歌可泣的业绩。
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既爱水,又怕水。干旱来临了,人们追逐着水的踪迹,哪里有水,那里就有绿洲和生命;而洪水一朝泛滥,人们又逃避着水的到来,哪里有了洪水,那里就出现饥饿和死亡。为了取得生存和发展,人们不得不同水展开年复一年的战斗。从古代的“凿龙门”、“疏九河”,到近世的“修堤梁”、“通沟浍”,尽管人民用劳动和智慧建成许多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在治水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但是,翻开历史的篇章,从公元前二○六年到公元一九四九年的两千一百五十五年间,就有一千零五十六次旱灾和一千零二十九次水灾的记载,水旱灾害加起来几乎平均每年一次。什么“赤地千里,饿殍载道”,什么“洪水横流,尸飘四野”,这一桩桩记录中浸透了人们多少血泪!当劳动人民在社会上处于被奴役的状态,在大自然面前、在水的面前也必然只能是奴隶。这是历史已反复证实了的一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
试看二十五年前新中国诞生之际,国民党反动派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什么局面?全国河道长期失修,堤防残破不全;“望天田”遍布大陆,水利设施寥寥无几;水旱灾害相继发生或同时出现,几百万人死于灾荒,几千万人流离失所。某些帝国主义的预言家们,也幸灾乐祸地等待着人民的新国家在历代政府都不能解决的水旱灾害中崩溃。
然而,无情的历史给予他们的却是一个完全相反的结论。新中国成立二十五年来,在政治上获得了解放的中国劳动人民,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完全依靠自己的双手,在水利建设上进行了一场扭转乾坤的战斗,并夺得了史无前例的辉煌战果。在千古成灾的大江大河的两岸,如今矗立起浓荫覆盖的“万里长城”;上百条巨龙似的新开运河正按照人们的需要吞波吐浪,把洪涝之灾变成了灌溉和舟楫之利。在长期焦渴的南国山区和世代少水的北方旱原,如今到处是星罗棋布的人造湖泊,到处是林立的机井和蛛网般的渠道。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断言:千百年来笼罩中国大地的那种“旱则遍地生烟,潦则民居漂没”的历史已经永去不返了。
曾经给水当了千百年奴隶的中国劳动人民,在日益深入发展的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正遵循毛主席关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教导,重整祖国的万里河山,逐步使自己真正成为水的主人。
这就是二十五年来我国水利建设上所经历的最本质的变化。
(一)
最近,当我们沿着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这些曾以水旱灾害闻名世界的江河两岸采访时,大量事实使我们特别突出地感受到这种变化的深度和广度。
历史告诉我们,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阶级压迫和水旱灾害总是同时并进,反动的政治统治和思想禁锢使人们既没有同水斗争的客观条件,也看不到同水斗争的主观力量。每次灾害以后,反动统治者一面借兴修水利为名大肆搜刮民财,一面狂热鼓吹孔孟之道的“天人感应”,强逼民工建造龙王庙、镇水牛,拜天祭神,占卜祈祷。在一九三五年长江洪汛期间,国民党反动政府的伪沙市堤工局局长还亲自率领下属在荆江大堤上导演过一出官办的“祭江”丑剧,他们摆香案,读祭文,杀猪宰羊,向江水哀求和礼拜。至今,在荆江大堤,在洪泽湖畔,人们还可以看到一只只满身污垢的铁牛蜷缩在泥土之中,与解放后新建的荆江分洪和三河闸坝的宏伟工程成为两个时代的鲜明对照。
解放以后,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风暴,不仅从政治上、经济上砸烂了束缚劳动人民手脚的桎梏,也在意识形态领域内涤荡着束缚人们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残渣和余垢。人民从听天由命、无所作为的奴隶状态的旧观念中得到了解放,开始成为主宰大地沉浮的主人。
早在一九五一年,当毛主席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刚刚发表,淮河两岸祖祖辈辈被洪水欺凌的人们,就以最快的速度组成浩浩荡荡的水利大军开上了治淮前线。许多被淮河逼得逃荒要饭几十年的老人,许多被淮河弄得夫亡子散的妇女,许多在水灾中出生又在水灾中长大的青年,都从毛主席的号召里看清了方向,吸取了力量,第一次有信心也有决心用自己的双手去征服淮河的洪水。他们说:现在该咱们给淮河当家啦!一些多次申请参加治淮仍未得到批准的人,偷偷背上行李、扛起工具赶到工地劳动,他们自豪地把自己称为“治淮的后补战士”。就这样,二十多年来,每年冬春都有几十万、几百万人,迎着刺骨寒风,冒着鹅毛大雪,奋战在淮河的干流和支流之上,创造了一幅古今中外罕见的群众性治水的壮阔画面。
人们也还记得,一九五四年,在全球性的大水季节里,洪水灾害遍及欧亚两洲的许多个国家和地区。就是在美洲,头号工业发达的美国动用了千万吨钢铁、水泥和大量防汛器材,也未能制止洪水闯进它的第二大城芝加哥。当时,位于长江之滨的武汉,遭受着十倍于淮河、黄河、海河三河总流量的江流的威胁。武汉江面水位已超过一九三一年洪水淹没汉口时的水位一米以上,有的地方水头已高出市区一两层高的楼房。敢不敢同这样特大的洪水抗争?能不能保卫住人民的新武汉?对于这里的人民群众来说,这是一场做水的奴隶还是当水的主人的考试,是一场唯物论能不能战胜天命观的斗争。武汉市的劳动人民以实际行动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在一百多个不眠的日夜里,二十多万名防汛战士依靠双手,把郊区的一座陈家山挖成了陈家坪,用三百五十万方黄土和石块把武汉堤防筑得如同铜墙铁壁一般。用人定胜天的思想武装起来的“人防”加上物质的堤防,终于战胜了百年不遇的大水。
在淮河流域,苏北里下河的兴化县在解放前后的巨大变化,可以说是我们国家和人民在两个不同时代的缩影。这个县位于著名的“锅底洼”的底部,解放前洪水经常从四面八方铺天盖地而来,劳苦人民不得不经常成群结队流浪外乡乞讨。一九三一年的水灾之后,仅一个兴南乡的一万一千多户人家中,饿死的就有两千六百多人,外出逃荒的达六千七百多户。解放后二十多年来,随着淮河洪水威胁的解除,兴化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又采用了持续不断的蚂蚁啃骨头的办法,移动了一亿七千多万土方,初步制服了涝灾。全县粮食总产从一九四九年的两亿七千万斤上升到去年的十四亿三千万斤,增长了五倍多。就在记者来这里采访的前几天,兴化全县范围内普降暴雨,两天时间降雨量达三百多毫米,圩外水位达一人多高,而圩内秧田却一片翠绿。当一些老年人看见强大的机电排灌设备把圩内积水迅速排到圩外时,一个个乐得哈哈大笑。他们指着天空说:现在,老天就是把天河的水全倒下来,我们还照样种庄稼夺丰收。
在淮河北岸的安徽怀远县河溜公社,我们访问了公社革委会委员、参加治淮二十多年的老劳模葛士阳。他今年五十六岁,在旧社会的三十一年中,地主的压榨和淮河的洪水使他全家多次外出流浪乞讨。一九三一年淮河泛滥时,他才十三岁,一家人边逃水边挖野菜,逃了一路哭了一路。那时的葛士阳想:什么时候才能治住淮河,让庄稼人不再受苦?一年又一年地过去,地主和洪水或者轮番或者同时夺走了他的劳动成果,他不得不相信“天命”。解放了,党领导贫下中农斗倒了地主,分得了田地,又组织群众对淮河进行治理。他同千百万民工一道,在淮河两岸工棚里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冬春,从一个工地转到另一个工地。他亲眼看到,就是他和他一样的庄稼人,一铲铲、一车车,堆起了二百多公里长的坚固的淮北大堤,挖出了上千座大小水库,使为害了多少世纪的淮河开始驯服。从此,他认识了人民群众在大自然面前的能动力量。这种力量不仅打败了淮河,也打败了人们头脑中的“天命观”。一九五四年,他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今天,经过文化大革命锻炼的葛士阳,尽管身患多种疾病,仍然英姿不减当年地推着独轮车奔驰在新的治淮工地上。他说:祖先留给了我们一条多灾多难的旧淮河,我们一定要为后代建设一条幸福的新淮河!
(二)
许多来自资本主义世界的客人,在参观了我国各种水利建设工程以后,常常会惊叹地提出:为什么旧中国几千年无法解决的水旱之灾,新中国只用二十几年时间就初步解决了?
对于这个问题,离开了我们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具有极大社会主义积极性的人民群众,将是无法理解的。
在各种类型的水利工地上,我们目睹人们从事水利建设的主要劳动工具是一柄柄铁锤、一根根钢钎、一把把十字镐、一辆辆手推车,最多还加上他们自制的一台台土机器和一包包黑炸药。除了一些由国家直接投资和施工的大型骨干工程以外,在大多数群众自办的水利工地上,看不到什么大型的现代化施工机械。但是,到处都能看到万头攒动、歌声飞扬的劳动景象,到处都能看到为建设社会主义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水利战士。
就是这样的劳动者,使用着这样的工具,把多少世纪以来被称为“中国的忧患”的世界最大害河——黄河,初步纳入了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轨道;曾在华北平原上制造过多少人间悲剧的海河,也正是由这样的劳动者用这样的工具,被改造着为我们的子孙万代造福。旧中国留下的三亿三千万亩易涝农田,已有两亿五千万亩得到了治理;那时,我们这个农业大国只有为数不多的靠天灌溉的水地,今天我们已建设起了一批又一批旱涝保丰收、高产稳产的新农田。二十五年,我国已建成大中型水库两千多座,机电排灌动力达三千多万马力,农用电量则超过了解放前全国用电量的总和。许多历代王朝和外国专家无法解决的难题,今天正被这样的劳动者一个又一个地突破。
国民党反动派在统治旧中国的岁月中,乞求帝国主义的“专家”和“权威”来中国帮助治水,什么“开发扬子江水利”,什么“导淮计划”,曾经在报刊上喧闹一时,但结果除了在档案库留下一份份宣告破产的报告书以外,他们未能完成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水利工程。在长江多次成灾以后,国民党才在武汉附近搞过一座三孔的排水闸。这种在今天看来我们的生产大队就能完成的小小工程,国民党竟然恳求了五个国家的“援助”,足足闹腾了三年才算收场。而新中国成立不久,人们便自力更生地在长江上兴修了第一座大型工程——荆江分洪工程。这项工程包括整修和加固原有的荆江大堤,修建二百零八公里的新围堤,建造共有八十六扇弧形钢闸门的进洪闸和节制闸,以及一个能妥善安置十七万当地居民的安全区。结果,在毛主席“为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的亲笔题词鼓舞下,只用了七十五天就全面胜利完成了。
最近,我们访问了南海之滨的广东汕头地区的潮阳县,这里人民围海造田的胜利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为了根治多少个朝代以来的海潮倒灌,同时向大海索取田地和粮食,潮阳人民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批判了刘少奇的“洋奴哲学”“爬行主义”的修正主义路线,以英雄的大寨贫下中农为榜样,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短短九个月时间便在海门湾建成了一座拦截龟头海的大型闸坝工程。这是一座全长一千五百多米的银色大闸,顶宽十一米的闸面上可以同时并行两辆大型载重汽车,闸坝下七十二个九吨重的闸板保卫了三十万亩农田免遭海潮的侵袭,并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围出三万五千多亩良田。整个建筑中没有一件材料是“外来品”,全部靠土法上马,就地取材。建闸所用的三百多万块石块要从二十里外的采石场运到海上工地,如用汽车装运需要七万车次,全县十多部汽车全部用来装运也得一年。但是,潮阳人民没有要国家一部汽车,没有费国家一滴汽油,主要依靠三千多辆自行车和鸡公车、平板车等民间运输工具,在八个月时间中便全部完成了石料的运输。一部部经过加工的自行车,装载着六百多斤重的石块,日夜奔驰在海滨崎岖的山道上,的确叫人难以想象。但这却是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事实。难怪潮阳县的老贫农感慨万分地说:“桥闸是自行车载来的,大坝是人的双肩挑来的!”
这一切使我们深深感到,我们有着多么值得赞颂的勇敢勤劳的人民,我们有着多么值得庆幸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正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并迅速转化成一种无坚不摧的物质力量。这种力量是任何计算机也无法算计的,它是我国二十五年来水利建设最有成效的法宝。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在旧制度下,地主、资本家、官僚政客在水利建设上从来就是“以邻为壑”和“分割治理”的。为夺水发生的诉讼和械斗层出不穷,倾家荡产和家破人亡者无以胜计。今天,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一种为全局牺牲局部、为集体牺牲个人、为别人牺牲自己的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有效地保证了我国水利建设能统一安排、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和多快好省。
文化大革命期间,山东济宁地区的人民,为了进一步发展灌溉和航运,着手在南阳、独山、昭阳和微山等南四湖进行湖腰扩大和出口控制工程。根据工程的需要,三万多名山东水利战士来到毗邻的江苏省沛县境内挖一条顺堤河,并占去沛县五万多亩土地。对于土地并不宽裕的沛县有关社队来说,这项工程将给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上带来很大困难。但是,沛县的贫下中农主动按规划让出了自己世代耕耘的土地。他们说:手心手背都是贫下中农的肉,山东人和江苏人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沛县少种五万亩,济宁多打亿斤粮。咱们要摆全国的棋盘,算革命的大账!
近几年来,为了保证山东境内水利工程能顺利进行,江苏人民还提出了“敞开大门”的口号,利用全部水利枢纽工程接受山东的来水。在洪水到来时,山东人民主动关闭境内微山湖的闸门,截住泻向江苏的洪流。安徽人民为了给河南的洪水开辟新的出路,在本省境内承担起开挖人工新河的任务;河南人民在暴雨陡涨时,宁可自己受淹,筑堤设坝保护安徽的安全……。今天,在全国各地水利建设工地上,到处都能感受到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温暖,到处都能看到这个制度正以雷霆万钧之力,推动着祖国水利建设一日千里地奔腾向前。
(三)
新中国成立二十五年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八年来,水利战线上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在尖锐、复杂的两条路线斗争中迅速成熟和成长起来。人们不仅彻底清算了刘少奇和林彪两个资产阶级司令部的修正主义路线对水利建设的干扰和破坏,还对修正主义路线的理论基础——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形而上学方法论展开了深入的批判,使毛主席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光辉思想在亿万群众中空前普及,使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一系列水利建设方针进一步深入人心,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水利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
最近几年来,我国亿万群众在大力兴修水利的同时,还注意了正确处理水土之间的辩证关系,开始了大规模的平整、深翻和改土等农田建设活动。在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仅去冬今春以来的几个月时间,全国便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五千万亩,平整土地七千八百万亩,深翻土地两亿多亩,修梯田一千四百万亩,改造低产田一千一百多万亩。从农田水利建设的实际效益来说,超过了解放以来的任何一年。
在我国辽阔的北方,干旱一直是妨碍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矛盾。由于全年降雨量很少,地面河经常断流,大量开发地下水便成为北方广大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在旧社会,就有许多村庄请过“风水先生”,算阴阳,找龙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始终未能找到地下水的踪迹。解放以后,人们在开发和利用地下水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和唯心论先验论的流毒,给不少地区判处了“不能打井”的死刑,长期阻碍着人们真正掌握地下水的规律。
在文化大革命中,北方广大干部和人民从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坚信客观世界无论多么复杂和迷茫都是可以认识的,地下水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就必然有自己的规律性。他们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科学方法,不断进行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终于在陇东、陕北、晋西北等许多长期被判为“贫水区”和“非宜井区”的山丘和高原,先后建成了一批机井。现在,全国已有机井一百三十多万眼,井灌面积达到了一亿一千万亩。
特别可贵的是,在地下水的勘探和开发过程中,我们的干部、工人和贫下中农不仅自觉运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指导自己的实践,还十分注意总结经验,把大量零散的初级的感性认识上升为深刻的系统的理性认识,从而在打井工具、打井方法、机井布局和对咸淡水层的鉴别利用等许多方面都进行了成功的创造和革新。河北省邯郸地区打井指挥部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工人贾福瑞,克服了文化程度不高的困难,在自己正上学的外孙帮助下,花了两年多时间,写出了十多万字的打井教材,这些教材有的已编印成册在全区推广。这说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一旦掌握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以后,就能焕发出更多更大的聪明和才智。
在我国西南部变化多端的岩溶地貌区,水利工作者和各族劳动人民,坚持调查研究开发地下潜流的事迹,特别叫人感动。
岩溶,是指水流对石灰岩区域的溶蚀而造成的一种特殊地貌,在这种地区从事水利开发,是世界各国水利学者都感到头痛的问题。在干旱的季节里,土地龟裂,禾苗枯焦,到处看不到一点水迹,而就在这里的地下深处,却能听到流水的淙淙响声。深藏在岩溶地区的潜流,千百年来就这样神出鬼没。但是,文化大革命以后,广西水文工程地质队的桂西找水组以唯物论辩证法为武器,对在岩溶地区开发地下水问题进行了大胆而有效的探索。他们在都安、宜山、罗城两千二百多平方公里的山?间,调查了四百二十八个地下水点,勘察了四十四个深洞。他们在当地群众的积极配合下,终于查清了十九条地下河,解决了山区四万多亩农田的灌溉和一万多人的饮水问题。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他们逐步认识了地下岩溶的发育和地下河的运动规律,编制出我国第一张《岩溶地下河系分布图》,总结了一整套在岩溶地区开发地下水的工作方法。从他们身上,人们会喜悦地看到,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正为我们祖国哺育出多么聪明能干的新一代科技工作者。
(四)
人们在水利战线上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现实,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了毛主席伟大的铭言:“社会主义不仅从旧社会解放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也解放了旧社会所无法利用的广大的自然界。”
如果说二十五年前,我们的人民是为保卫自己的家乡去抗御洪涝,是为争取生存去同干旱战斗,那么今天,他们所想和所做的则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的着眼点不仅早已不是一社一队、一区一县,甚至也不是一个省或一个流域,他们想的是如何在整个中国大地上进一步实现水利化,是如何让水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江苏省扬州市东南的江都县,我们访问了我国目前最大的电力排灌站——江都抽水站。这个由三座大型排灌站以及其他十多项工程组成的水利枢纽,已经把长江和淮河流域联接起来。在干旱时,它把长江的水送进苏北里下河地区。遇到洪涝,它又将里下河的涝水排入长江。当我们到达这里时,一个功率更大的新的排灌站正在夜以继日地动工兴建。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豪迈地告诉我们说:长江向东海白流了几百万年,现在咱们要让它回头北上,逼它爬楼梯,翻山岭,去浇灌祖国北方的土地!
从宏伟的理想和总体规划出发,对亿万年形成的旧山河进行新的大规模的改造,使它更好地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水利建设最鲜明的特色。人们难道会忘记,去年夏季北方干旱,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天津面临断水的威胁,这时,源源的黄河流水沿着河南的人民胜利渠,经过卫河、卫运河和南运河,穿过河南、山东、河北三个省的九个地区、三十个县市,及时流到了天津的海河和北大港。翻开几千年史册,哪个朝代有过这样的奇事?哪个朝代有过这样的创举?
诚然,把大量的南水调到北方,彻底改变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不平衡状态,使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都成为水网密布、绿树成荫的鱼米之乡,这还只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幅理想的画图。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说,这决不是十分遥远的未来,而是正被人们双手逐步创造着的现实。因为我们有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有亿万为祖国水利建设辛勤劳动的人民!
在四川中部仁寿县的一个山村,我们见到了一个名叫袁泽川的贫农社员。这个一直在生产队担任饲养员的五十五岁老人,为了给世代少水的仁寿县的水利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从一九六七年开始,便自动利用工余和节假日时间,对全县水利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勘察。在一年多时间中,他走过全县十多个公社,爬过一百多个山头,往返行程两千多里。以后,又用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把自己调查的水文资料绘成图表,向领导机关提出自己对全县水利建设的建议。袁泽川文化程度不高,更不懂绘图原理,但他没有因此而丝毫气馁。他用一团墨黑代表山丘,用一条蓝线代表河流,用图案加说明来表达自己的设想。年纪大了,拿起笔来手也抖,眼也花,常常画错,错了他就补个疤,补好疤接着再画,在补了六十多个疤以后,终于画出了一张桌面大的水利建设示意图。且不论这张图纸在仁寿县水利建设上有多少实用价值,但它决不是一张普通的水利蓝图,而是一个老贫农对人民赤胆忠心的结晶!
在湖北丹江口水利工地,我们听到人们广泛传颂着一个二十岁女青年为人民的水利事业献出生命的事迹。她是湖北光化县范冲公社的插队知识青年李悦萍,曾在引丹渠道主体工程施工中担任清泉沟工地上的“安全员”。为了让战友能安全地完成施工任务,她用自己的身体堵住过猛烈喷射的山泉,用自己的双手抱住过冲向战友的滚石。在一次开凿隧道的战斗中,她手打电筒,冒着弥漫的硝烟,冲进黑暗的隧洞去处理一处险情,不幸壮烈牺牲。人们发现,在她的呼吸停止以后,她手中紧握的电筒还继续发出银光,照亮着前进的道路……
还有一位名叫施恩久的老工人也给我们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印象。他的老伴在江苏,儿子在上海,而他本人却随着祖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从一个工地到另一个工地转战了二十三年。目前,他正在淮河北岸一条正在动工的新开运河上,为建设一座新的大型枢纽工程而忘我战斗。二十多年来,每年春节放假他回家探亲一次,有时假期不到便赶回工地。他从不向领导诉说自己家庭的任何困难,也从不为个人生活提出任何特殊的愿望。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两句话是:“我们不能光想自己的小家当,我们要多管社会主义的大江山!”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水利建设者!以这样宽广的胸怀,这样崇高的精神境界,这样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去从事自己的劳动,还会有什么人间的奇迹不能创造出来!今天,在我们广袤的国土上,象葛士阳、李悦萍、袁泽川这样英雄的水利建设者又何止千万!他们身上还有半点昔日那种在自然灾害面前一筹莫展的奴隶相吗?完全没有了。正如毛主席早在大跃进年代就英明指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面的劳动人民,现在真正开始统治这块地方了。”
这就是历史的结论。 新华社记者 (附图片)
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给宁夏引黄灌区三百多万亩农田水利灌溉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这是河西总干渠一侧。《宁夏日报》供稿


第1版()
专栏:

在毛泽东思想原则基础上增强团结
天津重型机器厂提前三个月完成全年工业总产值计划
据新华社天津一九七四年十月十五日电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天津重型机器厂的干部和工人,深入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和他妄图分裂党、分裂工人阶级队伍的罪行,不断增强革命团结,赢得了革命和生产的新胜利。今年以来,这个厂月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到九月底,已经提前三个月完成了全年工业总产值计划,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五十九。轧钢机、起重机械和锻钢件、铸钢件等重点产品产量也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六十六至两倍多。总产值和重点产品产量都大大超过本厂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劳动生产率和上缴利润也大幅度上升,产品成本和原料材料消耗下降。
天津重型机器厂过去是个比较后进的企业。去年,党的十大闭幕以后,厂党委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大文件,深入开展批林整风,广泛听取干部和群众的意见,促进了党委“一班人”的团结,增强了改变企业面貌的决心。批林批孔运动以来,厂党委成员带领职工群众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批判林彪“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和他妄图分裂党、分裂工人阶级队伍的罪行,进一步认识到搞好革命团结的重要意义。党委内部对一些问题有不同认识的时候,就反复学习毛主席、党中央的有关指示,大家敞开思想,热烈讨论,在毛泽东思想的原则基础上,统一认识、统一行动,从而进一步增强了领导班子的革命团结。
这个厂的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带领职工群众投入抓批林批孔、促工业生产的战斗。他们把行李搬进工厂,同广大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批判。他们每天早上班迟下班,同日夜三班的工人见面,一起批判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研究儒法斗争史,批判孔孟之道,假日和星期天也很少休息,这就更加密切了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全厂到处出现干部依靠群众,群众支持干部,齐心协力抓革命、促生产的动人景象。今年二月,铸钢车间的一号平炉需要大修,因为本厂没有专业修炉队,如果依靠外单位支援,最快也得两个月才能修复。为了提前完成今年的生产计划,工人们提出了自己抢修平炉的建议,得到了领导的支持。修炉缺乏技术力量,困难很多。铸钢车间党总支副书记、二十一岁的新干部孙津华知难而进,勇敢地挑起了领导修炉的重担。她上班时同大家一起拆炉、搬砖,下班后带头批林批孔,晚上动员修炉的工人去休息,她自己却和几个骨干继续清渣、备料,一直干到深夜。工人们称赞说:“干部这样带头干,我们的劲头更使不完!”大家日夜奋战,结果只用了八天半就把这座平炉抢修完毕,为实现大幅度增产创造了条件。
在干部模范行动的带动下,全厂进一步加强了前方与后方,车间与车间,工人与工人之间的团结协作。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战胜各种困难,夺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锻压车间是全厂的关键车间之一,它生产的锻钢件不仅供应本厂的需要,还担负着全国十几个省、市的几百个兄弟厂的协作任务。今年九月份,这个车间的生产任务比前八个月的平均产量增长近一倍,为了保证完成这项艰巨任务,全厂纷纷前来支援锻压车间。锻压车间的干部和工人干劲更大。六千吨水压机各工序的工人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使班产效率比八月份提高近一倍;五吨锻锤改进了锻件加热办法,生产效率提高两倍半。这个车间的工人宁愿自己多花力气,千方百计地按照国家的需要组织生产。
锻压车间的会战,是天津重型机器厂工人发扬“龙江风格”,团结协作夺高产的缩影。七月份,金属结构车间知道二金工车间加工出炉辊道工作量大,在自己生产任务很繁重的情况下,主动帮助二金工车间加工这种部件。八月份,一金工车间发现金属结构车间加工制动轮的任务紧急、设备不足,就把本车间正在加工的活从机器上取下来,优先帮助兄弟车间加工部件。很多车间的工人还组织了业余生产突击队,每天除完成本身生产任务以外,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兄弟工段和车间完成了不少紧急任务,受到工人们的热情赞扬。


第1版()
专栏:

甘肃绒线厂领导成员在批林批孔中提高认识
坚持蹲点劳动 密切联系群众
据新华社兰州一九七四年十月十四日电 甘肃绒线厂党委和革委会领导成员,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认真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增强了干部、群众之间的革命团结。
这个厂的主要领导干部,通过批判林彪“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批判林彪散布的“上智下愚”的唯心史观和破坏党的优良作风的罪行,深刻认识到,坚持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是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保证。因此,他们更加自觉地深入基层,参加生产劳动。
甘肃绒线厂党委领导成员,把深入基层,参加劳动,看成是向群众学习的好机会。他们每到一个车间蹲点,都十分注意学习群众的好思想,好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解决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今年有一段时间,机动车间的锅炉汽压一直上不去,影响了生产。厂党委书记便带一个工作组到机动车间蹲点,把这个问题交给群众讨论。工人们提出,三人工作两人干,全车间抽出十二个人来组织基建队,改造锅炉。党委书记积极支持群众的革命热情,和大家一起投入改造锅炉的紧张劳动。经过十多天的艰苦奋战,他们改装了锅炉的上煤设备,使汽压稳定提高,保证了正常供汽。
甘肃绒线厂党委领导成员通过蹲点劳动,和工人群众之间的阶级感情更深了,同群众的联系更密切了。党委领导成员不管刮风下雨,都要赶到车间,了解第一班生产所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领导和群众紧密团结,克服困难,推动了生产很快发展。今年以来,这个厂月月超额完成国家生产计划,几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都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生产的腈纶膨体绒线,色彩鲜艳,手感柔软,质地耐牢,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第1版()
专栏:

新老干部互相学习互相支持
镇海县柴桥砖瓦陶器厂革命、生产不断发展
据新华社杭州一九七四年十月十四日电 浙江省镇海县柴桥砖瓦陶器厂新老干部,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团结战斗,发展了全厂革命、生产的大好形势。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柴桥砖瓦陶器厂有二十六名新干部分别担任了厂党支部、革委会和基层的领导工作,占全厂干部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三。这个厂的新干部在老干部的帮助下,勇于实践,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也积极支持老干部做好工作。厂党支部和革委会,定期召开新老干部学习会,大家互相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进一步振奋了革命精神。新干部王勤裕以大庆铁人为榜样,在劳动中,重活苦活抢着干。盛夏季节出窑,是一项最艰苦的工作,但王勤裕经常第一个冲进窑内去出砖。一次,他在窑内被砖块砸伤,医生再三叮嘱他休息几天,可是他仍然坚持战斗。老干部、厂党支部副书记蔡京训,一面表扬王勤裕的先进事迹,一面带头向王勤裕学习。他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经常深入到窑场、机房和保养、陶器制坯等班组参加劳动,受到工人们的赞扬。
柴桥砖瓦陶器厂新老干部这样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团结战斗,促进了全厂职工的革命团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车间、班组之间的协作进一步加强。今年七、八月间,由于雷雨和台风的袭击,给生产造成很大威胁。全厂干部、职工同心协力,打破车间、班组界限,及时帮助制砖班抢救和保护泥坯,为轮窑连续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坯源,保证轮窑连续烧窑时间创造了历史上最长的纪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