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热烈歌颂毛主席无产阶级军事路线的伟大胜利
深入批判林彪在辽沈战役中右倾机会主义路线
——广州部队参加过辽沈战役的部分同志座谈纪要
人民解放军广州部队参加过辽沈战役的部分同志,最近举行座谈会,联系亲身的经历,热烈歌颂辽沈战役的领导者、组织者和英明的指挥者——伟大领袖毛主席,歌颂毛主席无产阶级军事路线的辉煌胜利,并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林彪在辽沈战役中,顽固地站在右倾机会主义立场上,千方百计地破坏和干扰毛主席的战略部署和作战方针的滔天罪行,彻底剥掉林彪所谓“常胜将军”、“天才军事家”的画皮。
毛主席的英明决策和战略部署是辽
沈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林彪
竭力推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处处对抗
毛主席的指示
黄学和(“塔山英雄团”政委):
在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为了与蒋匪军进行战略决战,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及时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是从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二日开始,到十一月二日结束的。这一战役完全是在毛主席亲自指挥之下进行的。从时机的掌握,主攻方向的选定,到兵力的部署和使用,以及战役过程中各种重大情况的处置,毛主席都作了及时具体的指示。辽沈战役的胜利是毛主席无产阶级军事路线的胜利,也是对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有力批判。
辽沈战役前夕,敌我双方在军事力量对比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军经过战争的锻炼,特别是一九四七年冬到一九四八年春,我军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先后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广大指战员斗志更加旺盛,在战略上完全居于主动地位。与此同时,全国的政治形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解放区广大人民群众经过土地改革,整党工作,发展生产,大大提高了革命积极性,他们决心保卫和发展胜利果实,在人力、物力上源源不断地支援前线。蒋管区的人民广泛开展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反对美帝干涉中国内政的斗争,使蒋介石政府完全处于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境地。伟大领袖毛主席高瞻远瞩,科学地分析了当时的军事、政治形势,看出了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毅然决定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战略决战。
宋子佩(某部政委):
毛主席不仅及时抓住了进行战略决战的有利时机,而且正确地选定了决战的方向,决定首先在东北战场发起辽沈战役,将东北敌军就地全歼。那时东北战场的条件和全国其它主要战场相比较对我更为有利。东北广大军民根据毛主席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有了巩固的后方,而且东北解放区联成一片,经济上在全国各解放区占第一位。东北我军主力发展到七十万人,地方部队三十万人,武器装备良好。而敌军只有正规军四十八万余人,被迫分别困守在长春、沈阳和北宁线上三个孤立地区。东北敌军曾企图撤到关内,以加强其南线的防御;但又打算坚守东北几个孤立的据点,以牵制我东北人民解放军,阻止我军入关作战。在敌人处于或撤或守、举棋不定的情况下,毛主席从全国各战略区的相互关联和战争的全局出发,决定首先在东北战场发起辽沈战役,号召我们要敢于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并对辽沈战役作了周密具体的部署,多次明确指示把战役的主攻方向放在北宁线上的锦州,首先切断东北和华北敌人之间的陆上联系,造成“关门打狗”之势,将东北敌军全部就地歼灭。毛主席的英明决策完全反映了东北战场的客观实际,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和我军指战员的迫切愿望。我们部队在打锦州时固守在塔山西侧的白台山阵地,担负阻击任务。当毛主席的指示精神传达到部队的时候,全体指战员深深感到这是毛主席全局在胸而投下的有决定意义的一着好棋,无不欢欣鼓舞。有的同志身体有病,领导再三劝阻也不住院,坚持参加战斗;有的同志离家才几里路,也不肯回家看望,说“不消灭东北蒋军不回家!”大家提出了响亮的口号:“切断王八脖子”(指北宁线),“钓鱼上钩”,“瓮中捉鳖”。干部、战士的请战书、决心书象雪片一样飞到连队党支部,战斗意志十分高昂。战斗打响后,我们连的一个加强排坚守在最前沿阵地,面对敌人每天以整营兵力轮番的冲击,干部、战士打得英勇顽强。战斗英雄、十八岁的班长王耀兴三次负伤,仍然坚持和敌人拚刺刀,一连撂倒三个敌人。我们就是以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使阵地巍然屹立。
可是,在战略决战的关键时刻,林彪却站在右倾机会主义的立场上,主观唯心地估量政治军事形势,看不到敌我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看不到我军广大指战员高昂的求战热情,看不到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他过高地估计敌人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人民的力量,不相信在短期内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可能性。他畏敌如虎,不敢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胡说什么敌人在“锦州经常住有六、七个师的兵力”,“城市工事业已完成”,“战斗力强”,“很难打”等等,千方百计地破坏和干扰毛主席的英明决策,拒不执行毛主席的战役部署,完全暴露了他右倾机会主义的丑恶嘴脸。
魏修堤(某师副师长):
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必然导致军事上的保守主义。毛主席明确指出,战役的主攻方向,应指向北宁线,关闭东北大门,以“歼灭锦州至唐山一线之敌,并攻克锦州、榆关、唐山诸点”,把守敌全歼于东北。林彪却说什么锦州方向“无仗可打”,极力主张将东北野战军主力留在北线,攻打长春,还公然说毛主席关于南下北宁线的指示“不甚适宜”,狂妄地叫嚷他的那一套才是什么“作战的根本意见”。在毛主席多次严厉的批评之后,林彪竟然谎报军情,编造什么粮食“无法解决”,运输困难,“全军皆无雨具”等等,一再拖延南下作战时间。一九四八年九月,在攻锦州部署业已完成的情况下,林彪还顾虑万千,因一项并不很大的敌情变化,又不敢打锦州,向军委提出了要把主力调回长春方向作战的所谓“建议”。林彪还私自调动部队向北运动,我当时所在的部队就向长春方向走了三天两夜;当毛主席严厉地批评了林彪之后,我们才又回到锦州方向。林彪编造的谎言一戳就穿。就拿粮食问题来说,我们部队南下以后,顿顿吃得饱饱的,根本没有感到粮食有困难。部队进关以后,还吃到东北人民群众运来的高粱米和小米。
辽沈战役全部历程有力地证明:战略决战的时机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决定的,战略决战的方向是毛主席亲自选定的,作战方针是毛主席亲自制定的。战役从始至终都是由于毛主席坚决纠正了林彪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排除了他的干扰和破坏才取得胜利的。历史雄辩地告诉我们,林彪在辽沈战役中根本不是“作战有功”,而是错误累累;根本不是对毛主席“一贯紧跟”,而是处处对抗;根本不是“常胜将军”,而是畏敌如虎的懦夫;根本不是什么“正确路线的代表”,而是一个十足的右倾机会主义者。
毛主席的十大军事原则是夺取辽沈
战役胜利的根本指导原则,林彪的“六
个战术原则”是反动的唯心主义大杂烩
王泽勋(某部副参谋长):
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期,林彪靠他那“特别灵”的脑袋,脱离实际,闭门造车,先后炮制出什么“一点两面”、“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等黑货,拼凑成所谓“六个战术原则”,并且自吹自擂,说它是“包打胜仗”的法宝。辽沈战役的实践彻底戳穿了林彪的谎言。他那一套所谓“战术原则”完全是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产物,是他推行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要害是反对打歼灭战,主张打击溃战、消耗战。在辽沈战役中,林彪不敢打锦州,不堵塞营口,放跑敌人,就是他主张打击溃战,不敢打歼灭战的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大暴露。
毛主席的“十大军事原则”是我军作战的根本指导原则。辽沈战役的胜利,正是广大指战员掌握和运用“十大军事原则”,排除林彪“六个战术原则”干扰和破坏的结果。毛主席在辽沈战役中一再电示林彪,要把战役的主攻方向指向北宁线,集中优势兵力,迅速攻下锦州,把东北敌人全部就地歼灭。但林彪却顽固地坚持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一再抗拒毛主席的指示。在毛主席的多次严厉批评下,林彪才不得不于一九四八年九月初部署部队南下,但在思想上仍然继续对抗。部队南下以后,毛主席明确指出:“这一切的关键是争取在一星期内外攻克锦州。”为了调动敌人,把龟缩在几个据点不大好打之敌,调出来变成比较好打之敌,迫敌决战,毛主席特别强调指出:“如果你们以主力位于新民及其以北地区准备打长、沈出来之敌,则该敌因受你们威胁太大,可能不敢出来。”“不如置长、沈两敌于不顾,专顾锦、榆、唐一头为适宜。”林彪仍然没有坚决执行毛主席的指示,他极端害怕沈阳的敌人出来增援,把大量兵力摆在沈阳附近,准备打长春可能突围之敌和沈阳出援之敌。当时,我所在的部队和其他几个纵队都部署在新民及其以北地区,正如毛主席所英明预见到的,这给沈阳敌人造成了很大威胁,使它龟缩在城里不敢出来。在近一个月内,我们除了遇到出来抢粮食的小股敌人以外,一直看不到沈阳守敌的大部队。十月初,我们按照毛主席的指示,离开新民地区,进入了黑山和大虎山一带。结果,很快就把沈阳的十多万敌人从城里调动出来了。我们坚决粉碎了敌人驰援锦州的企图,并且紧紧地咬住这股敌人。锦州解放后,我军又按照毛主席的部署和指挥,集中优势兵力,在黑山、大虎山以东地区围歼了敌廖耀湘兵团。
我们从战斗中深深体会到,毛主席的“十大军事原则”才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我们部队驻在新民附近的时间里,虽然战士求战情绪高昂,但由于林彪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干扰,没有什么大仗可打。后来,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部队南下北宁线,集中优势兵力,连续参加战斗,打一仗胜一仗。事实有力地说明,凡是按照毛主席“十大军事原则”办事,就无往不胜;按照林彪的所谓“战术原则”去打,就受挫折。
李培江(某师副师长):
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切战争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战争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林彪的一套所谓“战术原则”,完全违背了战争发展的辩证法。他用静止、孤立的观点看待战争,用主观臆想的一套当作固定不变的“模式”,去生拉硬套千变万化的客观实际。尽管林彪大肆贩卖他那一套所谓“战术原则”,但是一打起仗来,根本行不通,我们广大指战员,仍然按照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原则去作战。
就拿攻打锦州外围兴城的战斗来说,当时我所在的连队首先担负攻打城外北山无名高地的任务。由于敌人临时从城内抽出一个排的兵力进行设防,工事不坚固,没有鹿寨,没有铁丝网。我们根本就没有搞什么“四组一队”、“一点两面”,而是根据毛主席的作战思想,迅速组织火力掩护,对敌展开冲击,四面包围,半个小时就拿下了无名高地。接着,我连转入攻城,我们又针对城墙高、障碍大的新情况,重新配置兵力和火力,增加了一个架梯组,全连分成五个战斗组,沿着长梯,翻过城墙,和兄弟连一起,展开激烈的巷战,在两个小时内,全歼兴城守敌三千多人,攻占了北宁线上这个敌人坚固设防的据点。实践证明,林彪死硬规定的“四快一慢”、“四组一队”、“一点两面”等所谓战术原则,完全脱离了革命战争的实际,在千变万化的战场上根本用不上,行不通。林彪的所谓“三种情况三种打法”,更是十分荒谬的东西。战斗中我们碰到过进攻、防御、追击、伏击、遭遇等多种多样的情况,采用过多种多样的打法。比如我们团在高家滩至塔山铁路桥头一线阻击从锦西增援锦州的敌人的战斗中,情况何止三种,打法更是多样。敌人在飞机、军舰和地面炮火掩护下,以数倍于我的兵力,轮番进攻。我们按照毛主席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防中有攻,不时向敌人展开反冲击,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大量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坚守六昼夜,使敌人不能前进一步,保证了我军攻克锦州战斗的胜利进行。
林彪看不到兵民是胜利之本,恶毒
诬蔑东北广大军民,说明他是一个彻头
彻尾的历史唯心主义者
王 政(某部副政委):
一九四八年春天,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这篇光辉著作中指出:“由于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动派所给予劳动人民之苦)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运动的正确进行,大大提高了全军指战员为解放被剥削的劳动大众,为全国的土地改革,为消灭人民公敌蒋介石匪帮而战的觉悟性;同时就大大加强了全体指战员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坚强的团结。……这样的军队,将是无敌于天下的。”人民解放军遵照毛主席、党中央的指示,利用战斗间隙,普遍进行了以诉苦和三查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使部队受到了一次生动的阶级教育。毛主席制定的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总路线更加深入人心,广大指战员进一步明确了为谁扛枪,为谁打仗,阶级觉悟和政治觉悟大大提高,战斗情绪十分高涨。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练兵活动,进行战术、技术训练,部队的军事素质也大为增强。就拿我们部队来说,许多刚穿上军装的翻身农民和刚解放入伍的战士,经过阶级教育,都积极要求为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东北、全中国杀敌立功。当时是兵员充足,群情激昂,形势一派大好。
然而,林彪却站在右倾机会主义的立场上,把这样鼓舞人心的大好形势看成一团漆黑,无视我军广大指战员高昂的革命热情,胡说什么我军兵力“少而弱”,不能打大仗。这是对全军广大指战员的极大诬蔑。我们部队在塔山阻击战中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就是对林彪这些无耻谰言的有力回击。
一九四八年十月,我们部队进入塔山阵地后,部队上下,磨拳擦掌,纷纷要求担负最艰巨的任务。有的战士在枪托上写上“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等战斗誓言,还有的战士甚至咬破手指写血书,表示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塔山是敌人增援锦州的交通要道,蒋介石知道夺不下塔山,就不能解锦州之危,也不能挽救东北蒋军彻底被歼的命运。因此,他亲自出马,指挥十一个正规师的兵力,在海、空军的配合下,轮番向我塔山阵地进攻。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我军干部和战士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在塔山阵地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面对敌人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和一次又一次的冲锋,我们在阵地上大力开展政治工作,不断鼓舞士气,指战员们一切行动听指挥,密切配合,相互鼓励,英勇顽强,许多战士负伤了仍坚持战斗。一天清晨,敌人借着大雾,在排炮的掩护下,突然向我们阵地发起集团冲锋。连长周炳义立即带领第二梯队,冒着密集的炮火组织反冲锋,经过几个小时激战,硬是用步枪、手榴弹把敌人打了下去。周连长临牺牲前还高呼:“人在阵地在,决不让敌人前进一步!”敌人连续攻了四天,没能前进一步,就孤注一掷,以高价收买一批所谓“敢死队”打头阵,并以号称“王牌”的独立九五师的全部兵力,连续向我发起整团整营的集团冲锋。敌人的气势汹汹更加激起了指战员们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刻骨仇恨和高昂的战斗意志。机枪手嫌在战壕里打不过瘾,就纷纷跃出掩体,双手举起机枪向敌群扫射,打得敌人鬼哭狼嚎,许多
“敢死队员”也乖乖地当了俘虏。就这样,我们和兄弟部队一起,浴血奋战六个昼夜,先后打退敌人数十次冲锋,胜利完成了塔山阻援的任务,保证了锦州的胜利攻克。这难道是我们的兵力“弱”吗?
辽沈战役的胜利,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将永远无敌于天下。而叛徒、卖国贼林彪却不相信我军政治思想工作的巨大威力,看不到具有高度思想觉悟的我军指战员在战争中的决定力量,在辽沈战役中顽固坚持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对抗毛主席的指示。林彪的一系列拙劣表演,是他唯心史观的一次大暴露。
魏修堤、黄学和:
在辽沈战役中,林彪不仅诬蔑广大指战员,而且诬蔑东北广大劳动人民,胡说什么“群众条件差”。
东北解放战争虽然过去二十多年了,但当时人民群众热烈支援战争的生动情景却一直留在我们的脑子里,激励和教育着我们。那时,东北各地经过土地改革,经过“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教育,人民群众的觉悟提高很快,认清了只有毛主席、共产党,才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决心为消灭蒋匪军,解放全中国作出贡献。他们听说我军主力南下,要解放全东北,情绪可高啦!青壮年踊跃参军参战,少年儿童积极站岗放哨,妇女们日夜做鞋磨面,打柴积草,一切为了支援前线,在广阔的东北战场上,到处呈现出一派人民战争的壮丽图景。在整个战役过程中,我军指战员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有的部队住在苹果园里,不吃群众一个苹果。人民群众更加热爱和支持自己的军队。有一次,我们部队转移,途中遇到一条二百多米宽的河流,情况紧急,部队要迅速通过。附近的老乡知道了,立即行动起来,把牛车、马车推下河里,拴上绳子,钉上木板,迅速搭好一座简易木桥,让部队顺利地过了河。在阻击敌人的战斗中,我们要构筑工事,群众就自动组织青壮年扛着锹镐,抬着木头赶来帮助。由于军民同心协力,我们才在紧急情况下迅速修起了防御工事。毛主席教导我们:“兵民是胜利之本”,“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辽沈战役的胜利,再一次证明了这一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动员群众进行革命战争,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离开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参战和支援,就不会有辽沈战役的胜利和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林彪恶毒攻击、诬蔑东北广大人民群众,否定人民群众在辽沈战役中的伟大作用,是他极端仇视人民群众的地主资产阶级立场和“上智下愚”唯心史观的恶劣表演。广大军民在辽沈战役中创建的丰功伟绩,充分显示了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的强大威力,也是对林彪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和唯心史观的有力批判。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