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月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非洲国家重视发展农业获得好收成
杜尔总统宣布要做到食品自给 蒙博托总统强调农业占最优先地位
苏丹扩大高粱和小麦耕种面积产量大增 喀麦隆和肯尼亚咖啡增产
据新华社讯 非洲许多国家重视农业,不断采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成就。
几内亚总统塞古·杜尔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在几内亚第三次全国经济会议闭幕会上讲话中强调,几内亚必须发展农业生产。他说:“在象几内亚这样的国家,没有一个持续发展的农业,工业化就不会有成效。”他说,不管外国给予什么援助,几内亚也只能依靠自己来发展自己的经济。杜尔总统说:“我们必须做一切工作来做到食品自给。”
扎伊尔首都金沙萨不久以前举行了恩吉利地区农业、园艺展览会。自从扎伊尔总统蒙博托宣布农业“占最优先的地位”以来,这是恩吉利地区第四次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农业展览会。恩吉利地区专员在开幕式上说,今年的农业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自从在金沙萨市附近的扎伊尔河的支流恩吉利河岸修筑了两条八十米长的堤后,四十多公顷面积的沼泽地已成为可耕地了。
苏丹政府和人民正在采取积极措施,扩大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一九七三年高粱获得好收成,总产量估计达一百六十万吨以上,比一九七二年增加三十万吨,为一九五五——一九五六年度苏丹独立时产量的两倍。在增加高粱生产的同时,苏丹政府和人民正在努力发展小麦生产。在过去十七年里,小麦产量增加七倍多。但由于消费量的增加,苏丹近年来仍进口一定数量的小麦。为了逐步达到粮食自给,苏丹政府将在一九七三——一九七四年度中,进一步扩大小麦播种面积。播种总面积将达到四十二万费丹(一费丹合六点三市亩)。
喀麦隆咖啡生产一九七三年获得好收成。据喀麦隆主管部门估计,一九七二——一九七三年度的咖啡产量将达到十万吨,比上年度增加约七千吨。咖啡在喀麦隆的出口物资中仅次于可可居第二位。近年来,喀麦隆政府为了提高咖啡产量,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如防治咖啡树病虫害、施用肥料以及培育新品种等,收到良好效果。
据内罗毕报纸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日援引肯尼亚咖啡局年度报告报道,在一九七二——一九七三年农业季度中,肯尼亚咖啡的总产量为七万五千九百六十一吨,比上一年增产一万四千七百七十一吨,增长率达百分之二十四点一四,这是独立十年来的最高纪录。咖啡质量也普遍提高。(附图片)
图为埃塞俄比亚农民在阿瓦什河流域新开垦的棉田里采摘新棉。 新华社稿


第6版()
专栏:

英共(马列)机关报《工人报》谈当前国际大好形势
各国人民胜利前进 苏修美帝危机重重
新华社伦敦一九七四年一月七日电 英国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机关报《工人报》最近一期刊载的一篇文章指出,当前,国际形势大好,苏修、美帝危机重重。
文章在回顾过去一年的国际形势时说:“一九七三年是全世界大动荡、大变化的一年。没有一个地方不受到革命潮流和力量对比变化的影响。”“过去的二十年显示了世界各地的革命运动的巨大进展。这种形势在一九七四年以及今后的年代里无疑将继续下去。”
文章指出,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国内外危机重重。
“美国同资本主义世界的其他国家一起正遭受着深刻而长期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周期性货币危机只不过是正在折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性经济危机的一个反映。”
文章说:“打扮成社会主义但已暴露出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苏联,面临它自己的危机。由于没有完成自己的工农业经济计划,它加紧了对东欧国家的剥削,日益把东欧国家变为纯粹的附属国。”
文章指出,苏联和美国都是帝国主义。它们“在镇压和剥削它们自己国家的人民和别国人民的过程中既互相争夺又互相勾结”。
文章说:“革命是世界的主要倾向。”文章对全世界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特别是越南、老挝、柬埔寨、巴勒斯坦人民以及其他亚非国家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取得的伟大胜利表示赞扬。
文章还赞扬了中国和阿尔巴尼亚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的斗争中取得的胜利。


第6版()
专栏:

非洲国家农业增产的喜讯
张盼
正在大力发展民族经济的非洲国家,最近不断传来农业增产的喜讯。
非洲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好地方。它不仅土地辽阔,而且大部地区土壤肥沃,雨量充沛。但是,非洲许多国家粮食产量却一直很低。这是殖民主义进行长期统治的一个严重后果。自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这个大陆以后,霸占了大片的肥沃土地,迫使许多国家成为向殖民主义者提供单一或少数几种经济作物的原料产地。非洲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受到了严重摧残。不少非洲国家甚至得靠进口粮食度日。
非洲国家获得独立以后,改变单一经济,发展粮食生产就成为这些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非洲广大人民从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剥削和压迫的痛苦经历中,深刻地体会到,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农业生产上的多种经营,特别是发展粮食生产,有着重大的意义。非洲许多国家领导人指出,只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实现粮食自给,才能摆脱对外国的依赖,才能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
非洲国家有没有可能在较短时期,依靠自己的力量,大幅度增产粮食作物呢?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散布过种种奇谈怪论,力图使人们相信,非洲的粮食生产,从来就是水平不高的,也难以提高。这是胡说八道。历史上有着许多关于黑非洲农民“精耕细作”的记载,证明非洲粮食生产的落后状态是殖民统治造成的。非洲人民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完全能够搞好粮食生产。
现在,许多非洲国家正在为逐步实现粮食自给而努力。扎伊尔广大人民响应蒙博托总统的号召,为实现“不吃进口粮”的目标而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尼日利亚政府为了增加粮食生产,决定在一些地方建立小麦农场。戈翁将军还宣布:“一定要在粮食生产方面做到自给自足并争取向国外出口一些。”许多非洲国家采取增加农业贷款与投资,扩大种植面积,推广优良品种和防治病虫害等措施,使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产量逐年上升。苏丹、毛里塔尼亚、喀麦隆等国都在种植水稻方面获得成功。马里在扩大种植面积、推广先进耕作方法后,粮食作物和其它农作物的产量有了显著的增加。坦桑尼亚、赞比亚和阿尔及利亚改变了进口粮食的状况,基本上满足了国内需要。非洲国家在积极发展粮食生产方面所作的努力和收到的成效,充分显示出觉醒了的非洲的伟大力量。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发展将为整个民族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非洲国家和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6版()
专栏:

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发表讲话
号召争取粮食自给实现经济独立
新华社科伦坡一九七四年一月八日电 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一月五日在位于斯里兰卡南部的一个青年棉花种植场的开幕典礼上,呼吁斯里兰卡青年要站在通过实现粮食自给来达到经济独立的斗争的最前列。
班达拉奈克夫人说,斯里兰卡必须生产在本国能够生长的东西,这些东西依赖别人是可耻的。青年人必须以他们的艰苦工作敲开胜利的大门。不首先进行辛勤的劳动,幸福是不会自行到来的。
班达拉奈克夫人在讲话中,再次号召人民为生产粮食而继续努力。
这个青年棉花种植场,是由斯里兰卡全国青年服务委员会举办的四个青年种植场中的一个,有八百名青年将在这里定居下来,在二千英亩土地上种植棉花。
新华社科伦坡一九七四年一月八日电 据这里报纸报道,在斯里兰卡克加拉区的锡扬巴拉瓦拉,最近发现了一个含量丰富的石墨矿脉,样品检验的结果表明,它的质量可与斯里兰卡迄今为止开采的最好的石墨矿相媲美。
斯里兰卡出产优质的石墨,是一个传统的石墨出口国。去年出口的石墨约合一千一百八十万卢比,是三十年来石墨出口最多的一年。


第6版()
专栏:

田中首相前往东南亚五国进行访问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四年一月七日电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一月七日离开东京,前往菲律宾、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五国进行访问。
据时事社报道,田中首相五日在内阁会议上谈到他这次访问东南亚五国的目的时说:“对于这些地区的开发合作的问题是访问的大前提”,另外,也想同这些国家“谈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问题”。


第6版()
专栏:

西欧共同市场向罗马尼亚提供关税优惠待遇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一九七四年一月八日电 据罗马尼亚《火花报》报道,从今年一月一日起,西欧“共同市场”开始向罗马尼亚提供关税优惠待遇。
报道指出,实行关税优惠待遇,就是减少或取消从罗马尼亚进口的制成品的关税。这将增加罗马尼亚对“共同市场”出口的数量和品种。
近年来罗马尼亚同“共同市场”国家的贸易有了很大增长。罗马尼亚还同“共同市场”国家签署了一系列关于经济、工业和科学技术合作的协定。


第6版()
专栏:

希思首相谈西欧联合和加强防务问题
强调同苏联搞“缓和”的条件是苏联减少而不是增加军备开支
新华社巴黎一九七四年一月七日电 法国《费加罗报》一月七日发表了英国首相希思对该报记者的谈话。希思在谈话中阐述了英国对西欧防务、西欧联合等问题的立场。
希思说,他认为“大西洋联盟现在是、以后仍然是所有盟国实行共同防务的基本因素”。他还认为,
“欧洲人需要为自己的防务作更多的事”。希思说:
“在很长的时期里,我曾积极地考虑发展一项包括为欧洲备用的(法、英)两支威慑力量在内的欧洲防务政策。当然,在拥有欧洲防务之前……首要的是有一个欧洲对外政策。”他指出:“一个防务政策取决于一个对外政策。我们以一种比人们至今可以相信的快得多的速度朝着确定政治方面的共同政策前进。但是我们还谈不上已有了一项一致的对外政策。然而,当我们实现这一点时,我希望一项共同的防务政策将随之而来。”
希思在谈到西欧联合的问题时,表示欢迎蓬皮杜总统提出的“举行欧洲最高级会议的建议”。他说:“这类会晤是极其有益的。我认为,主要的目的是同时在共同体内和政治合作方面保证九国工作的战略方针得以执行。这些会晤将有助于建设统一的欧洲。”他说:“在共同体存在期间,曾经有过混乱时期,不过共同体始终是牢固的,并且更加扩大了。”
这位英国首相还谈到了英国同苏联搞“缓和”的“必要条件”。他说:“我们希望看到苏联在军备方面的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经常下降,而不是增加。”这种增加“使苏联方面更加有必要采取实际措施来放慢军备竞赛的速度”。


第6版()
专栏:巴拿马通讯

为主权而战斗
在巴拿马地峡,从大西洋岸到太平洋岸,到处响彻要求收回巴拿马运河区主权的呼声。“为了完全的国家主权!”“争取完全的政治独立!”这是巴拿马人民团结战斗的口号。
近几年来,巴拿马人民维护运河区主权的斗争形成了一个全国规模的运动。广大工人、农民、学生等各阶层人民都加入了斗争的行列。去年年底,在全国的中学校里,开设了“巴美关系”课程,这在巴拿马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一措施纠正了过去殖民主义者对历史的歪曲,向青少年进行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在剧场里,正在上演芭蕾舞剧《保卫巴拿马》,剧中描写了巴拿马人民苦难的过去,歌颂他们今天的斗争。全国几百名青年参加了以“主权”命名的军事训练班。国民警卫队每当举行阅兵式时,士兵们齐声高呼“主权”,表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决心。巴拿马政府首脑奥马尔·托里霍斯将军曾经庄严地宣布:“我们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决不是一个联合州、殖民地或保护国,我们也不会在美国国旗上再添上一颗星。”
巴拿马朋友说:“巴拿马的地理位置是巴拿马的主要自然财富。”事实正是这样。巴拿马濒临大西洋和太平洋,是连接南北美洲大陆的交通枢纽。这个地峡国家面积为九万六千平方公里,但海岸线长达二千公里,有着丰富的渔业和其他海洋资源。巴拿马这个名字在印第安语的意思是“多鱼之乡”。巴拿马地峡在两洋间的最短距离只有七十公里。从这里开凿的巴拿马运河成为一条世界性航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巴拿马有“世界的桥梁”之称。宏伟的运河是巴拿马劳动人民用血汗开凿成功的,它也是巴拿马人民为维护主权而坚决斗争的见证。巴拿马人说得好:“如果地理能够有历史的颜色的话,那末运河的水该是红色的,因为从开凿运河时第一批死去的人,一直到‘为国旗而战’时牺牲的学生们,构成了一部血的历史。”
一九○三年,美国通过强加的“美巴条约”,取得在巴拿马地峡开凿运河的专利权,并且“永久使用、占领和控制”运河两侧宽十六点一公里、总面积一千四百三十二平方公里的运河区,把巴拿马的国土拦腰截成两半。美国还在运河区里,升美国国旗,设立“区政府”、法院和警察机构,驻扎上万名军事人员,修建了十四个军事基地,成了地地道道的“国中之国”。
几十年来,巴拿马人民坚决反对不平等的一九○三年条约,为收回运河区主权、消除“典型的殖民王国”,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一九六四年一月九日至十一日,巴拿马掀起了震撼世界的反对美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风暴。
参加过这场伟大爱国斗争的教育家温贝托·布鲁希亚蒂和大学女教师卡门·克里斯马特最近对记者讲述了当时斗争的经过。在战斗的日子里,巴拿马学生手持国旗,高举写着“巴拿马在运河区享有主权”的横幅标语,高呼“主权万岁”的口号,走向运河区,要求悬挂巴拿马国旗。学生们的正义爱国行动遭到运河区美国军警的残暴镇压。国旗被撕破,被践踏,一批学生英勇地牺牲了。成千成万愤怒的巴拿马人投入了斗争。美国军队出动坦克,使用机枪,对付手无寸铁的群众,使二十二名巴拿马学生死亡,五百多人受伤。美国军警的这一暴行,激起了巴拿马全国人民的反帝怒潮。巴拿马人民的正义斗争赢得全世界人民的广泛支持。
在当地朋友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当年巴拿马爱国者同美国军警进行过英勇搏斗的“烈士大街”。运河区同这条大街之间被一道道铁丝网隔断,街道旁的一些建筑物上至今还弹痕累累。我们最近还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在一九六四年一月风暴中英勇牺牲的十六位烈士的公墓。墓旁插着国旗和花束,青铜铸的墓碑上刻着:“在一九六四年一月为保卫国家主权而牺牲的祖国的英雄们永垂不朽!”
在一月风暴之后,美国被迫同意就缔结一项新运河条约同巴拿马举行谈判。最近,巴拿马同美国又恢复了有关这一问题的谈判。巴拿马政府一再重申对谈判的立场是:必须废除一九○三年签订的“美巴条约”,收回运河和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和管辖权。
巴拿马流行的一首《主权歌》表达了巴拿马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这首歌唱道:
“……
我们不要亿万,也不要施舍,
我们要的是正义。
巴拿马属于巴拿马人,
没有任何条件可讲。
万岁,我们的地峡!
万岁,我们的主权!永远挺立,决不
屈膝!
……”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巴拿马城竖起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标语牌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