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月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越中人民永远团结战斗在一起
越中友协举行集会热烈欢迎中越友协代表团
新华社河内一九七四年一月七日电 越中友好协会一月六日晚在河内举行集会,热烈欢迎以中共中央委员、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中越友协负责人安平生为团长的中越友好协会代表团。
越南劳动党中央书记处书记、河内市委书记阮文珍,劳动党中央委员、越南祖国战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越中友好协会会长黄国越,越中友好协会副会长、教育部长阮文煊以及中央和河内各机关、团体的代表,河内各阶层人民的代表出席了集会。
越南南方共和驻越南民主共和国特别代表团团长阮文进和中国驻越南大使王幼平应邀出席了集会。
阮文珍书记致开幕词后,黄国越会长发表讲话。他说:“中越友好协会代表团这次到我国访问,是越中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的发展的美好表现。”
黄国越会长在赞扬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之后说:“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的鼓舞下,中国人民正在努力实现第四个五年计划,决心使自己的光荣祖国更加阔步地前进,取得更加巨大的成就。”他还表示,越南人民决心全力以赴地培育越中两国人民之间“同志加兄弟”的深厚友谊,使之万古长青。
安平生团长也在会上讲了话。他赞扬越南人民在抗美救国战争中取得的伟大胜利以及在新时期中维护和巩固和平,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并且指出,中国人民一向珍视中越两国人民之间的伟大友谊和战斗团结。他说:“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永远同兄弟的越南人民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坚决支持越南人民的正义事业,直至取得彻底的胜利。”
黄国越会长和安平生团长分别代表越中友好协会和中越友协代表团在会上互赠了锦旗。
中越友协代表团在越中友好协会秘书长黄俊的陪同下,于一月二日到五日访问了越北自治区。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劳动党越北自治区委员会书记朱文晋上将,越北自治区行政委员会主席凭江少将一月二日下午会见了代表团全体成员,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一月四日晚,越北自治区北太省各界群众代表一千多人举行集会,热烈欢迎中国战友。
中越友协代表团在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拜访了越中友好协会。黄国越会长等会见了代表团,并同安平生团长等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十二月二十七日到二十九日,代表团访问了宁平省。劳动党宁平省委员会和省行政委员会十二月二十七日晚举行群众集会,热烈欢迎中国战友。


第5版()
专栏:

伊拉希总统接见我军事友好代表团
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蒂卡·汗上将设宴欢迎代表团
新华社拉瓦尔品第一九七四年一月七日电 巴基斯坦总统乔德里·法兹尔·伊拉希今天在总统府接见了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才千为团长、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为副团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友好代表团,并且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伊拉希总统要张才千副总参谋长向毛泽东主席、董必武代主席、周恩来总理和中国人民转达他最好的祝贺。总统说,一九六七年,他访问了中国,并且会见了毛主席和周总理。这次访问给他留下了愉快的记忆。总统说,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目前对巴基斯坦的访问,将促进巴、中两国人民存在着的深厚友谊。他希望这种友谊将继续增强。
张才千副总参谋长转达了董必武代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向伊拉希总统的问候。他说,代表团的全体成员都非常高兴地有此机会访问巴基斯坦,向巴基斯坦人民和军队学习。
接见时在座的有: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蒂卡·汗上将、阿夫塔卜·艾哈迈德·汗中将以及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张彤。
新华社拉瓦尔品第一九七四年一月七日电 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蒂卡·汗上将一月六日晚在这里举行宴会,热烈欢迎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才千为团长、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为副团长的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
出席宴会的有巴基斯坦国防和外交国务部长阿齐兹·艾哈迈德、国防部秘书法扎勒·穆基姆·汗、外交部秘书阿迦·夏希和其他高级军官。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张彤和其他外交官员也出席了宴会。
蒂卡·汗上将在宴会上代表巴基斯坦政府、人民和军队对中国军事代表团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说:我们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友好关系在过去二十四年中发展形成了深刻的了解和真诚的合作。我们同中国的联系是持久而强有力的。
他在谈到中国对巴基斯坦正义斗争的一贯支持之后说:你们是我们的经过考验的朋友。在我们这方面来说,我们也向你们伸出了友好、合作和谅解之手,而且将继续这样做。
蒂卡·汗上将接着说:“我们遭受了国际阴谋之害,我们的国家被赤裸裸的侵略和邪恶势力所肢解。衰弱招致侵略,而有力量则能遏制侵略,这是历史的教训。我国政府正在尽最大的力量在资源可能的范围内加强我国的武装力量。我们不打算侵略任何国家,特别是我们的邻国。对于它们,我们伸出的是友谊之手。但是,我们决不容许任何国家干涉我国的内部事务。我们要保卫我们神圣国家——巴基斯坦的每一寸土地。”
张才千团长在致答词时转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巴基斯坦军队的友好感情。他说:巴基斯坦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巴基斯坦人民有着反对帝国主义和扩张主义的光荣传统。巴基斯坦政府、人民和军队在布托总理的领导下,为保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对于你们在斗争中表现的勇气和决心,我们深为钦佩。我们为你们的每一个成就而高兴,并且希望你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取得更多的胜利。
张才千说:“中巴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中巴两国的关系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的,并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扩张主义的共同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他强调说:“我们的友谊在斗争的风暴中经住了考验,并将继续经住一切考验。”
蒂卡·汗上将和张才千团长在讲话中举杯祝中巴两国领导人身体健康,祝中巴两国人民和军队之间的友谊不断发展。
宴会是在充满着中巴两国人民和军队之间的热烈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新华社拉瓦尔品第一九七四年一月七日电 以张才千为团长、曹里怀为副团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友好代表团今天分别拜会了巴基斯坦国防和外交国务部长阿齐兹·艾哈迈德和陆军参谋长蒂卡·汗上将。他们进行了非常友好的谈话。
拜会时在座的有:外交部秘书阿迦·夏希、国防部秘书法扎勒·穆基姆·汗以及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张彤等。


第5版()
专栏:

参加桑给巴尔革命十周年庆祝活动
我政府代表团和解放军代表抵坦桑尼亚
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一九七四年一月六日电 以农林部副部长肖鹏为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北京部队副司令员万海峰等一行四人分别应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桑给巴尔政府和军队的邀请,参加桑给巴尔革命十周年的庆祝活动,一月六日晚乘飞机到达达累斯萨拉姆。
他们在机场受到坦桑尼亚外交部和坦桑尼亚人民国防军的官员等的欢迎。
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李耀文也到机场迎接。


第5版()
专栏:

浙江省手工艺品展览在喀麦隆首都开幕
新华社雅温得一九七四年一月六日电 中国浙江省手工艺品展览一月五日下午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开幕。阿希乔总统的夫人热尔梅娜·阿希乔为开幕式剪了彩。
这一天,展览馆前的广场上空飘扬着中国和喀麦隆两国国旗,喀麦隆民间歌舞团在广场上载歌载舞。展览馆内外洋溢着中—喀之间热烈友好气氛。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喀麦隆国民议会议长萨洛蒙·坦登·穆纳和夫人,外交部长樊尚·埃丰,宣传和文化部长弗鲁姆西亚·奇纳耶等政府高级官员。
阿希乔总统的夫人和其他喀麦隆贵宾在中国驻喀麦隆大使赵行志和夫人以及展览团团长黄逊哲的陪同下参观了展品。
出席开幕式的各阶层人士和群众在当天下午也参观了展品,人数达一千五百多名。
展出的五百多件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的手工艺品中,包括雕刻、刺绣、抽纱、竹草编织品和雕刻的家具。


第5版()
专栏:

我网球队离开仰光回国
新华社仰光一九七四年一月七日电 以张明增为队长的中国网球队结束了对缅甸的友好访问,一月七日离开仰光回国。
到机场欢送代表团的有:缅甸体育运动总局长吴关幸、缅甸网球协会主席埃佩中校和网球运动员。
中国驻缅甸大使叶成章和大使馆其他官员也到机场送行。
中国网球队在缅甸访问期间,同缅甸网球运动员进行了六场友谊比赛。中国队五胜一负。
两国运动员通过比赛交流了技术和经验,进一步加强了友谊。
中国运动员还游览和参观了仰光、曼德勒等地的名胜古迹。
六日晚上,吴关幸总局长举行酒会,招待中国网球队。


第5版()
专栏:

日本外务大臣大平就访华结果发表谈话
指出双方对于邦交正常化以后日中关系总的说来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表示满意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四年一月七日电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一月六日在北京就访华结果向日本记者发表了谈话。
大平外务大臣说,他应姬鹏飞外交部长的邀请,从一月三日到六日,访问了中国。
毛泽东主席接见了他,在十分亲切的气氛中进行了谈话。
他同周恩来总理和姬鹏飞外交部长坦率地进行了会谈。他说:“双方就亚洲形势、中近东问题等当前的国际形势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双方对于邦交正常化以后日中关系总的说来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表示满意,并且确认了:对于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今后也按照日中联合声明的精神愈来愈发展抱有很大的期望。”
他还说,一月五日,他和姬鹏飞外交部长签署了关于日本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贸易的协定。还达成了关于日中两国互派新闻记者的协议。
大平外务大臣说:“双方就航空协定、海运协定、渔业协定等业务协定今后的谈判进行方法交换了意见,一致同意要尽早地缔结业务协定。关于航空协定谈判的问题也加深了基本的认识(已经能够感觉到把这个谈判纳入轨道的可能性)。双方还就日中两国之间的其他共同关心的事项友好而坦率地交换了意见。”
最后大平外务大臣赞扬两国之间以往一直由民间进行的文化交流的实际成绩,并表示:今后在政府方面也要和民间方面相配合,去增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他说,他已邀请姬鹏飞外交部长访问日本,姬鹏飞外长已表示接受。


第5版()
专栏:东京通讯

盛开的友谊之花
当人们走进日本北海道札幌市的中央大街公园广场,一座鲜花盛开的新花坛立即映入眼帘。花坛旁的铝制标示牌上精细地绘有五种草花的彩色图样:步步登高、佛顶珠、江茨腊、扫帚梅和葡萄香。说明中写道:这是中国长山小学赠送给北海道松前町松城小学的花种培育出来的花朵。
据日本朋友介绍,当我国黑龙江省依安县先锋公社长山小学的师生知道松城小学的师生向中国赠送樱花树苗的消息以后,曾写信给松城小学说,要向该校赠送一些中国花种,以表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一九七三年二月中旬,松城小学的浅利先生回信说:“……我高兴地接受同中国人民一起生活的花种,培育它发芽成长,并把幼苗分送给更多的朋友。……”
一九七三年三月二十七日,中国花种由全日本航空公司的飞机带到了北海道的函馆机场。浅利先生和四名小学生专程赶到函馆,把花种带回学校。为了保证这些种子不受根腐病菌、腐败菌的伤害,他们特地从山里取来了好土。次日,浅利先生带领“樱花保存会”的小朋友们,在学校附近的“樱花标本园”的温室里播下了象征日中人民友谊的花种。
在日本朋友的精心培植下,一九七三年四月十二日扫帚梅首先破土发芽,接着,步步登高、江茨腊、葡萄香等也相继显示出了它们的生命力。
花苗出齐了,松城小学的师生们在花坛上按照事先设计的“日中友好”、“友情之花”八个大字图案进行了移种。全校二十个班级的花坛上都移种了花苗。日本小朋友十分珍惜这些幼苗,他们经常施肥、浇水、除草……。进入一九七三年六月中旬,友谊之花相继开遍了各个花坛。
松城小学的师生们,不仅把花苗分送给了附近的学校,而且还建议把这些友谊之花移种到北海道第一大城市札幌市公园。他们得到了札幌市政府和有关方面的热情支持,特地在中央大街公园修筑了一座新花坛,移种了来自中国的鲜花。
浅利先生对中国记者说:“儿童们亲手培植了友谊之花。他们通过除草、浇水等劳动,给他们留下难忘的印象,播在孩子们心田中的日中友谊的种子,将开出永不凋谢的日中友谊之花”。“我们准备一九七三年秋天把这些花种搜集起来,一九七四年再传播出去,一年、两年、五年、十年……我们一定能够使日中友谊的种子,在更多的地方开出日中友谊的花朵。”新华社记者


第5版()
专栏:

日本松城小学师生用汉语学唱中国歌曲 新华社稿


第5版()
专栏:

中国绘画、工艺品展览在意大利
中国绘画、工艺品展览,从一九七三年七月三十日起在意大利古老的艺术城市佛罗伦萨展出,受到意大利人民的热烈欢迎。到九月二十五日为止,观众共达六万三千多人。
佛罗伦萨三面青山环绕,阿尔诺河从东向西流过市区。六百年前,这里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策源地。当时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如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都是在这里进行创作的。一直到现在,市内许多博物馆还陈列着他们的珍贵原作。佛罗伦萨还是意大利手工艺品生产中心。每年都在这里举行国际手工艺品展览。这里生产的历史悠久的彩色石头镶嵌,构图新颖,手工精巧,别具风格。所以,人们把佛罗伦萨称为艺术之城。
中国绘画、工艺品展览设在城市东南山岭上的贝尔德雷城堡里。我们去参观的那天,正赶上下雨,担心没有人来参观,当我们进到城堡时,却看到参观者进进出出,络绎不绝。后来,展览会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一天共有四百三十七人冒雨前来参观;而平时观众每天平均在一千人以上,星期天有时达到三千多人。
在工艺品展览室里,我们认识了名叫皮雷兹·古列尔莫的一个退休冶金工人。他一家三口是从意大利南部的那波利专程来到佛罗伦萨参观展览的。他称赞展览非常成功。他说,他全家都希望意、中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不断发展。两个月来,有很多意大利朋友都象这位老工人一样,不顾路途遥远,专程来到佛罗伦萨参观展览。
这次中国绘画、工艺品展览,共展出了唐朝以来直至现代的优秀绘画作品七十六幅以及牙雕、玉雕、石雕、木雕、陶瓷、刺绣、羽毛画、贝壳画等工艺品三百三十件(套)。唐朝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韩滉的《文苑图》、宋朝马远的《梅石溪凫》、元朝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明朝仇英的《溪阁观泉》、清朝王翚的《修竹幽亭》和在中国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的《竹阴西?图》等引起了观众的很大兴趣,他们称赞中国国画笔法奔放,苍劲有力,风格豪放。观众还指出,从现代作品中看到了新中国的形象。在工艺品展览室里,常常可以听到观众的赞叹声。苏州双面绣《猫》最吸引观众。展览室的工作人员说,有一次一个妇女从不同角度欣赏这幅双面绣,足足欣赏了好几个小时。
展出的成功是同展览会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分不开的。展览会的女秘书阿莱娜·塔内利在她的办公室里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她向我们介绍了展览会从筹备到展出的整个过程。一位名叫弗兰切斯卡的工作人员说,展览会展出两个多月,工作很紧张,但她愿为展览会作更多的工作。展览会的工作人员还为展览会印发了数万张精美的宣传画,散发到意大利各地。
一九七三年九月二十六日晚,意中文化友好关系协会佛罗伦萨分会在市会议厅里举行了中国绘画、工艺品讨论会。三个报告人介绍了中国绘画和工艺品的特点以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文学艺术为人民的创作方针,然后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一直进行到深夜才结束。
展览会展出期间,意大利十几家报纸曾发表了数十篇评论和消息,赞扬展览会的成功。其中一家报纸说,这次展览会是中、意人民加强联系的“理想桥梁”。的确,文化交流是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的重要渠道。 新华社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