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月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日本《毛泽东思想月刊》回顾一九七三年大好形势
各国人民斗争洪流在天下大乱中滚滚向前
不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随心所欲地瓜分和统治世界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四年一月四日电 日本《毛泽东思想月刊》一九七四年一月号登载的“卷头语”回顾了一九七三年的大好形势。这篇文章说:“一九七三年真是个‘天下大乱’的一年。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一点稳定的形势也看不到。”
文章说:“‘大乱’中有陈腐的灭亡、新生的兴起这样两股鲜明的潮流。这一年的世界形势雄辩地证明我们正处于列宁曾经说过的
‘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这个时代之中。”文章指出,当前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在继续进行着。然而,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和发展、第三世界的成长及其抵抗的高涨,已经不容它们随心所欲地瓜分和统治世界。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的世界历史潮流,已经成为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滚滚洪流。
文章在谈到要对美帝国主义保持警惕并继续同它斗争以后着重指出,“新的帝国主义即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扩张欲及其掠夺资源的活动今天已遍及全世界。”“十多年来,苏联的特权统治阶级疯狂地扩充军备,追求利润,残酷地搜刮人民,以致国内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和商品匮乏变成慢性病,连粮食都不能自给。因此,勃列日涅夫不顾体面,向美国等西方国家乞求贷款,引进外国的资本和技术,千方百计想以开发丰富的国内资源来解除燃眉之急。然而,‘失道寡助’。它所到之处,都因穷凶极恶而暴露了贪婪本质,遭到发展中国家的反对,引起西方国家的警惕,没有能够取得它预期的成果。如今,军事大国苏联由于迫在眉睫的经济危机和苏联人民的不满日益增强而胆战心惊。在第三世界人民的觉醒和斗争的高涨中,它已日趋孤立。”
文章指出,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为扩张权利而拚命四出活动。这决不是强大的表现,而只是内部腐败、危机加深和虚弱的表现。”文章说,必须更加有效地揭露它的凶恶而阴险的本质。
文章还说:“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斗争在全世界范围内空前发展着。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通过自己的斗争,分别巩固了各自争取新的飞跃的基础,同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所谓先进工业国家的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斗争相呼应,朝着光辉灿烂的未来迎接新年。”


第5版()
专栏:

科威特两家周刊发表评论
谴责苏美争霸中东牺牲阿拉伯人民利益
突尼斯《新闻报》揭露苏联加紧向以色列大量移居犹太人
坦桑政府声明反对美国核驱逐舰开到印度洋进行军备竞赛
新华社科威特一九七四年一月三日电 科威特两家周刊最近分别发表评论,揭露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在十月中东战争中,互相争夺和勾结,牺牲阿拉伯人民的利益。
《海湾之声》周刊在评论两个超级大国勾结起来制止十月战争时指出:“当我们看到美国迫不及待地向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侵略者提供进攻性武器的时候,苏联总理柯西金却跑到开罗压埃及接受停火。”
评论指出:苏联“通过出售武器给阿拉伯国家,苏联从中获得了大量硬通货来支持自己的经济,通过在某些阿拉伯国家攫取军事设施,苏联加强了它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抗衡的地位。”
评论谈到苏美两国急于制止阿拉伯抗击以色列侵略时指出,主要原因是,苏美两国都了解阿拉伯国家这场抵抗运动的意义和对阿拉伯国家产生的影响。“如果阿拉伯民族在解放的道路上前进,它们就永远不会停止斗争,这就会直接威胁到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在这一地区的存在。因而苏美两国必须使局势保持原状,以维护它们在这一地区的既得利益。”
《复兴》周刊在一篇评论中指出:“我们应当从这两个超级大国的所作所为中汲取必要的教训。它们关心的是它们自己的利益。因此,公正地解决中东问题的办法不会来自白宫和克里姆林宫,也不会来自日内瓦。”
新华社突尼斯一九七四年一月三日电 突尼斯《新闻报》一月三日发表文章,揭露苏联在阿拉伯人民反对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斗争的时候,正加紧向以色列输送苏联犹太人,为以色列的侵略、扩张提供人力。
文章说:“据在莫斯科的外交人士说,一九七三年有三万四千七百五十名苏联犹太人被批准移居(以色列),而一九七二年苏联犹太人移民的记录是三万一千五百名。”
另据法新社报道,勃列日涅夫信守了他对美国国会许下的诺言,允许了“创纪录数量”的苏联犹太人移居国外。据统计,去年第四季度总共有一万零七百五十名苏联犹太人获得了出境签证,即:十月份四千二百名,十一月份三千五百名,十二月份三千零五十名。
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一九七四年一月三日电 坦桑尼亚政府一月二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把核驱逐舰“班布里奇”号派到印度洋,重申坦桑尼亚政府反对大国在印度洋进行军事争斗和军备竞赛。
声明说:“政府对美国这一行动的立场仍然是:反对在印度洋进行这种军事活动和军备竞赛。”
声明说:“如果不及时制止这种事态发展,就会出现大国可能利用印度洋来进行军事斗争和竞赛的危险。这对印度洋沿岸国家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并且会使人对未来产生非常严重的不安。”
声明在谈到美国最近决定要恢复其军舰对印度洋的定期访问时指出:“这清楚地表明美国无视小国的利益,我们对这种态度感到十分愤慨。”
声明说:“坦桑尼亚政府愿意指出,它严重关注美国所表现的公然无视小国利益的态度,并且要求美国的海军撤出印度洋这个和平区。”


第5版()
专栏:

黎德寿特别顾问回到河内
阮维桢、春水等到机场迎接
新华社河内一九七四年一月四日电 据越南通讯社报道,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代表黎德寿特别顾问,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在巴黎同美国国务卿、美国政府代表基辛格博士进行会晤后,于一月三日回到河内。
到机场迎接的有越南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政府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阮维桢、劳动党中央书记处书记春水、总理府办公厅主任潘美、外交部副部长阮基石和越南南方共和驻越南民主共和国特别代表团团长阮文进等。


第5版()
专栏:

日本一医学研究机构用针麻拔牙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电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的中国医学研究协会针刺麻醉分会最近在箱根举行的一次牙科针刺麻醉研究会上,用针刺麻醉对十四名患者施行了拔牙手术试验,除一名患者在手术中局部使用了少量麻醉剂外,其他患者都收到很好麻醉效果。特别是给五至八岁的女孩子施行针刺麻醉拔牙,也获得了成功。


第5版()
专栏:

扎伊尔总统蒙博托接见我考察组
新华社金沙萨一九七四年一月三日电 扎伊尔共和国总统蒙博托·塞塞·塞科一月三日上午在总统府接见了建设人民宫的中国考察组。
蒙博托总统同考察组组长禾万仞和工程师朱山泉进行了友好的谈话。接见时,总统府办公室主任比森吉马纳·鲁韦马、中国驻扎伊尔大使宫达非在座。
在总统府办公室主任比森吉马纳·鲁韦马的陪同下,中国考察组的工程师们参观了人民宫的建筑基地。
中国考察组是根据中国和扎伊尔之间签订的经济和技术协定于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到达金沙萨的。


第5版()
专栏:

中朝友协代表团离平壤回国
新华社平壤一九七四年一月四日电 以中共中央委员、中共辽宁省委书记、中朝友协负责人杨春甫为团长的中朝友好协会代表团,结束了对朝鲜的友好访问,一月四日乘飞机离平壤回国。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朝中友好协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财政部长金炅炼等以及平壤市劳动群众前往机场欢送。中国驻朝鲜大使李云川也到机场送行。
代表团访问了平壤、咸兴、开城地区,受到朝鲜人民的热烈欢迎。
三日晚,李云川大使为代表团访朝举行宴会。
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候补委员、党中央书记杨亨燮等应邀出席。
杨春甫团长和金炅炼委员长先后在宴会上讲了话。
宴会始终洋溢着中朝两国人民战斗团结的气氛。


第5版()
专栏:

我政府贸易代表团团长抵平壤
新华社平壤一九七四年一月四日电 中国政府贸易代表团团长、外贸部副部长姚依林一月四日乘火车到达平壤。
朝鲜贸易部副部长方泰律、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商务参赞李英贵等前往车站迎接。
中国政府贸易代表团其他成员已于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先行抵达平壤。


第5版()
专栏:

坦赞联合登山队登上乞力马扎罗山顶
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一九七四年一月三日电 据这里的报纸报道,以坦桑尼亚人民国防军司令萨拉基基亚少将和赞比亚武装部队参谋长本杰明准将为领队、由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各四名高级军官组成的联合登山队,今年元旦胜利地登上了坦桑尼亚北部海拔一万九千三百四十英尺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自由峰”。乞力马扎罗山山顶“自由峰”是非洲的最高峰。


第5版()
专栏:

中越情谊源远流长
中国广播代表团
中国广播代表团在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三日到二十七日,对兄弟邻邦越南民主共和国进行了友好访问。在越南期间,我们先后访问了河内、海防、广宁、北太、高平等省市,瞻仰了胡志明主席生活和战斗过的革命圣地北坡洞和在河内的故居,参观了一些工厂、矿山、农业合作社……,所到之处,受到了热情接待,我们一直生活在同志加兄弟、亲如一家人的友好气氛之中。至今,一席席亲切热情的谈话还在我们耳边回响,一幕幕友好动人的情景不断在我们眼前再现。
十一月十五日,天高云淡,秋日和煦。这一天上午,越南劳动党政治局委员、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总理范文同同志在百忙中接见了同时在越南访问的中国科学院代表团、中国摄影代表团和中国广播代表团。当我们来到主席府接见厅的时候,范文同总理同我们一一握手,亲切地说:“热烈欢迎你们!”
范文同总理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同我们进行了谈话。他高度赞扬了中越两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结下的战斗情谊。他说,这种情谊是从历史沿革到现在的传统情谊,我们将竭尽全力使这种友谊更加美好地发展。他一再谈到越南人民对中国人民同志加兄弟的感情,并要我们向中国人民转达越南人民的这种感情。
在越南访问期间,我们参观了河内越南革命博物馆、高平省北坡胡主席纪念馆和太原越北自治区博物馆。在这些博物馆里,许多图片和实物,纪录着中越两国人民在艰苦的斗争岁月里结下的战斗友谊。在这些图片中,我们看到了胡志明主席二十年代在我国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广州文明路十三号、三十年代在延安生活和工作过的窑洞、四十年代回国前夕在柳州居住过的小学校……唤起了我们对以胡主席为代表的越南革命者同中国人民并肩战斗、患难与共,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贡献的光辉事迹的记忆,一次又一次地沉浸在中越两国人民的传统的战斗友谊之中。
我们瞻仰了越南革命圣地——高平省北坡洞,这是胡主席回国之初领导越南人民革命的地方。许多越南诗人都热情地赞美过北坡洞,歌颂它是“开国的山洞”、“曙光初露的天边”。一九四○年八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印度支那,越南民族灾难更加深重。越南劳动党决定在北部建立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民同日本和法国帝国主义进行斗争。胡志明主席在一九四一年二月八日来到高平省北坡,住在丛山中的北坡洞,领导越南人民的革命。从此,越南革命的烈火熊熊燃烧,终于取得八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胡主席在一九六一年重访北坡洞时,回顾了这段光荣的历程,写下了光辉的诗篇:“二十年前在此间,我党指引打日法,领导全民齐抗战,锦绣河山有今天。”
北坡在高平省的西北,岗峦起伏,地势险要。山脚下有一个村庄,叫北坡村。村子东边是一条沿着山谷顺流而下的小溪,流水淙淙,清澈见底,这就是列宁溪。溪的东岸耸立着一座高山,雄伟峻峭,名为马克思峰。在艰苦奋战的岁月里,胡主席以革命导师的名字赋予这里的青山绿水,显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必胜的革命乐观主义的胸怀。从北坡村沿列宁溪往上走约四五百米,溪边有一树荫处,是胡主席当年工作的地方,这里有一块石案,正好成为天然的办公桌。从这里继续往前走,一路上山石嶙峋,爬上一百多米远的石坡,才到胡主席当年居住的山洞——北坡洞。洞前树木茂密,洞口崎岖狭小,必须手扶石壁才能入内。“晨出溪边暮归洞,黍粥笋羹仍从容”,胡主席的这两句诗,正是当时的斗争生活的生动写照。
北坡和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南坡公社相毗邻。两国山峦相接,河水相连。边界两边人民共饮一江水,共烧一山柴。当我们站在越南的土地上,亲眼看到祖国的山河和兄弟的邻邦越南这样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不禁心潮激荡。我们又一次亲身感受到中越两国人民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越南同志告诉我们,翻过山去,往北走一百多米,就是中国领土。当年胡主席从广西回国,就是沿着这条路来到北坡的。现在,许多关于中越人民互相支持、亲如一家的生动事迹,经常出现在越南革命回忆录中,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
在河内,我们有机会瞻仰了胡主席回到河内以后的故居,这是主席府内的一座小木楼,和越北山区人民居住的高脚屋十分相似。在革命取得胜利的年代里,胡主席继续保持着当年的艰苦朴素的生活。木楼分为两层,楼上是卧室和办公室,陈设都十分简单。楼下是会议室,中间是一张长方形会议桌,桌子四周有一些椅子。桌子上放着一个闹钟、一个文具盒和书籍。胡主席经常在这里同政治局的同志们开会或者批阅文件。越南同志说,在这个会议室里,胡主席曾经多次研究如何加强和发展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写过许多介绍中国革命的文章,还为一面大锦旗亲笔写过颂扬越中友谊万古长青的题词。胡主席孜孜不倦地为发展中越两国人民的兄弟友谊而工作,使我们深受感动和鼓舞,激起了我们对胡主席的崇敬和缅怀。
主席府的院子里,树木葱茏,绿荫如盖。这里有越南北方常见的参天的榕树,有越南南方特有的枝桠横出的奶果树,还有胡主席从中国移植过来的冬青树和中国人民送给敬爱的胡主席的翠竹。在胡主席的精心培育下,冬青已是枝繁叶茂,翠竹又是那样青翠挺拔,它们象征着中越两国人民的革命友谊万古长青。
在越南各地访问期间,我们到处都可以听到越南同志用“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我们是一家人呵”这些生动、美好的语句来颂扬中越两国人民的情谊。他们说:“我们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十代以后也是不会忘记的。”
在和我国接壤的越南革命老根据地越北自治区,我们会见了几位曾经和中国人民共同战斗过的越南战友。一见面,他们就和我们热烈拥抱,这时真是无声胜有声,强烈的感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一些越南同志给我们讲了许多中越边界两国人民同甘苦、共患难的故事。高平的一位同志说:“高平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越南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友谊,历史已有见证。我们是永远也忘不了的。”
在河内越南革命博物馆里,我们认识了一位叫潘仲福的越南同志。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年代里,潘仲福同志曾经转战在广西、云南一带,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出过汗、流过血。这次见到我们,象老战友重逢,紧紧地握着我们的手,热情地说:“见到中国同志很高兴,我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我这时候的感情。”
在风景秀丽的下龙湾,碧波荡漾,渔帆点点。广宁省的越南同志同我们谈起美国飞机对下龙湾的轰炸,谈起北部湾的水雷,谈到中越人民亲如一家的情谊。他说:“中国人民在我们抗美救国战争中,给我们很大的支援。在美国飞机轰炸得最厉害的时候,中国的船只冒着危险照样开来。去年七月一日,扫雷工作基本结束,港口刚刚修复,第一艘开进锦普港的就是中国的红旗轮。我们广宁省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是很深厚的。我们山相连,水相连,我们的心也是连在一起的。”
在越南访问期间,从首都河内到越北高原,从红河之滨到北部湾畔,我们到处都感受到越南人民对中国人民真挚的兄弟感情。当我们访问海防白腾造船厂时,造船厂的同志们把我们看成是自己的兄弟,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他们在技术革新方面的成就。我们在河内郊区越中友好合作社作客时,越南同志高兴地告诉我们:北京沙河中越友好人民公社赠给他们的北京鸭长得毛丰体壮,中越友好人民公社赠给他们的优良稻种长得穗多粒饱,都在这里安家落户了。当我们漫步在河内街头的时候,常常遇到一些少年儿童,亲热地向我们打招呼,叫一声“叔叔好”。所有这些,使我们深深感到,中越两国人民的兄弟情谊,真象长江和红河一样,源远流长,永远奔流不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