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月30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我们现在思想战线上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开展对于修正主义的批判。


第1版()
专栏:

批判林彪和孔子的反动思想坚决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河南省郏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部分知识青年批林、批孔座谈纪要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一月二十九日讯 随着批林整风运动的深入开展,河南省郏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的下乡知识青年,遵照毛主席关于“要关心国家大事”的教导,积极地参加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最近,公社党委召开了部分知识青年批林、批孔座谈会。大家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用自己在农村广阔天地锻炼成长的事实,联系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实际,集中批判了叛徒、卖国贼林彪所兜售的孔子的反动思想。大家一致表示,要彻底砸烂孔子反动思想的精神枷锁,坚定不移地走毛主席指引的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把上层建筑领域里的革命进行到底。批判轻视劳动思想当一辈子新型农民杜银娣
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要看看他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态度,就清楚了。孔子极端鄙视劳动,仇视劳动人民。他的学生樊迟向他请教种庄稼、种菜的学问,他自己不懂,反而气急败坏地骂樊迟是“小人”。在他看来,劳动是最“下贱”的事,劳动人民是“低等”的人,而用劳动人民血汗养肥了的奴隶主贵族,才是“圣人”、“君子”。这完全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恶毒攻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大材小用”、“变相劳改”,就是从他们的老祖宗孔老二那里拣来的破烂。
“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孔子、林彪轻视体力劳动,反对务农,我们年青一代就要重视生产劳动,立志务农。我于一九六八年高中毕业后,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雄心壮志,来到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五年多来,我们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同贫下中农一起改变生产条件,很快使我们公社的面貌有了较大的变化。全公社的七千多亩土地实现了水利化,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还有电动机一百一十台,电机组三个,柴油机十八部,拖拉机八台,农副业加工也都实现了机械化。广大知识青年还和贫下中农一道大战汝河荒滩,造林五百多亩。一九六七年全公社粮食亩产四百多斤,去年产量一跃跨过了“长江”。广大知识青年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认真攻读马列和毛主席的书,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都有显著提高。几年来,全公社有四十四名知识青年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三百二十四名加入了共青团,有一百四十多人参加了省、地、县、社、大队各级领导班子。我也光荣地出席了党的十大,幸福地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每当我们回顾几年来的战斗历程,就为自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了力量而感到光荣、自豪。我们深深懂得,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是同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紧密相连的,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同旧的习惯势力实行彻底决裂的实际行动,都是对林彪和孔老二鄙视劳动、轻视工农的反动谬论的深刻批判。批判“父母在,不远游”到大风大浪里锻炼成长胡 欣 朱东辉
孔子大肆散布“父母在,不远游”的反动思想。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竭力宣扬这个观点,林彪一伙也千方百计地阻挠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他们的目的是想把青年束缚在家庭小圈子里,脱离工农,脱离三大革命运动的实际,成为他们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工具。
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切革命者,一切革命青年,都应该经风雨,见世面。革命者不可能在温室里成长,要在大风大浪里去锻炼自己。”为了使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后继有人,许多革命家长热烈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把子女送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让青年一代沿着毛主席所指引的道路前进。广大知识青年在毛主席光辉指示指引下,冲破各种阻力,离开自己的父母,到农村安家落户,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经受锻炼。我们自一九七一年来到农村后,各级党组织和贫下中农从政治上、生产上、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们,使我们的思想感情迅速地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进步和成长也使我们的父母深受教育。我们虽然离父母远了,但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近了。现在广大知识青年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出一曲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凯歌。事实雄辩地证明: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毛主席所指引的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是使青年一代茁壮成长的必由之路。批判唯心主义先验论积极参加三大革命运动马丽丽
孔子这个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派,极力宣扬“生而知之”的反动谬论,妄图维护日趋灭亡的奴隶制,扭转历史车轮。
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一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认为人的知识是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的。下乡以后的革命实践,使我深深感到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认识到世界上绝对没有什么“生而知之”的人,只有实践才是智慧、才能的源泉。就拿我来讲,从小在城市里长大,脱离实际,脱离劳动,只知道棉花做成棉衣穿在身上暖和,不知道它是怎样生长出来的。来到农村后,学习种棉花,开始遇到很多困难,闹了不少笑话。后来,在贫下中农的耐心帮助下,经过反复实践,才认识和掌握了棉花的一般生长规律。
林彪一伙继承孔孟之道,鼓吹唯心论的先验论,认为人的知识是先天就有的,因此不需要实践,不需要劳动,所以他们反对知识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其目的就是妄图诱骗我们知识青年脱离工农,脱离劳动,脱离实践,堕入修正主义的泥坑,以便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这是痴心妄想。我们一定要狠批林彪和孔子鼓吹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积极参加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批判“学而优则仕”永远同工农相结合卢忠阳
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卫道者孔子,为了麻醉人民,竭力鼓吹“学而优则仕”。这个反动论调,乍一听,好象是说不论那个阶级,只要书读得多,成绩好,就可以当官。其实,这完全是为了愚弄和压迫劳动人民而编造出来的谎言。从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到蒋介石统治下的旧中国,劳动人民总是处在做牛马、受压迫的地位,根本得不到学习的机会,文化知识完全被一切剥削阶级所垄断。孔子竭力鼓吹“学而优则仕”,是为一切剥削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对于劳动人民来说,它始终是一种可耻的欺骗。
正是由于“学而优则仕”这个反动思想维护了反动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两千多年来,一切反动派都把它奉为至宝,使它成为培养精神贵族,维护反动统治的精神武器。一九五七年,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偷偷地溜进许昌,召开学生座谈会,大肆鼓吹“读书做官”的反革命谬论,毒害青年,妄图培养资产阶级接班人,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相对抗。林彪一类骗子继承他们老祖宗孔子的反动衣钵,恶毒咒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在这些家伙看来,青年人读了书,有了文化,再去参加劳动,当农民,是最没出息的,只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高踞于劳动人民之上的精神贵族,才是高贵的。从孔子到林彪,都是一丘之貉,他们的反动思想完全是一脉相承的。
历史的车轮不容倒转,真理不容歪曲。反动统治阶级狂热吹捧的“学而优则仕”,必须彻底批判,肃清其影响。为了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必须让青年到广阔天地里参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斗争中成长。
一九五五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对我们公社(原大李庄乡)的批示中指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在毛主席光辉批示指引下,一九五八年,我根据农村的需要,毅然从中学回到了家乡,投入了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十几年来,我反复学习毛主席的光辉批示和《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越学心里越亮堂,越学方向越明确。一九七○年,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的号召下,贫下中农送我进入了清华大学,成为第一批工农兵学员。我深深知道,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革命,为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大学毕业后,我按照毛主席关于“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的指示,高兴地又回到了我们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和广大贫下中农一起又投入到农村三大革命运动中去。今后,我决心永不脱离劳动,永不脱离群众,戒骄戒躁,继续前进,在农村这个革命大熔炉里,千锤百炼,当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光明日报》通讯员、《河南日报》记者整理)


第1版()
专栏:

“孔府佃户村”贫下中农怒斥林彪、孔老二
山东省曲阜县东风公社西林西大队,位于埋葬孔子的“孔林”西旁,解放前是孔子后裔“孔府”的佃户村。这个村的劳动人民解放前世世代代饱尝了孔氏地主庄园的压榨欺凌,至今还留着辛酸的记忆。最近他们在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的罪行的同时,以亲身的经历和大量事实戳穿了孔孟之道的反动实质。村里举办了许多批判专栏、墙报栏,社员们在家院、田头到处展开对林彪和孔子反动思想的大批判。
  一个孔字 两个阶级
解放前的西林西村,二百二十户农民中有二百十五户姓孔,全村除了三户富农、十五户中农外,有一百四十七户是“孔府”的佃户、修缮户、花匠户、守林户、打杂户、礼乐户等等,遭受残酷的剥削。大队党支部书记孔凡振说:“谁说一笔写不出两个孔字来?‘孔府’里代代收租,咱们辈辈交租,一个孔字,两个阶级,姓孔的从来不是一家人。”
当时的“衍圣公府”,打着孔子的所谓“仁义道德”的招牌,用“姓孔的是一家人”的口号来欺骗群众,可是他们对姓孔的佃户丝毫不讲“仁义”,同样进行敲骨吸髓的剥削,丰年加成收租,荒年一粒不少收。佃户们家家都有一本血泪账。孔广富一家就被逼得两辈子卖儿卖女。早年广富的爷爷因租种“孔府”的地,曾卖掉广富的三叔、四叔抵了租。一九四一年,“孔府”又打着“仁义道德”的招牌,租给广富家六分地。谁知这年蝗虫遍地生,粮食颗粒未收,“孔府”的爪牙们一次又一次地上门逼租,来一次还要一次“袜子鞋钱”。广富的父亲被逼得走投无路,最后只好忍痛将自己的九分地拿去抵租,从此一家人外出逃荒。当时冰天雪地,要饭也赶不上门。他父亲没有办法,先卖掉了广富的妹妹,又忍痛卖掉了广富。后来他父亲逃回家,给地主打短工,饥饿成疾,直至活活被折磨死。一家人就这样被弄得七零五散,直到解放后,广富才找到了家。悲惨的遭遇何止孔广富一家。因交不上租惨遭“孔府”毒打的就有二十六人,被逼死的达十五人之多,流落他乡逃荒要饭的有五十多户。
五十七岁的宋文秀老大娘揭露说:解放前,“孔府”大念他们祖宗“仁者爱人”的歪经来愚弄我们。什么“爱人”,完全是吃人!他们嘴里说的是“仁义”之家、“道德”之府,可内瓤里全坏透了,一代一代的“衍圣公”都是些男盗女娼的家伙,吃人肉、喝人血的魔王。她控诉说,她丈夫当年给“孔府”修缮厅房,每天迎着星星去,背着星星归,孩子五、六岁还不认识他爹。她丈夫就这样被“孔府”榨干了油、累弯了腰,最后被赶出了门。她的婆母遭遇更惨。有一年,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生了个女孩,硬逼着她婆母撇下自己的孩子去他家当奶姆。因为她婆母姓孔,按“宗族”辈份,孔令贻应当称她婆母为“老奶奶”。可是“孔府”里有一条规定,就是“孔氏男不当奴,女不作婢”,姓孔的人进去当奴隶需要改变姓氏,因此,硬逼着她婆母改姓陈,整天喊孔令贻“老爷”。婆母的奶水被吸干了,折磨成疾,被赶出来,自己的亲生子也活活饿死了。宋大娘气愤地说:“不在姓啊,全在阶级,只有阶级亲,没有宗族亲。现在林彪也大念孔子的‘仁爱’经,他是要我们忘记阶级斗争,要地主、资产阶级上台,真是狼子野心。
  我们贫下中农绝不上他的当!”
全村七个生产队,从学校课堂到田间地头,从老年、壮年到青少年,都齐声痛斥林彪和孔老二。他们说,旧社会“孔府”在五个省有百万亩地,家存万石粮,可是姓孔的佃户当牛做马饿断肠,“孔府”从未施舍过一粒粮。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亲不亲,阶级分,这就是结论。
  没有“天命” 只有革命
孔子鼓吹“天命”,林彪叫嚷“天才”。西林西大队的贫下中农驳斥林彪和孔子的谬论时,用本村的今昔对比,生动地说明,只有革命,从来没有什么“天命”。他们说,在黑暗的旧社会,印把子攥在“孔府”里。我们西林西村的佃户们被压得抬不起头来,生产年复一年是老样子。“孔府”就用孔老二的“死生由命,富贵在天”的鬼话来愚弄劳动人民,想麻痹人民不起来反抗,永远接受他们的奴役。可是,奴隶们不断起来反抗,我们不信天,不信命,不信神,不信鬼,只要革命。霹雷一声响,来了共产党。一九四九年,我们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闹翻身,搞革命,分了“孔府”的地,分了“孔府”的粮,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贫下中农欢天喜地庆祝这开天辟地头一回的大胜利,接着,在毛主席关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伟大号召下,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的道路,日子越过越幸福。 
  西林西大队的贫下中农说,一九五八年公社化后,我们执行毛主席制定的农业“八字宪法”,大搞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填平了村东的“老龙沟”,改造了村西的“十亩沙”。在西南三百五十亩蛤蟆洼里,开渠一千五百米,压沙换土,把它改造成为亩产八百多斤的水稻田。又通过深翻平整,消灭了二百多亩的“茅草荒”。紧接着在全队二千亩土地上打了四十五眼机井,把解放前的“望天田”改造成现在的地成方、路成网、水渠设在路两旁的稳产高产田。同时,又自力更生地从耕作到打场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全大队粮食产量,解放初期亩产只有一二百斤,一九七三年亩产达到一千四百五十斤。随着产量的提高,对国家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一九七三年不仅向国家贡献了七十多万斤粮食,集体储备粮也达到了四十万斤,社员储备二十万斤,平均每人储备达三百二十斤。
第二生产队队长、共产党员孔昭富谈到,解放前因交不上“孔府”的地租,被逼得全家逃荒下江南,父亲、弟弟活活饿死在江南,母亲得了神经病,哥哥被地主的狗咬伤了腿,他独自一人又逃荒要饭下了关东,直到解放那年才回了家。如今他一家六口人,住着五间大瓦房,一家分粮三千多斤,家里储备着半年粮。他对比今昔,气愤地说:“孔老二讲了两千多年的‘天命’,说俺祖祖辈辈都是挨饿的命。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俺干革命,斗敌敌人垮,斗天天低头,斗地地增产,这就证明孔老二的‘天命’完全是骗人的话,干革命才是阳光大道。叛徒林彪鼓吹什么‘天才论’,大肆贩卖孔孟之道,是为他建立林家王朝服务的,是企图开倒车,复辟资本主义,叫我们贫下中农再受二茬罪,再吃二遍苦。我们一定要砸烂‘天命说’,永远干革命。”
  二十四年胜过二千四百年
孔子一生念念不忘复古,林彪也胡说“今不如昔”。西林西大队的贫下中农用事实驳斥了他们的反动言行。
顽固维护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孔老二,距今已死去二千四百多年了。在解放前的漫长岁月中,西林西村土地越种越少,人口越逃越稀,贫苦农民家无隔宿粮,身无立锥地。他们祖辈相传的是要饭篮子要饭棍。
解放后短短的二十四年,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全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胜过了解放前的二千四百年。解放前,全村除了几家富农、中农共有九头牛、五头驴、二辆铁轮大车外,贫下中农一无所有。现在,全队有四十五台电动机、二十一部柴油机、一百辆小胶轮车、十五辆大胶轮车、两台拖拉机,队队都有播种机、扬场机、粉碎机、磨面机等,还有一百五十多头牛驴骡马大牲畜。正象社员们说的,现在“浇地扔掉了辘轳头,耕地不用老黄牛,开机器扳电把,从种管到收。”解放前,佃户们深受高利贷剥削之苦。现在,全大队公共积累达一百二十多万元,每人平均达七百多元,社员家家有存款。随着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社员的生活大大提高。解放前,全村的九间瓦房都是富农的,贫下中农住的都是进门碰头皮的小土屋。现在,全村集体盖瓦房四百七十多间,社员盖的新瓦房达一千三百多间。全村三百三十户,仅自行车就有一百六十辆,还有几十部缝纫机,以及收音机、钟表等物品。文化翻身更为明显。孔老二是办教育的,然而在解放前“夫子门前文盲多”,那时全村只有两个识字的。现在,全村有四名大学生,一百多名高中、初中毕业生,百分之百的学龄儿童上了学。老年、壮年文盲也都进政治夜校学文化。孔老二垄断文化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贫下中农成了文化的主人。
这个队的贫下中农纷纷以二十四年发展变化的事实,痛斥林彪所谓“农民缺吃少穿”的无耻谰言。老贫农孔庆武愤怒地批判说:“卖国贼林彪打起孔老二‘克己复礼’的破旗,诬蔑无产阶级专政是‘暴政’,就是要让‘衍圣公’重新骑在人民头上,开历史的倒车,这绝对办不到!我们要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大踏步前进,誓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1版()
专栏:

用实际行动投入批林批孔的战斗
北京许多印刷厂的工人在春节期间坚持工作,赶印批林批孔文件和材料,供应工农兵群众的需要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一月二十九日讯 北京广大印刷厂的印刷工人,春节期间昼夜赶印批林批孔的文件和材料,以实际行动投入批林批孔战斗。
批林批孔运动正在各地展开。为了尽早地给广大工农兵群众提供运动需要的文件和材料,许多印刷工人今年春节期间放弃休假,坚持工作,过了一个革命化的春节。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个印刷厂的工人,接受任务以后,立即投入战斗。他们把每拣一个字,每印一页材料,都当作是批林批孔的战斗行动。许多工人吃在车间,睡在车间,有的一次连续工作三十多个小时。各个工序紧密配合,协同作战,使印刷效率大大提高。一些领导干部,也和工人们一起奋战。清华大学印刷厂在春节前就提前完成了这项印刷任务。北京大学印刷厂工人在积极完成印刷任务的同时,还在车间摆开革命大批判的战场,多次举行批林批孔会。工人们说:我们完成的不是一般的生产任务,而是直接为批林批孔这个头等大事服务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工人阶级一定要在批林批孔斗争中充当主力军。
“以实际行动批判林彪!批判孔老二!”这是党中央直属印刷厂工人提出的战斗口号。春节前夕,他们接受排印任务以后,自动放弃休假,夜以继日地坚持战斗。六十三岁的老排字工人高家麟,除了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以外,还主动帮助印刷、装订。印装组女工王淑文身体不太好,也和同志们一起,每天坚持工作到深夜。工人们把印好文件看作是自己批林批孔的实际行动,人人把关,个个争先,出色地完成了印刷任务。
《人民日报》印刷厂工人在保证印好每天的报纸外,还在《北京日报》印刷厂和《光明日报》印刷厂工人的协助下,一鼓作气,在春节期间完成了大量批林批孔材料的印刷任务。工人们说:“斩草要除根,批林必批孔,我们投入的是一场挖修正主义根子的战斗!”工人们怀着对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无限热爱,不分班次,不计时间,打破常规,连续作战,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印刷任务。目前,《人民日报》印刷厂的工人正在继续印刷批林批孔材料。他们表示,一定要抓革命,促生产,为深入开展批林批孔作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新华印刷厂活版、装订、轮转、图版等车间和总务科的工人群众,接到任务后,以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投入了紧张的战斗。他们说:这是党中央、毛主席交给的战斗任务,我们坚决完成。活版车间打纸型的十五位工人,连续三十三个小时不下班,完成了平时需要八天才能完成的任务。轮转车间的青年工人更是干劲冲天。他们组织了青年战斗队,那里有困难就到那里去。为了保证生产第一线的工人昼夜赶工,炊事员把热饭热菜直接送到车间里去,有的司机两天一宿不下班,坚持出车。工人们说:林彪是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他想抬出孔孟之道让历史开倒车,叫我们工人阶级受二遍苦,那是绝对办不到的。我们一定要把批林批孔斗争进行到底。


第1版()
专栏:

新华社受权公布
中国政府决定分批遣返被俘的南越西贡军队人员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一月二十九日讯 新华通讯社受权公布:一九七四年一月十九日、二十日在我国西沙群岛的自卫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民兵、渔民俘获入侵我国的南越西贡军队官兵范文红少校等四十八名,美国人一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一月二十日声明宣布:“在自卫战中,我们俘获的对方人员将在适当时机予以遣返。”现中国政府决定,将分批遣返上述被俘人员。第一批西贡军队伤病俘五名、美国病俘一名,于一月三十一日在我国广东省深圳遣返。
中国红十字会将通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和美国红十字会,派代表前来接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