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月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文化大革命给科研工作带来新气象
中国科学院很多研究单位与工厂结合自制仪器设备,推动科研工作的发展,促进科研人员的思想改造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一月二日讯 中国科学院很多研究单位与工厂相结合,自行设计、制造科研仪器设备,不但满足了科研工作的一部分需要,推动了科研工作的发展,还使科研人员在深入工厂过程中受到了工人的再教育,促进了科研人员的思想改造,给科研工作带来了新气象。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单位所需的仪器设备,多由国外进口。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广大科研人员路线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他们遵照毛主席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工厂的工人相结合,自行设计、制造一些既适用又经济的科研仪器设备,在充实、更新实验室装备,满足科研工作的急需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这些仪器设备包括从事物理光学、成份分析、电子、天文、半导体制备和测试、海洋、气象、测绘等方面科研用的重要仪器,以及光学加工等重要设备一百一十多项。其中,如光电等高仪、等电位聚焦仪、双聚焦火花源质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钟、小孔径测量仪、高速摄影机等,都是国内首次制成的。经使用证明,它们大部分性能良好,有的并达到了国际上的先进水平。
科研单位和工厂相结合自制仪器设备,有效地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发展。承担着人工合成金刚石研究任务的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大颗粒金刚石的需要,必须更新压制金刚石的设备。他们同上海大隆机器厂、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本研究所所属工厂的工人、干部一道,运用毛主席关于解决主要矛盾的哲学思想,抓住压力和温度这两个人工合成金刚石的技术关键,对国内外各种容器和压机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提出改进合成金刚石设备的设计方案,经过反复试验、改进,终于在一九六九年设计、制造成功了一个更为完善的单压源六面体超高压大型容器和一台框架式的新型压机,使人工合成金刚石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以前,他们只能合成颗粒较小的金刚石,而且成功率低;现在已能稳定地合成零点五至一毫米的大颗粒金刚石,成功率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晶体完整,强度接近天然金刚石。这个研究所自文化大革命以来,已和工厂相结合,设计、制造了多种仪器设备,仅最近两年正式投入使用的自制装备就有四十多项。目前,这个研究所自制的科研仪器设备,占到全所装备的一半以上。
在研究单位同工厂相结合自行设计、制造仪器设备的过程中,广大工人群众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勇于实践,敢于革新,在同科研人员一起改进设计方案、攻克技术难关、发现和解决技术关键问题等方面,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智慧。微生物研究所从事酶提取的研究工作,很需要一种能够分离和鉴定蛋白质的仪器——等电位聚焦仪。这种仪器过去国内没有生产过,进口价格很高。这个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室把这个问题提到所属工厂和工人们一道研究后,一位工人豪迈地说:“外国能造,我们也能造,没有做过就试着做。”他同科研人员一道,根据使用要求画出设计图,运用他丰富的实践经验,坚定地干了起来。他不仅日夜苦干,而且根据实际情况,打破洋框框,进行了不少革新。例如,这台仪器是玻璃的,中心部位有一个储放溶液的管状电极槽,国外是用细塑料管带着橡皮塞,由下往上塞住槽口的。这位工人认为,那样容易由于塑料管和橡皮塞本身的重量以及溶液的压力,使塞子不能密封槽口而漏出溶液。他大胆地改为用玻璃细管和玻璃磨口塞代替塑料管和橡皮塞,由上往下塞住槽口,结果获得了成功。不仅巧妙地利用了玻璃管和玻璃塞本身的重量以及溶液的压力,保证塞子密封槽口,还提高了工艺质量,也解决了又有玻璃又有塑料,不容易连在一起加工的问题。第一台等电位聚焦仪试制品于去年制成后,这位工人又到实验室同科研人员一起调试,继续在通水冷却、玻璃细管固定等方面作了改进。一九七三年九月,他们又制成了第二台等电位聚焦仪,使用证明,不但分离和鉴定蛋白质的效率高,而且制作方便,结构简单,并节约了贵重的白金丝,成本只有国外进口价格的十五分之一。
科研单位和工厂相结合自行设计和制造仪器设备,还为科研人员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和接受工人再教育的好机会,不少科研人员的思想、作风因此发生了新的变化。数学研究所一九七一年设计、制造了一种台式电子计算机。开始时科研人员不懂电子计算机的生产技术,也没有生产设备,大家有畏难情绪。他们到工厂后,一面学习工人阶级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一面向老工人学习技术,改变了过去知识分子妄自尊大的思想、作风。在工人同志和兄弟单位的帮助下,他们找来一些废旧仪器和机器上的旧元件,通过拼凑改装,制造了一台示波器、一台电动砂轮机和几把手虎钳。利用这些简陋的设备,他们和工人同志一道,边干边学,不但试制成台式电子计算机,还自制了十几台专用设备,为今后进一步试制其他电子计算机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件事使科研人员深受教育。他们说,科研单位和工厂相结合自制仪器设备,使科研工作出现了许多过去少有的新气象。


第4版()
专栏:

辽宁海洋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在观察人工养殖紫贻贝幼苗的生长情况。通过实践,他们和养殖工人共同总结出一套关于人工养殖贝类、藻类等海生物的经验,指导和推动了生产。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温暖如春的高原之家
战斗在西藏高原万里公路线上的人民解放军后勤兵站工作人员,在批林整风运动中更好地发扬我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为保卫祖国边疆,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积极贡献力量。
西藏高原群山巍峨,雪峰耸立,地广人稀。随着边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西藏公路网逐步形成。为解决高原运输部队和过往人员的食宿问题,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后勤部门,从一九五六年以来,在漫长的公路沿线建立了一个个兵站。十多年来,这些兵站上的同志们,日夜战斗在平均海拔三千五百米以上的高寒山区,热情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过往人员。他们自力更生地修建起四万六千多平方米的宿舍,还开荒种菜七百二十多亩,供过往人员食宿。高原战士和各族群众称赞这些兵站是“温暖如春的高原之家”。
“公路通到哪里,汽车行驶到哪里,兵站就设在哪里”,这是兵站人员提出的战斗口号。几年来,他们经常背着厨具和主副食品,翻山越岭,在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上安家设站。几年前,海拔四千八百八十多米的马拉山通车了,兵站人员跟着就到了。他们在冰雪覆盖的高山上,冒着风雪,用三块石头支起锅灶就做饭,做好的第一锅饭先让汽车司机吃。接着,他们架帐篷,搭的第一顶帐篷也先让过往人员住。后来,他们就地取材,用木板和碎石修起了简易伙房和食堂。驻地吃水困难,战士们在山上找到一股山泉水,但因冰冻期长达九个月以上,每天跋涉一里多的崎岖山路,挑冰化水,勤勤恳恳为过往人员服务。
在西藏高原,许多兵站昼夜值班,做到车到开水洗脸水送到,饭热菜香房子暖,医生送医送药上门。被誉为“雪山下的暖流”的江孜兵站,在接待工作中始终坚持五个一样:汉族同志和藏族同志一样热情接待;相识与不相识一样安排食宿;人多人少一样改善伙食;白天和夜间一样服务周到;干部和战士一样以阶级兄弟相待。有时过往人员增多,住房困难,兵站人员还主动腾床让铺,自己披着皮大衣蹲在伙房和库房里过夜。麻江兵站也是服务周到的一个先进集体。一次,某部汽车队在离兵站二十多里的地方被塌方所阻,前不靠村,后不着店。指导员王万金带领炊事员,背上炊具到了那里,给车队同志烧水做饭,并积极参加抢修道路,直到通车。一九七三年三月,一辆满载旅客的大轿车,被狂风大雪阻在川藏线海拔五千米的大雪山上。然鸟兵站的同志们闻讯后,顶风冒雪,步行三十多里,把饭菜和热开水送到旅客手里,旅客们称赞他们是“雪里送炭的人”。
这些兵站在热情照顾过往人员的同时,积极克服困难,种菜养猪,改善大家的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冰峰雪岭中的马拉山兵站人员,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经过反复试验,在“世界屋脊”的高寒山区试种成功了蔬菜。格桑兵站,设在海拔四千多米的地方,这里土地贫瘠,乱石遍地。兵站人员战天斗地,担土种菜,每年收菜七万斤以上,达到蔬菜自给。他们还积极发展养猪养羊事业,做到部分肉类自给。各兵站积极发展生产,不仅保障了供应,改善了过往人员的生活,而且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西藏高原兵站的同志,还经常组织工作组,爬山涉水,深入农村、牧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群众春种秋收、抢险救灾、防病治病。定日县古措兵站为方便藏族同胞看病,建了一个“爱民医院”。山南大站的医务人员为乃东县培训了一批赤脚医生。各兵站也得到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兵站工作忙不过来,各族群众主动帮助劈柴烧水,装车卸货,热情接待过往人员。
(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巴雷依罗大使和夫人举行招待会
庆祝古巴全国解放日十五周年
姬鹏飞、李水清、周化民、李达等应邀出席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一月二日讯 古巴驻中国大使巴雷依罗和夫人今天下午举行招待会,庆祝古巴全国解放日十五周年。
应邀出席招待会的有:外交部部长姬鹏飞、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李水清、外贸部副部长周化民、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达,其他有关方面负责人肖鹏、李青川、李恩求、王笑一,以及中国驻古巴大使张德群。
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外交大臣沙林察,各国驻中国外交使节,也应邀出席了招待会。


第4版()
专栏:外事往来

外事往来
日本日中备忘录贸易办事处驻北京联络处首席代表安田佳三等,在结束联络处的工作后,于一月二日乘飞机离开北京回国。
△由陈中伟医生率领的中华医学会断肢再植代表团,于一月一日离开北京前往加拿大和美国访问。 (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把青春献给祖国的边疆
——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知识青年的科学实验活动
在天山南北的辽阔垦区,有来自祖国各大城市的十多万知识青年。最早一批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已经整整十个年头了。他们把青春献给建设祖国边疆的壮丽事业,在各条战线上积极作贡献。这里记述的只是几位知识青年在军垦农场搞科学实验的事迹。
塔里木飞出了“金凤凰”
连续七年获得粮食增产的塔里木垦区某团,一九七三年又夺得了大丰收。全团三万六千多亩水稻比一九七二年增产一成,其中有一万多亩单产超过八百斤,三百多亩单产达一千四百斤。在丰收的稻谷里,有个叫“国庆二十号”的优良品种,这是来自广州的知识青年、共产党员张应坚培育的。
事情还得从一九六六年说起,那一年,地处塔里木河流域重盐碱地区的某团军垦战士,摸索出“种稻压碱”的经验后,开始了大面积种植水稻。但是,从外地引进的品种在大沙漠里种植起来,掉粒严重。收割装运时,黄灿灿的稻粒撒满地,往往丰产不能丰收。军垦战士们都很着急,有的拉着张应坚的手说:“你看这满地落的金珠儿,真叫人心疼啊!”团首长也殷切地对张应坚说:“你是农业技术员,能不能培育出既高产又不掉粒的水稻优良品种来呢?”领导的要求,群众的希望,使张应坚的心情很激动。他决心为了加快祖国边疆的建设步伐,培育出新的水稻良种来。但是也有人议论:“培育什么新品种?凭你这两下子,还能叫塔里木飞出‘金凤凰’?”张应坚想:有党的领导,有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过去的沙漠开始变成绿洲,我就不信这里飞不出“金凤凰”!从此,在这个团的水稻种子田里,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张应坚头顶烈日,脚踩污泥,时而仔细地观察禾苗,时而在本子上认真地记录。经过两年的辛劳,张应坚终于培育出一种抗旱、抗碱、分蘖多、不掉粒的水稻良种。一九六九年九月,师、团领导干部来到种子田,看着这一片长势茁壮的红芒水稻,都很高兴。他们说:“今年是建国二十周年,就叫它
‘国庆二十号’吧!”当年,在这一分盐碱地上,收获了一百三十一斤稻谷。张应坚在党组织和广大军垦战士的支持帮助下,又不断对“国庆二十号”良种进行选优去劣。从一九七一年大面积推广以后,单产年年在千斤左右。实践证明,“国庆二十号”是一个适应性好,抗病、抗灾力强的水稻高产优良品种,碾出的米雪白晶亮,做饭柔粘香甜。现在,“国庆二十号”不仅在天山南北的广阔垦区里扎了根,而且已推广到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
伊犁河畔香料香
熏衣草,是一种名贵的香料植物,现在已经在新疆伊犁河谷大面积种植了。原来主要依靠进口的熏衣草油,通过知识青年们的辛勤劳动,在这里也能生产了。
熏衣草油是国防、医药、无线电、油漆、陶瓷以及日用化工等方面的重要物资。随着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日益发展,熏衣草油的需要量越来越大。国家有关部门要求伊犁垦区某团试种熏衣草,团里把任务交给了上海知识青年徐春棠。
这种娇贵的香料植物,要在高寒地区安家落户,实在不易。“国家需要我就干!”徐春棠和战友们把充沛的革命干劲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从一九六四年开始,在实践中一点一滴地摸索出熏衣草在生长中对阳光、水分、湿度的不同要求和繁殖方法,掌握种熏衣草的规律。他们在试验地里整整试验了四年,有时冒着大雨在地里劳动,棉衣湿透了也不收工。不知有多少个节假日,他们是在熏衣草地里度过的。大面积种植熏衣草的试验,终于成功了。徐春棠和战友们又因陋就简,在草棚土房里提炼熏衣草油,经过反复实践,油脂的质量不断提高,为祖国香料事业作出了贡献。
徐春棠在革命大道上不断前进,已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沙漠深处“银花”开
银耳是一种珍贵的滋补品。现在,这种适应南方温暖、潮湿气候的药材,已经在我国寒冷、干旱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生根开花。人们说这真是个“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是来自浙江温州的知识青年陈钟洪。
一次,陈钟洪探亲回温州,看到家乡正在搞人工栽培银耳。为了对建设祖国边疆作出贡献,他一心想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胡杨木搞人工栽培银耳。陈钟洪向温州市有关单位谈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他们的热情支持。假期一满,他就带着有关技术资料和两瓶菌种回到了生产建设兵团某团三连。但是,这里的井水含盐碱量较大,不适宜栽培银耳,实验无法进行下去。团党委了解情况以后,就把陈钟洪调到井水质量较好的园林队,让他继续试验。
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搞人工栽培银耳,必须同盐碱、低温和干燥等不利条件作斗争。困难挡不住有志气的革命青年。没有专门设备的实验室,陈钟洪就选定冬暖夏凉、湿度较大的地窝子代替。他还在塑料薄膜蒙的天窗上稀疏地盖上几根树枝,遮挡阳光,模拟成阳光能照到但又不是直射的这样一个树林子环境。沙漠里蒸发量大,他在地窝子里搭起一米高的简易塑料薄膜棚,定时向棚里洒水,保持银耳生长所需的湿度。接种菌种时,天气比较寒冷,陈钟洪就在地窝子里生起火,保持所需的温度。在他的细心照管下,五十天后,第一批银耳长出来了。可是,银耳长到一个指头大小,却再也不长了。怎么办呢?这时他们把长有银耳的木棒分开放在几个湿度不同的地方,进行对比试验,分别作出记录,逐步摸索出一些经验。过了一段时间,实验棚里终于开出了一朵朵晶莹洁白的“银花”。陈钟洪和他的战友们决心继续努力,搞好菌种培养和合理密植,提高银耳产量,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新华社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行一九七二年版伍角券的通告
为适应市场流通的需要,我行奉命发行一九七二年版伍角券。兹通告如下:
一、自一九七四年一月五日起,发行一九七二年版伍角券。发行后即与现行的人民币在市场上同时流通。
二、严禁伪造和破坏,违者依照“妨害国家货币治罪暂行条例”惩处。
三、新票特征:
1.正面:图景为纺织厂生产图,颜色为青莲色。上方有“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右方有“伍角”二字和伍角的汉语拼音字母。地纹,中间为桔黄色,两旁为青莲色。
2.背面:图案为棉花、梅花。右上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正上方有中国人民银行的汉语拼音字母,下方有“1972”字样;国徽下方有蒙、藏、维、壮四种民族文字;地纹颜色与正面相同。
行长 陈希愈
一九七四年一月三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