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月2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为青年们着想关怀青年一代的成长
上海积极辅导回家探亲的知识青年进行学习
下乡知识青年踊跃参加各种讲座和训练班,认真学习革命理论和文化、科学技术知识
新华社上海电 上海市有关部门遵照毛主席关于“新中国要为青年们着想,要关怀青年一代的成长”的教导,在中共上海市委领导下,组织各方面的力量,为回上海探亲的下乡知识青年举办讲座和各种类型的短期训练班,辅导他们学习革命理论和文化、科学技术知识,鼓励他们在农村扎根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上海市为下乡知识青年举办的讲座和短训班,在去年十一月就开始筹办。全市有十一所高等院校派出一百七十三名教师参加讲座工作。讲座开始前,有些大学还组织调查组,到安徽、江西农村向知识青年征求意见,有些教师还带了讲稿到农村试讲,不断修改,使讲课内容更符合农村实际。讲座共分一百三十多个专题,内容有辅导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和十大文件的,有介绍国际大好形势的,还有讲授文学、历史、自然科学、农业生产技术以及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知识的。讲座开办以来,参加听讲的知识青年有十五万多人次。短训班的形式多样。如复旦大学、机械学院、海运学院、中医学院等院校,在校内为下乡知识青年举办了农村会计、电工、中草药和针灸等方面的短训班。上海各个区同大学或工厂挂钩,为下乡知识青年举办了电工、拖拉机维修、新闻写作、菌肥农药等方面的短训班。各街道里弄也根据自己的条件,为下乡知识青年举办短期训练班,向下乡知识青年传授理发、木工、裁剪、豆制品加工等农村需要的技术。有上万名回上海探亲的知识青年参加了各单位举办的短训班的学习。
这些讲座和短训班的举办,受到知识青年的热烈欢迎。他们奔走相告,踊跃参加学习。许多青年还写信回农村报告这一好消息,表示要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觉悟、掌握本领,回去更好地为贫下中农服务。讲座开讲的那天,有八千多知识青年在各区参加了听讲。杨浦区举办的讲座,第一讲是《孔子思想批判》。知识青年们都认真听讲,他们说:刘少奇、林彪一伙散布的“读书做官”、“变相劳改”等谬论,同孔子宣扬的“学而优则仕”是一脉相承的。听了讲座,使我们认识了批孔的现实意义,更加坚定了我们扎根农村的决心。参加机械学院电工短训班学习的五十一名知识青年,在短训班里结合实践学习电工技术,还学会了修理异步电动机。青年们高兴地说:我们回到农村,可以更好地为贫下中农服务了。
各行各业都积极支持为回上海探亲的知识青年举办讲座和短训班。上海工农动力机厂听说区里要为青年们举办手扶拖拉机维修的短训班,主动派出有经验的工人前去讲课,还安排青年到工厂实习。厂里老工人一面教技术,一面鼓励他们在农村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蓬莱街道一位退休老工人听说要为青年们举办讲座,主动要求参加做宣传组织工作。他激动地说:“毛主席、共产党无微不至地关怀青年们的成长,我也要为青年们的成长出一把力。”
讲座和短训班的举办,也有力地促进了上海高等院校的教育革命。一些教师通过到农村实地调查,感到必须搞好开门办学,使社会主义大学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有些教师在同青年们接触过程中,听他们讲述了在农村战天斗地的情景,决心认真学习小将们的革命精神,把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进行到底。


第4版()
专栏:

“文盲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礼县甘山大队坚持业余教育二十一年的调查
甘肃省礼县甘山大队,位于崇山峻岭的陇南山区。全队六十八户散居在方圆十余华里的九个居民点上。解放前,这里是个“文盲村”。
“农村里地主势力一倒,农民的文化运动便开始了。”一九五二年冬,土地改革刚刚结束,村农会就领导群众办起了冬学,开始同文盲现象作斗争。经过二十一年的艰苦奋斗,现在,大队不仅有正规的小学和中学,还有分散的不正规的夜校、村学、识字班等业余教学组织。适龄儿童都在校学习,普及了五年制小学教育;所有青壮年,除有的新嫁来的媳妇正在扫盲外,其余都脱离了文盲状态;全村六十四名老人也参加了学习,不少人已能看书读报。业余教育不断普及与深入,推动了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一支土生土长的农业技术队伍也逐渐成长起来;群众性的业余文艺活动蓬勃展开。昔日的“文盲村”,已初步变成了有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山村。
一项重要的工作
甘山大队党支部从斗争经历中深切地体会到,贫下中农掌握社会主义文化,对抓好农村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是极为必要的。
还在解放前,甘山的贫下中农在同地主阶级的斗争中就深感掌握文化的重要性。有一年,国民党抓兵,贫下中农团结起来反抗。地主保长没奈何,便耍了个花招,派贫农张风荣到伪乡公所送信,口说不抓兵,而信上却写着:“送信人当兵,抓走。”张风荣不识字,一到乡公所就莫名其妙地被绑走了。面对阶级弟兄横遭欺侮的事实,广大贫下中农悲愤交集。
解放了,贫下中农当家作主人,这时,没有文化又带来了新的矛盾。土改时,几个农会干部为了计算胜利果实的分配账,围着火炉算了几天,还算不出个结果,急得大家团团转。这件事教育了干部和群众:贫下中农只是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翻了身,而不改变没有文化的状况,这个翻身是不彻底的。他们怀着保卫革命政权的坚强决心,开始办夜校。到农业合作化前夕,甘山就出现了第一批有觉悟的有文化的农民。有二十一人学会了记工分、记账、写应用文,其中有十二人后来当了农业社的干部。业余学校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高潮准备了干部。
一场严重的斗争
贫下中农掌握文化,这是实现上层建筑领域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里,也充满着激烈的阶级斗争。
早在一九五二年冬学开办初期,一小撮阶级敌人就疯狂反对。他们胡说什么:“祖坟里没埋下读书人,还想握笔杆?”贫下中农在农会领导下,坚决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纷纷报名参加冬学,用实际行动支持冬学这个新生事物。一九六○年,一个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人,把持了教学工作,他利用讲课的机会大肆散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谬论,并利用各种关卡,排斥贫下中农子女。阶级斗争的事实提醒了大家:不能只听课堂里书声琅琅,而忘了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否则,办起的学校,就可能变成阶级敌人复辟资本主义的阵地。他们决定夺回学校的领导权,组织了由大队支书、贫下中农代表和革命教师组成的“三结合”领导小组,把学校管了起来。
贫下中农要掌握文化,除了同阶级敌人斗,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斗外,还必须同旧的传统习惯势力斗。妇女是甘山的半边天,她们不学文化,扫除文盲就是一句空话。但是,有的人风言风语地说什么:“三分的男子走卅县,七分的女子锅边转,学文化顶啥?”党支部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动员妇女起来同传统的旧观念实行彻底的决裂,教育男社员支持妇女参加学习;另一方面,大队办起了缝纫组、幼儿班,减轻妇女的家务劳动,使她们有时间和精力学文化。现在,全大队五十二名青壮年妇女都参加了学习。她们当中,有的能熟练掌握农业机械,有的是科学实验小组的骨干,有的被选为干部,真正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一套适宜的内容和形式
在教学组织上,他们针对社员居住分散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分散设点的办法办学。除了在三个人口较集中的庄上办有夜校外,还组织有家庭学习班、联户学习班和地头学习班,辅导员分到各个班上,以解决独庄独户的社员和家庭拖累大的社员学习的困难,受到社员的热烈欢迎。
在课程内容上,坚持把学文化同学政治、学技术结合起来。二十一年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来,他们认真把学政治,批判资产阶级放在首位,把毛主席著作、批林整风的重要文件以及中央两报一刊的重要社论,作为夜校的教材。同时,根据农业“八字宪法”的内容,结合本地农业、牧业、林业等生产实际,讲解科学种田、记账等知识。
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由于坚持把学文化同学政治、批判资产阶级结合起来,课堂成了宣传毛泽东思想,宣传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重要阵地,成为批判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的战场。文化大革命以来,他们共写出大批判文章一千五百多篇,有力地批判了修正主义路线,批判了农村的资本主义倾向,提高了广大社员的路线觉悟,增强了集体主义观点,涌现了许多一心为集体,一心为国家的先进、模范人物。
在夜校,学员们经常开展意识形态领域中灭资兴无的斗争,批判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观念、旧传统、旧习惯,不断巩固和扩大无产阶级的思想阵地,使封建迷信、男尊女卑等落后意识逐渐得到克服。婚丧嫁娶,讲究破旧立新,移风易俗。文化水平的提高,还推动了爱国卫生运动和计划生育等项工作的开展。
夜校农技班已经培养出一批农业技术员、林业技术员、气象观测员、兽医员和农机管理员。大队的科学实验小组,从一九七一年以来,引进了小麦、玉米等优良品种六十四个,使全队主要作物实现了良种化。现在,甘山大队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正在深入发展,生产水平在不断提高。
中共甘肃省委调查组


第4版()
专栏:

教育社员过革命化的春节
百合大队党支部根据社员意见订出计划,破四旧,立四新,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在春节即将到来的时候,广西那坡县百合公社百合大队党支部教育社员群众移风易俗,勤俭节约,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
一九七三年,这个大队夺得了粮食丰收,亩产达一千一百多斤,林、牧、副业也有发展。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有的人认为,这次过春节,要好好吃一吃了。
针对这种思想,大队党支部紧密联系实际,组织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认真学习十大文件和中央两报一刊元旦社论;请老贫农忆苦思甜;接着组织大家讨论“如何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的问题。老贫农黄本忠说:在旧社会,我们贫下中农过年如过鬼门关,家里揭不开锅,地主还来逼债。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才过上幸福生活。我们不能好了疮疤忘了痛。有的社员说,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是地主资产阶级的作风,我们必须坚决反对。通过学习和回忆对比,大家认识到,对如何过春节的问题,存在着两个阶级、两种思想的斗争。我们必须发扬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大队党支部根据社员群众的意见,制订了过革命化春节的计划:春节期间,广泛开展文艺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十大精神和中央两报一刊元旦社论,用社会主义的新文艺占领农村的文化阵地;举办各种座谈会,广泛交流农业学大寨的经验;不大吃大喝,不请客送礼,破四旧,立四新;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这个计划交给社员群众讨论,社员群众满意地说:这个计划订得好,我们一定要移风易俗,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回乡干革命 育种为人民
——记贵州省玉屏县知识青年熊朝键
秋收时节,贵州玉屏县大龙公社南宁大队的田野里喜气洋洋。社员们在收割一种穗大粒多、秆粗叶宽的新品种水稻时,高兴得直嚷:“硬是一个顶三个!”夸它亩产比当地旁的水稻品种都高。一些六七十岁的老农,看到这种穗长盈尺、谷粒多到五六百颗的水稻,也都说开了眼界。
这个水稻新品种叫“玉南”,按穗型分为“玉南一号”和“玉南二号”。一九七二年春天,“玉南一号”被选送到《全国农林科技展览》去展出,列为农作物优良品种,成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新培育的一百零五个水稻良种之一。一九七三年,全国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科研部门、学校和生产队引种栽培,证明这个新品种适应性强,产量高。
南宁大队的贫下中农提起这个水稻良种,都称赞回乡知识青年熊朝键十年来坚持不懈地把它培育成功的事迹。
一九六一年秋天,二十一岁的熊朝键从贵阳中等农业专科学校回到自己的家乡——玉屏县大龙公社南宁大队老年生产队。他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贫下中农结合,不仅要向贫下中农学习好、劳动好,还应该把自己掌握的一些科技知识贡献给农村。他在农校读了两年书,对作物栽培、园艺、育种等有一定知识,就想在革新农业技术、搞好科学种田方面为集体做点事。
冬去春来,熊朝键先以自己家的菜园当实验室,把李树枝丫嫁接到桃树上,开花的时候,桃红李白,竞相争艳。以后又用这个方法,把西红柿嫁接到茄子上,夏天,茄子的枝丫上长出了红红绿绿的西红柿。无性杂交试验成功了。他又把玉米的雄花粉授到高粱的雌花上,进行有性杂交,秋天结出的高粱籽粒比原来的大一倍。
每搞成一项试验,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来看“稀奇”,熊朝键也利用这个机会向社员传播一些科技知识。有的贫下中农指着粗大的高粱穗子,问他:“你能不能把我们这里的水稻也变一下,叫它多打些粮食?”
“贫下中农的需要就是我的奋斗目标。”熊朝键放下瓜菜的研究,决心为生产队夺取粮食丰收出力。
当时,老年生产队的当家水稻品种“胜利谷”,由于种子退化,产量一直上不去。而新引进试种的“珍珠矮”,虽然秆粗、耐肥、抗倒伏,但谷穗小;新引进的另一个品种“万农一号”,倒是秆高、穗大、颗粒饱满,可偏偏又不耐肥,容易倒伏。能不能使这两个引进的水稻品种取长补短,培育出一个穗大粒多、耐肥抗倒伏的高产品种呢?要是能在“珍珠矮”的“颈子”上长出“万农一号”的“脑袋”,那该多好啊!
大队党支部书记姚茂发听了熊朝键的汇报,热情鼓励他把理想变成现实。一个在农业科学研究部门工作的同学,也托人带来了育种所需的“珍珠矮”和“万农一号”纯种,支持他试验。广大贫下中农更是大力相助。
一九六三年,水稻杂交育种的试验开始了。搞水稻有性杂交,首先要弄清有关品种的扬花期。“麦怕隔夜雨,谷怕午时风”。本来,水稻中午扬花是一般规律,但是不同的品种、气候、土壤,作物扬花的时间也迟早不一。为了找出准确的扬花时间,上午收工后,别人回家休息、吃饭,熊朝键顾不上回家,钻进试验田里细心观察。盛夏酷暑,有两次差点昏倒在田里。由于忘我地工作,他面容消瘦了,臂膀上被稻叶划起了道道血痕。队上贫下中农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劝他不要累坏了。也有的人给他吹冷风,说:“你搞科研,队上又没给你记一个工分,何必这样卖力?”熊朝键说:“我是为革命育种,不是为工分卖力!”
经过反复实践,熊朝键掌握了这两种水稻的扬花时间,以“万农一号”为父本,“珍珠矮”为母本,克服了杂交授粉中的许多困难,对三十多穗水稻进行有性杂交,一一获得成功。这年秋天,收获了“万农一号”同“珍珠矮”的杂交种子,经过选优去劣,得到了十八粒饱满的谷种。
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熊朝键培育良种也是迎着困难前进的。一九六四年春天,他把十八粒种子播到田里,只有八粒发芽成苗。经过精心管理,这八棵幼苗长得很好,第一次显示出杂交优势:它穗大粒多,茎秆粗壮,叶片宽阔,耐肥抗倒伏。一九六五年,生产队划了一片田让他进一步试验,接连两年都比较顺利。生物的遗传性一时掩盖了变异性,好象就可以定型了似的。不料,到一九六七年秋天,第四代杂交种发生了剧烈分化,水稻茎秆高矮参差不齐,出穗先后不一,谷穗大的大,小的小,谷粒有的一碰就落,有的扯也扯不掉。熊朝键从观察中还发现绝大多数雄花发育不正常,以致稻穗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成了秕壳,看来半亩田只能收到几十斤瘪谷。
杂交品种会出现分化,这是早就知道的。但是,分化得如此严重,却出乎意料。社员们看到半亩田没有收成,议论纷纷。保守思想严重的人说起风凉话来,有人甚至说:要他赔产。
几年来费尽心血培育良种,眼前却落得给生产队带来损失这样一个结果,熊朝键心里很难过,感到压力很大。大队党支部书记姚茂发看透了他的心事,亲自上门找他谈心,肯定他回乡后为革命育种的成绩,告诉他搞科研和搞其他革命工作一样,有成功也会有失败,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提醒他,遇到困难,要想想毛主席的有关教导,要分析那些风凉话反映的是一种什么思想。还鼓励他要正确对待群众,团结群众一道干革命!
党支部书记语重心长的一席话,使熊朝键增强了继续搞下去的信心和决心。他一面主动向群众宣传培育良种的意义,讲清杂交稻种往往在第四代和第五代出现大分化的自然规律;一面和贫下中农一道下到品种大分化的稻田里,一株一株地分析研究,果然选到两个最好的单株。
这两个单株经过两年培育,基本定型,一个命名为“玉南一号”,一个命名为“玉南二号”。一九七一年,这两个良种在全队推广种植十五亩,平均亩产八百六十斤,个别的亩产高达一千三百多斤。
“玉南”良种培育出来后,熊朝键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遵照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继续攀登新的高峰。从一九七一年起,通过两年的选育试验,他又培育出一种抗寒性能强、生长期短的早稻品种。一九七三年,他根据生产发展的新需要,又在种子试验田里先后进行了二十五个水稻品种与品系的不同杂交试验,为培育水稻良种孜孜不倦地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