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1月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认真看书学习 掌握批判武器
中共北京市北郊木材厂委员会
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军事著作,学习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军事思想和军事路线,批判林彪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是深入批林批孔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厂从今年八月份起,掀起了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热潮。通过普遍学、议、批,广大职工初步弄清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中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事实和实质,剥掉了所谓林彪是什么“天才军事家”、“常胜将军”的画皮,进一步体会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夺取胜利的保证。
毛主席的军事著作,是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理论财富,是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锐利武器。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军事著作,才能把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批深批透,提高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经历了一个认识过程。
在开始学、议、批时,由于我们没有很好地安排学习毛主席的军事著作,曾一度出现过这样两种现象:一是满足于请人辅导,听报告,以此代替自己的认真学习和研究;二是急于联系和解决生产上的具体问题,没有在深学、深批上下功夫。后来有一件事对我们的教育很深。五车间的职工在批判林彪“六个战术原则”中的“三猛”战术时,引起了争论。有的同志说,打仗要“猛打、猛冲、猛追”,这对呀,难道我们不应当提倡勇敢牺牲的精神吗?多数同志虽然表示不同意,认为“三猛”是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黑货,但是一时又说不出更多的道理来。针对这问题,大家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在战争中提倡勇敢牺牲英勇向前的精神和动作,是在正确的作战计划下绝对必要的东西”的论述,认识到,我们提倡的勇猛是在正确的作战计划下,建立在广大指战员阶级觉悟基础上的革命英雄主义。而林彪的“三猛”则是提倡“蛮干精神”,完全是一种拚命主义。有的同志还找出林彪大肆叫嚷的:“完蛋就完蛋”,“上战场,枪一响,老子下决心今天就死,就死在这个战场上”等谬论,进一步认识到“三猛”是林彪悲观失望和拚命主义的反映,是他的右倾机会主义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个车间的干部、工人从这件事深刻体会到,不刻苦学习毛主席著作,就剥不掉林彪的画皮,看不透他的反动实质。因此必须坚持用学习带动批判,用批判促进学习。这个车间很快掀起了认真学习毛主席军事著作的热潮。
厂党委通过总结这个车间职工认真学习,深入批判的经验,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厂职工学习的领导。首先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团员在学习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团支部、小组要认真抓学习,做到有布置有检查。在党团员的带动下,广大职工认真看书学习。全厂理论队伍、业余政治学校和上百个业余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小组,都把毛主席的军事著作列为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些同志还选学了马列的有关著作。厂和各车间还采取举办读书经验交流会、心得体会汇报会等形式,交流学习成果,推动了学习和批判的不断深入。
在学习和批判中,我们努力引导职工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林彪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攻其要害,在深度上下功夫。比如在批判林彪为什么不敢打锦州时,开始有的同志只看到林彪是“胆小鬼”、“怕死鬼”,是“大草包”,没有从路线高度去分析,批得不深。于是,我们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有关著作。毛主席指出:“从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战争的一天起,我们就说,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如果我们在全体上过高估计敌人力量,因而不敢推翻他们,不敢胜利,我们就要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这些论述,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林彪当时不敢打锦州,不敢夺取胜利,主要是由他的右倾机会主义立场决定的,他的做法实际上适应了国民党反动派争取喘息时间,准备卷土重来的政治需要。
在组织干部、群众普遍学、议、批的基础上,我们及时在全厂开展了对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专题批判。主要安排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专题:一、学习毛主席关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形势的有关论述,批判林彪用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估量形势,反对、破坏毛主席战略决战的罪行;二、学习毛主席关于加强党的统一领导的指示,批判林彪搞枪指挥党,对抗毛主席、党中央指示的罪行;三、学习毛主席关于人民战争的光辉思想,批判林彪贩卖“唯武器论”,污蔑我军指战员,否定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的罪行;四、学习毛主席的“十大军事原则”,批判林彪宣扬所谓“六个战术原则”,反对毛主席的战略战术的罪行。
我们要求每个车间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重点,适当联系其他问题开展批判,然后在全厂范围内交流经验,互相促进,推动整个批判的不断深入。比如在批判林彪唯心主义地估量形势的谬论时,我们首先引导职工弄清形势和路线的关系,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有关教导,并组织厂内参加过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的职工回忆当时的形势。大家认识到,对形势的看法,历来是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在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地分析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而一切机会主义头子,从陈独秀到刘少奇、林彪,由于他们都是站在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立场上,必然会错误地估计形势,推行修正主义路线。一车间的工人说,形势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形势是制定路线的重要依据。对于战争形势的不同分析和估量,必然导致不同的战略决策。我们批判林彪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一定要批判他对形势所作的唯心主义的估量。我们抓住实质,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批判。
一是用阶级观点分析形势,批判林彪站在反动阶级立场上歪曲革命形势的谬论。四车间工人说,辽沈战役前夕,东北我军无论从数量上、质量上都超过了国民党军队。蒋军龟缩在长春、沈阳和锦州三个孤立的地区,形势的发展对我非常有利。但是林彪为什么把这大好的形势看成不好呢?毛主席教导我们,要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看待一切、分析一切。经过学习,大家认识到,在阶级社会里,由于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同一形势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林彪站在地主资产阶级立场上看形势,必然是光明与黑暗互相颠倒。对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形势,也存在着“好得很”和“糟得很”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我们无产阶级从心眼里欢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好得很,而林彪和一小撮阶级敌人却拚命攻击、咒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因此只有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分析形势,才能抓住本质和主流。
二是用群众观点观察形势,批判林彪鼓吹“上智下愚”,悲观地估量形势的谬论。大家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我们的战略战术是建立在人民战争这个基础上的”,“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并且学习了毛主席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关于“形势大好的重要标志,是人民群众充分发动起来了”的论述。大家深有体会地说,毛主席在分析形势时,总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在一九四六年蒋介石大举进攻解放区,我军兵力在数量上居于劣势的时候,毛主席抓住了人心向背这个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满怀信心地指出“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而在一九四八年东北战场上我军的兵力大大超过敌人的大好形势下,林彪却顽固地站在右倾机会主义立场上,看不到广大民众之心向着共产党,看不到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力量。在这种唯心史观的指导下,他必然对形势做出右倾机会主义的估计,不敢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
三是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待形势,批判林彪对形势所作的唯心主义的估量。大家通过学习毛主席的军事著作,认识到,毛主席的军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在军事上的运用。毛主席在分析国内外的形势时,总是透过复杂的现象看本质,总是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形势。因此不仅看到了一个战场的形势,而且通观全国政治、军事的大局;不仅看到当前的形势,而且科学地预见到形势发展的趋势。而林彪总是从唯心主义出发看形势,因而看不到形势的发展变化,看不到敌人的虚弱本质和它必然灭亡的命运。畏敌如虎,消极避战,这是他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估量形势的必然结果。
为了进一步揭露林彪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反动实质,我们还引导职工深挖林彪唯心主义估量形势的历史根源。大家看到,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林彪就对中国革命的前途悲观动摇,宣扬“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悲观论调;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极力追随王明的
“一切通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投降主义路线,反对建立革命根据地,反对毛主席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又极力鼓吹刘少奇的“和平民主新阶段”的机会主义路线,等等。这一切说明,林彪站在右倾机会主义立场上,唯心主义地估量形势,是有其历史根源的。
大家还把研究儒法斗争和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结合起来,深挖林彪唯心主义估量形势的思想根源。工人们说,孔老二站在奴隶主阶级的反动立场上,颠倒黑白地看待形势,把奴隶起义、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看作是“天下无道”;孟轲把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一代不如一代,他们都是妄图把历史拉向倒退。林彪站在右倾机会主义的立场来看形势,反对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说明他的思想同孔孟之道是一脉相承的。
通过这一段学习和批判,我们体会到,认真看书学习,是深入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关键。我们一定要坚持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把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第2版()
专栏:

歼灭战的方针无比正确
北京顺义县天竺公社党委副书记 方淑琴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歼灭战,则对任何敌人都立即起了重大的影响。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毛主席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这篇文章中进一步指出:“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即集中六倍、五倍、四倍于敌,至少也是三倍于敌的兵力,并集中全部或大部的炮兵,从敌军诸阵地中,选择较弱的一点(不是两点),猛烈地攻击之,务期必克。”毛主席为我军制定的正确作战方针,保证了我国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辽沈战役中,毛主席对敌我双方力量进行了科学分析,及时制定了我东北主力南下北宁线,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并决定将战役的主攻方向指向锦州。毛主席多次指示林彪,一定“要用全部精力注于锦州方面之作战。”毛主席还指出:“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毛主席为什么三令五申要林彪集中兵力攻克锦州呢?这是因为锦州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攻克锦州,就拿下了北宁线的要害和门户,就能封闭东北蒋军,造成“关门打狗”之势。而且,锦州的敌人也是敌人诸据点中较弱的一个据点,我军集中优势兵力,实行坚决攻击,一定可以拿下。同时,先打锦州,便于攻锦打援,可以连续大举地歼灭敌人。总之一句话,攻克锦州,是当时实现毛主席关于歼灭战方针的关键。
可是林彪极力反对毛主席关于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英明指示。他在兵力部署上,要末南北本末倒置,要末南北平分兵力,就是不把主力放在北宁线上;他时而要攻长春,时而要打承德、山海关,就是不打锦州。由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军事路线战胜了林彪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由于我军坚决执行了毛主席关于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方针,才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辉煌胜利。
毛主席的歼灭战方针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唯物辩证法在军事上的具体运用。
我们学习毛主席的军事著作,深深体会到,毛主席关于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光辉思想,不仅指导军事,也指导我们各方面的革命工作。就拿我们公社来说,我们根据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从实际情况出发,集中劳力,解决主要矛盾,在农业生产上打了一个又一个的胜仗。
一九七○年,我们总结了我社低产的教训,看到了彻底改变土地面貌是实现稳产、高产的主要矛盾。于是,我们在全社大部分男劳力到温榆河会战,家里劳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下决心打一场平整土地的歼灭战。我们动员了五百名年轻力壮的妇女,组成了铁姑娘钢锨队。经过一冬春的苦战,基本上改变了我们公社的土地面貌,实现了五十米一排一灌,为我公社旱涝保收、粮食增产打下了基础。一九七一年,天竺大队党支部,经过调查研究,看到开垦大西南的荒地是全大队粮食增产的关键。他们就发动群众,男女老少齐上阵,集中了上千人,会战大西南。经过一冬的苦战,终于开出好地五百亩,为改变天竺大队的落后面貌创造了条件。一九七三年三秋,我们种麦任务重,时间要求紧。怎么办?经过分析,我们认识到,集中劳力打歼灭战是这场战斗能否胜利的关键。于是,我们下决心全部调回外出的劳力,停止了一些副业项目,尽量压缩后勤人力,集中了全公社百分之九十的劳力,大打三秋种麦的歼灭战,结果,全社两万多亩的抢收任务,一万三千多亩的抢种任务,仅用二十天的时间就全部完成了。
回忆这一场场的战斗,为什么一九七○年一冬春就实现了全公社大地格方?为什么天竺大队仅经过一冬的努力就改变了大西南的土地面貌?为什么一九七三年三秋种麦做到了高速度、高质量?这是因为我们执行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并贯彻了毛主席关于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光辉思想。如果抓不住主要矛盾,看不到主攻方向,兵力分散,干什么都决心不大,结果,哪一仗也打不好。我们公社一次次集中劳力解决主要矛盾的例子,再一次证明了毛主席的歼灭战方针的无比正确,也是对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有力批判。


第2版()
专栏:

“慢”字的背后
浙江省镇海县印刷厂工人 林国良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林彪的“六个战术原则”中,有一个叫“四快一慢”。林彪把它吹得神乎其神,说是什么“包打胜仗”的战术。现在让我们来剖析一下它究竟是什么货色。
林彪自己解释说,“四快”就是“准备要快,前进要快,扩大战果要快,追击要快”;“一慢”就是“对已完成防御准备的敌人总攻击开始的时间要慢”。他还怕别人不明白,又特别强调,“四快一慢,其实是一个慢字”。这就一语道破了所谓“四快一慢”的实质。
毛主席的军事辩证法告诉我们,在战斗中,“快”与“慢”不是绝对的,静止的,而是相对的,发展的,必须根据战斗的时间、地点和敌我双方的情况来定。而林彪一律规定对敌总攻击发起的时间要慢。实行这种“慢”的战术,势必失去全歼速决的有利战机。这种从“慢”字出发,以“慢”字为指导原则的所谓“四快”,只不过是骗人的谎言。所有这些都是为林彪消极避战,推行资产阶级军事路线服务的。
别的暂且不提,以毛主席亲自发起和指挥的辽沈战役来说,铁的事实戳穿了林彪所谓“四快”的谎言,“一慢”的罪恶。早在一九四七年五月,即距辽沈战役发起一年零四个月前,毛主席就指示林彪,要他赶紧准备南下北宁线作战。可是,林彪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按兵不动,呆在哈尔滨迟迟不作准备,两只眼睛只盯着长春,看不到南线作战的有利战机,结果使辽沈战役发起的时间推迟。这那里谈得上“准备要快”!又如,林彪在被迫执行毛主席关于南下北宁线作战的方针以后,仍然动摇徘徊,行动迟缓,让部队在长春和沈阳之间兜圈子。在南下以后的二十多天时间里,也没有象样地打一仗,连锦州附近的义县都没有攻下。这那里谈得上什么“前进要快”!再如,毛主席曾经指出:“攻锦打援亦较有希望”,并多次指示林彪,当我军主力攻克锦州,沈阳出援之敌进至大凌河以北地区时,我军即可转移兵力,在运动中歼灭该敌。而林彪却害怕沈阳之敌出援,不敢在运动中歼灭沈阳援锦之敌,这那里又谈得上“扩大战果要快”!至于所谓“追击要快”,那更是荒唐的神话。毛主席早已预见到,锦州一战,牵发全局,敌人必定向营口仓惶出逃,就连续多次指示林彪赶快派军队抢占营口。而林彪拒不执行毛主席的指示,致使一万余敌人从营口入海逃跑。
以上事实说明,林彪所谓的“四快一慢”,“快”是招牌,“慢”是实质,其目的是消极避战。林彪在“慢”字的幌子下,动辄以这个“困难”,那个“没有准备好”为借口,放弃有利战机,对抗毛主席、党中央关于早日“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这实际上是延缓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给蒋介石集团以苟延残喘、卷土重来的机会。如果按照林彪的做法,一味地“慢”下去,还会有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和中国人民的早日解放吗?因此,对林彪的这个右倾机会主义黑货必须予以彻底批判。


第2版()
专栏:

上海砂轮厂民兵营利用业余时间,分批举办民兵学习班,学习毛主席军事著作,批判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