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8月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回乡知识青年一面生产一面学习
涿鹿县城镇公社东关大队积极培养和教育青年一代,创办业余农中,实行劳动、学习、科研相结合,深受贫下中农和知识青年欢迎
新华社石家庄一九七三年八月八日电 河北省涿鹿县城镇公社东关大队为回乡知识青年办起了一所业余农业中学。知识青年们在农中一面学习,一面生产,正在成长为农村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一代新人。
这所业余农业中学现有学生五十四名,都是经过贫下中农推荐、选拔的本大队回乡知识青年。一九七一年初春建校时,师生们发扬大寨“三战狼窝掌”的革命精神,冒着塞外风寒,在河滩上奋战三个月,筑坝淤田二百三十多亩,建立了一个农场。学生们白天在自己的农场、牲畜繁殖场、养猪场劳动,劳动成果归队,由所在生产队记工;晚上借小学校上课,由大队党支部委员教政治课,七年制学校教师兼教文化课,老农教农业技术课。学生实行队来队去,在业余农中学习三年以后,仍回本生产队,成为科学种田的骨干。业余农中既是一个学校,又是一个生产组织,还是一个科学种田的研究场所,创办以来,深受贫下中农和回乡知识青年的欢迎。
涿鹿县城镇公社东关大队位于桑干河北岸,有五个生产队。这里土地肥沃,经济条件较好。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发展很快,大队办起了七年制学校,每年都有一批学生毕业。这些学生毕业后大都留在本大队参加农业生产。现在全大队的知识青年已经占到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了使这些知识青年更好地安心在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大队党支部多次召开支委会和贫下中农座谈会,组织干部、群众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培养和教育青年一代的一系列指示,决定把回乡知识青年组织起来,办一所业余农业中学,从思想上给予教育,从劳动上给予指导,从文化上帮助提高,使他们所学的知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积极发挥作用。
两年多来,这所业余农业中学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把转变学生的思想放在首位,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阶级教育、路线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他们利用政治课时间,组织学生读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让师生参加社、队的政治活动,在群众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通过生产劳动,由贫下中农传思想,带作风;学习邢燕子、侯隽等模范人物的事迹,对照自己,找差距,树立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思想。筑坝淤田建农场的初期,有的学生怕苦怕累,学校及时组织师生步行三十里到下花园参观煤矿阶级教育展览,还请老干部、老贫农讲述东关大队解放二十多年来的巨大变化,使大家懂得什么是苦,什么是甜,下定决心艰苦奋斗建农场。在教学上,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根据农时季节和生产需要,安排教学内容,学中干,干中学,服务生产,促进教学。一九七一年,党支部根据本队地少人多的情况,决定大力推广间作套种,变一茬为多茬,提高复种指数。业余农中就先在农业技术课上学习几种作物间作套种的好处和间作套种的技术知识,然后在自己的农场里进行种植,请各生产队队长和社员来参观,并通过编写快板、顺口溜等广泛向社员进行宣传,使间作套种在全大队很快推广。结合教学,还开展科学实验活动,研究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探讨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新项目。这样做,就不断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业余农中的培养和教育,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知识青年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迅速提高,立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许多知识青年体会到农村确实是个广阔的天地,有学不完的知识,研究不完的课题。知识青年闪志珍,过去由于受刘少奇散布的“读书做官”论的影响,最初不安心在农村劳动,现在决心在农村扎根一辈子,思想上进步很快,加入了共青团,还被评为社、队的劳动模范,当了妇女队长。知识青年宋文台,是个可教育好的子女,刚回农村时情绪不高,到了业余农中学习以后,思想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去年冬天,他为了不违农时,保证全大队的水稻播种育秧,只身到海南岛去繁育水稻良种。在远离家乡的南方,他起早贪黑,不怕炎热,不怕劳累,虚心向当地贫下中农请教,苦战半年,胜利完成了任务,受到了贫下中农的称赞。
两年多来,这所业余农中的学生当中,已有四名加入了共青团,有十七名被评为社、队的劳动模范。有的学生根据工作需要提前毕业,当了生产队的干部或技术员。许多学生进校以前不熟悉农业生产技术,现在学会了水稻塑料薄膜育秧,高粱、小麦芽接,玉米、高粱杂交组合,杂交组合鉴定,不育系侧交,辐射育种,玉米水稻小麦三系培育等十几个农业技术项目。他们还协助生产队繁育良种三十多万斤,不仅满足了全大队的需要,还支援了外地。
业余农中的师生们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辛勤劳动,发展生产,两年来共打粮十八万四千多斤,繁育大牲畜十八头,提供仔猪三百头,植树两千五百多棵,收入七万八千五百多元。他们积极学习和传播先进技术,也推动了全大队的科学种田,促进了全大队的农业生产。一九七○年,东关大队粮食亩产还只有五百多斤,一九七二年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却夺得了亩产一千一百三十五斤的大丰收,实现了“种塞外地,打江南粮”的豪言壮志。


第4版()
专栏:

西班牙首任驻中国大使向董必武代主席递交国书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八月八日讯 西班牙国首任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安赫尔·桑斯·布里斯,今天上午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董必武递交了国书。
递交国书时在场的有西班牙驻中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欧海达。
我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西欧司司长王栋,礼宾司副司长朱传贤等,递交国书时也在场。


第4版()
专栏:

农林部长沙风举行宴会
欢迎塞内加尔农村发展部部长桑戈尔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八月八日讯 农林部部长沙风今天晚上举行宴会,欢迎塞内加尔农村发展部部长阿德里安·桑戈尔。
随同桑戈尔部长来访的塞内加尔农村发展部技术顾问阿卜杜·卡里姆·西迪贝,应邀出席了宴会。
我国外交部、农林部、外贸部有关方面负责人赵源、李永凯、雪呐、傅兴,出席宴会作陪。
沙风部长和桑戈尔部长在宴会上先后祝酒,共祝中塞两国的经济合作关系和两国人民的友谊进一步发展和加强。


第4版()
专栏:

我政府贸易代表团团长从苏联回京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八月八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贸易代表团团长、对外贸易部副部长柴树藩,在苏联签订了中苏两国政府一九七三年交换货物和付款协定后今天乘飞机回到北京。对外贸易部副部长陈树福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王斌、于洪亮等到机场迎接。
苏联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卜烈仁也到机场迎接。


第4版()
专栏:

秦力生会见并宴请张捷迁教授等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八月八日讯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秦力生今天晚上会见并宴请了前来我国短期工作的美籍中国太空及气象学家张捷迁教授和夫人张素坤以及他们的子女。
会见和宴会是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参加会见和宴会的有关方面负责人和科学工作者有潘纯、过兴先、邓裕民、张成梅、杜若、吴仲华、叶笃正、冯因复等。
张捷迁教授等是八月六日到达北京的。


第4版()
专栏: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加中友协代表团离京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八月八日讯 由团长乔治·史密斯,副团长乔伊斯·安德森率领的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加中友协代表团,今天离京前往我国南方各地参观访问,然后回国。
代表团是应对外友协邀请前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于八月二日到达北京的。在京期间,代表团参观了工厂、人民公社、大学、街道居民委员会等。对外友协副会长李恩求曾设宴欢迎他们。


第4版()
专栏:

澳眼科医生柯罗克教授离京去我南方参观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八月八日讯 澳大利亚眼科医生柯罗克教授和夫人及其两个女儿,今天离开北京前往我国南方参观,然后回国。
柯罗克教授和夫人、女儿是应中华医学会邀请于八月二日到达北京的。当晚,中华医学会负责人谢华会见并宴请了他们,宾主进行了友好的谈话。会见时有关方面负责人和医务界代表傅一诚、张晓楼、唐由之、范少光等在座。
柯罗克教授和夫人、女儿在京期间,参观了医院、工厂、人民公社,游览了名胜古迹,还同首都医务界人士进行了学术交流。


第4版()
专栏:

中国羽毛球协会举行宴会
欢迎泰国羽毛球代表团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八月八日讯中国羽毛球协会今晚举行宴会,欢迎泰国羽毛球代表团访问我国。
泰国羽毛球代表团团长、泰国羽毛球协会主席春蓬·洛哈差拉,副团长庵雷·威拉旺,顾问乃攀·万纳迈提,以及代表团其他成员应邀出席宴会。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负责人李梦华、庄则栋,中国羽毛球协会负责人嵇玉华,有关方面负责人程瑞声、张之槐、郭雷、张明增等,以及我国羽毛球运动员侯加昌、汤仙虎、刘晓征等出席宴会作陪。
在友好的气氛中,嵇玉华首先讲话。他代表中国羽毛球协会向泰国客人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中、泰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近年来,这种友谊有了新的发展。去年,春蓬·洛哈差拉团长曾率领泰国乒乓球代表团来北京参加第一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今年六月,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带着中国人民对泰国人民的友谊又访问了泰国。我们相信,泰国朋友的这次来访,必将进一步促进两国人民和运动员之间的友谊和了解。
春蓬·洛哈差拉在讲话中说,去年,我曾率领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受到热情的接待。中国人民的这种友好情谊不仅是对泰国运动员的,而且是对泰国人民的。今天,我们又在这里相会了,心里感到很高兴。他说,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浇灌去年大家亲手栽种下来的友谊之树,就一定会使她开花、结果的。
宴会上,泰国客人向中国羽毛球协会赠送了礼品。
泰国羽毛球代表团是七日晚乘飞机到达北京的。


第4版()
专栏:

中国远洋运输访日友好代表团回到北京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八月八日讯 以张公忱为团长、江波为副团长的中国远洋运输访日友好代表团于八月八日乘火车回到北京。前往车站迎接的有交通部副部长于眉,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主任王文林和有关方面负责人以及日中备忘录贸易办事处驻北京联络处首席代表安田佳三等日本朋友。


第4版()
专栏:

参加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秋季国际博览会
中国馆馆长王汝堃等离京前往保加利亚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八月八日讯 参加一九七三年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秋季国际博览会的中国馆馆长王汝堃等今天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保加利亚。
到机场送行的有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有关方面负责人韩光、鲁凤春、于树臣等。
到机场送行的还有保加利亚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季米特洛夫和商务参赞鲍利索夫等。


第4版()
专栏:

“牧业通”
天山深处哈萨克草原上的“军垦细毛羊”,胖墩墩的,又大又重,雪也似的白。细长细长的羊毛,宜于织造高级毛纺品。这种羊的产毛量,同草原上普通的哈萨克羊相比,要高出四倍还多。每年,可以从每只“军垦细毛羊”身上剪下二十公斤高质量的羊毛。
几年来,许多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们,不嫌长途跋涉,从祖国各地来到“军垦细毛羊”的故乡——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紫泥泉种羊场,购买这种羊的种公羊。人们赞扬军垦战士们为祖国繁育出了细毛羊的新品种,而军垦战士们,总爱夸奖为繁育这种羊花尽了心血的种羊场育种站站长、被称为“牧业通”的刘守仁。刘守仁的心里却想着,是毛主席关于知识分子必须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教导,才使自己这个来自黄浦江畔的大学生在草原上扎下了根,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了一点点微薄的力量。
思想感情必须来一个变化
一九五五年秋天,南京农学院的毕业生刘守仁响应支援祖国边疆社会主义建设的号召,告别家乡上海,万里迢迢来到哈萨克草原上。
到了一九五六年春天,繁忙的接羔季节来到了。刘守仁背着行李到放牧点去帮助接羔。一天深夜,寒风呼啸,产羔季节遇上了寒流的袭击。能不能夺得春羔丰收,就看职工们能不能战胜这寒冷的气候了。为了看护好羊羔,大伙日夜战斗在产羔圈里。哈萨克族老牧工苏来曼,严重的关节炎在这恶劣的天气里复发了,两腿疼得不能走路,他就一步一步地从毡房爬到产羔圈里。看着牧工们对祖国畜牧事业的一片心,刘守仁心里一阵阵发热。
夜里,刘守仁和苏来曼两人坐在油灯下拉家常。苏来曼向他讲起了自己在旧社会血泪斑斑的家史,老牧工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刘守仁,他重温毛主席的教导:“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深深感到象自己这样出身资产阶级家庭的知识分子,不在思想感情上来一个彻底的转变,就不能在牧民中扎下根来。
从此,刘守仁经常请翻身牧工讲家史,老老实实地接受阶级教育;经常和牧工们一起放牧、打扫羊圈、接羔育幼,在接触中虚心学习牧工们的优秀品质,一点一滴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观。牧区这个广阔的天地锻炼和考验了刘守仁。一九六○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实践中变成“牧业通”
畜牧专业毕业的刘守仁,在学校里学过不少这方面的知识。但是,他被人们叫做“牧业通”,还是在哈萨克草原上碰了一些钉子,经过虚心向牧工学习,把书本知识和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结合起来以后。
紫泥泉种羊场的草原分布在绵延起伏的山峦之间,草场不宽裕。怎样做到充分、合理地利用草场,关系着种羊场的生产能不能进一步发展。
刘守仁满腔热情地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他提出了一个“先吃完阴坡草,然后放牧阳坡草”,便于牧草生长的合理利用草场的建议。但是,老牧工们却不赞成,他们说,只有半天阳坡半天阴坡放牧,牲畜才能较快长膘。究竟是什么道理?刘守仁到草原上作了一番调查,发现原来阴坡和阳坡的牧草品种不同,只有采用老牧工的放牧方法,羊只才能一天吃到多种营养成分的草。于是,他只好放弃了自己的看法。
这一事实使刘守仁认识到,他这个大学生,还得向老牧工虚心学习才能起作用。于是,他脚踏实地地向这方面努力。他听说老牧工肖发祥熟知一百多种牧草的名称和特点,便前去求教。在老牧工的协助下,他跑遍紫泥泉方圆数百里的草原,对各种牧草作了比较详细的调查,搜集了一百七十多种牧草标本,采集了几十种优质牧草籽种,和群众一起种了二百亩牧草试验田,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因地制宜地改良草原、种植牧草和合理利用草场,提供了一些经验。
为祖国培育更多的细毛羊
紫泥泉种羊场创建初期,只有几千只哈萨克土种羊和二十几只外国细毛羊。外国细毛羊经济价值高,但不能爬山,怕冷怕热,在条件较差的草原饲养,困难很多。当地的哈萨克土种羊善于爬山,耐粗饲,适应性强,可是毛不能作精纺工业原料。牧工们建议把外国细毛羊同哈萨克羊进行杂交,培育一种既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羊毛质量又高的细毛羊。场党委非常重视牧工们提出的建议,并决定由技术员刘守仁和大家一起试验。当时,牧场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很差,大家又缺乏经验,但是,既然祖国需要,刘守仁和牧工们就满怀信心地干了起来。他们冒着严寒暑热,垒棚圈、挖地窝,作为产羔育幼的圈舍;盖间小土房当了配种站;用墨水瓶和废玻璃管代替一些配种设备。条件虽然差,要求却很严,为了获得一些准确的数据,他们克服了不知多少困难。
第一代杂种羊出生了,情况良好。可是到了第二代,却出现了羊羔大批死亡的现象。新的考验来了。刘守仁背起行李来到各个放牧点,找了许多有放牧经验的老牧工开座谈会,寻找解决办法。牧工们提出了让母羊的产羔期躲过严寒的季节,加强母羊产羔前的补饲和管理等建议。他又连续几个昼夜在产羔圈里观察研究产羔的过程,发现刚产的第二代羊羔,比第一代羊羔毛更细更稀,全身是红红的嫩皮,寒气一侵就容易得病死亡。这使他想到,母羊产羔太早,而当地气候和生产设备条件又不好,可能是造成第二代杂种羊羔死亡的主要原因。第二年,他们把产羔期改在牧草返青的四月,同时加强了母羊的补饲管理工作,第二代杂交羊羔的成活率终于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八。
为了在较短时间内育成新品种,刘守仁翻阅了一些资料,发现育成一个新品种,都要经过“杂交、横交固定、提高”三个严格规定的阶段,按照这种规定,育成一个新品种,需要经过二十多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还有些资料禁止在杂交阶段运用亲缘繁育方法,认为如果采用这种方法,改良羊必然要退化。敢不敢打破这些规定闯出一条新路?刘守仁和牧工们详细分析了育种三个阶段的作用。他们认识到,“横交固定”的目的是为了把杂种羊的优良特性固定下来,因此,他们制定了一个“边杂交、边横交固定”的方案。紧接着,他们又对两千多只羊进行亲缘繁育的试验,取得了一万多个数据,证明如果在杂交阶段适当运用这一方法,对固定杂种羊的优良特性有很好的效果。
在这些实验过程中,刘守仁为革命刻苦钻研技术,一丝不苟地工作,亲自参加从饲养管理到配种、接羔育幼、鉴定等各个生产环节,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他和牧工们为每只羊建立了档案,记录下它们的发育状况、繁殖性能、羊毛质量,及时研究每一个微小的变化,共积累了五万多个数据。经过十二年的精心培育,一九六八年,新品种“军垦细毛羊”终于育成了。经过鉴定,羊毛的细度、弯曲、光泽和油汗等都达到了高级毛纺原料的标准。这种细毛羊,耐得寒冷,不用喂很多精料,善于爬山下谷,它的体重、毛长和产毛量,都超过了这个场原有的外国细毛羊。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刘守仁更加朝气蓬勃。不久前,他担任了种羊场育种站站长。他决心在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上更加阔步前进,和各族牧工一起,为祖国培育更多更好的细毛羊。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