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8月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满腔热情 过细工作
——前营大队党支部认真做好下乡知识青年的工作
一九六五年以来,河北省丰润县前营大队先后安置了四十八名唐山下乡知识青年。几年来,这个大队的党支部加强对下乡知识青年的管理教育工作,调动了青年们的革命积极性。他们同贫下中农一起奋战,使这个大队的粮食亩产量一九六九年以来连续四年过“黄河”,棉花亩产由四十斤提高到一百一十五斤,花生亩产由一百斤提高到三百斤。
前营大队党支部从几年来的实践中体会到,要搞好对下乡知识青年的管理教育,必须满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坚持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掌握思想规律,主动地做工作。下乡知识青年从小生长在城镇,下乡后实行与贫下中农相结合,需要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前营大队党支部发现,知识青年在取得成绩或遇到困难的时候,招工、招生、征兵的时候,回城探亲归来的时候,逢年过节的时候,都容易产生思想波动。因此,党支部就抓住上述时机,举办知识青年学习班,请老党员、老贫农、老干部讲“三史”,进行路线教育、农村社会主义远景教育和革命理想前途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一切交给党安排,扎根农村干革命”的思想。女知识青年申淑文刚下乡时热情高,干劲大,后来遇到困难,思想上产生了动摇。党支部副书记发现后,帮助她正确看待苦与乐,提高了思想觉悟。后来,她父亲要她回唐山工作,她回答说:“农村需要我,我更热爱农村,我要在前营干一辈子革命!”去年七月,申淑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前还担任了大队团支部副书记和民兵副连长。
(二)不急躁,不粗暴,耐心说服教育。知识青年年纪轻,缺乏经验,在前进的道路上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是难免的。对青年中发生的一些问题,党支部毫不责怪,更不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去处理,而是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工作。有个知识青年曾被阶级敌人引诱犯了错误,大队党支部领导多次教育他,效果不大。可是他们不灰心,也不急躁。党支部书记徐敏光又三次找这个青年谈心,讲阶级斗争的复杂性,帮助他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增强了阶级斗争观念,揭发了阶级敌人的大量罪行。后来,这个青年进步很快,受到群众的欢迎。
(三)善于引导,发扬积极因素,使青年们各得其所。前营大队党支部根据革命的需要和青年们的特长,安排他们担任农业技术员、机电手、饲养员、兽医、民办教师、宣传员等项工作。在实践中,青年们敢想、敢说、敢干,但也经常暴露出好高骛远、忽冷忽热等弱点。党支部及时帮助青年们认清方向,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知识青年的科学实验小组,起初没有从生产实际出发,而是想当然安排实验项目,脱离群众,结果实验都失败了。党支部和青年们一起,总结经验教训,指出了他们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倾向。青年们明确了方向以后,与贫下中农相结合,根据农业生产需要,确定了实验项目。几年来,他们摸索出六种虫害的一些规律,掌握了防治方法;先后引进了六十一个粮、棉、油新品种,培育推广了适合本地条件的八个优良品种;实行了新的种植方法,对改变前营大队的落后面貌做出了贡献。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几年来,前营大队认真落实党的有关经济政策,帮助下乡知识青年安排好生活,解决好各种实际问题。他们从知识青年长期扎根农村着眼,先后盖了二十多间房子,不仅解决了现有三十二名知识青年的住房问题,还为青年们今后结婚用房做了一定的准备。他们认真贯彻执行“同工同酬”政策,实行知识青年和当地社员一样评工记分,参加分配;也享受和社员一样的待遇,分给自留地、参加合作医疗。为了使青年们生活得更好,党支部还帮助他们养猪、种菜,办好食堂。由于党支部认真落实党的政策,调动了青年们的积极性,他们艰苦奋斗,辛勤劳动,平均每人每年出勤三百天以上,实现了生活自给。
在知识青年中,有些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有的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党支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要注意成分,但不唯成分论,重在政治表现”的无产阶级政策,满腔热情地进行教育,鼓励他们进步。同时,根据他们的政治表现和特长,安排他们担任一些工作,有的还被选为县妇联委员。有个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担任农业技术员后,积极肯干,刻苦钻研,成了大队农业科学实验的骨干,受到广大社员的好评,并出席了省、地、县知识青年先进分子代表会议。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汗水换来药满园
——记在湖南省石门县南镇药场安家落户的知识青年
在湘鄂交界的碑垭山顶,一厢厢芍药红花盛开,一块块川芎白花竞放。陕西的党参、甘肃的黄芪、四川的尖贝,在这里发芽生长,根深叶茂。看到这满园的药材,人们自然会想起在这里出力流汗、科学种药的下乡知识青年。
一九六八年十月,一批青年学生满怀建设山区的豪情壮志,从洞庭湖滨的津市镇来到石门县南镇药场。这年冬天,场里从东北引进了一批珍贵药种,决定在海拔一千六百多米的碑垭山上试种。刚入场的二十九名知识青年,勇敢地承担了这项任务。他们在老贫农、共产党员陈公正的带领下,荷着开山大锄,带着生活用品,到山顶安营扎寨,开辟新的药园。
碑垭山上乱石成堆,荆棘丛生,常年云封雾锁,要在这里平土栽药,困难很多。但是,青年们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豪迈地说:“越是高山越好培植名药,越是艰苦越能磨练意志。”上山第二天,他们就打响了凿石垦荒的战斗。有的青年冻裂了脚,有的震痛了手,可是没有一个人叫苦。他们艰苦奋战一冬,新开药圃三十多亩,积肥四万多担,适时播下了药种。
在种药过程中,青年们把冲天的革命干劲和严肃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努力钻研技术,刻苦学习土壤、化学、药物栽培等有关业务书籍,经常带着在实践中碰到的问题,虚心向老药农请教,互相交流经验。在药场党支部和老贫农的支持下,他们还成立了科研小组,大搞科学实验。
人参,在南方很少种植。为了满足人民需要,一九七○年春天,青年们开始了人参南移的试验。这种药栽培技术复杂,需要海绵状土壤。他们背着背篓踏遍崇山峻岭,一点一滴取来几十方含腐植质的肥土,做成一厢厢苗床,种上人参。为了摸索人参的脾气,他们在山巅搭起了工棚,建起了气象站,派专人日夜守护观察,测地温、量湿度、观风向,风雨无阻。种下的人参怕暴晒,怕大雨,青年们就想尽办法不叫参苗受损失。一天晚上,天气突变,眼看要下雨,他们立即从山下搬来塑料薄膜遮盖人参,薄膜不够用,就把自己床上的塑料布也拿出来。三年过去了,青年们测得了一万多个人参生长数据,初步掌握了它的生长规律。经过他们的辛勤劳动,吉林的人参,终于在南镇药场“安家落户”了。
这个药场产党参,过去产量较低。为了探讨党参的增产规律,前年,科研小组种了五分实验地。知识青年谭孟林,不管大雨倾盆,还是烈日暴晒,总是在党参地里精心管理,拔草呀,追肥呀,除虫呀,测湿度呀,逐渐掌握了党参栽培技术。五分地收干党参一百三十多斤,亩产高出大田百分之六十。去年,他们根据党参苗期喜凉爽、需荫蔽的特点,又在党参苗厢两边种上秆高叶宽的玉米。由于搭配得当,秋季夺得了双丰收:八十亩间作面积,亩产玉米二百多斤;亩产干党参一百五十多斤,比单一种植的增产两、三成。
白术原来产量很低,能不能高产?一次,知识青年王玉莲在收白术籽时,发现大部分种籽都不饱满。她想:是不是因为结籽太多,分散了营养,影响了种籽质量和块根的生长?不久,她和伙伴们一道进行了白术摘顶花的试验。结果侧枝上结出来的种籽颗粒饱满,块根也比没摘顶花的要大些。去年,他们按照这个方法种了二十五亩白术,平均亩产一百六十斤,比原产量提高三倍多。科研小组种的一亩试验地,收干白术四百一十五斤,创造了本场历史上的最高纪录。
辛勤劳动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果实。四年多来,青年们和贫下中农一道,开出荒地一百多亩,成功地进行了大田药材搬上山、野生药材改家种、北方药材移南方等多项试验,试种成功了十多种名药,掌握了尖贝、黄芪等二十多种药材的种植技术,共向国家交售药材五百三十七担。去年虽遭百日大旱,仍夺得了好收成,共产药材一百七十担,粮食九万三千斤,分别比前年增产五成和一倍。
青年们立足本场,胸怀全局。几年来,他们为附近社、队培育良种十多个,共一万多斤。还经常把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介绍给兄弟单位,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药材生产。去年,南镇公社的药材种植面积,由文化大革命前的四百亩扩大到一千三百多亩,产量由一百多担增加到五百多担。
药材年年丰收,青年们不断成长。他们中间,已有三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十人加入了共青团;两人分别担任了场党支部副书记和民兵营长,五人担任了生产队干部;有的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有的上了社会主义大学。他们这个小组,还先后五次被评为湖南省学习毛主席著作和农业学大寨的先进集体。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下乡知识青年书信

要自觉地在艰苦的地方扎根六东同学:
来信收到,你说到我们青年点参观以后,感到你们那里条件差,想找个舒服的工作或转个点。我觉得,怎样看待社会主义农业劳动和艰苦的生活,这是摆在我们知识青年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应该认真看待,好好解决。
四年前,我们刚到海城县于官大队时,这里的条件也是比较艰苦的,同学们有很多想法,认为农村“无用武之地”。个别同学甚至说:“怎么?就在这个地方呆一辈子啦?”大队党支部书记吴本富了解到这些思想后,及时组织我们学习毛主席的教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请苦大仇深的老贫农给我们讲村史、家史。老吴语重心长地说:于官的贫下中农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没有因为条件艰苦就离开它,也没有因为贫穷落后就不去建设它。幸福生活要靠艰苦劳动才能取得啊!有的同学当场找了思想上的差距。我当晚在日记上写道:
“横下一条心,扎根在农村,于官不变样,死也不甘心。”我深深感到:贫下中农以务农为光荣的崇高思想,是永远值得自己学习的。我们青年点在贫下中农的带领下,开垦了二十四亩沉睡多年的荒丘地。开荒时,草皮厚,土质硬,一镐下去,只刨一个印,虎口震裂了,手掌打泡了,可我想到贫下中农吃大苦耐大劳的革命精神,就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播种时,遇到了干旱,我们就到几里远的地方挑水,保证一次播种得全苗,秋天获得大丰收。我们除了自己留一部分作储备粮外,还第一次为国家做出了一点贡献。
在贫下中农的关怀下,四年来,我们植树两万株,养鱼五千尾,养猪、鸡、鸭一大群,拴了两台大胶轮车,自己动手建房二十八间。在县宣传队和大队党支部的帮助下,近年来我们还开办了业余大学,按照计划比较系统地学政治、学文化、学农业、学军事等。
六东同学,开始我也不大安心农村,经过几年三大革命运动的锻炼,我逐渐地认识到:农村需要我,我更需要农村。我决心种一辈子庄稼,当一辈子新型农民。我还体会到,是追求个人享福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世界观。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是革命青年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自觉地在艰苦的地方扎根,是革命青年应有的崇高品质。困难靠我们去克服,落后面貌靠我们去改变。那种图享受、贪安逸,只为个人名利打算的人,是没有任何出息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们战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肩负的任务十分光荣。让我们奋战三年五载,为打好辽宁农业翻身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祝你进步
同学 世鹏(寄自辽宁省海城县于官大队青年点)


第3版()
专栏:

养猪姑娘巫荣珍
一九六九年九月,刚满十七岁的巫荣珍,从福建连城县城中学毕业以后,满怀革命激情来到本县四堡公社团结大队插队落户。一九七○年秋天,被调到公社“五·七”综合农场当饲养员。
在工作中,巫荣珍虚心向老饲养员学习,细心观察和掌握各种猪的习性。经过一段摸索,她学会了一些防治猪病的方法,并针对猪的特点精心喂养。比如,猪的脾气不一样,有的吃食快,有的吃食慢,有的还边吃边打,她就根据猪的不同脾气,分栏饲养;有的猪吃了几口饲料,就用嘴巴把猪槽搞翻,她就采取猪吃完一杓、再打一杓的办法;外地猪种不爱睡垫了草的猪栏,爱躺在地板上,她就每天用水把地板洗刷得干干净净,让猪睡得舒服。
巫荣珍听人说过,母猪下崽时口干,如果不看守好,母猪把胎盘吃回去,会造成缺奶。有的母猪不会保护小猪,在睡时往往把小猪压死。为了使集体不受损失,每当母猪下崽时,巫荣珍总是耐心地守候着。在母猪刚生下小猪的头三天,她把小猪一头头放在垫好稻草的箩筐里,喂奶时抱出来,喂完奶又抱回去。去年三月的一天傍晚,一头母猪要下崽了,她提着马灯,端条小板凳,守候在母猪旁。初春的夜晚,寒气袭人,巫荣珍眼看场里又要增加一窝小猪了,心里热乎乎的。等到下半夜两点,母猪才开始生下第一头小猪,直到第二天早上七点,母猪才生完九头小猪。她在饲养场里整整忙了十二个小时。
一九七一年夏收夏种以后,老饲养员调走了,养猪的重担全落在巫荣珍的身上。她一个人饲养猪,猪少时有三十多头,猪多时七十多头。她每天从清早忙到天黑,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
前年春节,领导考虑到她一年到头很少休息,给了她假期,让她回家过个春节。巫荣珍人在家里,心在猪场,她一直惦念着猪。大年初一晚上,下了一场大雪。她想,这样寒冷的天气,猪会不会冻着呢?离场前三天才生下的一窝小猪能受得了吗?她越想越焦急,就对父母说:“我得赶快回去!”母亲看着飘舞的雪花,疼爱地说:“这样的天气,你怎么好回去。假期还没到,场里有人代替,就安心玩两天吧。”但是劝也劝不住,第二天吃过早饭,她就赶到车站搭车,谁知一夜大雪,车不通了。这时,巫荣珍的心早飞到了场里。她顶着呼啸的北风,踏着厚厚的积雪,步行四十多华里赶到了养猪场。
巫荣珍担任饲养员两年多来,这个场为集体繁殖了小猪三百七十一头,为国家提供了菜猪四十八头,积肥六千多担。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北京市崇文区委热情关怀下乡知识青年
新华社讯 中共北京市崇文区委把关怀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工作列入党委议事日程,从区委到街道党委都有专人抓这项工作。每逢大批中学毕业生上山下乡,区委和学校等单位便组成专门小组,亲自把他们送到农村或生产建设部队,协助当地党组织作好各项安置工作。
崇文区委有关部门还和知识青年所在的县或生产建设部队保持经常的联系,协商解决知识青年下乡后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一九六九年以来,区委先后派出六个慰问团,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进行慰问。他们跋山涉水,深入到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和京郊农村的十二个县、一百二十多个公社、二千多个生产队,同崇文区下乡插队的知识青年见面。在这些知识青年所在地区,慰问团还分别召开了队干部、贫下中农和知识青年座谈会,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听取知识青年介绍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体会。慰问团回来后,又分别向区委领导和知识青年家长汇报知识青年在农村锻炼成长的情况,使家长们受到很大鼓舞。
每年春节期间,大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回京探亲,崇文区各级党组织抓住这个机会,组织他们学习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交流上山下乡的体会,参观全国农业展览、工厂等,对他们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今年春节期间,全区七个街道党委和一百九十八个居委会和机关,为回京探亲的知识青年组成了二百多个学习小组。在学习会上,下乡知识青年畅谈国内外大好形势,交流看书学习的体会,并用自己在农村锻炼成长的事实,狠批刘少奇一类骗子诬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谬论,进一步坚定了他们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决心。
崇文区委在做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同时,注意作好家长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树立送子女务农的新风尚。体育馆路街道党委把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家长组成二百多个学习小组,组织他们学习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一系列教导,介绍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三大革命运动中迅速成长的事迹。许多家长积极开展写家信活动,鼓励子女扎根农村。(附图片)
北京市郊区平谷县岳各庄大队的贫下中农,热情关怀下乡知识青年的成长。上图是贫农技术员王朝云在指导青年们精选良种。
左图是大队给知识青年们盖的集体宿舍。 本报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