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7月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农村商业工作越做越好
福建建阳县城关公社南林大队贫下中农管理农村商业的座谈会
贫下中农要管好农村商业
李世进(大队党支部书记):我们大队处于半山区,有六个自然村,十一个生产队。过去虽然有个商店,但是迟开门、早关门,中午休息。在业务上,又不经营生产资料,不收购农副产品,群众很不方便。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斗批改中,由贫下中农管理商店的问题提出来了。当时,我们认为:对商业工作不熟悉,到底管还是不管呢?后来我们学习了外地经验,联系当地农村商业两条路线斗争的实际,开展革命大批判,提高了对管理农村商业的认识。于是,对购销站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同时加强了党对购销站的领导。大队开生产工作会议,办批修整风学习班,都叫购销站同志参加。购销站工作上的重大问题,大队都及时讨论研究。生产上需要什么,购销站积极去办;购销站有什么困难,我们也帮助解决。这样就使购销站更好地为农业生产和贫下中农服务,进一步贯彻执行了毛主席关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
帮助商店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李学根(贫下中农管理小组组长):大伙叫我管商业,怎么管?开始心中无数。后来学习了外地先进经验,认识到管商业,首先要帮助商店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提高商店职工的路线觉悟。于是,我们跟营业员一起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我们还同营业员一起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帮助营业员树立为革命站柜台的思想。购销站过去只经营一些生活用品,营业时间象一般机关的办公时间那样,群众购买东西不方便,意见很大。我们在弄通思想的基础上,首先帮助他们解决营业时间和扩大经营范围的问题。现在购销站早开门晚关门,同时增加经营化肥、农药、农具等生产资料。这样一来,进城赶墟的人少了,集中了劳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为了使商业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我们还帮助购销站开展收购业务,从农副产品到废旧物资,品种达几十种。购销站职工深入生产队,根据群众的要求,收购红糖的同时帮助生产队发展甘蔗生产,收购生猪的同时帮助社员发展养猪。去年全大队多种经营收入比一九七○年增长百分之六十五。
办好农村商业必须依靠贫下中农
黄长珠(购销站营业员):我们购销站只有三个人,都是女同志。开始有人不安心工作,认为干这一行“低人一等”。贫下中农管理商店后,大队党支部和贫下中农管理小组,对我们政治上帮助,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管理小组根据各个农事季节,需要什么肥料、农药、种子,都预先告诉我们,让购销站事前作好准备。每月帮助我们开几次会,听取贫下中农的意见,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如刚经营化肥、农药时,我们有畏难情绪,认为这种商品笨重,数量大,不好经营。贫下中农管理小组就给我们分析生产形势,讲贫下中农要求,提高了我们的认识。去年光是化肥、农药两项,就供应了四十七万斤。如果没有大队的帮助,群众的支持,靠我们三个人是办不到的。
我们这个店,过去只经营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没有搞过收购工作。贫下中农管理小组大力支持我们开展收购工作,组织我们挑货下乡,边供应,边宣传,边收购,群众积极把生猪、家禽、蛋品以及其他农副产品卖给国家。
由于我们为农业生产和社员生活服务做了一些工作,贫下中农把商店看作是自己的店,逢年过节或冬令时间,他们都主动地来帮助我们。去年六月,西瓜大量上市,一天要收购三、四万斤,营业员每天忙到深夜,七十多岁的老贫农赖宝嫩,主动帮助我们过秤、管理。?子边生产队六十多岁的王旺汉,看到我们女同志挑货郎担进山村,路远难走,只要他打听到货郎担什么时候进村,总要赶到半路迎接。贫下中农这样地爱护购销站,更加激发了我们为贫下中农服务的热情。去年,我们购销站营业额比过去增长四倍半。贫下中农欢迎这样的商店
李家坤(贫农社员):购销站由贫下中农管理后,起了很大的变化,为贫下中农办了许多好事,支援了农业生产,方便了社员生活,群众很满意。去年五月间,一千多亩早稻突然发生虫害,购销站的同志连夜把农药、喷雾器等送到我们手里,及时扑灭了病虫害。我们大队试种棉花,购销站同志就积极组织棉籽供应。芦上一队对种棉花还有顾虑,购销站的同志就挑着棉籽连夜送到一队,向社员宣传种棉的政策,传授栽培技术。我们大队种西瓜比较多,有一次西瓜发生虫害,正遇到大忙季节,男女劳力都去参加田间劳动,顾不上给西瓜除虫。购销站同志就和小孩、老人一起及时扑灭了虫害。这几年,我们这里妇女参加集体劳动的很多,购销站的同志想得很周到,怕妇女雨天劳动淋雨,就组织棕衣供应。贫农徐明春的母亲得了病,要一斤荔枝干配药,购销站的同志知道后,特地跑了四十多里路到城关买来送到她家里。如今的购销站和我们贫下中农真是心连心呵!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认真听取贫下中农意见切实改进商店服务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榜圩供销社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后,供销社的同志十分注意倾听贫下中农的意见,努力改进商业工作。他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定期召开代表会,还经常组织职工到各生产队去广泛听取意见和要求。去年底,长安大队贫下中农代表黄廷生(壮族),向征求意见的供销社职工提出在各大队增建氨水池的建议。这个办法,既可增加氨水的储备,又可就近供应,避免出现农忙季节社员排队买氨水而浪费劳力的现象。供销社同志接受贫下中农代表的意见,他们在去冬今春积极协助大队、生产队增建小氨水池三十二个。后来又采取直达运输的办法,使今年春耕的氨水供应量由去年同期的三十七万斤增加到六十二万斤。今年二月,吉旺大队贫下中农代表蓝廷康(壮族)在管理小组会上反映说:“现在供应的牛绳太短了,断一次再接上就不合用啦!”听了贫下中农代表的意见后,供销社仔细一检查,果真如此。原来,过去收购牛绳的长度每条是一丈五尺,后来,由于有些收购人员怕麻烦,图省事,收购时只数条数不量长度,结果一部分只有一丈二尺长的牛绳也收购了。供销社接受贫下中农的意见,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收购农用物资严格执行验收制度,认真贯彻执行按质论价的价格政策。最近购进的六千多条牛绳,都达到长度够、质量好的要求。供销社还根据福吉大队瑶族贫下中农代表蒙廷生的意见,重新研究了代购代销店的设置,在居住分散的瑶族地区增设了两个代购代销店,方便群众购销。由于供销社认真听取贫下中农的意见,使工作越做越符合群众的要求。
广西平果县革委会报道组


第2版()
专栏:

学习贫下中农勤俭节约的好作风
一天,江苏建湖县草堰公社贫下中农管理商业的代表杨学银,在供销社食品加工处的房角里,发现一只破成两半的面缸。老杨不声不响地把它搬到河边洗干净,然后找来一些补缸的材料就动手补起来。有一个年轻的营业员看到了,对他说:“老杨,一个小缸能值多少钱,何必那么费事?”老杨随口教育了那个青年两句,仍旧在补缸。不大工夫,那两半边的破缸就成了一只能用的整缸。
破缸补好了,可老杨的思想却不能平静。为什么有些人把破缸扔在屋角里?为什么那个青年对破缸看不上眼?这不是大手大脚的思想在滋长吗?他认为,自己是贫下中农代表,必须把勤俭节约的好作风带进商店。于是,他把这个情况向党支部作了汇报。党支部及时组织供销社职工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的教导,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推行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请贫下中农代表谈艰苦奋斗的传统,从而使大家懂得,商业人员只有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才能更好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的方向。职工们联系实际,检查了自己头脑中的资产阶级思想,在工作中处处注意节约。过去,包装商品的一些绳子、纸箱等,不是烧掉,就是扔掉。现在,他们一件一件小心地拆下来利用,单这一项,每年就回收一千多元。由于注意了节约,供销社各项费用开支比过去下降了百分之二十左右。他们还积极开展修旧利废业务,帮助社员搞好节约。例如,有些社员的大缸坏了,就到供销社买新的。现在,供销社职工学会了修补技术,就设法帮助修好,甚至连一角钱的猪食罐子坏了,他们也是耐心地修补好。今年以来,他们共补缸六十多只,大、小坛子五十多只,还替贫下中农补修各种胶鞋两千三百多双。贫下中农高兴的说:现在商业人员千方百计帮助我们修旧利废,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商店要和贫下中农一条心,一股劲
辽宁金县华家供销社党支部
我们华家供销社遵照毛主席关于“认真搞好斗、批、改”的教导,于一九七○年九月实行了贫下中农管理商业。两年多来,供销社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我们供销社最初是由贫下中农自己集资办起来的。当时职工想着贫下中农,贫下中农关心商店,真是农商一家人。贫下中农称赞供销社是“咱自己的贴心社”。后来,由于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逐渐偏离了为农业生产、为贫下中农服务的方向,供销社和群众的关系变成了单纯的买卖关系。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斗、批、改深入发展的时候,贫下中农给供销社贴了大字报,批评我们“社越办越大,离群众越来越远。”供销社领导班子坐下来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的伟大教导,认真讨论了贫下中农的批评。大家回顾了办社初期“一根扁担连万家”,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决心把供销社置于贫下中农的监督管理之下。
实行贫下中农管理以后,贫下中农同我们一起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使我们认识到,“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只有立足生产,发展了经济,流通才能扩大,供给才有保证。同时,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农商的鱼水关系,只有我们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时刻想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才能积极地支持我们,我们的商业工作才能做好。认识提高后,我们和贫下中农心往一处想,劲往发展生产上使。
我们在购销工作上改变了过去脱离群众的做法,上门收购、就地发运,为生产队节省了人力、畜力,深受群众欢迎。我们还帮助生产队调剂猪种,推广糖化饲料,办了制药厂,开展猪病防治工作,提高了生猪成活率。生猪收购由一九七○年的一千二百四十一头,到一九七二年增加到二千六百零三头。出现了猪多、粪多、粮多、收购多的喜人局面。
杨家大队有个沙包子生产队,过去在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乱砍树木,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粮食生产下降,集体经济遭到破坏,成了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的后进队。在这种情况下,先后有十几户社员迁到外地。后来,在党委领导下,我们和贫下中农一起,狠批了刘少奇一类骗子“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黑货,分清了路线,提高了觉悟,树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落后面貌的雄心壮志。我们还帮助他们成立了育林队,实行了粮林混种。仅两年时间,就育苗、栽条七百多亩,锁住了风沙,夺回了农田,保护了房屋,提高了粮食产量。还发展了多种经营,增加了社员收入。在自然灾害严重的一九七二年,粮食亩产达到五百六十六斤,比过去翻了一番,实现了粮食自给,林业还收入四千一百多元。过去迁走的社员,都陆续地搬了回来。
商店关心群众,群众也对供销社大力支持。贫下中农看到商店小,没有仓库,便主动腾出三间房来。社员到公社拉东西的时候,经常到商店问一问有没有货往回捎。一九七二年春节,我们接到收购一千二百只活鸡的任务,当时从职工到领导信心不足,认为前些时候已经收购了不少,现在年节靠近了,社员家中的鸡都要留着过节吃。贫下中农知道后,便同我们一起宣传交售活鸡的重要意义,结果两天就收购了一千六百多只,超额完成了任务。
贫下中农管理农村商业后,从生活上处处关心商店职工。陈家商店一个同志由于工作忙,顾不上回家照顾生孩子的爱人,贫下中农知道后,主动帮助他照料家务。一九七二年三月的一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雪,贫下中农代表张志全天不亮就踏着没膝的雪,翻山越岭,走了三、四里路,赶到商店,组织一些贫下中农扒开了堵住商店大门的积雪。贫下中农的热情关怀教育了商店职工,他们带上生活资料和药品,走访了二百多户贫下中农,逢雪开道,见急就救,遇到困难就帮。五保户王殿广的门被大雪封死。他们扒开积雪进去访问,看到他病在炕上,商店职工便给他烧了开水,让他服了药。王殿广流着热泪激动地说:“象我这样的人,旧社会无人管,只有新社会,才有今天,这真是毛主席领导的好啊!”
现在,供销社职工看到了贫下中农管理商业的好处。大家深有感触地说:“贫下中农按照毛主席革命路线来帮我们搞好农村商业,和我们是一条心,一股劲,一家人。”大家更加自觉地依靠贫下中农管理,贫下中农也越管越有劲。


第2版()
专栏:

促进民族地区贸易事业发展
城步苗族自治县合理设置商业网点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斗批改中,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的商业部门,在县委统一领导下,派出职工深入全县各地,对农村商业网点的设置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他们发现清源公社鲜花大队周围二十多里没有商店,群众出售农副产品和买回生活用品,都要翻山过坳到很远的地方,很不方便。长安公社虽然有一个供销社和两个购销点,但群众居住非常分散,边远的生产队群众买卖东西往返仍得跑五、六十里。从调查的情况分析,凡是人口集中、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的地方,商业网点设置一般比较合理。而在“隔山能对话,走路要半天”的大山区里,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农副产品又多,商业网点却设立不多,分布也不够合理。
根据调查的情况,县商业部门在全县范围内,特别是在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适当增设了购销网点。在春耕、双抢等大忙季节,设立了临时性的购销点和派出流动服务货郎担。这样,各族社员可以就近买到生产和生活必需品、出售各种土特产品。这个县的商业部门在适当增设购销网点和合理布点的同时,还从各方面做好少数民族地区的贸易工作。他们派出大批职工,积极调运各种支农物资,帮助社队发展生产。对于少数民族的特需商品,商业部门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县百货、农贸、副食品商店和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三个区和十五个公社,陆续设立了特需商品供销专柜。现在,少数民族需要的特殊商品,如青包头、绑腿、丝线、花边、首饰、油茶杯等都能满足供应。供应商品由一九六八年的四种扩大到一百多种,销售量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增加了两倍。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