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7月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编者的话
工业和农业劳动力的比例问题,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大问题。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还不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还较低。因此,在发展工业中,如何做到不与农业争劳动力,这是促进农业更快发展的大事,也是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快发展的大事。
“能够投于工商业上面而无须从事农业的劳动者人数……是取决于农业者在他们自身的消费额以上,能够生产多少的农产物。”这就是说,只有逐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才能逐步增加从事工业生产的劳动力。我们应当根据马克思指出的这个原则,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劳动力的比例问题。
晋城县从他们的实践中总结了这方面的一些经验,这些做法可以参考。
怎样做到不与农业争劳力
——山西晋城县发展“五小”工业的调查
一个县在发展“五小”工业中,怎样做到不与农业争劳动力,又能为农业做出新贡献呢?山西晋城县取得了一些经验。
农业必须有足够的劳力
钟家庄公社晓庄大队,一九七○年前办了一个翻砂厂,不是为了支农,而是为了赚钱。结果耽误了农业,全大队粮食亩产一直停留在三百斤左右,年年都吃返销粮。后来,晓庄大队党支部对这个厂进行了调整,从一百零三人减少到四十人;同时端正了方向,集中全力为水利排灌配套服务。工农两条战线奋战一年,全大队水浇地由十一亩增加到九百多亩,粮食亩产量猛增到八百零三斤,缺粮队变成了余粮队。
大箕公社二十一个大队,一九六九年办了二十三座小煤窑,用了大批劳力挖煤,卖煤。结果,工业方面的收入虽然增加了,农业上不去,粮食不够吃。后来,这个公社总结了经验,端正了办工业的方向,停办了十一座小煤窑,抽出二百二十名工人,其中六十三人转到了队办化肥厂,用煤矸石提炼氨水,其余的全部回到了生产队。这样,他们苦战一年,粮食棉花双双上了《纲要》,卖给国家余粮一百万斤。
晓庄大队和大箕公社的经验,使县委深刻地认识到:工业的发展和农业适应不适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和农业劳力比例安排得适当不适当。在目前农业机械化程度还不高的情况下,必须首先保证农业生产第一线有足够的劳动力。如果不顾目前的客观条件,这也要“上马”,那也要“大办”,占用过多的农业劳动力,只会削弱农业,最后也会影响工业本身的发展。
接着,县委根据晋城的实际情况和上级有关指示,规定县、社、队三级工业所用劳力不超过全县总劳力数的百分之五,社办工业所用劳力不得超过当地总劳力数的百分之二。同时,社、队工业根据实际情况,又分为三种类型,即长年的、季节性的和亦工亦农的。根据这些规定,县办工业所用的劳力比原来减少了百分之四,社、队工业所用劳力比原来减少了百分之七。
人虽然比过去减少了,支农工作却比过去做得扎实了。在最近几年中,县、社工业为农业制造各种机器五十七万八千多台(件),中小农具二百一十五万多件,并为高灌站和水井提供了整套的提灌设备。去年一年全县就增加水浇地八万亩。
认真落实党的政策
晋城县委在调查中发现,县社工业蓬勃发展起来以后,由于刘少奇一类骗子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加上缺乏经验,在执行政策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社、队工厂积累过多,影响了生产队的分配,也就影响了生产队为了农业办工业的积极性;有的社、队工业则又过分强调了对工人的分配、补贴,使有的人只愿从事工业劳动,不大愿意从事农业劳动,影响到亦工亦农这一制度的贯彻执行。目前,在社办和队办的一千七百多个工业单位中,实行亦工亦农的占百分之七十六以上。
针对这些问题,县委一方面提高大家的思想觉悟,同时着重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体制问题。原则是社办社有,队办队有,不得随意改变所有制。社、队之间应严格遵守等价交换的原则,公社不得“平调”大队的劳力和资金。
第二,收益分配问题。社、队工业的积累主要是用于扩大再生产,用于为农业生产服务。社、队工业收入的其余部分和农业收入一样,进行分配。
第三,劳力问题。县、社工业不能随意抽调大队的劳力。在确实需要抽调劳力时,也要从各大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土地多、劳力少的大队,尽量少抽;对土地少、劳力多的大队,适当多抽。
第四,劳动报酬问题。应进一步落实“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和男女同工同酬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这个县的东沟公社有五个小厂矿,在公社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他们根据各个厂矿的不同特点,对工人的劳动报酬实行了三种办法:一是工分加补贴,即生产队记工,公社补贴。工人的报酬由生产队记工,公社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生产出的产品按出劳力多少和土地面积的大小,以低于国家规定的价格全部分给大队;第二,工人所得工资,除留给本人必要的生活补助费外,全部交给生产队,记工分配。这种办法防止了“一平二调”,既使生产队得到合理报酬,又实行了按劳分配,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第三,对于一些工作比较艰苦,劳动强度较大的工矿企业,实行固定工资,这样能够更好地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由于实行了这些办法,劳力就稳定下来了。这个公社的工人由二百五十五人,减到一百九十二人。
向技术革新要劳力
为了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办法,减少工业占用的劳动力,完成支农产品的生产任务,县里在端正了“五小”工业的方向和落实了党的政策之后,狠抓了技术革新。晋城县农机修造厂去年通过技术革新,节约了七十二个劳动力,提前三个月完成全年任务。普遍推广这个厂的经验以后,推动了全县“五小”工业的技术革新活动。如晋城五金厂生产喷雾器,原来用手工包底,每人每天包一百二十个,现在用包底机包底,每人每天包一千一百个。这个厂自制专用设备一百多台,实现了生产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不但大大提高了产量,还节省劳力八十七人。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挖掘潜力 节约劳力

认真进行劳力余缺调剂
本报讯 广东博罗县认真作好工业内部劳力的调剂工作,既使工业有了发展,又稳定了农业劳动力。
这个县有五个酿酒单位,他们就把一些企业附设的造酒车间并入县联合酒厂,既利于加强领导,又相应地减少了人员。小煤矿的资源不清,不能大规模开采,他们就缩小规模,把一部分煤窑下放给当地社、队开采,使人员减少三分之一。淀粉厂、印刷厂等因原料不够,生产任务不足,也适当精简了现有人员。经过细致的调剂,各企业内部调剂出四百三十二人,充实了生产第一线;在各企业之间调剂了一百三十九人,补充了小氮肥厂、小水电等新建和扩建的支农单位所需要的劳动力。


第3版()
专栏:挖掘潜力 节约劳力

努力压缩非生产人员
本报讯 河南邓县力车厂今年生产力车的任务由去年的一万二千五百辆增加到七万辆,但他们决心不增一个人,完成几倍的生产任务。
今年年初,当生产任务下达以后,少数同志产生了畏难情绪,要求上级最少增加五十名工人。党支部就引导大家讨论,提高觉悟。使大家懂得,工厂多增加一个工人,农业就要减少一份力量。大家一致表示:要顾全大局,大挖潜力,不与农业争劳力。
他们对可抽可不抽的车间生产人员坚决不抽;对可占可不占的生产时间坚决不占;对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从各方面压缩非生产人员,充分利用八小时的生产时间。这个厂今年的非生产人员仅占全员的百分之十四,结果一个工人没有增,第一季度的生产任务反而超额完成了。


第3版()
专栏:挖掘潜力 节约劳力

通过技术革新增产减人
本报讯 山西省武乡县农机厂通过大抓技术革新,大挖企业潜力,支援农业生产。去年,这个厂比前年劳力减少百分之十六,产值却比前年增长一点五倍,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一点七倍。
以剪矽钢片为例,过去一个人一月只能剪一台,质量还达不到要求。后来他们自己动手制造了一台剪板机,一天就能剪一台,质量合乎要求。他们还把土冷炉改成八眼热风炉,使每小时的化铁量提高了百分之五十,没有增加一个人,就由过去一个月铸水轮机底座三台,提高到十八台。


第3版()
专栏:支农新事

港务站的耕牛“候船室”
湖北江陵县郝穴港是长江北岸的一个客货码头,一到冬春两季,邻县到这里买耕牛的社员很多。
去年冬天,有一次,因为船上人多货满,一头耕牛没能上船。这时,天上雨丝不断,地下泥泞路滑。看牛的社员找不到避雨的地方,只好脱下蓑衣顶在头上挡雨,却撑着雨伞给耕牛遮雨。晚上下起了大雪,社员又把身上的棉袄脱下来盖在牛背上,整夜地照料耕牛。这种情景,使港务站的同志深受感动,他们一面给社员送来了棉衣御寒,一面又把耕牛牵到候船室避雪。
大家从贫下中农如此爱护耕牛的行动中,找到了支农工作的差距。于是,自己动手,很快搭起了一座可寄养二十头耕牛的棚子。这样,耕牛有了寄养的地方,日不被暴晒,夜不受风寒。入春以来,这个站安全妥善地帮助社员寄养、运出一百五十多头耕牛。贫下中农社员称赞说:“郝穴港办起了耕牛寄养处,我们的耕牛也有‘候船室’了。”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支农新事

远离铁路的“火车站”
为了把支农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改变过去那种货物积压,有时贻误农时的状况。济南铁路分局禹城车站,先后在聊城、惠民、阳谷等八个地区和县建立了支农联运服务点。负责掌握当地农、副、土特产品的种植面积,产量、销售量、调拨量,生产资料、生活资料需要量,以及它们的合理流向。车站根据各联运点运量,排定运输方案,使货主在附近联运点办理好承运手续之后,货物即可直接运到车站装火车。这样,减少了烦琐的手续,节约了中转运费,加速了支农物资的运输。
一次,有一批从聊城运往潍坊等地的农具和农机配件到了货场,值班的货运人员立即进行了研究,组织职工进行抢装。车装完后,不到一个小时便随车挂走了。
这八个支农联运服务点建立以来,运出了农机、农药等农村急需物资达十三万九千二百多吨。广大贫下中农热情地称赞这种支农联运服务点是远离铁路的“火车站”。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努力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广西梧州市手工业调查
梧州,这个“三江襟带,众水湾环”的河港城市,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指引下,近几年,手工业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一九七二年,手工业产品品种,由一九六五年的四百八十种、一千四百七十六个规格,猛增到八百四十七种、一千八百八十六个规格。今年第一季度总产值又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四点四。在发展手工业生产中,梧州市工业部门主要抓了如下几项工作:
梧州市的手工业行业,担负着支援农业、重工业、城乡市场和对外贸易等各项任务。过去,有时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抓了工业配套产品,就丢了日用工业品;抓了日用工业品,又挤了支农产品。后来,总结了经验,根据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原则,采取一些具体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克服盲目性,力争各项生产任务全面完成。一、错开季节,组织生产。梧州市塑料厂从头一年十月到第二年早稻育秧前,集中力量完成农用塑料薄膜的生产任务,做到不误农时;从六月至九月,又重点生产各式塑料凉鞋,满足市场需要。二、扶持暂时亏损的产品。过去,铁器社三种主要铁制农具?头、柴刀、锄头都有亏损,他们一面用发展铁链、铁锚、剪刀等利润多的四十多种传统产品的生产,去扶持支农产品;一面又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去年,三种主要铁制农具都做到了不亏损。今年第一季度的产量,比去年同期又增长百分之六十三。三、不挤掉小的产品。胶木制品厂过去生产纽扣,为了支援自治区钢铁和矿山的建设,去年有三种低压电器元件和矿灯投入生产。他们两副担子一肩挑,不但没有影响纽扣生产,还通过技术革新,使纽扣的年产量提高了百分之二十八。
做到一机多用,一厂多能。这样做一是有利于老产品的提高和发展。一家生产名牌产品飞马牌象棋的棋子社,利用在发展铱金笔生产中充实起来的设备,对棋子工艺进行技术改造,除选材、包装外,切木、剪子、打字、油色等五道工序都实现了单机自动化生产,使老产品大幅度增产。二是有利于克服四季忙闲不均的现象,充分发挥企业潜力。日用化工原料厂,冷天多生产朴硝和修补船舶、盆桶用的桐油灰,热天就多生产些蚊香、环境卫生用的臭药水,实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梧州市手工业过去有些厂、社习惯于等“米”下锅,原材料供不应求。后来,他们克服只管使用,不管生产的错误作法,立足于本地资源,从而解决了手工业原材料不足的问题。
主动帮助社队合理规划,发展多种经营,积极扩大原材料基地。梧州市竹器厂工人、干部深入十万大山、大瑶山等地,调查篱竹资源,宣传党的政策,具体指导社、队按计划采伐和养护用材林。到目前为止,这个厂已在九个县开辟了新的篱竹基地,还在十五个县的老产区扩大了七个新点。这个厂去年篱竹收购量,由前年的四千八百多吨,增加到五千八百多吨。全市手工业厂、社,仅在去年就疏通了六十二条老的原材料渠道,发展了一百零三个新的供销点。
积极回收废旧钢铁、有色金属和边角余料,节约代用、综合利用解决原材料。白铁社去年利用起来的边角余料,相当于全部用料量的百分之二十,解决了马灯、打火机等四种产品的部分用料,八种产品的全部用料。连最零碎的材料,他们也用来生产了刀柄圈六十六万多个、胶舌八十三万多件,做到物尽其用。有的单位去年利用竹头竹尾等残料,增产了笔杆、竹针等竹制品,变废为利。
梧州市手工业为了挖掘潜力,还着重抓了技术革新。
加强手工业技术后方的建设。机械修配厂以前设备条件差,只有一些陈旧的皮带车床、积木式土机床。他们就想办法提高技术水平。没有起重机,就架土吊杆,厂房矮,吊杆架不起来,便把屋顶揭开一块;厂房小,产品运不出去,就把门拆掉。几年来,他们制造了二百多台机械设备和大量配件,加强了各个厂、社的设备。手工业离不开模具,模具厂经过加强建设后,自力更生地为各个厂、社提供了金属、电木、橡胶、塑料、尼龙制品的精密模具达六百七十四套。
自己动手对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他们的做法是:大型设备多厂协作,小型设备定点包干,零星配件相互支援。目前,全市手工业已拥有机械设备一千三百九十台,机械化程度已平均达到百分之六十五左右。劳动强度较大的白铁行业,也有百分之六十的笨重操作用机械代替。皮鞋师傅们也自己动手造设备,除了细活外,割皮、铲底、打边等粗活都用上了机器。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3版()
专栏:

上海农药厂职工,努力试制和生产新农药,受到贫下中农的欢迎。这是工人们在生产杀螟松农药。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