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7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党的生活

一切从有利于革命事业出发
——记中共安徽省枞阳县委增强革命团结的事迹
中共安徽省枞阳县委,遵照毛主席关于“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教导,在批修整风运动中,增强了革命团结,成为带领全县人民沿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胜利前进的战斗指挥部。
一、二把手做出了好榜样
一九七○年,上级党组织为了加强枞阳县的领导,派原地委常委、宣传部长张英杰来担任县的领导工作。当时党的核心小组组长王洪勋,以喜悦的心情接来了新伙伴。不久,张英杰担任了革委会主任、核心小组副组长。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路线斗争觉悟有了很大提高的张英杰,既没有考虑个人职务的高低,也没有因为新来乍到而观望彷徨。他一到枞阳,就主动配合王洪勋,带领“一班人”努力工作。王洪勋也积极支持张英杰的工作,虚心向张英杰学习。共同的战斗生活,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王洪勋感到张英杰党性强,政策水平高,实际经验丰富。建立新县委时,他诚恳地建议张英杰当书记,自己当副手,张英杰不同意。他说:“还是你当‘班长’对工作更有利。党委是一个集体,每个成员应该互相支持。干革命嘛,哪能计较个人职务高低?”上级党组织支持张英杰的意见,批准王洪勋任书记,张英杰和县武装部政委王先增任副书记。
以后,王洪勋又多次建议让张英杰担任一把手。张英杰还是以过去的理由表示了自己的态度。上级党组织从有利于枞阳的工作出发,批准王洪勋担任县委第一书记,张英杰担任县委书记。
王洪勋革命事业心强,但有时不注意工作方法。一次,他批评一个干部,没有很好地掌握分寸,这个干部有意见,事后找张英杰反映。张英杰耐心地做那个干部的工作,要求他谅解。张英杰又找王洪勋谈心,提醒他:“我们是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光有好的动机不行,还得注意工作方法。”在张英杰和其他同志的帮助下,王洪勋认识到: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生硬,不光是脾气性格问题,也反映了感情问题、世界观问题。在批修整风和看书学习中,他联系思想实际,自觉改造世界观,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
王洪勋也十分关心张英杰。有个时期,张英杰考虑生产比较多,对路线教育有所忽视。王洪勋就提醒他:“老张?,别忘了抓革命,促生产,路线是个纲呀!”张英杰想起了过去执行错误路线的教训,感到王洪勋帮助得及时。以后,他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狠抓批修整风这个头等大事。上山下乡,只要听到当地群众晚间要上路线教育课,不管白天多累,他总要赶去参加;每天,不管多晚,他总要坚持读书一个小时。如此坚持数年,逐渐成为习惯。
两位书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一班人”的战斗团结,做出了好榜样。
“一班人”互相谅解、互相支持
县委八名常委,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尽快地把枞阳的工作搞上去,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常委中,有位同志性情比较急躁。一次,他碰到一个棘手的问题,没有解决好,着了急,便不顾场合,向副书记王先增发了一通火。王先增听了之后,并不计较,而是想:他这样呛人,肯定是工作中碰到什么困难,我应该帮助他。事后,他找到那位同志,通过谈心,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位同志后悔自己不该发脾气,王先增却表示,工作上不去,谁不急?吃饭还有牙齿碰着舌头的时候嘛!
互相谅解,促进了互相支持。枞阳县委已形成这样一种风气:凡是县委通过的决议,大家都分头齐心合力去办;各人在办的中间所决定的问题,只要不离原则,便坚决支持;看到别人工作中遇到了困难,其他人就主动去配合。县委处理和尚桥水库溢洪道工程问题的经过,就说明了这一点。
座落在高甸公社境内的和尚桥水库,是一九五八年修建的。后来,溢洪道被洪水冲坏,蓄水量减少。为了增加蓄水量,县委决定由高甸公社和受益的官桥、安凤两个公社,组织人力修复溢洪道,并派了一名抓农业的县委委员去做组织工作。由于一些政策问题没解决,那位同志没有完成任务。分管农业的副书记黄家法和一些同志到那里去,和那个委员一起,通过调查研究,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等原则,提出了处理方案。正准备施工,又遇到新的问题:少数社、队的同志对方案有意见。黄家法感到有些为难。正在附近检查工作的县委书记张英杰,得到这个消息,便赶到那里,爬山涉水,察看了周围地形,访问了几个大队。通过进一步的调查,他认为黄家法等同志原拟定的方案基本上是正确的。对方案意见最大的是高甸公社云龙大队和官桥公社向阳大队的少数干部。于是,他又重点走访这两个大队,弄明白少数干部之所以思想不通,一是由于本位主义作怪,二是某些具体政策没落实。他一方面组织干部学习党的路线和政策,宣传“龙江风格”,一方面建议在原方案上增加有关政策的说明。干部思想通了,群众积极性也起来了。张英杰想召集有关社、队干部的会议,把黄家法等同志所拟定的方案付诸实施。但他想,这个工作原来是黄家法等同志抓的,他们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如果仍由黄家法来这里代表县委宣布决定,更有利于维护他的威信。张英杰向在家主持工作的常委汇报后,请黄家法赶到现场,主持三个公社有关干部的会议。这件事,使黄家法很受感动。他说:“张书记工作做得比我们多,比我们细,但他不搞个人威信,而是处处维护县委集体的威信!”
开展思想斗争,加强革命团结
我们的团结,是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离开这个思想基础,便谈不上革命团结。然而,如果不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也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团结。
有个时期,个别常委为自己的意见和一些同志有分歧而闹别扭,影响了工作。其他同志很着急,想开展批评,但又怕搞坏关系,往往是话到嘴边又咽下;即便批评,也是轻描淡写,不触及要害。直到那位同志因工作需要被调走,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为了吸取这个教训,批修整风运动中,县委批判了刘少奇一类骗子取消党内思想斗争的反动谬论,联系思想实际,从路线斗争高度看待积极的思想斗争。大家认识到,互相谅解,决不是在原则问题上互相迁就。我们提倡互相谅解,互相支持,是为了顾全大局,贯彻执行党的“九大”的团结、胜利路线。刘少奇一类骗子胡说什么“不同心也要协力”,正是为了取消党内思想斗争,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我们党,改变我们党的性质,复辟资本主义。县委成员提高了认识,坚持有问题摆到桌面上来,有话当面讲完,通过讨论,在正确路线上求得一致。
今年初,枞阳县委通过积极的思想斗争,统一了对机关干部下放劳动锻炼的认识,解决了拖延三年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一九六九年,县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遵照毛主席关于“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指示,决定下放几十名机关干部劳动锻炼。由于当时一些具体工作没有跟上,加上资产阶级派性干扰,一部分人拖了好久没有下去,群众很有意见。今年初,县委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常委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部分同志只考虑到下放工作的具体困难,有些畏难情绪。有的同志尖锐地指出:干部下放锻炼,究竟符合不符合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如果符合,为什么不坚持?……争论很热烈。最后,终于统一了认识: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干部下放锻炼的指示;对于过去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过细解决。由于大家认识一致了,这个过去大家都头痛的“老大难”问题,现在都争着去干了。会后,大家积极配合负责这项工作的常委,很快落实了县委的决议。
有问题摆到桌面上,通过党内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统一认识,这种做法,逐渐成为枞阳县委的自觉行动。最近一两年来,县委所作的重大决议,很少是不经过辩论的。正是通过这些辩论,他们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使决议更加正确;也正是通过这些辩论,增进了彼此的了解,进一步促进了“一班人”的团结。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2版()
专栏:

注意在下乡知识青年中发展党员
编·者·的·话
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经过农村三大革命运动的锻炼,普遍提高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觉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中有入党要求并具备入党条件的,应当积极培养发展他们入党。如果看不到知识青年的本质和主流,对他们的入党要求不闻不问,甚至采取歧视、排斥的态度,是不符合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应当注意纠正。
编辑同志:
一九六九年以来,共有五千一百多名城镇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到我县农村插队落户。
几年来,他们在广阔天地里,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刻苦改造世界观,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是,某些基层党组织不注意在他们中间培养和发展党员。四年来,仅发展了一名知识青年入党(这一名还是进工厂后发展的)。一些同志错误地认为,培养插队青年入党,是“自己种树,别人乘凉”。有的则认为,知识青年都是从外地来的,家庭、社会关系难调查,不如发展本地青年省事。
我们建议各级党组织要重视这个问题,帮助这些同志克服错误思想,注意发展具备了入党条件的知识青年入党,以利于更充分地发挥他们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的作用。
广西柳城县革委会
蒙占敏
六圹公社共青团干事
王宗凤


第2版()
专栏:

他们是怎样发展知识青年入党的
吉林省双阳县太阳沟大队党支部,本着积极慎重的方针,注意培养和发展知识青年入党。
这几年,先后有五十多名知识青年来这个大队落户。在三大革命运动中,他们敢于冲锋陷阵,有一股子革命朝气。有十多名知识青年积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可是,有的党员认为,他们是来接受再教育的,不是发展党员的对象。还有人认为,从城市来的知识青年是“飞鸽牌”,培养他们入党不如培养当地社员合算。
党支部抓住这些不正确思想,组织党员学习毛主席关于党的建设和青年工作的教导,使党员们懂得,知识青年有一定的弱点,但他们的优点是主要的,他们积极热情,敢闯敢干,能吃苦,有朝气。这是他们的本质和主流。其中有的知识青年在学校时就是共青团员,一直表现很好,已具备党员条件。发展党员是为了党的事业,如果只从本队利益出发,那是本位主义,是要不得的。
党员的认识统一后,大队党支部把培养发展知识青年列入党支部计划。经常组织知识青年听党课,把他们放到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去经受锻炼和考验。知识青年王克敏,在学校就是团干部,来到农村后积极劳动。在“一打三反”运动中,敢于跟阶级敌人斗争。在党支部的培养教育下,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知识青年高连胜入党后,担任了大队出纳员。他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他经手的现金,分文不差。群众称他是“放心的好出纳员”。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瑶、汉干部心连心
广西灵川县东源大队,是一个瑶族、汉族聚居地区。党支部书记赵荣林是瑶族人,副书记肖福保是汉族人。在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指引下,他俩互帮互学,紧密团结,带领瑶、汉两族人民战天斗地,改造山河,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一次,赵荣林外出开会,临走时,把党支部根据群众意见,决定调换一位大队卫生员的事情交给肖福保去处理。肖福保由于没有充分做好思想工作,那位被调换的卫生员对他意见很大。赵荣林开会回来,听到这个反映后,心想:这件事虽不是自己去处理的,但与自己交待不细有关。他立即赶到那位卫生员的家里,说明情况,主动承担责任,解除了隔阂,加强了团结。这件事使肖福保深受感动。他也学着赵荣林的样子,处处维护革命团结。一次,?背生产队的几个干部,为一件事情发生争吵,赵荣林去处理,由于不懂汉族干部的土话,双方发生误解,错批评了一个汉族干部,因此,结下了思想疙瘩。肖福保闻讯后,心想,我是个汉族干部,有责任去解释清楚。于是,他马上爬山越?,赶了十多里路去协助处理。经过详细了解,说明真相,很快消除了误解,进一步加强了民族之间的革命团结。事后,赵荣林紧紧地拉住肖福保的手说:“这件事全靠你来才妥善解决了。”肖福保却笑着说:“干革命还分什么你我,我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嘛!”
几年来,在共同战斗中,赵荣林和肖福保肩并肩,心连心,带动了党支部“一班人”和全大队瑶、汉两族人民的革命团结。北崖生产队的瑶族社员和丁江、?背两队的汉族社员,过去团结搞得不够好,影响了革命和生产。去年,赵荣林和肖福保两人到这三个队去,组织干部社员学习毛主席有关民族团结的教导,狠批刘少奇一类骗子破坏民族团结的罪行,大讲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并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这三个队的干部群众,终于使他们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团结起来。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东源大队的瑶族汉族群众,在赵荣林、肖福保的带动下,团结战斗,改造山河,实现了林、粮双丰收。自一九六九年以来,全大队年年超额完成国家分配的木材和毛竹生产计划,一九七二年全大队粮食总产比一九六八年增长百分之七十。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两种作风 两种后果
山东滕县龙阳公社沙土大队党总支书记 李玉磊
今年二月份,我到县里去开会,商业部门跟我协商,想安排我们大队养三千只肉食鸡。当时我想,发展肉食鸡,既是国家的需要,又能增加集体收入,是个好事,就当面接受下来。
回到大队以后,我把商业部门的打算和我的意见,向党总支作了汇报,不料却遭到了反对。大家说,肉食鸡可以发展,但一定要做好鸡房、饲料加工等方面的准备。这一来,我着了忙,便冲着大家说:马上开始养鸡,已和县里说定了。我一动肝火,大家更激动起来。有的说,养三千只小鸡,挤出几间办公室、仓库还能放得下,要长到四、五斤一只,还不得把鸡垛起来!有的说,这么多鸡吃东西,不作准备,到时候得打开粮仓让小鸡自由“开饭”。大家不但没有服从我的意见,反而批评我搞“家长”作风。经过大家的帮助,我意识到“家长”作风的恶果,便跑到县里把原来的意见收回来。
过后不久,上级分给我们队八万斤化肥,并告诉说,给这批化肥,一方面是想让我们大队今年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粮食,也是对我队去年超卖三十万斤余粮的奖励。在向各生产队分化肥时,党总支内部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有的主张按去年卖余粮多少进行分配,有的提出按土地面积分配。在两种意见相持不下时,有的同志提议让我表态决定。当时我想,究竟如何分配才合理,自己也没有把握,如果轻易表了态,作出决定,说不定会否定了正确意见,支持了错误主张。即使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分了化肥,党总支成员之间的不同认识也得不到解决,这会影响今后的团结。我没有马上表态,而是把分配化肥的两种意见公布出来,征求干部、社员的意见。他们提出,化肥不能全按超卖余粮多少进行分配,那样就会有的多、有的缺,造成使用不合理;但也要落实国家对超卖农产品的奖酬政策,超卖余粮多的生产队可适当多给一些。党总支听取了干部、群众的意见以后,作出了比较合理的分配方案,干部、社员都很满意。
两件事情的处理,反映出两种作风,产生两种不同的后果。生动的事实使我认识到,在支委“一班人”之中,绝不能因为自己是“班长”,就自以为高明,要求别人对自己服服贴贴。那样就把“班长”变成了“家长”,必然搞不好“一班人”的革命团结。只有谦虚谨慎,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才能搞好“一班人”的团结。


第2版()
专栏:

这不是与己无关的小事
江苏射阳县常胜大队党支部第六小组组长 王志明
我们党小组的翟德和和王中桂两同志,一个是生产队长,一个是劳动组长。过去,他们两人经常闹磨擦。小王自以为年轻、有才干,常常在人前背后议论老翟的长短。老翟向小王布置工作,他爱理不理;老翟对小王的这种态度有意见,常常利用自己的职权,有意无意地卡卡小王。这样,两人越闹矛盾越大。
对于老翟和小王不团结的问题,我们党小组虽然想帮助解决,我却把这看成是他们两人的事。每次开会,不是叫翟德和做自我批评,就是叫王中桂做检讨,其他人发发议论,算是尽了责任。结果,他们的疙瘩还是解不开。我认为他俩觉悟低,又不听大家劝告,怨不得旁人。因此,一个时期就把这件事摆在一旁,索性不管,看你们闹去。
后来,我们在党支部的帮助下,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和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认识到加强革命团结的重要性。我们党小组两个党员闹矛盾,我这个当小组长的怎么能说与己无关,没有责任呢?再说,我们在旧社会都是一根藤上的苦瓜,都是在党和毛主席的关怀培养下,参加中国共产党,为着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同志。阶级兄弟、革命同志,只有千条理由团结起来,没有半点理由闹不团结,我怎能在一旁看着不管呢!于是,我就分别找党员谈心,同大伙一起琢磨怎样才能帮助他俩搞好团结。在党小组会上,我不是象过去那样光叫他们作检讨,而是自己先作自我批评,然后又同大家一起忆苦思甜,讲共产党员之间闹不团结,社员群众心里痛,阶级敌人心里笑的道理,其他党员同志也对他们进行了耐心的帮助。旧社会的苦难经历,革命同志的真诚帮助,触动了老翟和小王,他们表示一定不辜负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希望,团结起来,把全部力量投入到三大革命运动中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