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7月1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广州部队某炮团党委领导成员联系部队党的建设实际
经常深入连队给党员上党课
党员提高路线斗争觉悟,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新华社广州一九七三年七月十一日电 人民解放军广州部队某炮团党委领导成员,经常深入连队给党员上党课,帮助党员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批修整风运动中,这个团党委联系部队党的建设的实际,加强了对党员进行党的教育的工作。党委领导成员亲自担任党课教员,经常深入连队给党员上党课,引导党员认真学习和执行毛主席的建党路线。团党委书记、政委张天义去年以来就亲自到连队上过六次党课。党委副书记、团长潘远东,在工作多、任务重的情况下,仍然挤出时间备课,坚持按计划给党员上好党课。一年多来,这个团党委领导成员就党的性质、党的理论基础、党的奋斗目标、党的组织原则、党的三大作风、党员的模范作用等专题,给党员上了二十九次党课。
为了讲好党课,团党委领导成员每次讲课前都要深入连队调查研究,摸清党员的思想情况和连队党支部建设中的问题,认真备课。讲课时,他们联系实际,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说明问题。讲课以后,他们又广泛听取意见,做到讲一次课进一步。去年七月,这个团党委确定由党委常委、副政委胡树友给党员讲“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这一课。为了讲好这一课,胡树友首先深入三个连队进行调查研究。接着,他又到迫击炮连总结了这个连党支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的经验。然后,才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给党员上了生动的一课,受到大家的好评。
在团党委领导成员的带动下,全团各级党组织都自觉地加强了党的教育。他们普遍制定了教育计划,经常总结经验,使党的教育搞得扎扎实实,有力地加强了党的建设。许多党支部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增强了革命团结,加强了集体领导,较好地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课教育,共产党员们进一步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老党员更加朝气蓬勃,新党员迅速成长起来,各支部都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成为指战员学习的榜样。(附图片)
沈阳部队某部七连党支部经常开展党课活动,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提高了党员路线斗争觉悟。这是党支部书记、指导员张国忠在给党员上党课。
本报通讯员摄


第4版()
专栏:

虚心听取群众意见 认真改进领导作风
周宁县七步公社党委在批修整风中积极加强革命化建设
新华社福州一九七三年七月十四日电 福建省周宁县七步公社党委在批修整风运动中,认真改进领导作风。他们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改正工作中出现的缺点、错误,加强了领导班子的革命化建设,带领群众发展了革命和生产的大好形势。
七步公社党委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的教导,对党委作出的决定,如果有了错误,一经群众指出,就及时加以改正。七步公社境内有一条六浦溪,水位低于农田,不能引来灌溉。为了改变生产条件,去冬,公社党委决定拦溪筑坝,修建南渠水利工程。这样做,既可使一千八百多亩田免除干旱的威胁,又可以扩大水田四千二百多亩。这个决定反映了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但是,公社党委在分配任务时,是按全公社劳力平均分配的,每个劳力负担十个工。任务下达以后,社员们提出很多意见,指出象这样不分受益不受益一样负担,不符合党的政策。分工抓这一工程的党委委员、公社革委会一位副主任,听到群众的意见以后,向党委作了汇报。党委研究了群众的意见,重温了毛主席的教导和党的政策。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虚心听取群众的批评,及时改正缺点和错误,是对人民负责的表现。于是,党委决定改正原来的安排劳力的决定。怎样负担才合理呢?公社党委成员分头到各大队去和群众商量,集中群众的正确意见,根据受益的不同情况,贯彻在协作中的自愿互利和等价交换的原则,对劳力负担重新作了安排。这样做的结果,群众修渠的劲头更大了。工程动工以后,一千多名社员冒着寒风细雨艰苦奋战,只二十来天,就挖土五万多方,完成了第一期工程的土方任务。春季以来,开山队坚持在悬岩陡壁上冒雨施工,整个工程进展很快。
去年在加强晚稻田管理时,公社党委书记叶先宽来到海拔九百多米的郭洋大队检查生产。他看到这里的晚稻长势不很好。他想,全公社从一九七一年大面积扩种双季稻,粮食生产普遍增产,而郭洋大队却上得不快,这是什么原因呢?他召开了座谈会,征求群众的意见。会上,一位老贫农说:“我们大队山高水冷气温低,上级却要我们跟海拔低的大队一样种双季稻,这怎么行呢?”听了群众的意见,叶先宽觉得郭洋大队的晚稻长得不好,与公社的领导作风不深入有关。在公社党委会议上,党委成员进一步研究了这个问题,决定在领导生产中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安排今年双季稻种植任务时,公社党委就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条件提出不同要求,群众很满意,今年早稻插秧搞得比往年既快又好。
七步公社党委还教育干部认真处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虚心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保持和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第4版()
专栏:

马纳克大使举行招待会庆祝法国国庆
姬鹏飞乔冠华柴树藩向仲华等应邀出席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七月十四日讯 法国驻中国大使马纳克和夫人今天下午举行招待会,庆祝法兰西共和国国庆。
应邀出席招待会的有外交部部长姬鹏飞、副部长乔冠华,外贸部副部长柴树藩,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向仲华,有关方面负责人钟夫翔、马仁辉、邓岗、周荣国、丁雪松、王冶秋、岳志坚、李川。各国驻中国使节也应邀出席了招待会。


第4版()
专栏:

周培源会见并宴请美旧金山美洲工程学会参观团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七月十四日讯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周培源十三日会见并宴请了以美籍华人曾安生、谭占美为正副团长的美国旧金山美洲工程学会参观团,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谈话。
参加会见并应邀出席宴会的,有参观团全体成员。有关方面负责人和科学工作者张维、张文裕、陈亮等参加了会见并出席宴会作陪。
美国旧金山美洲工程学会参观团一行三十九人,是在参观游览了广州、桂林、杭州、上海、南京、沈阳、天津等地之后在七月九日到达北京的。
他们在各地参观了学校、科研单位、工厂、人民公社,探望了亲属,游览了名胜古迹。参观团于十四日和十五日分批离京经由广州出境。


第4版()
专栏:

国家体委宴请尼泊尔公主肖芭·沙希和驸马莫汉·巴哈杜尔·沙希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七月十四日讯 国家体委今天中午举行宴会,热烈欢迎同尼泊尔羽毛球代表团一起访问我国的尼泊尔公主肖芭·沙希和驸马莫汉·巴哈杜尔·沙希。
由巴斯耐特率领的尼泊尔羽毛球代表团全体成员,尼泊尔驻中国大使苏巴和夫人,以及大使馆其他外交官员应邀出席宴会。
国家体委主任王猛,有关方面负责人李青川、王珍、钟师统、梁枫、郭东俊、邢仁先、魏明、朱仄、郭雷、嵇玉华、潘志刚,以及我国羽毛球教练员、运动员,出席宴会作陪。
在友好气氛的宴会上,王猛主任和苏巴大使讲了话。王猛说,中尼两国山水相连,自古以来就是友好邻邦。近几年来,中尼两国友好关系不断发展,体育交往不断增多。这次尼泊尔肖芭·沙希公主、莫汉·巴哈杜尔·沙希驸马和尼泊尔羽毛球代表团来我国访问,再一次带来了尼泊尔人民和运动员对中国人民和运动员的友谊,并为中尼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苏巴大使代表肖芭·沙希公主和莫汉·巴哈杜尔·沙希驸马感谢中国朋友对他们的欢迎和款待。他说,尼中是友好的邻国,我们两国的友好关系可以追述到一百年甚至一千年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这种关系更加发展了。近几年来,两国体育往来越来越多。这次肖芭·沙希公主、莫汉·巴哈杜尔·沙希驸马和羽毛球代表团来中国访问,一定会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和运动员之间的友谊。
今天晚上,尼泊尔羽毛球队同中国羽毛球队在首都体育馆进行了友谊表演,莫汉·巴哈杜尔·沙希也参加了表演。他们在表演中表现的友好合作精神和精彩球艺,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尼泊尔公主肖芭·沙希、尼泊尔驻中国大使苏巴和夫人,我国家体委主任王猛,有关方面负责人李青川、陆维钊、钟师统等观看了表演。


第4版()
专栏:

西南非洲人民组织代表团到达北京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七月十四日讯 由西南非洲人民组织主席萨姆·努乔马率领的西南非洲人民组织代表团一行五人,在访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后,应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的邀请,今天下午乘飞机到达北京。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杨骥,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等有关方面负责人王岳西、席道崇、胡立鹏等,前往机场迎接。
到机场迎接的还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玄峻极。


第4版()
专栏:

缅甸国家男子排球队离开我国去朝鲜访问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七月十四日讯 由领队吴瑞赞昂率领的缅甸国家男子排球队,今天乘飞机离开我国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访问。我国家体委有关方面负责人和朝鲜驻中国大使馆外交官员到机场送行。
缅甸朋友在我国期间,先后访问了北京、西安、上海、杭州等地,所到之处受到热情接待和欢迎。


第4版()
专栏:

我科学小组离墨西哥回到北京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七月十三日讯 由中国科学院科学工作者刘瑞玉为组长的中国科学小组在参加了在墨西哥召开的“美洲大陆科学和人类讨论会”之后,今天乘飞机回到北京。
新华社墨西哥城一九七三年七月十二日电 以中国科学院科学工作者刘瑞玉为组长的中国科学小组七月十一日离墨西哥乘飞机回国。
中国科学小组参加了从六月二十日到七月四日在墨西哥城召开的“大陆科学和人类讨论会”。会议结束后,中国科学工作者访问了墨西哥的一些科学研究机关,受到了墨西哥同事的友好接待。在访问期间,中墨两国科学工作者交流了专业方面的经验。


第4版()
专栏:

草原开出了金花
——记青海湖畔的一所牧读小学
处在青海湖畔刚察草原上的伊克乌兰公社红卫大队,有一所牧读小学。它没有固定的校址,四个教师背上小黑板和教学用具,随着牧民四季轮牧,从这个牧场走到另一个牧场。帐房,就是他们的教室;草原,就是他们的课堂。这所学校的创办已有十五年之久,在藏族牧民中培养出了一批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迎着暴风雨诞生 在阳光雨露下成长
一九五七年,刚察草原上正酝酿着一场革命的暴风雨。广大藏族贫苦牧民迫切要求在牧区进行民主改革。就在这个时候,党从红卫大队所在部落培养出来的第一个藏族教师托巴,被派回自己的家乡办学校。听到这个喜讯,藏族贫苦牧民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可是,反动头人却千方百计进行破坏。当时,他们还统治着这个部落,竟强迫牧民们把学龄儿童送到寺院去念经,不让上学。到开学那天,男娃娃一个都没来,只来了三个女孩子上学。面对这场斗争,托巴坚定地说:“只要有一个学生,我也要坚持办下去!”
随着民主改革的胜利,粉碎了阶级敌人破坏牧区办学的阴谋,牧读小学的学生增加到四十多人。后来,由于刘少奇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影响,教育部门有些人借口牧读小学“不正规”、“质量低”,把学生统统集中到距牧场几十里到一百多里的公社小学去上学,红卫大队的牧读小学一度夭折。
一九六四年,刚察草原上开始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红卫大队党支部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总结了大队办牧读小学的经验。有牧读小学,牧民子女就近上学,既学文化,又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好处很多;牧读小学被拆散后,孩子们到公社小学去上学,困难很多。当党支部把恢复牧读小学的意见交给社员讨论时,牧民们听了非常高兴,争相发言,当场就有三十一名学生报名入学。上级党委支持大队党支部的正确决定,再次派藏族教师托巴回到家乡办学校。帐房里又响起了藏族儿童琅琅的读书声。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大队成立了贫下中牧管理学校小组,进一步加强了对牧读小学的领导。现在,全校已有一百一十八名学生,全大队牧业点上的学龄儿童,已全部入了学。
培养少数民族教师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现在,牧读小学的四名教师,全是从本大队藏族贫下中牧子弟中挑选出来的。他们习惯牧区生活,不怕艰苦,用本民族语文教学,受到牧民的信任和欢迎,为发展牧区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藏族教师洛西,过去只懂藏文,不会算术。他想,生产上统计牲畜数字,评工记分,年终分配决算,都需要算术,不教算术课怎么能为畜牧业生产服务呢?他决心为革命勤学苦练。每次牧读教师辅导员来到他们大队,他都请辅导员辅导算术。一有空闲,他就练习加减乘除。碰到来队工作的干部,他也虚心向人家求教。经过这样刻苦地自学,现在洛西已经能够教低年级的算术课了。
大队党支部和牧民群众,对牧读小学教师的生活十分关怀。看见教师们经常巡回教学,往来很辛苦,大队专门给每个教师配备了一匹乘马,作为交通工具。他们每到一个帐房教学,牧民们都煮好热腾腾的奶茶,热情接待,问寒问暖。党组织的关怀,群众的温暖,使牧读小学的教师们更加热爱牧区教育事业。去年冬天,第三、四生产队有三十多户牧民被派到海拔三千八百米以上的瓦彦山上的冬季牧场放牧,二十四名小学生也随着他们的父母到了那里。藏族教师索南木想,学生来不了,我就要找上门去教,决不让孩子们耽误一个冬天的学业。为了不让集体马匹受损失,不能给群众添麻烦,他决定步行上山去。
索南木背上教学用具出发了。路上积雪一尺多厚,走起来很费力气。从清晨一直走到太阳落山,索南木才走到瓦彦山冬季牧场。这一天,他茶没喝,饭没吃,途中翻过了三座大山,当他走进三队牧民公保顿珠的帐房时,已经是精疲力尽,连动也不想动了。索南木很想躺下来好好休息一下。可是,他一打听,这附近两个帐房里有三个小学生,顿时忘记了一天的疲劳。他想,早教一天,孩子们就早学到一些知识。于是,马上把三个学生集合在一起,当天就在帐房里上起课来了。第二天一早,索南木又背起挎包到别的帐房去教学。
索南木在瓦彦山上顶风冒雪,巡回教学,平均每天要走四五十里,坚持了三十九天,胜利地完成了这个教学点冬季教学的任务。
适应牧区特点 多种形式办学
红卫大队共有二百一十三户牧民,牧场分布在方圆一二百里的广阔草原上。牧民们随着畜群,在春夏秋冬四季草场上流动放牧。开始,牧读小学虽然办在帐房里,但还沿用着在农业地区固定地点教学的形式,结果只能使学校附近的牧民子女上学,而且还不巩固,形成“帐房集中学校办,帐房分散学校散”。后来教师们根据群众意见,改定点教学为流动教学,方便了牧民,入学率提高了。可是又出现新的矛盾,因为巡回教学,往返路程远,每个学生平均要隔八九天,教师才能去教一次,教学质量不巩固。大队党支部和牧读教师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最后摸索出了分片设点、相对集中教学与巡回流动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夏秋季节畜群比较集中时,按四个生产队设立四个教学点,每个点固定一名教师,集中教学。冬春季节畜群比较分散时,教师跨队随着畜群活动巡回教学。这样,既方便了牧民子女就近上学,又保证每个学生每月可受教十次以上。从此,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在,这所牧读小学已开设了一至四年级的课程。
在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道路上,红卫大队牧读小学也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最初教师每年教学和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教师参加劳动多,用于教学和自学的时间不够,本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都难以提高。党支部发现这问题以后,确定教师每年必须完成二百一十五个教学日,此外,有二十天为教师集中进行业务学习的时间,七十天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六十天作为教师搬帐房、处理家务及休息时间。这样,既保证了教师的教学和业务学习,又培养了师生热爱劳动的习惯,不少年龄较大的学生同时又是生产队的优秀放牧员。教师们还带领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用劳动收入购置了两顶教学用的帐房及教学用具,给学生们购置课本和文具,减轻了集体和牧民群众的负担。
从一九六四年以来,从这所牧读小学毕业的学生约有六十人。有的被选送到上级学校继续学习,有的担任了大队、生产队的干部,有的在本队担任了学习毛主席著作辅导员、教师、会计、兽医等工作,在牧区三大革命运动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