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6月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接过老一代的好传统
——记吉林油脂厂的青年工人
提起吉林市油脂厂,人们还会记得“三口大锅闹革命”的故事。这个厂现在怎么样了呢?这里的老一代创业者,为革命作贡献仍然力争上游;而新入厂的年轻人,朝气蓬勃,接过老一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好传统,茁壮成长。
每一代都是创业者
七十年代的第一年,一批青年来到油脂厂。他们一进厂,党总支就对他们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老工人把他们带到三口大锅前讲厂史。
党总支书记刘声同志说:“要让青年人懂得艰苦奋斗,光讲还不够,得让他们实打实凿地干!”当时,厂里正准备为一个新车间打一口供水大井。青年人担起了这个任务,开始了艰苦奋斗的第一课。
开工不久,青年们发现几辆大车正往井场运沙子。一打听才知道,负责基建的同志考虑到打井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减轻青年的负担,把采沙子的活包了出去。这件事在青年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有的说:“咱厂老师傅艰苦创业,事事都讲自己动手。采沙的场地并不远,我们应该自己干。”有的认为:“现在不比当初,厂子大了,家底厚了,何必总是辛辛苦苦地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嘛。”
打井队的指导员、女共产党员娄淑琴,也是刚进厂不久的青年工人。她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教导,组织讨论。她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旧观念,咱们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就要把老一代艰苦奋斗的传统接过来,传下去。绝不能光图乘凉,也要栽树啊。每一代都应该是创业者。”年轻人,都有一颗火热的心,一旦认准是符合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事,就拚命去干。他们主动把采沙的活承担起来,挖的挖,筛的筛,抬的抬。娄淑琴和四个小伙子,穿着棉裤跳进没腿深的冰凌水里,用一个个沙袋垒起桥墩,铺上桥板,把沙子运到工地。十多天功夫,就堆起了两座小山似的沙堆。
娄淑琴从入厂那天起,就照着老工人的样子学,不仅甘于吃苦、流汗,还处处注意一点一滴的节约。打水泥井壁需要保温帘子,她带领伙伴拣来包装用的废稻草,编成草栅子代替,为国家节省了四百多元钱。在她的带动下,青年工人修旧利废,解开一个个铁线头,接起来用,拣来一段段破绳头,搓一搓照样使,省下了许多新铁线、好绳子。
油脂厂青年工人就是这样,一把草、一根绳地为国家积累财富。三个月后,大井提前竣工了。原计划投资十三万元,结果只花了六万多元。青年们在井房外刻上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八个大字。
干革命要脚踏实地
青年工人黄印,刚到油脂厂时,一心想当操作工,把机器一开,黄澄澄的油脂源源不断地淌出来,该多带劲儿!没料到分配他去当运料工。他的情绪低落了。心想,一年到头轱辘大油桶,推小车,有啥作为!老工人刘敏看透了小黄的心事,一有机会,就找他谈心,和他一起学习。小黄看着这位几个孩子的妈妈,一天到晚高高兴兴,推起三、四百斤重的小车总是一溜小跑,便问:“刘师傅,你不觉得累吗?”刘师傅意味深长地说:“可别小看这小车,它连着咱们厂的每个车间,每个岗位,连着各地的工厂、矿山、农村,连着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呵,想到这,高兴还高兴不过来呢,哪还觉得累?”
小黄在贮运车间干了一年以后,也有了老师傅那样的体会,油桶多,越干越起劲;油桶少,活轻了反倒不舒服。现在,他明白了:刘声同志没手没脚,残废金不要,有福不享,图的是啥;建厂那阵,老工人到处拣煤核,甚至从家里抱来柴禾熬油,又图的是啥。他们所以能那样艰苦创业,原来是他们把自己的工作和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联系起来了。这时,小黄的胸襟开阔了,他觉得自己推的是小车,干的是革命,他下决心把自己这颗“螺丝钉”紧紧拧在贮运这个岗位上。后来,领导调他到车间当核算员。他觉得象自己这样的棒小伙子,应该干重活,多流汗,经过再三要求,又回到了贮运班,高高兴兴地推小车。
让社会主义车轮转得更快
油脂厂新建的合成脂肪酸车间,有上万米纵横交错的管道,有几十个大大小小的釜罐。在这个技术复杂的车间工作的,除了四名老工人以外,全是进厂两年多的青年工人。车间的工段长、班组长,也几乎全是年轻人。
他们怎么会这样快地挑起了重担呢?
青年工人肖田为革命刻苦钻研技术的事例,就是一个很好的回答。开始,这个青年人干起活来有一股子愣劲,可是,对技术却不大上心,以为艰苦奋斗只要肯吃苦就行了。实践教育了他。新车间试车前夕,领导把一项铺设防腐瓷砖的任务交给肖田等几个青年人。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这个活以前肖田曾经跟着老师傅一起干过,现在,当自己独立承担这个任务时,小小的瓷砖却不听摆弄了,肖田心急如火。
为了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油脂,让社会主义车轮转得更快,肖田下苦功夫钻研技术。他买来一本又一本防腐技术书,半宿半宿地看。听说一个同学的邻居是一位多年搞防腐工作的老工人,他就趁业余时间跑了二十多里路登门请教。以后,他多次带着疑难问题向这位老师傅学习。为了多掌握几种防腐本领,他就跑到外厂,一边跟着干,一边跟着学。有一次,污水道防腐层出了毛病,肖田一连几夜,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久久地蹲在地沟旁,观察在电阻丝加温条件下,防腐材料的固化情况,终于掌握了它的规律,解决了污水沟防腐问题。现在,肖田已经掌握了常用的六、七种防腐技术。他所在工段的青年人也都学会了。整个工厂的防腐工作都由他们工段包下来,成为全厂有名的兼职防腐小组。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山村的红色放牧员
共青团员姚小光,是广西田林县定安公社那门大队八仑山生产队的放牧员。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他朝气蓬勃地工作在牧场上,给集体养了八十四头耕牛,五十二只山羊,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畜力和大量肥料。贫下中农称赞他是“山村里的红色放牧员”。
一九六七年,姚小光担任放牧员的时候,八仑山生产队只有二十五头瘦弱的耕牛,又没有集体牛棚。艰苦的工作就象担子,摆在姚小光的面前。但是,一心想为革命多作贡献的姚小光,并没有被困难吓倒。
姚小光把耕牛看成是农民的宝贝。为了把耕牛养肥喂壮,他摸透了每头牛的脾性,对不同的牛用不同的方法管理。夏天炎热,他上午在西山放牧,中午赶牛到阴沟去,下午又把牛放到东山来,使牛整天都能在阴凉的地方吃草。雷雨天,他就把牛赶到山脚去放,避免由于打雷,牛惊乱跑,滚山跌死。母牛怀孕了,他便把它单独赶到阴凉平地去吃草,以免牛群拥挤,孕牛流产。对于瘦弱的病牛,他照顾得更加周到。
前年夏天,场里的一头小牛,背上生了疮,烂得厉害。伤口里蛆虫蠕动,痛得小牛到处乱跑。小光四出请人医治,都不见效,牛背上的脓疮,一天比一天扩大,小牛越来越瘦弱。社员们见小光日夜为这头小牛操劳,怕累坏了他的身体,打算忍痛把小牛杀死埋掉。姚小光对大家说:“牛,是集体的财富,绝不能让它死掉。我一定想办法把它医治好。”他到处访问老农、兽医,寻找偏方,翻山越岭采集草药。他用手把牛背脓疮里的蛆虫一条一条捡出来,用利刀割去烂肉,放上药。为了照料小牛,他还搬到牛棚去睡,一天给牛换药四次,日夜添草加料喂养。经过半个月的细心护理,小牛终于痊愈健壮起来。
后来,姚小光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入团以后,他工作更加扎实,更加精心了。社员们说:“小光为革命养牛牧羊,脚板没有停过,真是个好团员呀!”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在共青团陕西省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原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杨步浩同志向代表们讲述当年延安青年在毛主席领导下干革命的故事。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来信

注意收集和保护文物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有更多的文化遗址、古墓被发现,大批文物相继出土。对文物的发现、保护和收集,各级领导都很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县有的单位和少数同志过去对这一工作却重视不够,因而未能做得很好。
文物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是研究历史和文化科学不可缺少的资料,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严加保护和积极收集文物显得更为重要。我县自去年以来,县委加强了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向广大干部和群众宣传了党的文物政策法令,宣传了文物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意义和文物知识,并利用文物做教材,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
去年春天,我县建筑公司工人在施工中发现了两座西汉墓,及时报告了县文化组和省文化组。挖掘后清出了一批竹简,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
为把保护和收集文物的工作建立在扎实可靠的基础上,我们县还组成了干部、群众和文物工作者三结合的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有文物的单位普遍建立了文物保护管理小组,做到原有文物不受损失,新发现的文物及时收集和保护好。
山东省临沂县革委会文化组


第3版()
专栏:来信

业余文艺宣传队要坚持“三不脱离”
我们灌云县四队公社在开展群众性的农村业余文艺活动中,走过一段弯路。
开始,宣传队员中有些人认为,要搞好文艺活动,非脱产不可。因此,有些宣传队白天排演、编节目,甚至大忙季节也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贫下中农很不满意。还有的文艺宣传队,感到演出小节目“不过瘾”,没有“气派”,想演大剧目。公社党委发现这些情况,认为开展农村文艺活动,是坚持“三不脱离”(不脱离政治、群众和生产劳动),还是搞“三脱离”;是坚持“小型多样”,还是“贪大求全”,这是两种思想、两条路线斗争在农村文艺战线上的反映,如果不解决,将严重影响业余文艺活动的开展。于是,公社党委组织广大业余文艺战士,认真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高宣传队员的路线斗争觉悟,全公社二百七十多名业余文艺宣传队员,都能比较自觉地贯彻执行“三不脱离”的原则和“业余、小型、多样”的方针。三年来他们自编自演短小、多样的小节目七十个,深受贫下中农的欢迎。
同时,我们公社党委还十分注意运用业余文艺活动为本地区的中心工作服务,经常结合生产实际,及时编排节目,宣传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宣传党的政策,推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
最近,兴二大队的宣传队员发现本队有些人不注意节约用粮,准备有针对性地排演小节目,向社员群众宣传节约用粮的意义。一位公社领导同志知道后,立即给予鼓励和支持,并同他们一起学习毛主席有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教导,提高他们的路线斗争觉悟,帮助他们编了一出淮海戏《丰收不忘节约》,在田头、场头演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江苏灌云县四队公社 佟迅


第3版()
专栏:来信

我们爱看幻灯
最近,我们公社电影队的同志们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地拍摄、绘制了很多幻灯片,配合路线教育和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巡回放映,深受群众欢迎。广大贫下中农称这种幻灯宣传为“土电影”。但是,我们也发现一部分同志对放映这种“土电影”不重视。他们认为放幻灯太土气,没啥艺术性,这种宣传形式有些过时了,因此,不积极搞幻灯宣传。群众固然喜欢革命样板戏和故事影片,但他们也很爱看“土电影”,因为这种“土电影”能把本地区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的典型、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的英雄人物、科学种田的先进技术等及时搬上银幕进行宣传。群众看后,印象深刻,受教育大,能激发他们更好地学先进,鼓干劲,争上游,搞好工作。因此,我们建议,在做好电影放映工作的同时,对这种群众爱看的“土电影”也要多制、制好,勤放映、放映好,充分发挥它的宣传教育作用。
河南方城县小史店公社贫农 殷全荣


第3版()
专栏:

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前进
韶山学校的每间教室里,都有一幅雷锋像。雷锋精神正在每个班里开放出朵朵鲜花。
共青团员周应民,是革命烈士的后代。革命先烈的精神时时激起她的工作热情和学习干劲,可是,她也常常流露出青年人天真的幻想:怎样创造出英雄的业绩呢?什么时候能显出非凡的身手呢?
面对雷锋同志的遗容,小周重温毛主席关于“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想着雷锋同志的日记:“高楼大厦都是一砖一石砌起来的,我们何不做一砖一石呢!我所以天天都要做这些零碎事,就是为此。”这里面有具体的实践——甘愿做一砖一石;这里面有远大的理想——为了砌起壮丽的“高楼大厦”。这究竟是平凡还是伟大呢?久久的凝想,艰苦的思索,小周得出了一条结论:要象雷锋那样,在平凡中见伟大!
以后,在学习革命先烈的活动中,小周总是把平凡的工作与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对待工作,她常说:“集体的事,要满腔热情,不打折扣。”劳动一天之后,她主动地整理好工具,为同学端菜送饭,先把热饭菜送到同学们的手上。有些同学学习上遇到困难,她就同他们一起参观毛主席旧居的那盏桐油灯,鼓舞大家去克服困难。学校放假了,她看到猪圈里堆着满满的猪菜,便放弃休息时间,为学校猪场切猪菜。
在学习上,她针对自己错别字多的弱点,把几年来的作文本和作业本收集起来,对所有的错别字一一纠正。对易错难记的字、词,晚自习前念一遍,晚自习后,再过一次“电影”。为着突破一道难题,她有时伏案学习到深夜。
平凡的工作处处做。在人面前,她做;在人背后,她也做。在学校里做,回到生产队里,她也做。邻居余桂英病了,因爱人在大队里工作,家里无人照顾,她就经常利用星期天,帮助余桂英请医买药,照顾小孩,烧茶煮饭……
周应民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脚踏实地。贫下中农和老师同学称她是革命先烈的好后代。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补课
早晨,上课的预备铃声响了。江西省南昌县向塘中学初中一年级一班的班主任拿着阅过的考试卷向教室走去。一进门,学生们就围上去看同学肖红勇的成绩。肖红勇因病缺了半年课,可是各门功课的考试成绩却都是优秀。提起这件事,同学们都称赞吴淑兰热情帮助肖红勇补课的好思想,好品质。
去年十月的一天,肖红勇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下来,把腿骨摔断了。在治疗过程中,他的腿被石膏和木板夹住,下身不能动弹,一直在床上躺着。老师和同学们眼看肖红勇一天天缺课,心里很着急。和肖红勇同座的吴淑兰,更是焦急不安。晚上,她躺在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悄悄地起来扭亮电灯,打开《雷锋日记》学起来。她学后下了决心:一定听毛主席的话,向雷锋同志学习,帮助肖红勇补习好功课。
吴淑兰和肖红勇两家相隔二里多路。吴淑兰利用课余时间,天天到肖红勇家给他补习功课。起初,肖红勇因住医院治疗,缺课已经有一个多月了,怕再补也跟不上班,吴淑兰就热情地对他说:“缺点课不要紧,只要有雷锋叔叔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在吴淑兰的帮助下,肖红勇增强了信心,坚持在家一面养病,一面补习功课。
吴淑兰在学校里,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是要给同学“上课”,却遇到了不少难题。为了当好“先生”,她自己更加努力学习。凡是要给肖红勇补的课,她都自己先学好,补课中尽可能讲得有条有理。肖红勇补习英语比较困难,吴淑兰就教了一遍又一遍,一个字母、一个句子地教他读,教他写,直到他会读、会写为止。
一天,寒风呼啸,天空飘起了雪花。吴淑兰顶风冒雪,照常来到肖红勇家补课。肖红勇问的一道数学题把她难住了。她跑到附近问同学,同学也不懂,怎么办?肖红勇看到她急得满头大汗,就说:“算不出来以后再说,我们做其他作业吧。”吴淑兰说:“那怎么行?我去问唐老师去!”说罢,她拔腿就往数学老师家赶去。她把唐老师的解答详细地记下来,然后回到肖红勇家里,终于让他也弄懂了这道难题。
经过吴淑兰几个月的热情帮助,肖红勇的功课有了很大的进步。上学期的课程都补上了。这时,肖红勇对她说:“淑兰,以后我自己巩固一下就行了,这样太麻烦你啦!”吴淑兰却笑着说:“麻烦什么,雷锋叔叔说,对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我做得还很不够”。看到肖红勇进步很快,吴淑兰心里很高兴,接着给他补习今年的功课,决心使他跟上学习进度。一天,吴淑兰冒着雨,一口气从学校跑到肖红勇家,给肖红勇补课。衣服淋湿了,小脸蛋冻得发紫。肖红勇的妈妈看吴淑兰这个样子,叫她换衣服,她却说:“不要紧,把课补好再说。”等补完课回到家里,吴淑兰得了感冒。第二天,妈妈急着去找医生,对她说:“今天不要上学啦,妈妈替你请个假。”吴淑兰想起还要给肖红勇补课,不能因为自己生病,把肖红勇的课也给缺下来。于是,她坚持到校上课,放学后又同往常一样来给肖红勇补课。
就是这样,吴淑兰风里来雨里去,帮助肖红勇补课,整整坚持了半年多。今年四月,缺课半年多的肖红勇,养好伤,和吴淑兰一起上学,又来到了同学们中间。
新华社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