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6月2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拒腐蚀永不沾
——记上海民兵学习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迹
上海民兵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广泛地开展了向南京路上好八连学习的活动,思想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各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粉碎糖弹
上海,解放前曾是资产阶级的十里洋场,也是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英雄战场。解放后,在这个繁华的城市里,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激烈地进行着。作为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的上海民兵,在反资产阶级腐蚀的斗争中坚决表示:“以好八连为榜样,糖弹面前不动摇!”南市区副食品公司豆制品厂民兵战士黄小川同志,牢记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积极参加阶级斗争。一天,住他家隔壁的一个反革命分子趁他夫妇都去上班的机会,给他家送来了糖、爆米花、山芋干……假惺惺地对他的小女儿说:“你爸爸待我很好,我感谢不尽,这些都是土特产,送给你们尝尝味道。”黄小川回家后对孩子说:“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呀!”他提上东西,来到邻居家里。那个家伙一看黄小川来头不对,连忙笑嘻嘻地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呀!”“心意?我知道你是什么心意。”老黄愤怒地说:“你想用这些东西拉我们下水,办不到!”这个反革命的家伙理亏心虚,不得不低下了头。
“在反腐蚀的斗争中,我们不能做防守的盾,而要当进攻的矛。”这是上海民兵战士在阶级斗争实践中得出的一点体会。上海红色线厂的漂染车间有个青年工人,刚进厂时生活简朴,但由于放松了思想改造,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影响下,开始讲吃讲穿,后来竟追求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去了。基干民兵姚志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绝不能让一个战友成为资产阶级的俘虏!”于是,姚志刚把铺盖搬到厂里,每天晚上和那个青年一起学习,一起谈心,并给他讲述钢铁炮弹摧不垮,糖衣炮弹打不倒的好八连英雄事迹,揭露了阶级敌人利用讲故事,说笑话,介绍对象等方式,向青年散布资产阶级毒素,腐蚀人们革命意志的罪行,使那个青年擦亮了眼睛,提高了认识。从此,他积极地同资产阶级思想作斗争,生活上注意艰苦朴素了。
顶住“香风”
“好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我们民兵战士学传统,也要坚决这样干!”这是十年前,上海服装二十四厂民兵连和好八连欢聚一堂传经送宝时的誓言。现在怎样了呢?老民兵退伍,青年民兵入伍,指导员已经调换六次了。情况变,条件变,人员变,然而有一样不变——民兵们学习好八连“拒腐蚀,永不沾”的好思想不变。这个厂是专门加工服装的,走进车间,五颜六色的花布,各式各样的时装,令人眼花缭乱。民兵战士们说:“好八连把繁华喧闹的南京路作为灭资兴无的前哨,我们民兵也要把车间作为反腐蚀斗争的战场”。
一天,缝纫组有个女青年,买了块花布,要裁剪组的民兵战士王师傅帮她裁剪一件小包袖衬衫。老王师傅一听,觉得这种式样不好,心里火辣辣的。下班后,老王拿着布来找这个女青年。她高高兴兴地打开包一看,花布没有剪裁,大失所望。女青年面部表情的变化,使老王意识到这个女青年对毛主席关于要提倡艰苦奋斗的教导理解不深。自己是个老工人,不仅要以身作则,而且要帮助新工人提高认识,让她们树立艰苦奋斗的好作风。老王就向她介绍了十年来全厂职工和民兵坚持学习好八连,顶香风,战毒雾,打退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进攻的情况,并语重心长地说:“无产阶级对衣着的要求是朴素、大方、自然。资产阶级则是以奇装异服为漂亮、美丽。如果我们对这个发生兴趣,追求这些,就会中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毒害,发展下去是非常危险的!”王师傅的一席话,使那个女青年深受教育,她感谢王师傅给她补上了一堂生动具体的阶级教育课。
上海广大民兵在斗争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只有平时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在资产阶级糖衣炮弹面前打胜仗。黄浦区糖糕公司民兵营副营长郑国祥同志,原来是好八连的班长。一九六五年退伍后,被分配在南京路上崭新食品商店工作。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重温了毛主席关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教导,感到,现在南京路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资产阶级“香风毒雾”还经常向我们刮来。在南京路上站柜台,仍然要和在南京路上站岗一样,提高警惕,防止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袭。一次,郑国祥的爱人从农村来上海探亲,看到他盖的仍旧是部队里发的已经洗白了的被子,穿的依旧是部队里发的补钉摞补钉的军装和袜子,便劝他买几件衣服,添置床被子。郑国祥说:“艰苦奋斗是我们无产阶级的政治本色!一个人生活上要求高了,思想就会慢慢地蜕化变质。这些东西虽然旧了,但是,补补洗洗还可以用。看到这些东西,就使我想起连队的光荣传统,增添
‘拒腐蚀,永不沾’的斗志……。”他说服了爱人,现在依然穿着旧军装,盖着旧棉被。
一尘不染
“好八连身居闹市,一尘不染;我们要身居苗圃,不拿一草一花”。上海龙华苗圃的民兵战士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龙华苗圃里各种时令花卉,应有尽有。可是,民兵战士都自觉关闭“后门”,从不私拿。即使要买树苗花秧回去绿化环境,也按手续到有关部门按市价计算。圃内的橘子、生梨、枣子……累累果实压弯树枝,没有一个民兵伸手去摘一只尝尝口味。哪怕是熟透了掉在地上,大家也都自觉拣起来送给有关部门。一次,民兵在苗圃的池塘里捕捉了五千多斤鱼,有人主张内部销售一些。党支部意识到这是生活上闹特殊的一种表现。就引导大家以这些鱼该不该内部处理为题展开讨论,许多民兵战士说:“好八连战士把开荒地种出来的蔬菜都供给市场,处处从人民利益出发;我们向好八连学习,就不能只想到自己多吃点鱼,应该支援国家市场”。于是,大家愉快地把鱼全部送交水产公司。
十年来,上海民兵还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情上做起,增强“一尘不染”的免疫力。上海铁路分局车辆段一个民兵战士,工作手套破了又补,补了再用,一直舍不得用新的。原来他打算把节省下来的手套拆掉织衣服。但他想起好八连战士勤俭节约为人民,艰苦奋斗干革命的事迹,便主动把节省下来的手套交公。有人问他:“这是你节省下来的手套,为什么还交公呢?”他回答说:“节约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把国家发的劳动防护用品节约下来供自己私用,这就是损公肥私。”这句话反映了上海民兵的思想风格。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老战场上新雷声
——记“地雷大王”王来法和李峪村的青年民兵们
“轰隆、轰隆”的地雷爆炸声,响彻太行山麓、漳河两岸。每当人们听到这老战场上的新雷声,不由得想起民兵战斗英雄、“地雷大王”王来法不忘老传统,精心育新苗的事迹。
王来法是山西省武乡县李峪村六十多岁的老民兵。抗日战争时期,他巧摆地雷阵,横截蟠武路,威震太行区,于一九四四年,出席了太行边区首届群英会,荣获了“地雷大王”的称号。解放后,他不忘革命传统,更加热爱民兵工作,经常给民兵忆传统,讲战法,宣传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在老英雄王来法的帮助下,今日的李峪大队,传统战法开新花,一代新人在茁壮成长。青年爆炸手暴国英就是突出的一个。
暴国英是一个二十岁上下的青年民兵,从小喜爱玩刀弄枪,见了黑亮亮的步枪,他总要摸一摸,爱不释手。可是,对地雷这玩艺儿,他从不沾手。一次,李峪大队的全体民兵集合在村东的关道坡上,听老民兵王来法讲抗日时期用地雷炸毁鬼子汽车的战例,暴国英不耐烦地说:“现在有了原子弹,何必还要玩弄这铁圪蛋?”国英的话当即受到批评。他一时想不通,气冲冲地回了家。
王来法想,战争年代,我们用土枪土炮土地雷,打败了洋枪洋炮洋鬼子。现在有些民兵却看不起这土地雷,是忘记了老传统,丢掉了传家宝的表现。问题虽然出在青年民兵身上,责任却在我们老一辈民兵身上。我们不仅要把枪杆子交给青年民兵,更要把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传给他们。当天晚上,王来法就去国英家。一进门,只见国英爹暴瑞小正靠在炕沿边,一个劲地抽烟。看见王来法进来,忙说:“老伙计,我正要去找你哩!快来教育教育咱国英吧!”来法说:“今天的事我全知道,教育新一代的民兵是我们老民兵的责任啊!”暴瑞小和王来法是革命战争年代同生死、共患难的老战友。他俩商量了一阵,把国英叫过来,开始了家庭传统教育课。灯下他们共同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认为民兵的重要战斗方法是地雷爆炸,地雷运动应该使之普及于一切乡村中。接着,暴瑞小就给国英讲起了抗日时期李峪民兵用地雷消灭敌人的故事:
那是一九四三年五月的一天,盘踞在段村的两千多个日本鬼子出发“扫荡”了。这时,王来法带了十六个民兵,背着地雷来到村西的桥房圪廊,把三颗地雷埋成三角形,作好伪装后,就隐蔽在十八亩坟圪梁上了望。过了两顿饭工夫,日寇大队人马窜了过来,一个军官骑着洋马,不时架起望远镜向周围扫视。后面尾随着二、三十个鬼子,闯进了地雷区。一阵爆炸声响过,日军头子落马丧命,洋马也被炸飞了半个身子,尾随的鬼子乱成一团,四处乱滚,又挨了民兵射击组的冷枪。暴瑞小讲到这里,国英惭愧得低下了头。瑞小接着说:“那阵儿,你来法叔就是靠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带领李峪民兵用土枪土炮土地雷,打死打伤洋枪洋炮武装的日本鬼子和伪军一百六十二名。这土地雷可是咱民兵的传家宝啊!”
听完这个故事,暴国英深受教育。当场表示:“我一定要把传统战法接过来,传下去。”第二天,他主动向民兵连检查了自己的错误,并一连三次跑到王来法家里,让王来法给他讲地雷爆炸技术。打那以后,暴国英成了“地雷迷”,经常背地雷下地,刻苦钻研地雷的装置,埋设技术。一有空就练。在田间地头练,在院里炕头练,日复一日苦练,终于成了民兵连的地雷爆炸手。
王来法帮助国英成了地雷爆炸手的生动事迹深刻地教育了全体民兵,推动了传统教育活动的开展。在田间地头,在山沟河畔,在荆棘丛生的山地里,在宽阔平坦的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王来法和民兵们在一起,带着敌情,勤学苦练军事技术。
王来法尽管有病,但一想到培养新一代民兵,就把疾病忘得一干二净。有一回,公社武装部赵部长想请王来法给集训的民兵干部讲授埋雷技术。一见他身体不好,赵部长把话咽回去了。王来法知道了他的来意,就说:“不怕,我的身体能坚持。这是落实毛主席的指示,咱们要争分夺秒地去干”。第二天一早,当民兵干部刚刚起床,王来法就已翻山越岭,步行二十多里,来到了公社集训队。他饭没吃一口,水没喝一碗,就给大家讲了地雷的性能、特点、构造原理,一次次给大家做示范表演,一次次手把手地教大家埋雷技术。
为了使革命传统代代相传,王来法还请人帮忙编写了《蟠武路上地雷战》、《民兵巧摆地雷阵》等教材。有人问他:“现在还编这个干啥?”他说:“要教育青年人,不忘老传统。”如今在“地雷大王”的家乡,民兵们不仅熟练地掌握了王来法创造的十字梅花雷等十五种埋雷技术,还克服困难,试制成功了反坦克雷等六种新地雷。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团结战斗在三江口上
——记滇、黔、桂边界的各族民兵
在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交界处,有一个三江口,是南盘江、九龙河、多衣河汇合的地方。这三条江河就象三条彩带,把三江口沿岸的布依、壮、彝、汉等各族人民紧紧地连结在一起。各族民兵,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互学互帮,并肩前进,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团结战斗之歌。
一个初春的早晨,三江口上突然响起一阵“嘟嘟”的牛角声。有人在喊:“老虎咬死牛啦!老虎咬死牛啦!……”
喊声迅速传遍了附近的村寨,正在田里劳动的各族民兵纷纷武装集合,向老虎咬死牛的纳蚌岭奔去,把草深刺密的山窝包围起来,步步往里搜索。
突然,呼的一声,一只黄斑间白的老虎从沟底跳了上来,直往搜索的民兵扑来。走在前面的广西壮族民兵副排长韦发珍,急忙往旁边一闪,避开老虎,回过头来就是一枪,子弹从老虎背脊擦过。老虎大吼一声,腾空而起,掉转头来,朝着韦发珍猛扑下来。韦发珍一脚被山藤绊住,动作不便,处境十分危险。云南布依族民兵董小旺急步上前,一把推开韦发珍。不料他的右臂却被老虎咬住。韦发珍连忙举起枪托,照着虎腰猛劈下去,老虎嗷的一声,翻身滚入沟中,暴跳着大声咆哮,还想窜过来吃人。这时,民兵们纷纷赶到,对准老虎连发数枪,才把这只三百零六斤的老虎打死。
三江口民兵,不仅对自然界的害人虫毫不放松;对社会上的害人虫,更是百倍警惕。
一个隆冬的傍晚,贵州密秧田生产队的民兵,发现了一个行迹可疑的陌生人。信号一发出,各村寨的广播喇叭发出了紧急的号令。一霎时,三江口布下了天罗地网。云南高寨的民兵埋伏在后山,广西平寨的民兵卡住了江面渡口,贵州密秧田的民兵则沿着江边小道追寻,追上了陌生人,原来这是个外地逃来的坏分子。
三江口各族民兵,既是保卫边寨的战斗队,又是建设山区的突击队。他们在共同的战斗中,团结协作,互相支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一九六九年,三江口各族民兵联合起来,斩断多衣河,建成了两座水电站,使三江口上的村村寨寨用上了电灯,安上了广播喇叭,用上了机器。一九七一年插早稻的时候,云南高寨布依族民兵知道贵州密秧田生产队劳动力比较少,插秧进度慢,怕他们误过季节,便组成突击队前往支援。云南高寨布依族住在山顶上,交纳公粮都得肩挑马驮,耽误生产。广西平寨生产队壮族民兵,立即驾着两只大木船开过江去,帮助他们把公粮运到三十里外的国家粮库,又把国家支援他们的化肥给运回来。
在共同的斗争中,三江口各族民兵的革命情谊越来越深。他们胸怀革命全局,不分彼此,只要有利于革命团结,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大家全力以赴。有一年八月间,三江口地区连续下了一个多星期的暴雨,南盘江发生了百年罕见的大洪水。位于江边的广西八大河粮站快要被洪水淹了,民兵正在突击搬运粮食。隔河相望的云南西林寨的民兵知道了这个情况,立即组成运粮抢险队,驾起两只大木船,横过波涛汹涌的南盘江前去抢救。他们并肩连续战斗了两个昼夜,把四十二万多斤粮食全部抢救出来。与此同时,一场抢救成熟庄稼的战斗也正在云南新寨展开,原来,这个队的五亩稻谷也被洪水淹没了,贵州密秧田、广西平寨的民兵就把木船划到田中,和云南的民兵、社员群众一起,抢收了两千多斤稻谷。
三江口各族民兵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搞好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一次,云南八大河大队民兵连进行水上实弹射击,布依族民兵武装渡江,一边踩水,一边射击,岸上的靶子应声而倒。广西八大河大队壮族民兵副营长韦发光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便集合了民兵来到河边参观。
广西八大河大队壮族民兵政治学习搞得好。去年,他们结合批修整风运动,开办了政治、文化夜校。云南八大河民兵连长田永贵带了几个民兵干部划着小船去学习,还请韦发光和夜校辅导员介绍办校经验。田永贵回去以后,带领民兵也把夜校办了起来。就这样,政治夜校的红花开遍了南盘江两岸的山寨。
三江口上各族民兵团结战斗的故事在滇、黔、桂边界的各族人民群众中广泛传颂着。他们满怀激情地唱道:隔山隔水不隔心,各族民兵一家亲;三江口上好儿郎,携手并肩保边疆!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奋不顾身救亲人
今年五月的一天,天刚蒙蒙亮,北京丰台区黄土岗公社汾庄民兵连长刘树生带领民兵连,已经来到田间浇瓜地。当他们干得正起劲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咔嚓”一声,刘树生顺着响声看去,只见电线杆连同在上面操作的解放军战士倒了下来。他放下手里的活,急速向负伤的战士奔去。跑到跟前一看,战士的头部出血,一根电线落在战士身上。时间就是生命。刘树生不顾自己的安危,一个箭步窜过去,用手甩开搭在战士身上的电线。电源切断了,可是,触电的解放军战士脸色苍白,昏迷不醒,脸上不住地流着鲜血,生命处在危险中,必须立即抢救。但是,在这偏僻的田野里,要医生没医生,要药没药啊!怎么办呢?
这时,王杰、刘英俊的英雄形象闪现在他的眼前,他想:亲人解放军是我们的工农子弟兵,他们出了事情,我们不能看着不管。刘树生急忙脱下自己的衣服,包扎在战士的头上,又嘴对嘴地进行人工呼吸。经过抢救,血止住了,亲人苏醒过来了。刘树生又把他背到医院。在医护人员的治疗下,负伤战士呼吸顺畅了,渐渐恢复了正常。刘树生又找来一辆客运三轮,把他送到部队。
不久,通讯兵某部指战员们来汾庄民兵连,感谢刘树生抢救人民子弟兵,并表示要遵照毛主席关于“解放军学全国人民”的教导,虚心地向民兵们学习,紧握手中枪,为保卫社会主义江山贡献力量。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飒爽英姿
广西阳朔县阳朔镇公社水上大队的女民兵在雨夜进行侦察训练。
  本报通讯员摄
广西涠洲岛上的女民兵在演习紧急出海。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