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6月1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广大职工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
工商部门互相配合节约大量棉纱棉布
新华社讯 全国商业和工业部门广大职工,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节约闹革命”的指示,积极开展棉布、棉纱的节约、代用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国共节约棉布七千一百万米,棉纱一万二千多件。
几年来,全国商业战线各级党组织,对棉布、棉纱的节约、代用工作十分重视。许多地区商业部门的领导干部,都亲自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职工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使棉布、棉纱的节约代用工作,做到层层有人负责,季季有安排,月月有检查。不少地区的商业部门充分发挥纽带作用,积极组织产、供、销、需各部门,同心协力,研究和试制代用品,千方百计地为国家节约棉纱棉布。天津市商业部门和工业、医疗卫生部门一起,经过多次试验,试制成功了医疗用纸、中膏药用纸和抛光轮用纸。两年来,共节约棉布二百零八万米,棉花十万斤。医疗用纸具有吸血、吸脓、透气性能好、无毒、无刺激、遇水不烂等特点,目前已在天津市医疗部门中广泛使用。抛光轮用纸比较耐磨,有弹性,拉力大,现在已有二十七个工厂使用纸轮抛光,收到了比布轮抛光更好的效果。为了提高胶鞋鞋帮的牢度,延长使用年限,减少棉布消耗,上海市商业部门会同工业、科研等单位,试制成功单面染色双层交织帆布,用这种帆布做的胶鞋鞋帮,使用牢度比原来的粘合帆布提高将近百分之三十。一九七二年,全市用这种双层交织帆布生产胶鞋九百万双,由于牢度提高,相当于节约棉布四十万米。
全国许多地区的商业部门和工业部门共同协作,用玻璃布代替棉布生产电线电缆、层压板、矿产品包装品等,不但节约了棉布,而且发挥了玻璃纤维绝缘性能好、防水、耐腐蚀的特点,大大延长了使用期限。有的地区还用合成纤维布、草帘子代替过滤布,效果都很好。煤矿井下的通风设备——导风筒,过去都用棉帆布涂橡胶制成,因为井下潮湿,棉纤维容易腐蚀,消耗量很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天津市商业部门同天津玻璃纤维厂以及红岩、红旗橡胶厂等单位配合,制成了玻璃纤维导风筒和玻璃纤维与棉纱交织的导风筒。五年来生产了五十九万八千条,共为国家节约帆布八百万米。吉林市石井沟联合化工厂生产一种强碱性双氰胺,过去是用帆布过滤,现在改用草帘子铺沙子过滤,不但使过滤效率提高了一倍,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还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帆布。
商业部门还积极协助工业部门改进产品结构,开展修旧利废,对各种工业用布尽量做到一料多用,物尽其用,进一步挖掘了节约棉布、棉纱的潜力。许多商业部门在调查中发现,利用棉布做原料的一些生产部门,经常剪下大量的碎布,这些下脚料没有得到合理利用;而另一些用棉布生产小商品的工业部门,又把整批的布裁成碎料使用,这样就造成很大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上海、天津、武汉、西安等许多地区的商业部门成立了收购小组,采取“按人定点,下厂收购,分类挑选,统一供应”的方法,把纺织印染、针织复制、外贸出口和服装加工等部门的轴头布、印花衬布、废旧包装布、碎布条、小布块等边角下料,统一收购进来,经过挑选、分类,分别供应给有关生产单位做原料,生产手提包、枕套、童帽、围腰、书包、线绳、线手套、网兜、行李绳等各种小商品,既节约了纱布,也保障了市场供应。广州市商业部门坚持回收各种包装布。这个市每年生产内销纺织品六千万米,由于坚持回收复用,十年来没有用过一尺新布做包装布。
各地商业和劳动管理部门还协助工业部门推广北京市北郊木材厂节约劳动保护用布的经验。这个厂从一九六九年改革劳动保护用品发放、管理制度以来,广大群众自觉地坚持修旧利废,做到能用旧的就不领新的,三年中全厂共节约棉布六千五百八十八米。许多地区推广了这个厂的经验后,都取得了效果。


第3版()
专栏:

大连玻璃制品厂积极改善劳动环境
从根本上杜绝矽肺病的危害
据新华社沈阳电 大连玻璃制品厂党委坚决依靠群众,努力改善劳动卫生条件,使原来尘雾弥漫的玻璃原料车间光线充足,空气清新,从根本上杜绝了矽肺病的产生,保护了工人的身体健康,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去年这个车间的产量,就比历史上产量最高的一九六六年增长了一倍多。
大连玻璃制品厂是一个有五十多年历史的老厂。玻璃原料在粉碎、加工的过程中,矽尘到处飞扬,工人容易得矽肺病。解放后,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工厂采取了许多防尘措施,使原来矽尘最多的原料车间,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矽尘量,由一千多毫克逐步下降到三点七毫克。但是由于这个指标还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矽肺病的发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厂的革委会把进一步降低矽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主要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原料车间参加劳动,了解情况,并且组织了“三结合”防尘小组,同广大工人群众一起与矽尘展开了斗争。经过几十次反复试验,他们终于试验成功了原料粉碎由干碾改成水碾的新工艺,使矽尘浓度一下子就降到了每立方米零点五毫克,比国家规定的标准还低了一点五毫克。与此同时,他们还发动群众,针对劳动强度最大的环节,开展技术革新,使原料车间的十几道工序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连动化,大大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3版()
专栏:

衡阳机务段七一七机车组
安全行车十五年
节省用煤四百吨
据新华社长沙电 衡阳铁路分局衡阳机务段七一七机车组,把保证行车安全当作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具体行动,从一九五八年以来,连续十五年安全行车一百八十多万公里,节省机车用煤四百多吨,出色地完成了运输任务。
七一七机车组主要担负衡阳机务段西、南、北三个区段四百七十多公里线路上的客车牵引任务。这个机车组坚持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使职工不断克服麻痹松劲情绪,在各种情况下都做到确保安全行车。
七一七机车组还把提高技术业务水平和加强对机车的维护保养,作为保证安全行车的一个重要环节。他们坚持政治挂帅,为革命刻苦学习技术。机车组建立了技术业务学习制度,以老带新、互教互学。


第3版()
专栏:

淮上行
一个细雨蒙蒙的拂晓,记者从淮河岸边最大的港口蚌埠,登上开往淮南古镇正阳关的“前进”号客轮,对迅猛发展的淮河航运事业作了一次旅行访问。
随着一声汽笛长鸣,客轮渐渐离开了蚌埠港。站在船头望去,只见十里码头上,灯火明亮,轮船货驳,进出繁忙。卸下的以及待装的煤炭、粮食、烟叶和化肥堆积如山,各种钢材、农业机械和日用百货摆满货场。
在船舱里,老船长陈占元向记者介绍了淮河航运事业在旧社会的悲惨历史和今天的崭新面貌。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淮河的河道淤塞非常严重。千里淮河,只有从临淮关到正阳关一段勉强可以通航。就是这一段航行也很困难,有所谓“三弯九嘴十八岗”“七个半暗山(礁)到正阳”的说法。那时有谁来过问什么航道、航标?因此,淮河上翻船、沉船的事件经常发生,不知有多少贫苦的船工葬身河底。
解放后,在毛主席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指引下,豫、皖、苏、鲁四省人民团结治水,使淮河面貌焕然一新。治淮工程不仅使淮河尽了灌溉之利,同时也保证了淮河常年通航的水位,开辟出了一条条新的航道。如今,千里淮河航运四通八达,轮船逆淮而上,可通河南省的淮滨,顺淮而下,可入洪泽湖。从洪泽湖既可以经大运河入长江,直达祖国门户上海,又可以通向淮北新开的人工长河新汴河。几条主要支流上也有轮船通航,颖河通到京广铁路线上的漯河市,淠河可达大别山区的霍山县,涡河与淮北新建的濉阜铁路相连。目前,在淮河与涡河之间的广阔平原上,二十多万治淮大军正在开挖又一条人工长河——全长一百三十多公里的茨淮新河。待茨淮新河挖通以后,从蚌埠开往淮北重镇阜阳的船只,就不用再从正阳关转道,而可以从怀远直驶阜阳了。
据淮河航运局有关部门统计,现在的淮河航运里程,比解放初期增长了五倍,机动船舶马力增长了四十多倍,货运量增长了三十六倍。仅今年第一季度完成的支农物资和其它一些物资的货运量,就相当于一九四九年全年货运量的十倍。
在和记者的交谈中,船工们谈到了淮河航运工人千方百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许多事迹。去年春天,经过长期航行的“驳八队”的船只,应当停航把船油漆一遍了。但当时正是春耕物资运输的繁忙季节。于是,工人们提出要闯出一条不停航油船的新路来。他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得到了党组织的支持。副队长把老船工们找在一起,成立了技术指导小组,指导各船先漆好了甲板和船舷上半部。但下半部怎么办呢?老木工们决心设法趟着浪尖维修。在老船工的带领下,各船的工人把跳板贴着水面吊在船舷上,然后拴上保险绳,在跳板上进行作业。去年,这个船队在航行中进行船舶维修保养四百多个工时,为国家节省了许多费用,还多运送货物一百三十多万吨公里。
在去年淮北地区抗旱最紧张的时候,一天“红卫”客轮即将从正阳关港开航,颖上县木干子排灌站的职工从寿县运来一台大变压器赶到码头。“红卫”客轮的船员们立即把这台成吨重的变压器搬到船上。木干子排灌站在杨湖镇和王岗站之间,如果按站停靠,上岸后还要费很大劲才能把变压器弄到排灌站。于是,船员们在旅客的赞同下,决定破例停靠。到了木干子以后,由于离岸较远,变压器无法直接抬到岸上。船员们纷纷跳到水里,搭起坚固的跳板,用了一个半小时才把笨重的变压器搬到岸上,及时支援了抗旱。
“前进”轮迎着晨风破浪前进。沿途闪闪发光的航标灯,不由地使人想起那些冒着严寒酷暑日夜辛劳的航道工人们。二十多年来,他们配合治淮大军,对淮河以及颖、涡、淠、浍等主要支流的浅滩障碍进行了疏浚和打捞;同时根据淮河的特点,利用我国古代治水的经验,采取拦水冲沙的办法,防止沙沉河浅。他们还在千里淮河上装上了数百座电气化、自动化的航标。夜晚,这些航标就象颗颗明珠,指引着航船胜利前进,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在客舱里,几位年老的旅客向记者谈起了在淮河旅行的感受。他们说,解放前,劳动人民在淮河上旅行不用想坐什么客轮,能挤上货船就不错了。那时,出门乘船不但要挨冻受饿,连生命也没有保障。一次,有一条叫“沙淮”的货船,资本家为了赚钱,下舱里已装满了人,上面还拚命堆货,结果在正阳关附近翻了船,一百多名旅客全部遇难。
解放后,淮河上出现了“前进”、“淮伟”、“淮明”、“飞跃”等大型内河客轮,支流上行驶着安徽造的新式浅水客轮。广大船员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今年春节前几天,淮北地区连天风雪,由蒙城开往河溜的小客轮被迫停航,蒙城航运站前挤满了参加开挖茨淮新河的河溜民工,他们焦急地等待着乘船回家过春节。当时,“前进”号客轮正好从蚌埠开到蒙城。船长肖玉斌看到这种情形,便和船员们商量,决定连夜把这批民工送回河溜。由蒙城至河溜的航道比较窄,加上风雪,夜航就更加困难。肖玉斌打开船头的探照灯,拉开驾驶舱的挡风玻璃,不顾风雪的扑打,紧握舵轮,全神贯注地驾驶着客轮前进。凌晨三时许,船到了河溜。船员们怕阶级弟兄在风雪之夜行走不便,又留他们在船上休息到天明。
记者正同旅客们热烈攀谈,“前进”轮已驶进煤城淮南的港口。码头上是一派繁忙的景象:飞转的皮带运输机上,乌黑的煤炭不停地向一艘艘驳船倾泻;高大的起重机象巨人的手臂,正不停地在装卸货物。码头上的职工告诉记者,解放前这里是一片沙滩,仅有一座石码头,连两吨货船也不能靠岸,工人们不得不在泥泞的河滩上进行艰苦的装卸劳动。如今,这里已建有六个货运码头和一个客运码头,还兴建了一座宽敞的旅客候船室。整个港口正向机械化迈进。现在淮南港口的吞吐量比解放初期增加了将近一百倍。
从蚌埠出发,船行十一小时到达了正阳。过去,这段路要走三天三夜。正阳关位于淮、颖、淠三河汇合处,素有“七十二水通正阳”之说,一向以农副产品集散地闻名。可是到解放时,正阳码头只是一片泥滩,轮船公司就在泥滩上摆着一张桌子卖票,旅客就靠一块跳板上船。今天,一座崭新的栈桥式的码头建设起来了,港口岸边,桅杆林立,新型的“大庆”、“东方红”等客轮,从这里出发开往淮河的上游和支流,把大批粮食、棉花、油料和土副产品运到城市和工厂;又把许多工业产品从这里输向寿县、霍邱、颖上、凤台等县的边远农村。
淮河,这条在旧社会给劳动人民带来无穷苦难的“害河”,今天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已成为安徽省最重要的水路交通线,正在为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3版()
专栏:

深山开出幸福路
——记福建省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
背山面海的福建省,高山和丘陵的面积占百分之八十以上。解放前由于交通闭塞,有所谓“闽道更比蜀道难”之说。从一九一九年修建闽南公路算起,到一九四九年解放前夕,全省公路名义上有一千八百多公里,实际通车的里程只有九百多公里。山区的劳动人民饱受交通不便之苦。解放以后,福建省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和交通战线职工一起,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公路交通的落后面貌。到一九六五年,全省公路通车的里程激增至一万四千二百多公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进一步发展到一万九千九百多公里。现在,这个省不仅县县通了汽车,而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公社也通了汽车。人们在水深流急的闽江、九龙江、乌龙江等江河上,架起了一座座富有民族特色的石栏桥和钢筋混凝土桥,代替原来的简易公路桥。目前,全省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
福建人民在建设公路中,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地处闽北山区的将乐县余坊公社,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曾经到过的地方。这里的贫下中农和社员们,发扬当年老红军的革命精神,意气风发地向大自然开战。这个公社的朱岭头大队在修路中遇到陡立的悬崖峭壁,上面尽是坚硬的大青石,有一块还突出地伸向深谷,好似张开的老虎口。为了排除这个障碍,大队民兵连长、共产党员严明华带头把绳子系在腰上,和开山突击队一起,攀上“老虎口”,然后悬在半空,冒着砭人肌骨的寒风,一锤一锤地在“山羊不敢走,猴子也发愁”的峭壁上打炮眼,装炸药。他们终于征服“老虎口”,绕过三十多个山头,跨过四十多条山涧,开出一条全长十四公里的简易公路。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余坊公社的社员们共挖土石二十多万方,修成公路六十多公里。革命老根据地宁德县人民在县委的带领下,上山采草药,伐土藤条和杂木棒,通过发展副业生产筹措资金,购买了大批铁锤、钢钎、雷管、炸药等筑路物资。目前,全县已开出干线公路、森林公路和厂矿专用公路三百四十多公里,简易公路五百多公里。当年“路隘林深苔滑”的宁化县,如今公路四通八达,汽车往来如穿梭,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随着公路线的迅速延伸,福建人民又斗志昂扬地投入了征服急流险滩、架设公路桥梁的战斗。乌龙江下游峡口,是福建省公路交通大动脉——福(州)厦(门)线的咽喉。公路桥梁建成以前,两岸汽车都靠渡轮运送过江,每遇台风、洪水,交通就要中断。福建省革委会决定在这里建设一座公路大桥。三千多名建桥职工、福建前线部队指战员和附近人民公社社员,满怀壮志豪情,从四面八方赶来,云集在乌龙江江畔。这里水流湍急,漩涡四布,河床地质情况又很复杂,加上濒临东海,江水受海潮影响,形成两个流向,给建桥工程带来不少困难。为了征服“乌龙”,建桥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分头走访了峡口两岸的贫下中农和老渔民,深入了解乌龙江的历史;他们还冒着狂风暴雨,乘着测量船,在翻腾的江中心坚持测量工作,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绘出了大桥的设计蓝图。在施工中,他们和参加建桥的解放军指战员和人民公社社员一道,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努力加快建设速度。福州、厦门、三明、莆田等地四十多个工厂的工人,土法上马,土洋结合,赶制出大批建桥设备和器材;兄弟地区的许多单位也给建桥工程以大力支持。这样,就顺利建成了我国目前最大跨度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公路桥梁——乌龙江大桥。九龙江上游的金山渡口,是华安县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以前汽车来往依靠轮渡。一九七一年,县革委会带领群众,充分利用当地的石头作材料,用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建成了全长一百六十二米的大石拱桥——金山大桥。近几年间,单是宁德地区新建的公路桥梁就有赛岐大桥、八都大桥、五里亭大桥等六十二座,总长三千四百六十多米。其中,二百米以上的桥梁有九座,这些桥梁,象一条条彩虹出现在江河急流之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全省新建和改建的永久性公路桥梁共二千三百多座,总长五万多米,比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五年间修建的永久性公路桥梁长度的总和还多一万多米。这些桥梁的建成,使全省公路进一步联成一气,畅通无阻。
长年累月活跃在崇山峻岭之中的养路工人,精心保养着每一段公路,为全省的公路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
由于公路交通的迅速发展,福建广大山区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三明地区的尤溪县,境内群峰起伏,过去唯一的交通孔道是滩多流急的尤溪。因为交通不便,这个县进进出出的物资,百分之八十以上靠肩挑人抬。现在,这个县已有六百多公里公路,深山里的大批木材、毛竹、香菇通过公路源源外运,支援国家建设;山区人民需要的布匹、胶鞋、收音机、热水瓶等日用品和鲜鱼等食品,也及时得到供应,改善了山区群众的生活。在戴云山麓的永春县,解放以前只有四十五公里坎坷不平的公路,地方工业也很落后。现在,全县公路延伸到高山深处,煤、铁、石灰石等矿藏已被开发出来,小型工厂矿山和一百七十多个小型水电站,犹如烂漫的山花,在城乡绽开。 新华社记者


第3版()
专栏:

宁夏西北煤矿机械电器制造厂注意发挥老工人的作用,和重视对青年工人的培养。这是老工人符宝双(右)帮助青年工人掌握500瓩电动机的下线技术。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