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6月1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百花盛开 欣欣向荣
——评首都“五一”游园活动部分文艺节目
小丘
今年首都“五一”国际劳动节游园活动的文艺节目,丰富多采,绚丽夺目。这些节目的创作和演出,是首都广大业余和专业文艺工作者,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勇于实践,敢于创造而取得的新成果。
革命的文艺作品要很好地反映出今天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就要在党的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基本路线的指引下,准确、深刻地描写社会主义社会里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这次游园演出中的一些较好的作品,在这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快板书《犟姑娘》,通过到草原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姜红芳为驯服烈马而引起的一场风波,反映了以党支书格尔亮为首的广大贫下中牧和知识青年,同暗藏的阶级敌人之间展开的尖锐、激烈的斗争,生动地刻画了英雄人物高度的阶级警惕性与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北京琴书《传家宝》,通过共产党员李师傅与青年工人小包对待一套工作服的两种不同态度,反映了两种世界观的斗争,写出了李师傅用身教言教帮助小包提高路线斗争觉悟,立志继承艰苦奋斗革命传统的动人事迹。舞蹈《育苗》,通过富有生活气息的撒种育苗的舞蹈动作,表现了贫下中农对下乡知识青年进行的再教育,形象地揭示了育苗又育人的哲理。这些作品,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对敌斗争和人民内部两种思想的斗争,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在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满腔热情、千方百计地塑造工农兵的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从这次游园节目中可以看到:广大革命文艺工作者,通过认真学习革命样板戏的经验,调动各种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段,为塑造工农兵的英雄形象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舞蹈《雪山上的好“门巴”》,通过女军医帮助被牧主弄瞎双眼的藏族老阿爸重见光明的故事,歌颂了军民鱼水深情和民族团结友爱。作品着重刻画了全心全意为藏胞服务的女军医的形象,既注意在群舞中突出英雄人物的主导地位,又特意在关键场合为她设计了一段独舞,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舞蹈语汇,细致地揭示了她的内心活动。老阿爸重见光明的刹那间,旭日东升,山泉奔流,百花开放的环境渲染手法;结尾时,女医生背上药箱,奔赴新的战斗途程的处理,都对刻画英雄形象起了较好的烘托作用。相声《高原彩虹》、《红梅》,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刻画和歌颂了先进人物。相声的“包袱”在这里是作为刻画正面人物的一种手段,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它所引起的艺术效果,决不是那种空乏庸俗的笑声,而是赞颂先进人物的健康善意的欢笑。这些创作实践证明:只要认真学习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在深入工农兵生活的基础上,正确运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努力遵循“三突出”的创作原则,在人物的典型化和情节的提炼上下工夫,中小型歌舞、曲艺节目是完全可以塑造出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工农兵英雄形象的。
为了表现新内容,塑造新人物,需要在艺术形式上有所创新。这是文艺革命的重要课题。这次游园节目在这方面也作出了努力,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艺术形式的创新,要服从于所反映的思想内容,要与作品所表现的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相协调。男声齐唱《连队生活歌曲(六首)》,通过连队战士生活的几个片断,反映部队在批修整风中,批判了刘少奇一类骗子的修正主义军事路线,从实战出发,加强军事训练的火热的连队生活。这组歌曲,在形式上结合了队列歌曲与表演唱的不同特点,使用了精炼单纯的音乐语言,感情充沛地唱出了当前连队的生活气氛和战士的精神面貌。单弦《一盆饭》,根据形式服从内容的原则,大胆摆脱了旧曲牌的格律束缚;在吐字行腔方面,也吸收了一些革命歌曲的音调,并根据内容和感情的需要,而有所创新。这一切,都使作品的艺术表现与思想内容显得十分和谐统一。
少年儿童文艺是社会主义文艺的一个重要部分。丰富多采的少年儿童文艺节目大量涌现,引人注目,也是这次游园节目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些少年儿童节目,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童声独唱《我们是红小兵》,唱出了红小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跟着毛主席,乘风破浪前进”的坚强决心。通过小演员清新的歌声,抒发了红小兵誓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豪情壮志。表演唱《猜谜语》,饶有风趣地通过小朋友们互相猜“高炉”、“拖拉机”、“枪”的谜语,有说有唱地表现了孩子们学工、学农、学军,长大要当工农兵的美好理想。这些思想性很强的少年儿童文艺作品,对过去那种单纯强调儿童心理特征而忽视政治内容的所谓“童心”论的资产阶级观点,也是有力的批判。
这些少年儿童节目,不但思想健康,而且形象鲜明。舞蹈《我爱北京天安门》,短小精悍,层次分明,造型优美;舞台上的孩子们,犹如在毛泽东思想的雨露阳光下,盛开在天安门前的向阳花。欢腾流畅的曲调,矫健活泼的动作,形象地表达了少年儿童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敬爱的纯朴感情。《草原红小兵》,是反映内蒙古草原上红小兵苦练杀敌本领、保卫祖国边疆的舞蹈。它以蒙古族民间舞为基础,揉进了一些京剧武功的翻腾动作,表现挎枪骑马、渡越艰险的练兵场面,塑造了英姿飒爽、气势豪迈的草原红小兵的形象,富有民族风格和生活气息。山东快书《为革命而练》,比较成功地塑造了艰苦锻炼、风格高尚的小乒乓球运动员黄小坚的形象。
这些少年儿童节目,深入浅出,生动活泼。鲁迅在论到儿童文艺时强调指出:“但要启蒙,即必须能懂。”又说:“‘懂’是最要紧的”。这些节目在选材和表现上,很注意儿童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幼儿舞蹈《我们从小爱劳动》,选取了洗手绢这个幼儿园里的生活素材,经过提炼加工,表达了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的主题思想。这个舞蹈,曲调明快,动作简洁,适合于幼儿表演。天津快板《拔河》,通过两班小运动员的拔河比赛,说明了反骄破满、团结胜利的重要意义。《拔河》的表演把快板戏剧化了,使作品的主题思想,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传达给观众。
这次“五一”游园活动的文艺演出,展现了首都群众文艺运动欣欣向荣的局面。其中,有的作品可能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只要我们广泛听取意见,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工,精益求精,就一定能够逐步改好。让我们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指引下,在党的领导下,以革命样板戏为榜样,敢于实践,大胆革新,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来,争取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更大的繁荣和发展。


第3版()
专栏:

育苗(大兴县业余宣传队演出) 苗地 速写


第3版()
专栏:

曲艺园地开新花
北京曲艺团 李增瑞 陈涌泉
首都的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在今年“五一”节的游园活动中,演出了一些曲艺节目。这些节目,内容健康,形式活泼,富有生活气息。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广大工农兵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
塑造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这些曲艺作品,学习革命样板戏的经验,努力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相声《红梅》,描述居民代销店的代销员二嫂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相声《高原彩虹》,颂扬铁道兵战士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出一个为革命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老班长的形象。北京琴书《传家宝》,通过师徒俩因对待一套工作服而引起的矛盾冲突,较好地反映了李师傅高度的路线斗争觉悟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单弦《一盆饭》,体现了“人民军队人民爱”的革命传统,比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贫农老大娘的形象。另外,少年儿童演出的山东快书《为革命而练》和天津快板《拔河》,生动地描写出祖国的花朵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茁壮成长的情景。这两个作品,选材新颖,思想性较强,在创作上比较成功,再加上小演员生动活泼的表演艺术,更增加了感染力。
相声这种艺术形式,过去主要是用于讽刺。《红梅》的创作,对用相声歌颂工农兵英雄人物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作者掌握相声的特点,一下笔的第一个“包袱”就比较巧妙地点出了主人公二嫂子。接着描写二嫂子的工作,使观众在笑声中了解到,她是个闲不住的人。作者在介绍代销店所经营的商品时,使用了第一人称,利用甲、乙两人的对话,歌颂了二嫂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另外,我们从作者安排的陪衬人物石奶奶身上,看到了群众对二嫂子的热爱。作者运用相声中“韵文垛句”的表现手法,为石奶奶安排了这样的台词:“二嫂子是个苦菜花,从小没爹又没妈,如今她,一个心眼为大家,你说说,咱不疼她谁疼她!”作者注意学习革命样板戏“三突出”的创作原则,在描写石奶奶时,较好地烘托了主要人物二嫂子,使人们了解到二嫂子“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的阶级根源,展现了先进人物与群众之间的血肉关系。《红梅》是个比较好的作品,它为相声如何描写工农兵英雄人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曲艺要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还必须提高表演技巧。曲艺的表演特点是“一人多角”、“出出进进”,作为一个曲艺演员应当重视演技的提高。单弦《一盆饭》的演员是一个有丰富经验的老演员。她在这次演出中之所以能较好地塑造出贫农张大娘的形象,是与她熟练的表演技巧和对剧本的深刻理解分不开的。单弦《一盆饭》,语言生动,活泼风趣。演员抓住剧本的这个特点,用丰富的表情,清脆的声音,唱出了张大娘对人民子弟兵的深厚的阶级情谊。在这个单弦中,以比较欢快的曲牌《农民乐》,表现张大娘迎接亲人解放军的欢乐心情。演员在演唱时,对曲牌进行了适当的处理,运用较多的数句,加快了速度,唱出来虽然快,但不乱,使人们感到张大娘的形象十分亲切可爱。在道白上,演员也特别注意了语气和表情的运用。当张大娘知道小李作了一顿夹生饭时,有这样一句话白:“咱呐!给亲人们再做一顿儿。”演员特别强调了这个“咱”字,因为她理解到“咱”不仅是重音字,而且它代表了张大娘一家和全体贫下中农。说这句话时,演员的脸上饱含着深情,使观众感到张大娘这句话是出自肺腑的,生动地体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情。在表现其他人物时,演员也能比较准确地抓住人物的特点加以刻画。如张大伯憨厚朴实的性格,战士们生龙活虎的形象和李小根作了夹生饭以后的心情,由于演员能够在剧本的基础上进行较好的再创造,使这个节目增添了光彩。
这次演出的曲艺作品,受到工农兵群众的热烈欢迎。我们深信,广大专业和业余的曲艺工作者只要坚定地沿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文艺路线前进,继续深入生活,努力实践,就一定能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第3版()
专栏:

在毛主席身边歌唱
宇晓
在最近公演的首都“五一”游园活动的部分文艺节目中,北京市东城区服务局的职工演出的女声小合唱《天安门前留个影》,是一首人物形象鲜明,思想感情真挚,艺术风格朴实的歌曲。
这首歌曲,通过大庆工人、大寨社员、边防战士,相会在北京,于天安门前留影的典型细节,生动地表达了工农兵英雄人物“来到敬爱的毛主席身边”,感到无比自豪、无比光荣的心情。满怀着革命激情的歌声,唱出了“大庆人骨头硬,‘两论’起家干革命”的英雄气概,唱出了“大寨人是英雄,战天斗地力无穷”的革命豪情,唱出了解放军战士
“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立新功”的战斗意志。
这首歌曲的歌词,以简练的笔墨,展现了工农兵的广阔的斗争生活图景——“石油滚滚的大庆”,“棉粮如山的大寨”,“风雪弥漫的边疆”……。它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他们的战斗岗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人物形象显得丰满厚实。这首歌词的艺术构思紧凑、严密。三段歌词,在层次结构上,既清晰鲜明,又紧相联系。它从工人、农民为“向先进学习来到北京”,战士为“向人民学习来到北京”,把三者的形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又扣住在天安门前留影这一“难忘”、“幸福”、“激动”的时刻,集中地表现了工农兵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共同的思想感情。
这首歌的音乐形象的塑造,与歌词结合得比较好。歌曲的开始与结尾,以及中间段落的第一部分,都是根据一个主导音乐形象发展出来的。开始的乐句,“万里山河万里红”是从后半拍起唱,这个节奏型一直贯串发展下去,具有说唱音乐的特点。其中,拖腔中空半拍的停顿(如“万里山河万里红”的“红”字的拖腔,
“相会在北京”的“北”字的拖腔),也增强了叙述的特点,使音乐形象更为感人。歌曲中间段落的第二部分,转为3/8的节拍,与前后两段的2/4节拍,形成对比。这个对比,使音乐形象又推进一步,由叙述情景转到抒发人物在天安门前留影时的激动心情。这段流畅的旋律,有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之感,较好地表达了广大工农兵在天安门前拍摄照片一瞬间内心蕴蓄的千言万语。
革命歌曲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包含的思想内容,要通过演唱展现出来。演唱,要把声与情统一起来,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塑造工农兵鲜明的音乐形象。东城区服务局的同志,在演唱《天安门前留个影》这首歌曲时,在声音上要求是严格的,每一个词句,每一个音符,都交代清楚、明确。这种力求达到声情统一的演唱方法,是应该提倡和值得学习的。
毛主席指出:“我们的音乐专门家应该注意群众的歌唱。”《天安门前留个影》这首歌曲,是业余文艺工作者与专业创作人员共同创作的作品。首都服务部门的摄影工作人员,他们每天都在天安门前为广大工农兵群众摄影,对工农兵群众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向往祖国的首都北京的炽热感情,是深有感受的。北京市东城区服务局的同志,在创作《天安门前留个影》的过程中,得到了专业创作人员的支持和帮助。这对我们广大的革命文艺工作者来说,是深有启发的。我们应该关心、支持群众的业余文艺创作,参加到工农兵群众的文艺创作活动中去,一方面向他们学习,吸收养料,一方面帮助他们,指导他们。


第3版()
专栏:

舞蹈创作的新收获
初澜
这次“五一”游园活动,演出了许多舞蹈节目。这些舞蹈,内容革命,形式健康,反映了广大工农兵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在社会主义大道上阔步前进的精神面貌。
革命的舞蹈艺术,要用舞蹈为工农兵英雄塑像。小型的集体舞蹈,也要积极反映工农兵的斗争生活,努力突出无产阶级英雄形象。《雪山上的好“门巴”》,通过一位解放军女医生为藏族人民治病的故事,表现了军队和人民的鱼水深情,比较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解放军女医生的形象。舞蹈围绕着塑造人物安排了一系列情节。一开场,表现女医生抢救婴儿和治好小女孩的腿;接着,重点表现女医生为藏族老人治好了双眼。老人对旧时代的控诉,使女医生激动万分,腾空的大跳,激烈的旋转,抒发了女医生定要为藏族人民解除病患的决心。经过女医生的精心治疗,终于使老人双目复明。光辉的太阳,美丽的河山,山泉奔泻,百花竞放,老人和群众一起跳起了欢乐的踢踏舞,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突然,远处传来了马蹄声,一位青年赶来求医出诊,女医生又背上药箱,去迎接新的战斗。这一处理,寓意很深,使女医生的形象更加动人。
舞蹈作品,要通过体现主题思想的艺术形象来感染人、教育人;而作品的主题思想,是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从工农兵的火热的斗争生活中不断提炼而形成的。《育苗》表现了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主题。这个主题,是舞蹈作者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经过不断提炼,不断深化,逐步形成的。一年前,大兴县业余宣传队编演了一个反映农业生产劳动的舞蹈。去年秋天,又把它改编成专表现播种的舞蹈。由于宣传队的同志们不断深入生活,他们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亲身得到了许多贫下中农的热情帮助,也接触了一些立志扎根农村的知识青年。他们在不断深入生活的基础上,把这个单纯表现播种的舞蹈,发展成通过播种着重表现贫下中农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的舞蹈,把“育苗”和“育人”巧妙地结合起来,使作品的主题思想有了一个新的飞跃,人物形象也比较鲜明突出了。
舞蹈动作,是舞蹈作品中塑造人物、表现内容的主要手段。革命样板戏的经验表明:舞蹈动作应该以工农兵火热斗争生活为依据,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批判地吸收古的、洋的、民间的舞蹈艺术中有生命力的部分,使之与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的动作相结合,创造出崭新的、典型化的舞蹈语汇,为表现革命内容、塑造工农兵英雄形象服务。《练兵场上》的战士舞蹈,《雪山上的好“门巴”》女医生的独舞,《采药》姑娘们身背竹筐手拿小镐上山采药的舞蹈形象,都是比较好的。《一点一滴》把擦机件的生活动作和东北秧歌中舞手绢的动作揉合在一起,表现工程兵战士的劳动情景。《金沙激浪》把划船摇橹动作和京剧舞蹈中劈叉等动作结合运用,表现铁道兵战士架着一只小船在奔腾咆哮的金沙江中破浪前进的情景。这些舞蹈形象,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民族风格,艺术感染力比较强。
这次“五一”游园活动中的舞蹈节目,总的来说,表演艺术水平普遍有所提高。如《练兵场上》舞蹈演员的基本功训练和表演气质都是比较好的,舞蹈动作整齐,一招一式都有严格要求,以革命的激情和熟练的技巧,表现了人民战士英勇善战、机智灵活的战斗风格。为了更好地表现工农兵的斗争生活和他们的精神世界,我们一定要刻苦努力,精益求精,在创造富有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精湛而新颖的舞蹈语汇方面下工夫,以期达到“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