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5月2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育“苗”记
江苏沭阳县十字公社王涧大队原党支部书记耿开运,从一九四八年起就担任党的基层领导工作,大伙儿都夸他是庄户人的好书记。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和自己年龄的增长,他认真地考虑了一个问题:庄稼一茬接一茬,革命事业也得一代接一代。他把培养新干部的问题提出来,和其他支委商量。大家掂量来掂量去,都觉得回乡知识青年、新党员耿立坚是棵好苗儿。
耿立坚是一九六八年的高中毕业生。他一回到家乡,就象只小老虎,勇敢地杀上阶级斗争第一线。老耿热情地向小耿介绍本大队阶级斗争的历史和现状,鼓励他在大风大浪里锻炼成长。小耿白天搞调查,晚上写批判稿,组织大批判小组,带头批判阶级敌人。老耿看他立场坚定,脚跟站在贫下中农一边,越发觉得这是棵好苗子。于是,又手把手地教他农活。经过党组织的培养教育,耿立坚于一九六九年十二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耿开运琢磨:入党,这是小耿革命征途上的新起点,必须趁热打铁,教育他继续革命,继续前进。为了培养他的工作能力,老耿派他带领全大队民工,去金湖县开凿淮河入江道。到了工地,小耿带头抢重活累活干。老耿了解到小耿能吃苦,肯下劲,只是不注意做人的思想工作,他就多次写信、托人带口信,嘱咐小耿要以路线斗争为纲,做好民工的思想工作,带动大家一起干。封封信,句句话,对小耿都是教育和鼓舞。他用毛泽东思想来提高民工的认识,团结民工共同战斗,终于提前五天完成了开河道的任务,获得了上级授予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奖状。
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小耿进步很快。他被选为公社党委委员、县委候补委员。一九七○年八月,又担任了大队党支部副书记。老耿看着这棵苗子迅速成长起来,心里象喝蜜那样甜。但是他懂得:响鼓还得重槌敲。好苗子茁壮成长了,仍需要留心观察,及时施肥、灭虫、修枝整杈,才能成材。
一九七○年八月的一天,小耿正准备到公社参加党委会时,大雨倾盆,他不时望着门外,喃喃地说:“这鬼天气,真是……。”老耿见他那怕苦畏难的神情,就给他讲:我们过去打游击,往往是在下大雨时刻,乘敌人没有防备,打他个措手不及。那时,我们一遇到象今天这样的天气,就认为是揍敌人的好机会,可高兴哩。小耿听了这些,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老一辈为了打无产阶级江山,不怕枪林弹雨;我是个年青的新干部,还能怕这点风雨吗?他披起蓑衣,顶风冒雨开会去了。
一九七一年夏收大忙季节,小耿在四队蹲点。他认为眼下夏收夏种,农活多,任务重,放松了思想教育,结果,出勤人数减少了。有的社员在家沤麻、晒麻,很少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小耿恼火了,先是批评一通,然后下令禁止沤麻,但还是没有解决问题。老耿知道这个情况后,就来找小耿,和他一道学习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要小耿用基本路线的精神观察问题。这一来,小耿开窍了,他到群众中去调查访问,找到了问题的根子:原来有人在背地里散布“剥麻卖钱是现的,出工记分是欠的”错误论调,少数觉悟不高的社员上了当。小耿发动群众,狠抓路线教育,提高了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同时又和队委一起研究,合理安排了社员沤麻、晒麻的时间,照顾正当的家庭副业。这样,蕴藏在群众中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大家出满勤,提前完成了夏收夏种的任务。这件事,使小耿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耕田要尾墒,撒网先抓纲,干革命千万不能离开党的路线。
批修整风运动,象一股强劲的东风,推动着王涧大队生气勃勃地向前。小耿也在大踏步前进。他从一个不会劳动的知识青年,变成了能耕会锄、粗壮结实的庄稼汉;从一个不会做群众工作的青年,成长为善于联系群众的党的基层干部。老耿看着小苗逐渐成材,想把重担子交给小耿挑。可是有的人不同意,说:“小耿胳膊还嫩,你这根顶梁柱,暂时还不能换。”老耿笑着说:“青年人要大胆让他朝前闯,早点让他当第一把手,可以锻炼他独立工作的能力。不然,压力不大,怎么会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呢?”这么一说,大家也都点头称赞。经过党支部改选和上级党委批准,小耿担任支部书记,老耿担任副书记。
小耿生怕自己担不起这个重任,老耿语重心长地说:“不压千斤重,哪能炼出铁肩膀?我那会当村长,不也象你这样年纪?青年人,就要敢于冲嘛。再说,还有我们大伙给你撑腰哩!”
老耿给小耿积极当参谋。他知道小耿管全大队两千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三千五百亩土地的庄稼活儿,担子确实不轻,因此,总是主动地帮助小耿解决困难。今年春耕时,大队支委会讨论定队蹲点,二队没有一个大队干部,生产队领导班子又弱,老耿抢着到二队去了。小耿感动地说:“我虽挑千斤担,可老支书却分担了七百斤。”
老耿把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过程,当作自己学习的机会。他吸收青年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使自己青春焕发,如同一株挺拔苍劲的老树,生发新枝。
前些时候,老耿发现小耿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抓住了实质,批到了要害。他决心向小耿学习批修的经验。一天吃午饭时,他到小耿家,看见小耿正专心致志地读《反杜林论》。闲谈中了解到,小耿经常学习到深夜。小耿的好学精神激励了老耿,从此,他也下决心攻读革命理论,碰到不认识的字和弄不懂的问题,就向小耿请教。他把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运用到批修斗争中去,批判起来有理有据,再不象以前那样“恨得咬牙根,道理讲不深”。
老耿不光善于向小耿学习,还乐于接受他的批评。小耿从外地参观回来,看到棉花和玉米套作是条成功的经验。支委会上研究套种试验时,老耿说:“老种法也照样增产,何必瞎折腾。”小耿说:“邻近公社的土质、气候和我们相同,人家能搞成功,为什么我们还怕这怕那呢?”老耿觉得小耿批评得有道理,检查了自己的保守思想,并积极配合小耿发动群众,落实措施,使套作的一百八十亩棉花和玉米都获得了丰收。
东风浩荡万木春,阳光普照两代人。耿开运和耿立坚,正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革命路线,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并肩前进。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老一辈革命者的责任
唐生平
今天本版发表的几篇报道,是谈老干部培养新干部的。这些老同志胸怀革命大局,把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既放手让新干部到实际斗争中去锻炼,又给他们出主意,当参谋,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路线斗争觉悟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老一辈的革命者对待新干部如此热情和关怀,实在令人高兴。
但是,我们也看到,有的同志在培养和选拔新干部的问题上总不那么放手,他们担心新干部肩膀软,挑不起重担。我们党选拔干部,主要是看干部的德和才。也就是看他执行党的路线和工作能力这两个方面,而首先是看他能否坚决执行党的路线。离开路线斗争觉悟,就不可能衡量一个干部挑得起或挑不起重担。怎样提高路线斗争觉悟呢?毛主席教导说:“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是在革命大风大浪的锻炼中成长的。”新干部的路线斗争经验少,还不那么成熟。这种状况只要经过斗争实践的锻炼,善于总结经验,是可以很快改变的。许多老干部不也是经历了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过程吗?
还有的同志,在提拔新干部的问题上,存在着论资排辈的保守思想。认为新干部资历浅,经验少,唯恐站不住脚。应该看到,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考验和锻炼,大批优秀的新干部,已经或正在迅速成长。他们朝气蓬勃,积累了一定的斗争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工作能力,为什么不能大胆地提拔起来呢?革命队伍中新老干部的交替,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遵照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个条件,努力培养和选拔新干部,是一个关系到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大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领导权继续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大事。因此,老一辈革命者的责任,是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关怀帮助新干部,支持他们的工作。在这个问题上,要争当促进派,不要当促退派。
遵照毛主席关于“工人中间应该教育出大批的干部”的教导,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从工人中间培养和选拔干部,加强干部队伍的工人成分。这是保持和发扬无产阶级革命本色的一个重要条件。
我们要在批修整风中,提高贯彻执行毛主席的干部路线和政策的自觉性。对待新干部,要把大胆放手同具体指导结合起来,把承担责任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把关心他们成长同吸取他们的长处结合起来,促使更多的新干部迅速成长。


第2版()
专栏:

变老干部的经验为新干部的财富
沈阳冶炼厂党委在培养新干部的工作中,积极发挥老干部的作用,要求他们在虚心学习新干部长处的同时,还要努力把自己的经验变为新干部的财富,使新干部在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
许多老干部为了做到这一点,每天坚持早来晚走,每夜有一人留厂值班,除了处理夜班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和一些紧急工作外,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找新干部谈心,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有一个新干部,担任党委委员、革委会常委以后,兢兢业业,一心想为党、为人民多做点工作。有一次,他回到原来所在车间,看见与自己相处多年的老同志用手推车运料,比较劳累,就想为他们改善劳动条件。他设法从外地买来一辆三轮卡车,准备给这个车间使用。厂党委副书记李卉知道这件事以后,向他指出:第一,不能用个人感情代替党的政策;第二,车间有困难,应发动群众自力更生解决。现在的做法,还会影响车间之间的团结。作为党的干部,应该有照顾全局的观念和依靠群众的观念。这个新干部的认识提高了,就把这辆卡车送到运输部门去。
一次,动力科热力工段的干部、群众提出打掉锅炉“圈梁”的合理化建议。有位新干部听信了少数人的意见,不同意这样做,群众批评他主观武断。老干部高效典便和这位新干部一起到热力工段参加劳动,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帮助这位新干部修改了原来的决定。锅炉改造很快成功了。高效典的身教言传,既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又维护了新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
冶炼厂基层单位的党总支书记、车间主任中,有九个是新干部,有些老干部担当副职。有的老同志想,搞好分内工作就行了。厂党委针对这种思想,多次教育老干部,要站在全党利益的高度看待自己的责任,不要计较个人功利,对担任正职的新干部的工作要积极支持,主动配合,努力协助新干部做好工作。
有一个老干部担任某车间的党支部副书记,开始误认为新干部对他不尊重,产生了不团结现象。后来经过党委领导同志的帮助教育,两个人敞开思想,交换意见,增进了谅解和信任。从此,处理问题时,新老干部能事先商量的尽量事先商量,来不及商量的,办完之后及时沟通情况,不再发生误解和猜疑。人们称赞他们:“新干部不揽权,老干部不争权,齐心协力干革命”。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两个“老保驾”
说起河北省唐县山南庄大队党支部书记张同友的成长,村里的人们都称赞“老保驾”赵永秀和赵金国。
几年前,赵永秀担任支部书记,赵金国担任支委、大队长,张同友是支委。整党建党时,两个老赵商量说:“我们已是胡子一大把的人啦,为了使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还得努力培养新干部。”他们看中了同友这小伙子,有朝气,有魄力,肯学善钻,是块好钢。党支部改选时,由两个老赵建议,经过党员讨论,上级批准,张同友担任了第一把手。打这以后,两个老赵更加努力协助张同友工作。他们说:“同友这小伙子拉车不松套,咱更要推坡出大力!”村里的人们见到他俩这份认真劲儿,都管他们叫“老保驾”。
去年,发生大旱。两个“老保驾”帮着张同友,带领广大群众挖水源,打深井,修建扬水站,日夜奋战。七月,一场暴雨,一百八十亩庄稼被冲得七零八落。张同友急出了满嘴火泡。两个“老保驾”找到张同友家里,和他一起学习大寨贫下中农三战狼窝掌,战胜水灾夺丰收的事迹,鼓励他说:“同友,水冲了咱们的庄稼,可冲不掉咱为社会主义加砖添瓦的雄心。只要发动群众,再来一场苦干,照样夺丰收。”“老保驾”的话,给张同友很大的力量。他带领群众,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两个“老保驾”更是泥里滚,水里爬,以身作则。经过干部、群众的奋战,秋后终于夺得亩产九百一十五斤的好收成。
不久以前,支部开会讨论劳动定额问题,发生了争论,张同友没有充分发动大家讨论,就肯定了一种意见。有人说:“不管对与差,只看支书一句话。”同友听得很入耳。不几天,同友到县里开会去了。赵永秀打电话去跟他商量队里添置扬水站水管的事。同友很受感动,他想:“老保驾”一直保持和发扬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而自己却开始喜欢听奉承话,这不是骄傲自满的表现吗?有骄不反,势必影响“一班人”的团结。从县里回村后,同友向支委们检查了自己的骄傲自满情绪。赵永秀觉得同友缺乏民主作风,跟自己帮助不够有关,散会后又和同友谈心。两人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人贵有自知之明”的教导和有关党的民主集中制的论述,永秀谈自己不断反骄破满的体会,又语重心长地说:“谦虚谨慎,发扬民主,就会耳聪目明,当‘班长’的,可更要带好这个头啊!”两人越谈话越多,一直谈到深夜。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带头做出好样子
张家口市毛纺厂党支部书记冯占祥,已经五十多岁了,但每月都挤出一定时间,深入班组,跟班劳动。去年一年,他到车间班组跟班劳动一百余天,帮助基层干部扎扎实实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冯占祥常说:“干部要身先士卒,带头做出好样子。”他在织整车间甲班跟班劳动时,发现车间里丢纱掉管的现象经常发生,说了几次,收效不大。有些人还认为:“星星点点浪费点,没啥。”老冯就亲自把丢弃的纬纱拣起来,分好类,积存起来,让一个织机专用这批纱支,织出了十四块毛毯。工人们看着织成的毛毯,联想老冯拣纬纱的行动,个个深受感动。接着,老冯从这件事说起,对大家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从此,全车间顺利地展开了增产节约、降低消耗的群众运动。
冯占祥从实践中体会到,搞好班组建设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因此,他在劳动过程中很重视培养班组长。织整车间甲班青年工人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大部分是近年进厂的。班长李瑜,是一九六八年进厂的一个青年工人,工作热情高,干劲足,但只注意自己带头实干,不能很好地发挥老工人和骨干的作用。同时,对班内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班组骨干之间的矛盾,采取“和稀泥”的办法,因之这个班一度处于落后状态。冯占祥在一个多月的跟班劳动过程中,一面向小李介绍怎样依靠群众搞好工作的经验,一面带领他和老工人、共产党员赵花一起,充分发挥骨干作用,搞好班组建设。同时,老冯还召开全厂班组长经验交流会,这对李瑜启发很大。老冯还针对李瑜不敢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的缺点,同他一起组织班里同志学习毛主席的有关论述,把问题摆到桌面上进行分析讨论,这样做,既弄清了思想,又团结了同志。现在,这个班出现了新面貌。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参加劳动,永葆青春
在党和贫下中农的培养教育下,我由过去的一个穷孩子当上了党支部书记。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又被选为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县委常委、地委委员。去年,我担任了公社党委书记。当时我想:地位虽然变了,可是劳动人民的本色不能变。除了开会和工作外,我有空就和贫下中农一块干活,社员群众亲热地仍把我当做庄稼汉。后来,参加会议多了,找我办事谈问题的人也多了,参加劳动就少了。自己认为:工作需要嘛,少干点没关系。
在批修整风运动中,我认识到刘少奇一类骗子鼓吹的“劳动惩罚论”、“劳动镀金论”、“变相劳改”、“变相失业”的反动谬论,都是地主资产阶级鼓吹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翻版。刘少奇一类骗子是代表一切剥削阶级利益的,他们散布这些反动观点的目的,是妄图使广大干部脱离劳动,脱离群众,蜕化变质,成为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工具。因此,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能不能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决不是一件小事,而是防修反修的一件根本性的大事。你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就要把劳动当作本分,心甘情愿地做一个普通劳动者;否则,就会当官做老爷,滑到修正主义的泥坑里去。为此,我把读马、列的书,读毛主席的书,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当作促进自己思想革命化的动力,坚持不懈。有一次,我从县里开会回来,正遇上大顶风,推着自行车走了一百里地,晚上十点多钟才回到公社。浑身没劲,两腿酸疼,很想歇一晚。当时正是抗旱浇地的大忙季节,贫下中农们正在昼夜奋战,我怎能睡大觉呢?想到这里,我急忙和社员一块去浇地。通过劳动,我的手上长出老茧,加深了和群众的感情,劳动的汗水冲刷了我的“官”气,磨练了我的革命意志。
河北阜城县下口公社党委书记 宫培林


第2版()
专栏:

图为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泽普县委常委、政工组副组长阿依现木(右,维吾尔族)向群众了解党的政策落实的情况。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