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5月2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分清两条认识路线
——大连工矿车辆厂铸钢车间一次哲学讨论会侧记
大连工矿车辆厂铸钢车间,去年制成了一台电动造型机,用它铸造砂型,提高效率四倍,人员节省一半,质量也显著提高。不久前,他们总结经验,开了个哲学讨论会,分清什么是唯物论的反映论,什么是唯心论的先验论,划清两条认识路线的界限。
会上,参加造这台机器的老师傅厉宝莲首先说:“第一台电动造型机能顺利制造成功,主要是先有个正确的设计方案。”有人问:“先有设计方案,后造机器,这不是办事情从‘主观到客观’,成了先验论了吗?”于是,大家讨论起这样的问题:
先有设计方案,是不是办事“从主观到客观”?
生产组长赵殿洪说:咱们造机器、搞革新和办其它事情一样,总是先有个打算,这说明人们的实践是自觉的、有目的的。问题在于这个打算是从那里来的?毛主席说:“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承认先有实践,后有认识,才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否认认识来源于实践,否认认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就是唯心论的先验论。咱们设计的第一台电动造型机方案,离开了实践没有呢?
厉师傅果断地回答:“当然没有。”有的同志进一步提出:过去咱们没有造这种机器的实践经验,这个实践是指那个实践?于是,大家回顾了这个方案的产生过程。
近两年,这个车间生产任务猛增一倍,再用老办法造型,不赶趟了,人们便想到用机器造型。但造啥样的机器,心里没数。后来,大家从清砂用的电振动落砂机受到启发。它用于清砂,能把大块干砂振碎,那么用于造型,不也能把松散的湿砂振实吗?振实砂型,是造型工艺的基本要求。大家便参照落砂机的原理,提出一个电动振实台的设计方案。电动振实台是造型机的心脏。闯过这一关,大家又根据造型操作的工艺要求,调查了类似机器的构造,解决了升降、翻转、运走砂型等机械传动的难题,很快完成了第一台电动造型机的设计方案。
这么一回顾,大家清楚地看到,方案固然出现在第一台电动造型机之前,但它却产生在许许多多别的造型机和类似机器之后,是工人和技术人员综合了自己的和别人的实践经验设计出来的。没有客观生产的需要,怎么会想到作造型机?没有对电振动落砂机和其它类似机器的调查分析,综合研究,电动造型机方案是搞不出来的。因此,虽然先有方案,后造机器,这个方案也不是先于实践的主观臆造的东西。既然方案是实践的产物,按这个方案去造机器,就不是唯心论的先验论的认识路线,而是唯物论的反映论的认识路线。刘少奇一类骗子鼓吹的办事是“从主观到客观”,把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割裂开来,否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颠倒客观与主观、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那才是地地道道的唯心论的先验论。
讨论到这里,有人议论:方案是从实践中来的,可是没见到造型机,却设计出造型机,制造出造型机,这是咋回事呢?要讲反映论,这是怎样反映的呢?主持会的赵师傅听到这个议论,马上引导大家讨论:
来自实践的设计方案,为啥会有创造性?
车间技术革新组组长张守元说:只讲认识的来源,不讲认识的作用,来自实践的设计方案,为啥会有创造性这个“谜”,就破不了。辩证唯物论认为,认识不是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是能动地反映和改造世界。所以,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毛主席说:“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但是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电动造型机振实台方案来自振动落砂机,但又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根据造型工艺的需要,经过多次试验,对所得的感性材料,下了一番改造制作工夫才得出来的。如我们通过试验证实了振动落砂机能起到振实砂型的作用,但也发现它振动频率低,振幅大,左右摆动,有不适应的一面。我们通过增大电机转速等办法改进了不适应的部分,从而设计出适应造型工艺的电动振实台方案。这是人的认识的能动性的一个表现。如果否认主观认识的能动作用,以为人的认识只能象照像机那样,呆板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相,那就否认了人们的创造性,而为照搬照抄外国的“爬行主义”制造理论根据了。
大家在充分讨论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之后,又联系实际,说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技术员朱家势举个例说:电动造型机的运砂型的电平车,生产需要它达到固定位置时能自动停车。在设计时,我们不仅安上了限位开关,还根据物体惯性运动的规律,预料小车断电后,因惯性作用也不会马上停车,又自觉地增加了弹性刹车装置,结果,在实践中就达到了预想的效果。这就说明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能动地改造世界。
那么精神是怎样变成物质的呢?大家认为,精神变物质,同物质变精神一样,都是以实践为条件的。设计方案再正确,如果没有造机器的劳动,仍然造不了机器。刘少奇一类骗子鼓吹什么“要想办法发挥思想的力量来代替物质的力量”,就是否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这个唯物论原则,其要害是反对革命实践。只承认认识依赖于实践,从而低估或否认人的主观认识的能动作用,就会陷入见物不见人的机械唯物论;反之,只承认认识的能动作用,甚至夸大这种作用,否认认识来自实践和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那就滑到了主观唯心论的深渊里。
讨论到这里,青年工人高少华提出: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可咱们第一次制造电动造型机,虽然遇到不少挫折,却是一次投产成功了。这怎么解释呢?于是,大家又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
电动造型机一次投产成功,能不能说认识是“一次完成”的?
小高的话音刚落,一位老师傅首先读了一段毛主席语录:“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接着,他谈了三改送砂簸箕的过程:送砂簸箕,是电动造型机安装的最后一关。由空中传送带运来的砂子,经过它能自动、准确、适量地送到砂箱里。对它,原来估计得很简单,安装中才发现:长了,操作碍事;短了,砂子送不到。第一次在簸箕上安了个活页。实践一检验,这办法不行。那么重个家什,上下折叠一百八十度,人折不动,用机械带动就太复杂了。后来,还是朱家势这个技术员献了妙计,设计了个倾斜轨道,让簸箕能在上边滑动。
朱家势抢过话头说:这也是吃一堑,长一智。没有第一次活页簸箕的方案,这第二个方法是想不出来的。
老师傅说:这个办法果然灵,簸箕能进能退,解决了砂子送不到和操作碍事的问题。可是实践中又遇到了新问题,干大小不同的活,簸箕要能改变送砂的角度才好。第三次老朱和大家研究,设计了自动顶丝装置,终于使簸箕既能伸缩又能变换角度,才取得了送砂的“自由”。类似送砂簸箕的问题一一解决之后,电动造型机才一次投产成功。
三改送砂簸箕的事,使大家思想活跃起来。为什么会有“三改”呢?就是因为客观事物是复杂的,要找到它的规律,需要经过多次反复实践。为什么会一次投产成功呢?这正是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逐步认识了制造机器的规律性,使主观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同志们说:由失败向成功的转化过程,是主观与客观在实践中求得统一的过程。我们需要吸取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务求在投产前一个一个地解决具体问题,从而为整台机器的一次投产成功准备条件。
造型机一次投产成功了,对造型机的认识是否结束了呢?铸钢车间的同志们说:从试制这一台造型机来讲,我们的认识是完成了;但从生产的发展来说,我们对造型机的认识并没有结束,决不能把对造型机的现阶段认识当成“终极真理”。事实上,试制的第一台电动造型机,在使用中就发现了不少地方还可以改进。为此,我们又设计和试制了第二台电动造型机。这台机器与第一台相比,做了八处较大的改进,造型能力比第一台大三倍。这说明,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斗争中,我们要继续革命,沿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路线不断前进。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我是怎样学习马列著作的?
总后勤部某军需工厂三车间老工人 孟建中
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以来,厂党委组织我们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我积极参加了业余学习小组。
在旧社会,因为家里穷,我没读过一天书,不认得一个字,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来。解放以后,厂里组织扫盲班,我才识了一些字,平时读报还结结巴巴的,现在要学马列,感到很困难。什么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呀,在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界是否存在呀,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呀……这些问题我都不懂。这时,我脑子里就斗争开了,觉得自己大半辈子没学马列,也没犯什么大错误,再说年纪大了,又没文化,还能学马列?干脆算了吧。但是,另一方面又感到: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当带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再说,是不是过去没有学马列就没有犯错误呢?根本不是那回事嘛!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中,自己对一些问题不理解,对明显的谬论也分不清。一个共产党员,在党内两条路线斗争中,成了个政治上的糊涂人,这不叫犯错误叫啥呀!为什么会这样呢?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自己的路线斗争觉悟低,懂得马列的理论太少。经过这一番前思后想,我坚定了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马列著作。
我真正学习马列著作,是从革命大批判中开始的。我是个政治宣传员,在班里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的谬论时,说不上几句就没词了。后来,车间党支部把一些问题分给一些同志准备,然后给大家辅导。分给我的问题是什么叫做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接受任务以后,我便认真学习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有关部分。学习一开始就遇到许多困难。书上的生字多,特别是外国人的名字,实在难记。加上书中大括号套着小括号,到底是谁讲的话自己也不容易闹清楚。要克服这些困难,当然要靠自己用心,采取老老实实、虚心求教的态度。学习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我就请有文化的同志告诉我;有不理解的问题,就问懂得的人,听了别人讲解自己再去琢磨。比如对“剽窃”这个词,开始我问一个年轻的同志,他也说不上,我想了一个晚上也没有想明白,第二天我问了别的同志,才弄懂了“剽窃”就是偷运的意思。马赫主义者的那些反动观点,并不都是他自己的发明创造,有不少是从他们的祖坟里搬出来的。如尤什凯维奇的“经验符号论”,就是从贝克莱那里剽窃来的。他们感到理亏时,还会把唯物主义的个别观点偷来和自己的唯心主义货色混淆在一起,搞成折衷主义的大杂烩。我再进一步联想,刘少奇一类骗子也是惯于玩弄这种手法的,他把群众热爱毛主席的话变成他自己的话,伪装自己,这不也是极端卑鄙的剽窃行为吗?就这样,我一边学,一边问,一边想,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就容易些了。
对于什么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我也是这么弄通的。什么叫做可知论呢?这就是说,我们唯物主义者认为事物是可以认识的。现在没有被认识的,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就可以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今天不认识的,将来就可以认识它。可是不可知论认为,人只能看到现象,不能认识本质;现在不能认识,将来也永远不能认识。恩格斯用人们开始从茜草提炼茜素发展到后来从煤焦油中提炼茜素的例子,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通过学习革命导师的教导,我联想到我们生产中的例子。拿我们车间来说吧,生产的毛巾必须去掉油质杂质。开始我们是用一个大池子煮毛巾,后来发现这样不安全,工效又低。于是,我们改用铁锅煮,比原来好了一点,可是煮锅没有盖子,空气容易跑进去,既浪费材料,又影响毛巾质量,我们就在铁煮锅上加了盖子。以后,又通过进一步的实践,不断认识,不断改进,搬掉了铁锅,搞成了连动线。连动线就比铁锅先进得多了,它包括去掉油质杂质、清洗漂白、烘干等一整套工序。由开始没有煮锅到有了煮锅,以后又甩掉煮锅,搞成现在的连动线,这个过程就是列宁指出的“怎样从不知到知,怎样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识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识”的过程。它既说明了任何事物都是可知的,又说明了任何知识都是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
毛主席教导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在学习过程中,我把读书和批修整风结合起来,感到很有启发。学习《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本著作时,我认真学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俄国一九○五年革命失败以后,出现了斯托雷平反动时期,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的修正主义分子疯狂地向马克思主义哲学进攻。伟大导师列宁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狠揭了这帮马赫主义者的老底,把他们驳斥得狼狈不堪,臭不可闻,从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为夺取十月革命的胜利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我把这场哲学斗争的基本过程弄清楚后,和当前批修整风结合起来去理解,感到很有意思,很受启发。毛主席教导我们:“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刘少奇一类骗子为了颠覆我国的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也要先造反革命舆论。批修整风运动刚开始时,我对于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反动的“天才论”的意义理解不深,学习这本书后,我才明白了,哲学斗争和路线斗争并不是不相干的,哲学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为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服务的。刘少奇一类骗子表面上称革命领袖为“天才”,实际上是要把他自己捧为“天才”,把广大人民群众诬蔑为“群氓”、“阿斗”,以此证明他们的统治是天然合理的。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种种谬论,都是为他们的反革命目的服务的。今天对这一伙骗子,就要象列宁对待俄国的修正主义者那样,从世界观和认识论上揭他们的老底,从政治上批臭他们,从理论上驳倒他们,夺取批修整风的胜利。
通过学习马列著作,还使我加深了对毛主席著作的理解。毛主席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这篇光辉著作里有两句话:“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过去我以为,提这两个问题,仅仅是为了形容形容,没有别的意思了。现在弄清楚了,第一个问题是批判客观唯心主义;第二个问题是批判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者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就存在着上帝或者什么“绝对精神”,这个上帝或者“绝对精神”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创造主。这就等于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主观唯心主义者则认为人心具有“自明之理”或者什么“良知良能”,不需要在实践经验中学习就能认识真理。这实质上就是说,人的正确思想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这就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货色。我在学习《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时,结合学习了毛主席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感到格外亲切,对毛主席著作的理解比过去深刻多了。
我学习马列著作时间不长,才开始明白了一些道理。今后,我一定要按照毛主席关于“坚持数年,必有好处”的教导去做,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争取为革命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2版()
专栏:

反复学习基本观点
秦皇岛玻璃厂原料车间配料二组
我们小组老工人多,文化水平都比较低。以前,我们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哲学著作时,对一些基本观点常常闹不很懂。后来,我们在车间党支部的支持和帮助下,采取联系实际反复学习的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我们在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这篇光辉著作时,开始对“实践第一”的观点理解不深。后来,我们联系搞纯碱回收器这一事实,反复学习,受到很大启发。过去碱斗子里面的碱有一部分被抽尘风车抽走,白白浪费掉,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早就想搞一台回收设备,把被抽走的碱再收回来。过去搞了几次都失败了,有些人就失去了信心,说:“算了吧,我们配料工人粗手笨脚的,整不了这个。”话是这样说了,但是,我们看到白花花的碱面呼呼的被风车抽走,还是打心眼里不忍。组长李振英同志给大家鼓劲说:“我们整天围着碱斗子转,不信就搞不成这个。”我们增加了勇气,坚定了信心,一有空儿就蹲在现场观察。我们对前几次失败的经验教训,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多次召开“诸葛亮”会,请兄弟班组有经验的老工人献计献策。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这话一点也不假。大家都动脑筋了,主意就多了。最后决定采用密封螺旋式的回收方案,经过二十多天的紧张战斗,终于试验成功。在不增加动力的情况下,配料场每月可回收纯碱七、八百斤。
从多次失败到最后成功,说明了什么呢?我们又坐下来学习,用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中的一些基本观点,总结这次革新的过程。毛主席教导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任何事物,我们接触它,不一定就认识它;看到了表面现象,不一定认识它的实质。过去我们虽然整天围着碱斗子转,但对怎样回收碱却没有做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在认识上没有产生“飞跃”,因此,要搞个回收设备,就没有把握。主观认识不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必然要失败。搞这个回收设备尽管不算复杂,却经历了一个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搞革新的过程,也是我们在实践中学习革命理论的过程。这样联系实际,反复学习,使我们加深了对“实践第一”这个基本观点的理解。
联系实际,要注意联系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实际。在学习《共产党宣言》的时候,为了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观点的理解,我们对解放前本厂的阶级剥削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解放前,我们原料车间被人称做“牲口棚”,工人们整天在又阴暗又潮湿的破棚子里扛石背料,累弯了腰,压吐了血。更可怕的是粉尘大得伸手不见五指,干不了几年就会得矽肺病,一九四三年全车间五十四个工人,就有四十七人得矽肺病先后死去,有些工人死的时候只有二十几岁。而资本家却由于残酷地压榨和剥削工人大发横财。通过学习和今昔对比,大家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有了进一步理解。结合学习,我们又回顾了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中阶级敌人的种种表现,并联系我们厂阶级敌人在出口玻璃装箱时放入铁钉,阴谋破坏的事实,进一步认识到: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不是阶级斗争的结束,而是阶级斗争的继续。同志们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阶级的矛盾,短时期是解决不了的,正如毛主席指出的,斗争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因此我们不能放松警惕。大家明白了这个道理,增强了阶级斗争的观念,在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的斗争中,革命的劲头就更足了。
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是革命实践的总结,是革命的科学。我们决心发扬毛主席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革命学风,更加刻苦地看书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发挥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