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5月1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钢铁战士本色
——记大连钢厂的先进事迹
和风吹绿了祖国东北海岸。富饶美丽的辽东半岛沸腾了。一列列火车,一艘艘轮船,一辆辆汽车,满载着各种物资,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开出,运向祖国的四面八方,送到工农业生产战线上。
在这许许多多物资里面,有一种不被一般人所注意,却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制造精密复杂的设备必不可少的钢材。这些钢材,运到各地机械工厂以后,很快就会变成飞机的大梁,远洋巨轮的大轴,拖拉机的曲轴,手表和电子计算机的元件……。
当人们看到这些劳动成果的时候,可曾想到,这是大连钢厂工人经历了多么曲折的斗争,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取得的啊!
大连钢厂的钢铁战士想国家所想,急国家所急,“自找麻烦”,“自讨苦吃”,不断给自己增加新的压力,主动承担艰巨的生产任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大连钢厂的事迹,在许多兄弟厂矿广泛传播,受到一致赞扬。大家说它具有“龙江风格”,是我国冶金工业战线上一面鲜艳的红旗。
“干革命就是要拣重担子挑,找麻烦事干”
一九七○年底,大连钢厂经受了一场新的考验。
这一年,全厂提前八十五天完成了国家计划,钢和钢材的产量比上一年猛增将近一半。当职工们满怀胜利的喜悦欢庆这一生产成就,准备迎接来年新任务的时候,正在北京参加全国冶金工业订货会议的同志打来了长途电话:“我们国家为加速发展航空工业,迫切需要一批高质量的特殊合金无缝钢管。冶金部希望我们分担一些订货任务。怎么样,接,还是不接?”
这个问题,象在平静的湖水中掷进了一块石头,人们议论纷纷。
如果说不接,他们有种种理由。例如,这批订货的品种多,规格复杂,技术要求高,交货时间急,而大连钢厂的钢管车间,是当年自力更生建设起来的,投产不到半年,设备不配套,生产不正常。即使转入正常生产以后,也只能生产被工人称作“面条”的炭素结构钢管,不能轧制硬度强、塑性差的特殊合金钢管。如果接下来,万一完不成任务,误了国家大事,丢了本厂声誉,很不合算;等等。
但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战斗锻炼的大连钢厂党委和广大工人,采取的是完全相反的态度。
党委书记肖永志同志,原是个南征北战几十年的解放军指挥员。今天,面临着这一艰巨而光荣的新任务,他斩钉截铁地说:“满足国家的需要,是企业应尽的责任。我们决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坚决接受这批订货!”
党委常委、老工人姜连洪,代表全厂职工发出了誓言:“接!干革命就是要拣重担子挑,找麻烦事干。大家都拈轻怕重,社会主义建设还要不要多快好省?!”
在接到电话的第二天,党委召开扩大会,讨论这批订货的问题。同志们一致认为,加速发展航空工业,是同帝修反抢时间、争速度的战略任务,特殊合金钢管,又是制造现代化飞机必需的钢材。作为钢厂,完全有义务承担国家分配的任务。不少同志在发言中还联系本厂实际,展开了对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的批判。
有一次,本市有个工厂急需一种钢丝。可是当时钢厂某些领导因为受修正主义路线影响,认为生产这种钢丝难度大,又是个赔本买卖,把订货要求拒之门外,让人家不得不派人远去重庆订购。
钢管是国民经济各部门急需的产品。可是文化大革命前钢厂的某些领导却片面强调钢管生产工艺复杂,不赚钱,竟把国家投资建设的一套好端端的钢管设备拆掉了。直到文化大革命中新党委成立后,才根据国家需要,自力更生地建设了现在的钢管车间。
这些活生生的事实,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接,还是不接,这决不只是一批订货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两种思想、两条路线斗争的大问题。
大家说:刘少奇一伙的修正主义路线,就是要让我们成天在“小天地”里打“小算盘”,拆社会主义经济的墙脚。
党委副书记、老干部张迈说:“在国家建设这盘棋上,我们是个卒子。但是,我们这个卒子必须高瞻远瞩,通观全局。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
通过讨论和革命大批判,大家迅速统一了认识,党委扩大会很快作出决定:接受这批特殊合金钢管的订货;由张迈和生产组长杨文政挂帅,组成“三结合”攻关小组,立即开始特殊合金钢管的试制和生产。
攻关小组在全厂各车间工人的支持下,经过八个半月的紧张战斗,终于用生产炭素钢管的设备,轧出了第一根合格的特殊合金钢管。接着,四十四项合同规定的几十种不同规格的特殊合金钢管,也源源不断地生产了出来,按时按质按量送到了飞机制造厂。
接,还是不接,这是大连钢厂经常碰到的问题。每当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大连钢厂的广大职工总是坚持识大体、顾大局,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接!”
“接!”四川石油勘探局为采用一项新技术,需要的一根五华里长中间不能有接头的钢丝,他们答应下来了,生产出来了。
“接!”一个科研单位要求供应一种比蚕丝还细,眼睛都不易看清的钢丝,他们也答应下来,生产出来了。……
虽然,有些产品,大连钢厂工人连看也没有看到过,生产的工艺,连听也没听说过,有些设备还要自己动手来制造;然而,他们不惜付出千辛万苦也要把它接下来,生产出来,送到用户手里。只是一九七一年和一九七二年,大连钢厂就分别接受和完成了国家交给的六万多个订货合同,生产了六百八十个钢种、七千多个规格的钢材,满足了一万多个企业的需要。
“困难九十九,难不住工人阶级一双手”
大连钢厂,是一个已有五十多年历史的老企业,虽然经过不断改造,生产技术条件还是比较差。他们在接受国家大批订货之后,遇到的困难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可是工人们却豪迈地说:“困难九十九,难不住工人阶级一双手!”“毛主席教导我们:‘艰苦的工作就象担子,摆在我们的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怕苦怕难,还算得了新中国的钢铁战士?”
锻钢车间主任、共产党员王厚文,就是不怕苦、不畏难的钢铁战士中的一个。
一九七一年,国家为发展造船工业,需要大连钢厂试制和生产一批制造大马力柴油机曲轴等用的钢材。这些钢材规格都比较大,而大连钢厂的锻造设备能力又比较小。有人担心地问:“用这样的设备锻造大钢件,能行吗?”王厚文回答说:“能,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要生产出这批钢材来!”
王厚文把锻锤上的三个班长叫到一块,同他们一起想办法,找措施。经过一番努力,合格的大型钢材终于锻造出来了。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由于加热炉的炉膛狭窄,一个大钢锭在挪动时,不慎把一根预热水管撞破了。一股水流从管内喷射出来,火红的炉膛顿时烟雾蒙蒙,锻钢机停止了转动。若不马上抢救,加热炉就可能崩塌。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师傅立刻下命令说:“关闭加热炉的供油管,捞出火红的钢锭,开足鼓风机向炉内鼓送冷风!”说完,他把棉衣一裹,纵身跳进炉膛,冒着高温,蹲在炉内寻找着水管的漏洞。灼人的热浪不断向王厚文身上、脸上扑来。
等在炉膛外面的工人急如火燎。值班长潘喜增生怕王厚文被灼伤,硬把师傅拉了出来,自己钻进炉膛。他象师傅一样,蹲在炉内仔细观察。不久,水管漏洞被找到了。电焊工人很快把它补好,加热炉重新燃起熊熊烈火,大型钢材也顺利地锻造了出来。
去年,造船厂的同志到大连钢厂参观,惊奇地问:“那些大钢材难道就是用这种设备锻造的吗?”是的,可也不完全是。因为它主要是靠人,靠象王厚文师傅那样的勇敢顽强英雄气概而锻造出来的!
主动增加压力,不断攀登生产技术高峰
大连钢厂的职工们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而是经常给自己增加新压力,不断攀登生产技术新高峰。
工人们说,我国钢铁工业的基础薄弱,满足不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国家交给的任务,我们要积极承担,坚决完成;国家没有交给的任务,我们也要千方百计,主动承担,努力完成。
这种为国家着想的主动精神和革命责任感,在钢丝车间表现得最典型。
一九七二年初,沈阳市工具工业公司派人来大连钢厂联系,要求供应他们一些高速工具钢丝的料头。来人说,高速工具钢丝是公司所属各厂生产钻头、刀具的原材料,因一时订不到货,只好登门求援。他们说,不分长短粗细,统统都要。
不久,参加全国订货会议的同志从北京回来,也反映了高速工具钢丝供不应求的情况。一九七一年,他们生产的这种钢丝,比文化大革命前增长了三倍,但是除了满足机械工业部门专用需要外,剩下没有多少。许多厂矿订不到货,国家不得不用外汇从国外进口。
这些消息在工人中传开,引起了很大震动。大家议论着,分析着。他们说,全国除了机械工业部门外,还有二十九个省市,十几个工业部门,该有多少搞金属切削加工的厂矿需要大连钢厂生产的高速工具钢丝!可是身为生产钢丝的工人,眼巴巴看着兄弟单位来买料头,有的连料头也买不到,这怎能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呢?!
车间领导班子的心同工人完全一样。尽管上级并没有安排扩大生产的任务,可他们却下决心多增产。他们依靠广大职工,攻克提高高速工具钢丝产量的难关,让难以驯服的“钢老虎”变成了听话的“绵羊”,促使高速工具钢丝产量不断提高。到去年底,这个车间生产的高速工具钢丝比一九七一年猛增了三倍多;今年上半年,他们又接受了四百九十多个订货合同,预计产量比去年又将翻一番。
随着路线斗争觉悟的不断提高,这种主动给自己施加压力、主动承担生产任务的思想风格,成了大连钢厂广大职工的行动准则。
一次,生产组长杨文政到瓦房店轴承厂去参观。他看到大连钢厂供应的圆钢经过多道工序加工成轴承套时,有百分之六十以上被切削成了废钢屑,感到十分心疼,深怪自己没有尽到责任。回厂以后,他立即发动群众,试制成功了一种轴承钢管。用这种钢管制造轴承套,不仅把钢材利用率提高到百分之七十以上,还减少了加工工序,受到了轴承厂职工的热烈欢迎。
炼钢车间九号电炉的工人,也是身在炉旁,心怀全国,一心要作出更大的贡献。当他们从使用部门得知用特殊标准锋钢制造的高速切削工具,使用寿命要比普通标准延长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以后,便千方百计提高冶炼技术。去年,这座电炉冶炼的锋钢,百分之六十以上达到了特殊标准,使许多原来按普通标准订货的用户,也得到了特殊标准的好钢。机械工厂的工人十分感激地说:“我们要求的,你们做到了;我们不曾要求的,你们也给我们做到了。你们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在国内外大好形势鼓舞下,在批修整风运动中不断提高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自觉性的大连钢厂职工,最近又对自己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怎样使钢厂的发展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建设迅速发展的步伐。在讨论过程中,大家都异口同声地作出了这样的回答:要给自己施加新的压力。炼钢车间的五座五吨电炉,有两座提前改造完毕,重新燃起熊熊烈火,生产能力翻了一番。薄板车间利用废旧材料,自己制造和安装好冷轧薄板机,正在争分夺秒地试运转,争取早日成批轧制电机工业急需的成卷矽钢片。在被称为轧钢“龙头”的全厂最大的初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针对开坯能力不足的薄弱环节,集中力量改造现有初轧机,为大幅度提高钢材产量当好开路先锋。今年第一季度,各车间纷纷传出捷报:钢、钢材的产量和其他各项主要指标,又一次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
新华社记者


第3版()
专栏:

大连钢厂去年全面超额完成了国家经济计划和国家交给的订货合同任务,今年生产又持续上升。这是待运的大批钢材。
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

你追我赶争上游
——湛江港码头一瞥
一轮红日跃出海面,万道金光洒满海港。在祖国南海之滨广州湾畔的湛江港码头上,高大的龙门吊车挥舞着钢臂,各种车辆鸣着喇叭来来往往,到处呈现出一派你追我赶,热气腾腾的兴旺景象。
在批修整风的推动下,湛江港的工人和干部们进一步激发出社会主义积极性,在去年超额完成全年装卸生产计划的基础上,今天又提前十天超额完成了第一季度的装卸生产计划,港口吞吐量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二十点二,创造了季度生产历史最高水平。
一天早晨,装卸工人们迈着矫健的步伐,提前来到码头,抢卸外轮“英洛车斯基”号上的化肥。
这艘外轮载有一万多吨转口到越南的化肥。工人们决心保质、保量、高速度地把它卸下来,用实际行动支援越南人民的春耕生产。第一个工班的工人们超额百分之十九完成了计划之后,第二个工班装卸一大队三队和七队的工人们一接班,立即开展了队与队之间的革命竞赛,誓夺高产再高产。
装卸七队的成绩开始领先。装卸三队的工人们不甘落后,急起直追。这个队的五个干部全部来到现场跟班劳动。干部以身作则,使工人们更加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突然,三队叠堆用的一架吊机出了故障。吊机班长陈国清当机立断:
“没有吊机,我们用人力扛!”“对,我们决不能让战斗停下来!”大家“呼啦”一声,立即用人力代替了吊机叠堆。与此同时,修理工赶到现场,很快修复了吊机,装卸三队的成绩逐渐赶了上来。
在装卸工人和机械司机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工班超额百分之一百零四完成了计划。“英洛车斯基”轮的全部卸货时间比原计划缩短了将近三分之一。
入夜,湛江港一区码头灯火通明。深水码头的北端,一场抢卸“红旗一一零”轮八千五百吨铁矿砂的战斗,正在紧张地进行。
按照原计划,三月上旬,一区卸三条矿砂船,“红旗一一零”是最后一条。后来,他们接到通知,“红旗一三九”矿砂船也要在旬末前几天到港。港务局生产调度室要求装卸二大队和机械大队龙门吊车队,在二十八小时内卸完“红旗一一零”的矿砂,然后立即抢卸“红旗一三九”。装卸工人和吊车司机经过讨论,决心赶前不赶后,提出了奋战二十四小时,卸下“红旗一一零”的战斗口号。
五台高耸入云的起重机,同时把长长的铁臂伸进五个船舱,轻轻地抓起一斗斗的矿砂,放到敞篷的大卡车内或者货场上。
舱内的矿砂渐渐地少了,卸货的难度增大了。为了能跟上吊车的卸货速度,舱底急需增加人员扒舱。怎么办?当班的装卸四队的工人和干部坚决表示:“人员不够,我们一人顶两人,决不影响整条船的卸货时间。”吊车队的干部看到装卸工人不够用,立即组织了一个三十多人的支援队,包下了第一舱的扒舱工作。吊车组长柯国元、老司机陈日光、陈吴保等看见操作的司机累了,便主动上去顶替,让司机休息,但司机一下吊车,就又到船上扒舱去了。不久,一舱的矿砂全部卸完了。
吊车队的工人和干部助人为乐,抢挑重担的协作精神和连续作战的作风,使装卸工人受到很大教育和鼓舞。他们互相学习,团结战斗,加快了装卸速度。“红旗一一零”轮八千五百吨矿砂,只用十四个半小时就全部卸完了。满载着铁矿砂的列车,一辆接着一辆地开出湛江港码头,把铁矿砂送向祖国各地的钢铁厂。
新华社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福州雕刻艺术推陈出新
福州雕刻厂党组织注意发挥老艺人的作用,积极带领他们贯彻执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帮助他们在雕刻艺术上批判地继承传统,大胆创新,促使雕刻艺术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从去年到现在,这个厂的老艺人和工人们运用传统技术创新的作品达四百多件,其中既有反映社会主义祖国繁荣昌盛、世界革命风暴磅礴气势的现代题材作品,又有表现古代劳动人民生活和斗争情况的传统题材作品。
福州雕刻厂的许多老艺人,由于多年来从事雕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厂党总支很注意发挥这些老艺人的专长。十三岁就开始学艺的木雕艺人林友舜,现在是厂革委会的副主任。为了发挥他的专长,党总支特地让他兼任技术设计组组长的职务,分管全厂产品的设计、创新、质量和传授技艺等工作。党总支还安排不少老艺人担任厂的产品质量鉴定组成员,或是车间的质量检验员。在生产过程中,这些老艺人经常对青年工人进行技术指导,并且有计划地给青年工人讲技术课,传授技艺。
这个厂的党总支还从多方面提供条件,鼓励老艺人大胆创新。党的亲切关怀和沸腾的现实生活,激励这些老艺人和其他工人一道,精神焕发地投入创新活动。石雕艺人郭功森以雕刻山水见长。他参观了福州郊区农村,走访了闽江大桥和乌龙江大桥之后,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创作了石雕《闽江两岸》。在这幅作品里,有捕鱼归来的渔民,喜摘闽桔的社员,云彩般的羊群,又有屹立在深水激流中的乌龙江大桥、烟囱林立的工厂区和在原野上奔驰的火车和汽车,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的图景。后来,他又到武夷山区体验生活,创作了石雕作品《武夷风光》,里面有挺拔峥嵘的山峰、枝叶茂密的茶园和层次分明的梯田,生动地反映出了气势磅礴的武夷山区,通过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后产生的深刻变化。
在创新过程中,许多老艺人除了运用传统技艺外,还注意采用国内外现代的雕刻技巧,更鲜明地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前不久,他们和青年工人一起创作石雕作品《乌龙江大桥》。这座桥的特点是跨径大、险要,如果单纯运用传统的表现方法,效果就比较差。他们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采用透视法进行设计、构图,突出了画面的主体乌龙江大桥,远处的山峦依稀可见。这样一衬托,就使大桥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而画面上的树木,却采用镂空的传统技法进行雕刻,使这一作品又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这些老艺人还努力使传统产品突破旧的框框,赋予新的思想内容。过去,雕刻历史人物郑成功,没有背景,也没有动作,显得很单调。去年,老艺人通过学习历史,创作出木雕《郑成功阅操》的新作品。作品里的郑成功,气宇轩昂地站在点将台上,检阅着正在海上操练的水兵,体现出中国人民收复自己领土台湾的坚强决心。老艺人们还利用寿山石丰富的天然色彩,除了维妙维肖地雕出荔枝、桔子、枇杷等南方名果外,还刻出果实饱满的玉米、花生等粮食和经济作物,通过这个侧面反映出了广大农村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所获得的丰硕成果。对于一些统传题材,老艺人们也努力增加新的内容,使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富有生命力。例如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是雕刻工艺中广泛采用的一种题材。最近,老艺人和青年工人一起研究,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雕刻了《嫦娥喜迎卫星》的作品,生动地反映了我国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