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3月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昔阳县全面开展备耕工作
全县人民在英雄的大寨大队带动下,继续发扬革命精神,为胜利完成春播作充分准备,努力争取农业新丰收
据新华社太原一九七三年三月三日电 大规模的春耕准备工作已经在山西省昔阳县全面展开。八万多劳力参加的备耕大军,使全县五条大川和一千多条山沟呈现出一派人欢马叫、热气腾腾的景象。尽管这个县去年大旱,去冬以来的降水量又只有七毫米,但是全县人民在英雄的大寨大队带动下,坚定地树立人定胜天的思想,继续发扬天大旱、人大干的革命精神,为胜利完成今年春播和出全苗保全苗作充分准备,努力争取今年农业新丰收。
早在去年秋末,陈永贵同志就在大寨大队提出了为一九七三年春播做好准备的意见。他说:“一九七二年旱了一年,一九七三年旱不旱?要从可能旱着眼,要立足于抗旱。这样,农业生产就不能按老套套办事,要一年庄稼两年闹,把冬闲变成冬忙,从现在起就给明年春耕播种做好准备。”他和大寨大队党支部带领大寨人民,鼓足革命干劲,大闹水利建设,整梯田,造平原,整整一冬天,把老坟沟和狼窝掌的小块梯田变成平展展的“小平原”,并且建成了水浇地。中共昔阳县委及时推广了大寨及早备耕的经验,在全县范围内大抓水利建设,有计划地铺开了八百多项工程。各地因地制宜,建水库,开大渠,截潜流,打水井。许多社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把水利建设搞得又快又好。三个月来,全县已经完成七百多项工程,建成两万两千多亩水地,使水地面积比去年秋收前增加了一点三倍。与此同时,各社队一方面建设新的大寨田,一方面对原有的大寨田进行翻耕、耙、耢保墒,并对经过去年大旱考验,证明不够保土、保肥、保水标准的三万三千亩大寨田进行重建,加厚活土层,改良土壤,提高了这些大寨田的保墒能力。
入春以后,这个县的备耕活动更加活跃。过去遇到春旱,这里的群众常用的播种办法是“穴种”,就是在备耕时在地里刨坑,把别处的湿土移过来埋好,播种季节一到,就可以点种。大寨大队发现移墒穴种,不仅出苗率低,而且由于移来的土中水分很快被原有的干土吸收,出了苗也难以保苗。因此,他们决定停止“穴种”,早在“立春”以前,就对大寨田进行翻耕、耙、耢,力争大面积耕地的土壤能保持水分,为适时播种和保证全苗准备好条件。“立春”过后,他们又提出:保墒不能松劲,抓水不能停顿,对翻耕过的大寨田,又进行浅翻、耙、耢和打土块。大寨大队的这些“新套套”,带动了全县打破常规闹备耕。全县二十个公社也出动一万多犋牲口,对翻耕过的土地进行浅翻、细耙、多耢。现在,全县四十万亩耕地,经过浅翻、耙、耢和打土块的已达十万亩。同时,各社队还大搞土地园田化。由于老人、少年儿童也踊跃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各公社投入抓水、整地等备耕活动的人数已经超过全县劳力总数的百分之十。
全县“一盘棋”,各行各业闹备耕,是今年昔阳县备耕的一个新特点。全县各有关部门不仅把春耕播种需要的物资及早地送到了农村,而且由干部、工人和家属组成的支援抗旱春耕的队伍,也正在陆续地开往农村,到困难最大的生产队去,帮助平田、整地、积水、闹春耕。
在领导备耕工作中,昔阳县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保证备耕的高质量。因为去年遭灾,秸秆肥少了,县委就要求各生产队广开肥源,挖圈底,积脏土,扫烂柴,拆土炕,千方百计,积肥造肥。全县仅拆土炕一项就积肥三百九十万担。到二月底,全县四百一十一个生产大队已经积肥两千五百多万担,全县耕地平均每亩可施底肥六十多担。今年肥料的标准也订得高,已积的肥料,经过翻、粉碎、加水三道工序,使肥料达到了肥效大、水分足的要求。全县经过精选,已备好春播作物种子四百万斤,现在队队在做种子发芽试验。
昔阳县今年的备耕,立足抗大旱,抓水保墒,声势大,动手早,质量高,有新套套,归结起来,是思想发动抓得好。去年以来,中共昔阳县委在批修整风运动中,领导群众狠批刘少奇一类骗子的修正主义路线,广泛开展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社员的路线斗争觉悟和社会主义积极性。各公社在大寨大队带动下,去年秋收以后,就以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中心,为今年春播积极进行准备,全县迅速形成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万众一心搞备耕的大好局面。
(附图片)
(上海美术设计公司供稿)


第3版()
专栏:

辽宁大力增产农药和兽药
辽宁省农药和兽药生产单位大力发展农药、兽药生产,为支援农牧业积极贡献力量。今年一月份,各种农药和兽药都超额完成了当月生产计划。其中,农业急需的除草醚、亚胺硫磷、磷化铝等农药,和医治牲畜疫病的温脾散、消食健胃散、止泻散等兽药,产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到一倍以上。二月上半月,各种农药、兽药产量又进一步提高。
辽宁省有二十二个专业和非专业的农药、兽药工厂,共生产农药二十六种,兽药四十五种。去年,各厂都超额完成了生产计划,有力地支援了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今年年初,各厂广大职工学习中央两报一刊元旦社论《新年献词》,认真总结经验,决心以批修整风为纲,再接再厉,增产更多更好的农药和兽药,为发展农牧业生产贡献力量。丹东兽药厂职工,利用新年假期,大搞设备维修。今年一开始,就进一步开展了高产、优质、多品种、低消耗的增产节约运动,一月份超额百分之十七完成了各种兽药当月生产计划,进入二月以来,产量又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辽宁省各农药、兽药厂的职工,在努力增加农药、兽药产量的同时,还大力进行科学实验,进一步扩大产品品种。


第3版()
专栏:

广西抓紧制造和修理插秧机
广西壮族自治区机械工业战线职工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认真抓好水稻插秧机的制造、修理和推广使用工作,支援春耕生产。
广西农村的水稻插秧机推广得比较快。目前,全自治区已有八十个县和六个市的郊区农村推广使用了水稻插秧机,拥有的插秧机达到十五万七千多台。为了巩固、发展这一成果,广西各地农机部门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和农业部门一起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去冬今春以来,全自治区八十二个县级农机修造厂,对各地现有的水稻插秧机进行了全面检查,并派出巡回修理队、修理组到边远地区服务,帮助社、队修理好大批插秧机。
自治区机械工业战线还抓紧了水稻插秧机和插秧机零件、配件的生产。南宁、玉林两个插秧机厂,去年生产了五万多台水稻插秧机,还生产了五十三万件易损零件,比前年增长百分之五十七。(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依靠群众治山造林
——湖南株洲县黄龙公社加速造林的事迹
湖南省株洲县黄龙公社,是一个有二万多亩农田、七万多亩山地的丘陵区。几年来,广大干部社员加速治山造林,共营造新林四万多亩,改造次生林一万多亩,抚育油茶林三千多亩,“四旁”植树一百多万株。全公社农、林、牧、副全面发展。一九七二年在大旱的情况下,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一千零二十四斤。
造林促进农业
文化大革命前,这个公社粮食亩产只有五百多斤。文化大革命中,公社新党委成立后,提出要在抓好二万多亩粮田生产的同时,加速七万多亩山地的造林,改造穷山恶水,向荒山要钱要粮。但有的同志说:“粮食没过关,哪有人上山?!”认为造林“远水难解近渴”,可以慢慢来。怎样才能迅速改变黄龙公社的面貌?抓林业会不会影响农业?公社党委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长形大队和塘改大队的经验教训,得到了启示。
长形大队,原来林木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年年要吃统销粮。以后,大队党支部发动群众挖掘劳动力潜力,在狠抓粮食生产、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的同时,垦荒造林一千多亩。通过营造水源林、农田防护林、“四旁”绿化林,涵养了水源,保持了水土,一九六六年粮食亩产跨过《纲要》。去年,平均亩产上升到一千一百五十斤。农林业发展后,又促进了牧业和副业的发展,大队办起了水电站和农副业加工厂,耕作、农产品加工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而毗邻的塘改大队,过去自然条件比长形好,由于把农林割裂开来,认为抓林业会妨碍农业,没有安排适当的劳力造林,结果林没造成,粮食生产也上不来。通过这两个大队的鲜明对比,公社党委看到了群众的智慧和黄龙公社的生产潜力,也认识到农业和林业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造林不但不会影响粮食生产,还会促进粮食增产。有田有山的丘陵区要迅速改变面貌,农林两者不可偏废。只要依靠群众,既可以抓好二万多亩农田的粮食生产,又能加快七万多亩山地的造林速度。
干部思想认识提高后,自觉地把加速造林作为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迅速改变黄龙面貌的重要环节来抓,积极带领群众行动起来。全公社高山荒山最多的高升大队,大搞治山造林的群众运动,几年时间就绿化了七千多亩荒山。
落实林业政策
黄龙公社在造林中碰到了这样一些问题,如队与队之间荒山有多有少,如何统一规划?造林怎样安排?如果不落实党的政策,就会影响群众的造林积极性。为了妥善处理这个问题,公社党委成员深入群众,划清政策界限,制定造林办法,按照“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原则,划分了造林范围,处理好大集体与小集体和社员个人之间的关系,调动了干部、社员的造林积极性。红旗大队造林较早,过去在创办林场时,没注意兼顾小集体的利益,有的生产队干部和社员积极性不高,林业生产一直搞不好。落实了山地所有权的政策后,干部、群众齐心造林,仅二年多就绿化了五千多亩荒山。由于按照党的政策办事,近几年来,全公社一千多个荒山秃岭迅速绿化,变成了纵横四十多华里的叠叠层层的杉、梓林基地。
他们还按照党的政策,发展“四旁”植树。这样,风景林、果木林、竹林等逐渐形成,路旁水边、屋前宅旁,到处绿树成荫,郁郁葱葱。
农、林、牧结合起来
农业、林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牧业生产。黄龙公社的贫下中农和干部为使农、林、牧同时得到发展,学习大寨革命精神,坚持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道路。他们没有工具自己造,没有种子自己采,没有树苗自己育,没有资金上山挖树蔸烧木炭自己解决;实行林粮、林棉间作,林茶、林药间栽,林菜间种等多种办法,发展了多种经营,又促进了农业生产。
几年来,黄龙公社林业发展了,树叶很多,为养猪提供了大量的青饲料。林业促进了养猪业;猪多肥多资金多,又促进了农副业的发展。一九七二年,全公社农副业的总收入,比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增长了二点三倍,不仅还清了国家历年的贷款,社队还积累资金二十五万多元,购置了大批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又节约了大量劳动力,为农、牧、副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如今的黄龙公社,山山绿成带,处处树成行,早造的杉、梓树已高达三丈有余;新造的幼林,生机勃勃,一片翠绿。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从全局出发 全面安排种植计划
春耕生产活动已经开始了,各地正在根据国家的要求安排种植计划。教育、组织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从全局出发,因地制宜地安排好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争取粮食、棉花和多种经营都有较大发展,这是一件大事,应该认真做好。这里发表的铜山等县落实种植计划的一些作法,可供各地参考。 ——编者
尊重生产队自主权 落实粮棉种植计划
江苏省铜山县在落实今年种植计划的过程中,发现部分粮食生产发展不快的社队中出现了一种思想倾向:由于粮食亩产量没有上《纲要》,单纯抓粮食生产,认为粮食搞不上去不好交代,经济作物抓不抓不要紧,因此,棉花种植面积不能落实。
针对这种思想倾向,县委组织干部和群众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并运用典型进行生动的路线教育,使大家认识到:“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反映了社会主义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粮食上《纲要》,棉花也要上《纲要》,向国家贡献粮食是光荣的,贡献棉花也是光荣的。提高认识以后,各社队都根据实际情况,在安排粮食作物的同时,因地制宜,将十八万亩棉花的种植任务,落实到田头、地块,积极深翻土地,精选良种,备足底肥,为夺取今年粮棉双丰收打下了基础。
铜山县落实种植计划时,十分注意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早在去年秋种时,县委就对今年作物种植安排提出初步意见,各社队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地情况,作出自己的计划。三堡公社根据去年的情况,今年计划栽插水稻一万四千亩。在讨论这个计划时,地处山区的焦山、台上等四个大队,因为水源不足,提出分给他们的水稻面积应略减一些;平原地区的滕寨、刘庄等四个大队,根据他们那里的水源、提水机械、栽种技术等条件,认为完全可以再扩大一些。经过充分讨论,全公社水稻面积落实到一万六千亩。有些社队的种植计划是经过群众反复讨论后才落实的,这样就使计划更加切合实际。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加强思想教育 保证棉田面积
湖北省钟祥县丰乐公社联合大队地处平原湖区,以产棉为主。前几年,每年都向国家提供商品棉两千多担。但是近几年来,在少数人中出现了“重粮轻棉”的思想,有的生产队把老棉田改种粮食、蔬菜,有的搞了基本建设,因此,棉田面积减少,棉花产量下降。去冬以来,大队党支部组织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教导,引导大家忆棉花生产的历史,查棉田面积减少的原因,找棉花减产的危害,批判了“单一经营”的错误思想,使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棉花生产与支援国家建设、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的密切关系。
认识提高以后,大队党支部按照国家安排的棉花种植面积,带领干部、群众,把过去改种水稻、瓜菜的棉田,进行了合理压缩;对原来修得过宽的路、渠,经过修整改窄,又扩大一部分棉田。每个生产队还安排了十亩机动棉田。大队党支部成立了干部、老农和棉花技术员三结合的检查验收小组,对棉田面积逐块检查验收,使棉田面积块块有着落,没有一亩虚数。去冬以来,全大队对恢复的四百八十亩棉田,普遍进行了精耕细耙,深挖冬凌,每亩并下底肥一百多担,为今年棉花平衡增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扫除思想障碍实行合理安排
山东省阳谷县委和县革委会在安排今年种植计划时,发现有些基层干部,存在着忽视发展多种经营的倾向。有的社队种植棉花亩数没有留足,有的社队准备把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种在瘦地、旱地,增产措施也没有落实。
根据这种情况,他们以批修整风为纲,把安排今年种植计划提到路线斗争的高度来认识,使今年各种作物的种植计划落实得既快又好。阳谷县历史上没有种植过中药材黄芪,一九七○年才试种成功。今年,他们按照国家要求扩大黄芪种植面积,并把计划落实到每个生产队和地块。阎楼公社的一万三千多亩棉花,有百分之九十安排在水浇地里,同时,对农、林、牧、副、渔和粮、棉、油、麻等项生产,也作了合理安排。
阳谷县在落实种植计划时,注意进行路线教育,扫除思想障碍。他们帮助集中产棉的社队,克服“棉花有贡献,吃国家粮理所当然”的思想,教育大家争取粮棉双贡献;帮助那些产量较低的粮区干部、群众,克服“粮食不上纲,其他顾不上”的“单打一”思想,适当发展多种经营。为了解决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争地的矛盾,县委和县革委会积极推广城关公社城角徐大队科学种田、间作套种的先进经验,使一些经济作物的种植计划得到了落实。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