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
专栏:
密切联系实际 学好马列著作
中共吉林省德惠县委员会
我们县委一共有九名常委,绝大多数是参加革命多年的老同志,文化水平不高,过去长期做基层工作,系统学习理论的机会比较少。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以后,我们开始读马列的书,大家热情很高。但是,也遇到一些问题。有的同志想“一锹挖个井”,希望一下子把马列学到手,存在着急躁情绪;有的同志存在着畏难情绪,认为学马列太难,自己不是这块料,想打“退堂鼓”。这样,虽然学了,却深入不下去,钻不进去。批修整风中,我们认识到马列的书是真理,是革命的科学,必须老老实实,下苦功夫攻读,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从那以后,我们开始注意一本一本地攻读,一个观点一个观点地领会。一个人弄不明白,大家就在一起讨论,一遍没学懂,就再学一遍,力求通过刻苦读书,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开始学习《共产党宣言》时,我们着重学习了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提高了对抓阶级斗争重要性的认识。县委领导班子中有些同志,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犯过一些错误,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抓阶级斗争。但是,为什么犯这样的错误,从理论上还说不大清楚。学习中,我们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一切阶级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历史,结合学习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阶级斗争的论述,回顾了建国以来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历史和现状,懂得了阶级斗争不仅是推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过去所以犯了不抓阶级斗争的错误,就是没有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
以后,我们县在抓阶级斗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出现过混淆敌我界限的问题,影响了对敌斗争。联系这些问题,我们又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和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阶级社会里,始终存在着阶级斗争,但阶级斗争的内容和形式,在不同时代,不同时期是有变化的。毛主席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原理。学习了这些理论,我们认识到,前一段所以出现混淆敌我界限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对阶级斗争的理论理解片面,在阶级斗争中没有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不注意斗争的政策和策略。从那以后,我们在抓阶级斗争时,就注意了严格按党的政策和策略办事。
怎样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说明实际问题,正确地指导革命实践?对于这个问题,开始我们认识不够,解决得不好。后来,我们总结了这个教训,注意用马列主义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学习才深了一步,工作也收到较好的效果。
我县西部地区,在生产上一直比较落后。为了改变这个地区的面貌,过去想了很多办法,总是变化不大。原因在哪里?我们很长时间没弄明白。后来我们组织十几名机关干部,对西部地区的六个公社一个一个地进行调查,坚持用学过的理论分析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才使我们的主观认识比较地符合客观实际。
首先,我们研究了西部地区的阶级斗争的历史和现状。西部地区是和平土改,民主革命不彻底,社会情况比东部复杂。过去,我们只抓粮食生产,没有抓住这个地区的主要矛盾,忽视了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这是西部地区工作没有做好的主要原因。其次,我们分析了西部地区同东部地区生产条件上的差别。西部地区的条件比较差,人少地多,土质瘠薄,畜力瘦弱,每个劳力负担的耕地面积比东部多一两倍。过去我们没看到这个特殊性。第三,我们应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了西部地区的全部工作,看到了这个地区既有后进的一面,也有先进的一面。西部地区粮食产量确实比较低,但却逐年增长,有些生产队还跨了《纲要》。这个地区生产条件确实比较差,但广大干部和群众学大寨的劲头仍然很足。
正确地认识了西部地区的状况,改变西部地区落后面貌的方向就明确了。县委决定抽出三名常委,组织四十五名干部,分别到西部地区八个公社长期蹲点,狠抓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明确学大寨的方向;狠抓政策落实,调动各种积极因素;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改变生产条件。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西部地区粮食产量一九七○年比一九六九年增产百分之二十八;一九七一年在一九七○年大幅度增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百分之十四。去年,在多灾的情况下,粮食生产仍然夺得了较好收成。
第3版()
专栏:
总结经验教训 搞好水利建设
山西晋城县南村公社的干部和群众,通过总结去年一百八十天抗旱斗争的经验教训,进一步理解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懂得了必须坚持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把治水、用水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了大办水利的决心和干劲,在全社范围内掀起了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的热潮。
水 利 是 农 业 的 命 脉
去年大旱,对南村公社的工作是个大考验,也是个大推动。现实给了干部和群众以深刻的教育。
马匠大队积极抓水抗旱,三百一十亩水地小麦平均亩产六百五十四斤,复播晚谷亩产七百五十一斤,两季亩产共一千四百零五斤;而同样耕作条件的旱地,小麦加晚谷平均亩产仅三百零二斤。这个大队共一千六百亩粮田,在大旱之年做到了总产、亩产、任务、口粮、储备五不减,关键的一条就是抓了水。
浪井大队,虽然水源比较缺乏,但是,由于他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各种措施,狠抓了抗旱斗争,也取得了较好收成。一千二百多亩小麦,五百五十亩晚谷,两季平均亩产也达到七百七十斤。其中六亩水地小麦平均亩产一千零七十五斤,复播晚谷亩产一千二百二十二斤,两季平均亩产达到两千二百九十七斤。贫下中农说:“有水亩产一吨,靠天产量不稳。”
地处太行山巅的西村大队,石厚土薄,历史遗留下来的靠天吃饭思想还有较大影响。去年大旱,党支部书记崔三河带头种了二亩二分水地试验田,夏季小麦亩产七百六十斤,秋季晚谷亩产七百零八斤,合计亩产一千四百六十八斤,比旱地产量提高了四倍多。
无数事实,正反对比,使广大干部和群众进一步理解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道理。在十年九旱的太行山区,要彻底摆脱“听天由命”的被动局面,打胜农业翻身仗,就必须集中全力,把水利抓上去。
坚持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怎样抓好这条“命脉”?南村公社的干部和群众经历了一个反复的认识过程。
最近几年,特别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南村公社社员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修起了十一个水库,建起了几十里的转山渠道。这些水利工程,大部分水源靠天上来,在正常年景可以发挥一些作用,一遇到象去年那样的特大干旱,由于水源枯竭,原来的水浇地就几乎全部成了旱田。南村公社党委、革委会和广大社员群众,认真总结了抗旱斗争中的经验教训,认识到,没有充足水源的水利工程,经不起旱灾的考验,摆不脱老天的威胁,不能取得稳产高产的效果。
那么,这里能不能找到充足的地下水源呢?南村公社山多平地少,山是黄沙山,地是焦渣土。根据以往的看法,浅层水贫乏,中层没有水。在这困难的自然条件面前,公社领导同志,不受过去的看法的局限,带领水利技术人员,深入全社三十一个大队的四十九个村庄,调查研究,发动群众找水源。经过实地勘测,发现山上有许多老煤窑,这些老煤窑,大都是旧社会采煤时发现地下水,无法排水而停办的,现在常年积水,其中有四十处水源较大。过去认为南村盆地是历史古河道,地下只有少量浅层水,这次经过认真勘测,找到了水源稳定的中层水,打破了许多沟、洼、山腰无水的看法。一个多月的调查勘探,发现了一百五十多处可以用机械提水浇灌的水源,在大旱情况下,每日可以出水十万方以上。根据这一情况,公社经过全面研究,作出了打机井和煤窑井、修建蓄水池、挖掘水渠的规划,全社掀起了水利建设新高潮。
生动的革命实践,教育了南村公社的广大干部和群众,使他们懂得了:在水利建设中既不能搞唯心论的先验论,也不能搞机械唯物论,只有坚持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在尊重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成效。
“用水”和“治水”相结合
在水利建设中,怎样把治水和用水恰当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水利建设高潮中,有个别村队抓水决心不大,对引水上山缺乏信心。发现这一问题后,公社领导同志深入了解,原来是一些人在水利建设上重工程、轻配套,重建设、轻利用,有水不用,有井不浇,影响了群众大搞水利的积极性。针对这一情况,公社的领导同志带领群众,认真学习毛主席和党中央关于水利建设的指示,把治水和用水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狠抓用水,调动现有一切水利设备,冬灌小麦,让群众看到效益,进一步提高了治水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又抓好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力争早日受益,为用好水、多受益打下物质基础。司匠大队修建万方蓄水池,社员边蓄水、边砌池、边用水,灌溉了七十五亩小麦,大家干劲很足,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下庄大队前边修渠,后边浇地,六百米水渠修通了,一百五十亩小麦也浇完了。南村大队边打井,边压管,边浇地,打了七眼井,铺设了四百多米管道,浇了一百五十亩小麦。这样全公社到处用水冬灌,队队工程加紧,到去年封冻前为止,三十七项水利工程已经基本结束,七千亩小麦适时地浇了封冻水。其它水利工程的任务也都完成了一半以上。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具体分析 具体解决
湖南省常德市制革厂
我们厂在开始搞猪皮制革的时候,对猪皮的特性认识不足,制出的皮革质量不好,皮张板硬。为了摸索猪皮制革的经验,工人们整天在车间里搞试验。有一次,青年工人朱三喜在完成鞣制后,发现鞣皮的转鼓里有一大块猪油。这件事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想:猪皮里面油脂多,可能就是猪皮鞣不熟、皮张板硬的原因。他把这个想法对其他老师傅说了,大家觉得有道理,就采取加大碱量和其他脱脂措施,皮革果然就不硬了。从这件事,大家体会到:不是猪皮不能制革,而是我们还不认识它,没有摸透它的脾气。从这以后,我们就注意分析猪皮的特点。经过反复实践,认识到猪皮和牛皮两者有共性也有个性,在制革的方法上不能搬用牛皮制革的工艺。我们从猪皮的特殊性上入手,逐步摸出了一套办法,终于把猪皮制成了十多种皮革。
一九七○年冬天,上级给我厂下达了试制猪皮服装革的任务,全厂革命职工积极响应。做服装革要求皮张柔软、均匀,表面绒毛细,还要染成各种不同的颜色。猪皮的特点是毛孔粗、纤维紧、油脂厚。纤维紧就不容易起绒,要使纤维松散,必须用酸碱处理,彻底脱脂;可是猪皮的毛孔粗,酸碱用多了又会把皮子烧坏。究竟从那里下手呢?工人同志不断向毛主席著作请教。毛主席说:“不但要在各个矛盾的总体上,即矛盾的相互联结上,了解其特殊性,而且只有从矛盾的各个方面着手研究,才有可能了解其总体。”毛主席的话打开了大家的心窍:光是懂得猪皮的一般特点还不行,还要进行具体分析。经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猪皮臀部纤维最紧,油脂最多,皮层最厚,但是皮孔比较细;而颈部、腹部则相反,纤维比较松,毛孔也比较粗。这就是说,猪皮的各个部分还有不同的个性,在毛孔粗、纤维紧、油脂多这些总的特点之下,还有部分的不粗、不紧、不多的一面。过去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对猪皮的各个不同部分一样对待,结果有的地方酸碱多了受不了,有的地方又“吃不饱”,一张皮子染出了几种颜色,绒毛也磨不好。根据“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的原则,我们抓住“猪屁股”这一部分,加大碱量,多削一次皮,进行特殊处理,对其他部分则按照一般操作方法处理;又试用了钙碱脱毛、酶处理等软化猪皮、提高质量、缩短工艺流程的新技术,解决了矛盾,把过去认为不好对付的猪皮,制成了象金丝绒一般的服装革。现在我们已经生产了十四个品种六十五个花色的服装革,打破了我厂过去长期认为猪皮不能做高级皮革的老框框。
我们厂用猪皮制革,从不会到会,从只能生产一般产品到能生产高级产品,花了十多年的时间,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事物就是矛盾,认识事物就要分析矛盾,就要抓住矛盾的特殊性。只有反复实践,反复认识,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才能取得工作的主动权。
第3版()
专栏:
运输调度表是怎样产生的?
去年六月,广州部队后勤部某汽车团接受了一项繁重的运输任务。任务急,时间短,急需组织人力上马。于是,团党委参照了历次运输调度方案,把三个营分成三个梯队,制定出三个梯队轮番“大推磨”的运输调度表。
调度表实施以后,三个营挤在一条线路上运输,车辆摆不开,行驶非常缓慢,连队的政治教育等时间也不能落实,经常要停下运输突击补课。各营的任务需要一天作一次安排,机关出现了三多:电话多、报表多、文件多。党委成员更是忙得厉害,经常是路上有人问,家里有人等。经过一周后统计,运输任务没有完成,各连还出现了事故苗头。
为什么这样追星星赶月亮地忙,还没有完成任务?党委副书记、团长张金永和其他委员一起,反复学习了毛主席这一段教导:“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们所犯的错误,研究其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我们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然后,分头到下面去调查实际情况,弄清调度表行不通的原因。
张金永和其他委员来到一连。战士们指出:这次任务与过去的比有三变:柏油马路变盘山道,路面狭窄;分散多点运输变成全团出车,会车很多;白天行车变昼夜兼程,晚上视度不良。情况发生了变化,我们却按原有的调度方案办事,车队行驶的最高时速还是照搬过去的,那能不出岔?战士们的意见对党委成员触动很大。他们进一步发动群众,总结了这一段执行运输任务的经验教训:一是在参照历次运输调度表时,没有依照新的情况,把原定计划加以改造,使之适合于客观实际,而是照搬照套,用对客观情况的一两次认识,代替了对不断变化的客观情况的不断认识。二是虽然在执行任务前组织各连干部看了线路,又在几个连队进行了试运,但是,没有对实际情况作全面的了解和分析,用对一部分实际情况的认识代替了对全面情况的认识。这样,必然使主观愿望脱离客观实际,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错误和挫折使他们比较聪明起来了。张金永和其他党委成员一起来到二营,决心在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张金永参加了营里召开的连队骨干座谈会,研究如何修改运输调度表的问题。同志们提出一个设想:能不能把三个营轮番“大推磨”改成一个营出车、两个营休整的“三班倒”呢?他和大家过细一计算:一个营连续跑三趟,完全可以完成三个营的运输量,腾出两个营休整三天,可以进行一天的政治教育,半天的党团活动,半天的看书学习,半天整车,半天休息。他觉得这个方案不错,就同运输股的几个同志一起,连夜画出了“三班倒”的运输调度表,给各营作了布置。满以为这样安排时间有了保证,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可以基本解决;可是,党委委员、副政委李永生下到几个连队一调查,问题又一个个地冒出来。有些连队由于调度表统得过死,本来急需集中时间搞车辆保养,表上安排却是搞政治教育,结果一次出车就有十多台车抛锚。
事实教育了大家:“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要认识客观事物,就得不断实践,不断学习。那种认为认识可以一次完成的想法,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是地地道道的形而上学。党委会上,他们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实践论》,分析了第二个调度表所以行不通的原因,就在于刚刚下去接触一下实际,听了一些汇报,没有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就匆匆忙忙地作结论,定计划,这就必然产生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不能正确地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作出唯物主义的工作指导。真是读一遍书,明一层理。党委决心紧紧依靠群众,过细地弄清事物的全貌和实质,制定出真正符合客观实际的运输调度表。
会后,他们分别带领四个联合工作组深入到四个连队,和战士们同出车、同休息,和群众一起努力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他们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将群众的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从三个方面修改了运输调度表:一是注重客观情况的千差万别,实行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不要求“一刀齐”。连队的活动由团里集中安排,各连可以自行调整。二是注重实施过程中的灵活性,认真总结推广了三连组织班行车,把连队集中教育和班行车中的分散教育结合的经验。三是注重调度表的可变性,及时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不断修定更新。群众中有许多“诸葛亮”。一张新的调度表终于制定出来了。这次,党委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再回到二营去试点。在和群众的共同实践中,不断检验、深化自己的认识,使这次重新制定的调度表得到了检验、修改、丰富、发展,更合于客观实际。同时,他们用点上的经验指导面上的学习和工作,正确地处理了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克服了机关、党委的忙乱现象,为党委实施正确的领导,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全团在六个月内,行车三百多万公里,运送物资近九万吨,做到安全无事故。
汽车团党委的同志们从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永远没有完结。前一阶段斗争的胜利,只能说明在这个阶段内,自己的思想符合了客观外界的规律性。但是,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伟大历史任务远远没有完成。只有刻苦学习,刻苦实践,坚持按照唯物主义办事,不搞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才能千里征途不迷向,轮飞万里不抛锚。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沈阳部队某部后勤党委成员坚持看书学习,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不断提高。这是他们在畅谈学习《国家与革命》的体会。 本报通讯员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