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3月2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文艺短评

烈火炼真金
秦犁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无产阶级的英雄人物,不是温室里培养出来的花朵,而是在斗争风浪中、在革命烈火中锻炼成长起来的先锋战士。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要成功地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正确地表现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
塑造英雄人物,表现矛盾冲突,这两个问题从来是密切相关的。文艺发展史告诉我们:任何一个阶级的文艺创作,都是要用本阶级的世界观,通过表现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来塑造本阶级英雄人物或理想人物的。塑造本阶级的英雄人物,这是文艺创作的一条规律;同样地,用本阶级的观点认识和表现矛盾冲突,这是随之而来的又一条规律。因此,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必须自觉地把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作为根本任务。必须满腔热情地、千方百计地完成它。而“千方”中重要的一方,“百计”中重要的一计,就是解决好矛盾冲突问题。英雄典型高大完美的程度,和表现矛盾冲突的正确性、深刻性程度,是成正比例的。
革命样板戏的经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李玉和、杨子荣、郭建光、洪常青、严伟才、方海珍、江水英这些英雄典型之所以塑造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在典型环境中充分表现了英雄的典型性格。在矛盾冲突中,具体地反映了英雄的业绩,揭示了英雄的思想品质,树立了英雄的形象。这些英雄人物正是在疾风中挺立的劲草,从烈火中炼出的真金。革命样板戏在如何通过矛盾冲突表现英雄人物方面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具体经验。这些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以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为指针,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充分描写,来塑造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从根本上说,也就是在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中有高度觉悟和实践的无产阶级代表人物。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这对我们写民主革命时期的题材和写社会主义时期的题材都是宝贵的。
毛主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我们要深入批判刘少奇、周扬一伙散布的“无冲突”论即“阶级斗争熄灭”论。对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有典型意义的矛盾冲突,即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决不能回避它,而应当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正确地认识和表现它。特别是在长篇小说和大型的戏剧、电影、叙事诗等作品中,要更深、更广地反映包括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在内的丰富内容,正确地、充分地表现社会主义这个历史时期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只有这样,才能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生活本质,成功地塑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英雄典型。
革命样板戏的经验告诉我们:如何写好矛盾冲突,首先要解决的是,对立面斗争的双方,哪一方在矛盾冲突中占主导地位的问题。我们的文艺创作是以写光明为主的。无产阶级和工农兵的英雄人物是我们社会主义生活中的主人,也是我们作品的主角。以英雄人物为代表的革命力量必须在斗争中占主导地位。这是我们同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文艺的原则区别。我们坚决反对颠倒主次、否定英雄人物,为反面人物或中间人物树碑立传,以及暴露社会主义的所谓“阴暗面”的“写真实论”、“中间人物论”,决不允许这些修正主义谬论在任何情况下腐蚀我们的文艺创作。
但是,这决不是说,我们不需要表现反面形象;也不是说,我们可以把反面力量写成不堪一击,把英雄人物进行的斗争写成轻而易举,把矛盾冲突处理得简单化。革命样板戏的经验表明:从塑造英雄人物的需要出发,从充分肯定革命力量的主导地位出发,需要充分表现同对立面的斗争。为了更好地表现英雄人物的斗争实践和革命力量的强大,必须触及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需要恰当地表现反面人物的形象,用简练的手法,准确地反映反面人物的阶级本质。也需要恰当地表现人民内部某些有缺点错误的人物,作为英雄人物的陪衬。给英雄人物的斗争提供对立面,使英雄有“用武之地”,这是写好矛盾冲突另一个方面的重要问题。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在修正主义的“无冲突”论影响下的某些作品,用“误会法”和其他办法,尽量把矛盾抹平,甚至回避和取消矛盾冲突,这是完全错误的。
当前,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革命样板戏的普遍经验已经在各种形式的新创作中开花结果。广大专业和群众业余作者们,正在批修整风、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深入工农兵斗争生活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路线斗争觉悟,更好地学习革命样板戏的经验,特别是塑造英雄人物和表现矛盾冲突的经验,克服前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某些弱点和缺点。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必将有更多好作品出现在我们眼前。


第4版()
专栏:

业余文艺创作要重视提高
六四○八部队战士业余演出队
业余文艺创作要普及,也要提高。去年年初,我们创作了一台曲艺节目,在部队巡回演出后,干部、战士要求我们“提高提高”。当时,我们有一些同志片面地认为业余创作水平低,基础差,能演出就行,提高是专业创作人员的事情。
部队党委组织我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这种提高,为普及所决定,同时又给普及以指导”的教导,认识到普及是首要的工作,没有普及就没有提高,但是,普及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要随着形势的发展而逐步提高。没有提高的普及工作,是不完全的。业余文艺创作同样要认真学习革命样板戏的经验,以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形象为根本任务。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工农兵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在不断涌现,他们的先进思想在不断发展。如果我们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用老眼光去观察新事物,用过时的艺术手段去表达崭新的政治内容,就会落后于形势,落后于群众,就容易失去业余文艺创作配合中心工作要及时、紧密、战斗性强的特点,不能充分发挥文艺武器的战斗作用。因此,业余文艺创作必须在普及的基础上抓紧、抓好提高工作。
学习革命样板戏的经验,最主要的就是要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满腔热情、千方百计地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在以往的创作中,我们满足于只是写好人好事,受到写真人真事的局限,往往是“编一个,演一个,扔一个”,每次创作都是从头来,作品生命力短暂,作品质量一般化。在这一次创作过程中,我们跳出写真人真事的框框,把力量用在如何提高作品的思想性,如何塑造好英雄人物上,对一些从群众中产生的、经过实践考验的题材或萌芽状态的作品,不轻易舍弃,并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反复修改提高,使作品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把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得更高大,更有典型性,更有说服力。如故事表演《选路》,原来是一个连队演唱组创作的,一无中心人物,二无故事情节,只是一般地表扬好人好事。我们在修改过程中,先后作了四次较大的改动。第一次,集中表扬了一个人,又把故事情节写得曲折复杂一些,演出后,干部、战士都说这是好人好事的流水账。第二次,塑造了一个在风雨交加、道路崎岖的情况下完成通信任务的通信班长赵红,大家反映:“形象不高,印象不深。”又经过两次修改,着重写了赵红和新战士张新的思想矛盾,让他们之间围绕着“选哪条路”问题展开思想交锋:是遵照毛主席的教导,严格训练、严格要求,选择崎岖的山路呢?还是不从实战出发选择平坦的公路?塑造了一个自觉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既有无畏的革命精神,又有严肃的科学态度的典型形象。这样,主题的提炼和人物的描写,就比原来提高了。
提高必须沿着工农兵自己前进的方向去提高,塑造英雄形象,必须反映群众的理想和愿望,说出他们要说的话,塑造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才能使英雄人物可信,可亲,可敬。有一次,领导要我们把一个认真执行毛主席“五·七”指示、为革命养好耕牛的班长的事迹搬上舞台。我们编了一个节目,描写一个养牛班长如何从不愿意养牛转变为热爱养牛的过程。到农场演出后,养牛班的战士指出:“台上的班长还比不上我们的班长。你们要少谈些转变过程,多讲些模范事迹。”我们接受了群众的意见,深入养牛棚,从群众的需要出发,塑造了一个具有“养牛班虽然小,同样也是珍宝岛,五尺牛绳虽不长,革命传统大发扬”这样的无产阶级革命感情的班长,得到了群众的批准。这说明了创作人员只有学习群众,当好群众的代言人,才能使塑造的英雄人物为群众所熟悉,为群众所欢迎,树得起,站得住。
革命样板戏的经验告诉我们:业余文艺创作的提高,还必须努力掌握为表现革命政治内容所需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业余文艺创作水平低,基础差,更需要努力学习,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刻苦钻研精神,遵照毛主席“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对传统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来一番改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无产阶级的政治内容服务。我们创作演出过一个节目,台前跳舞蹈,台后唱单弦,加上幻灯布景和乐队配乐,结果舞蹈不象舞蹈,单弦不象单弦,群众看不懂,也不愿看。从这个教训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在改造传统的艺术形式和技巧时,要既有突破,又有原来的特色;不能原封不动,又不能全盘推翻。只要能为革命的政治内容服务的,我们就继承;有损于塑造工农兵英雄形象的,我们就清除;经过改造能够利用的,我们就加以改造,创新。如苏州评弹这种曲艺形式,过去,有许多唱腔矫揉造作,表演技巧也很陈旧,反映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腐朽的艺术趣味。我们从作品的政治内容出发,选取了评弹中一些比较高亢、健康的曲调,并对一些抒情曲调进行改革,大胆创新。在伴奏乐器上,我们也打破了原来只用弹乐的框框,加入了铜管乐和打击乐,使这个节目既表达了革命的内容,又保持了评弹艺术的特色。


第4版()
专栏:

新诗也要学习革命样板戏
——工农兵诗集《风展红旗》、《阳光灿烂照征途》读后
张永枚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诞生的革命样板戏,带动文艺的各个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诗也在前进。人民文学出版社编选的《风展红旗》和《阳光灿烂照征途》(上海人民出版社和其他一些出版社也出版了工农兵诗选),就是一个生动的证明。
这两本诗选,收集了工农兵诗作共一百多首。这些篇章,从各个侧面歌颂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抒发了工农兵的革命感情;有的还努力刻划无产阶级的英雄人物,配合了革命人民前进的步伐。
铁人王进喜同志的十首遗作,以民歌的形式,充分表达了工人阶级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奋勇挺进,“永生永世不回头”的钢铁决心;焕发着石油工人奋发图强,反帝反修的无畏气概。“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句炼意深,气魄宏大,富有革命的诗味和无产者的特色。这是时代的声音,无产阶级的歌唱;也是脱离群众的“诗人腔”与轻尘般的行吟之作的一个鲜明的对立面。
《庐山颂》歌唱了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庐山脚下,有多少苍蝇碰壁,有多少贼船撞翻”。这首礼赞“革命的山!战斗的山!胜利的山”的诗作,响着革命群众的心声。工人左连生同志创作的《毛主席领咱朝前走》,抒写了钢铁工人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敬爱。在喜迎国庆的日子,“冲天炉喷吐火舌,舞起飞天红绸;鼓风机鼓起嘴巴,吹热满杯美酒”,“打开炉门放焰火呵,闪光的誓言传宇宙”。这是多么生动的比拟,多么壮美的气质啊!不足的是有的诗行显得多余;如果全诗结束在“毛主席领咱朝前走”,似更精炼、有力。
新金县大田公社文艺创作组写的《咱们的“红花”》,刻划出一个令人尊敬的赤脚医生形象。她尝草、试针,不畏艰险,“痛在一身,利在千家”。这首公社社员的集体创作,诗句亲切,韵律活泼,是短篇叙事诗的佳作。《油丫头》写得有神气有特色。“看星星之火已燎原,恨不能再浇上一壶油”,小中见大,具有无产阶级的思想容量,并显示了人物性格的特征。
两本诗选,还刊载了《雪山顶上把根扎》、《帐篷就是战士家》、《夜过桃林》、《哨所门前一棵松》、《雪夜红灯》等内容革命、形式健康的部队诗歌。战士李钧的《早操》,言简意明,铿锵有力,具有革命军人的气派。《特号鞋》以乡亲趁战士帮群众挑水,量脚印做鞋相赠的细节,动人地表现了拥军爱民的阶级情谊。其它如:《阳光灿烂照征途》、《挑山担海跟党走》、《金色的大道》、《山山水水颂党恩》、《连接员之歌》、《咱给火车头加油》、《山村佳话》、《夜巡》、《我是公社新一辈》等等,都是工农兵群众较好的言志之作。
学习了这两本诗选和其它一些诗歌,感受集中到一点就是:新诗也要学习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
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对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具有普遍的意义。在新诗的创作中,既可运用这些经验于抒情,也可运用于叙事。我们应通过斗争实践和艺术实践,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艺术观,努力肃清反革命的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种种流毒。学习革命样板戏成功地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学习革命样板戏正确地贯彻执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学习革命样板戏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千方百计地塑造工农兵的高大英雄形象;学习革命样板戏把叙事和革命抒情完美地结合起来;学习革命样板戏的精湛语言艺术;学习革命样板戏千锤百炼、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等等。目前,我们有的诗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塑造工农兵英雄典型这个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在叙事诗中还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有的诗的叙事和革命抒情结合得不好;有的言多意少,诗味不浓。这说明学习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是多么迫切,多么重要啊!
当然,我们说新诗要学习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决不是说就可以生搬硬套,抹煞新诗本身的特点,而是要把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和新诗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沿着为工农兵、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前进的新诗,必然是一条无比绚丽、五彩缤纷的宽广大道。
“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学习和掌握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是关系到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一个带关键性的问题,也是一场尖锐、复杂、长期的阶级斗争。让我们搞好批修整风这个头等大事,学习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深入生活,创作更多更好的新诗。


第4版()
专栏:创作杂谈

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解放军某部 祁赳
鲁迅在《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中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
文艺工作者应该从鲁迅的这段话中得到宝贵的启示。就是说,作者选取创作题材的时候,要对生活素材进行高度的提炼和概括,才能深刻地体现文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基本原则。
“选材要严”,就是“严”在从现实生活中选取能够表现时代精神面貌的重大题材。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就是要选取工农兵改造世界、创造历史的伟大斗争的生活题材,热情歌颂“新的人物,新的世界”。鲁迅指出,作者对所写的题材“即使‘熟悉’,却未必便是‘正确’”,“战斗的无产者”,应该“取其有意义之点”。因此,作者在深入工农兵火热的斗争中,要自觉地以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不能对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浅尝辄止,被一些枝枝节节的情节迷惑住,或者把材料一揽子堆在一个作品里,抓不住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和本质。只有对大量的丰富的生活素材,进行分析比较,抓住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即寓意深刻又富于代表性的生活事件和细节,才能够表现出工农兵“真实的生活,生龙活虎的战斗,跳动着的脉搏,思想和热情,等等”,展示出“伟大的变动的一角”。
“开掘要深”,就是“深”在把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典型化,赋予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足够的分量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文艺工作者在选取题材的过程中,不要受“真人真事”的局限,应该把日常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对生活素材进行改造制作,要进行深广的艺术概括,构成生动感人的情节,绚丽多彩的场面,多侧面、有层次地揭示出英雄人物无产阶级思想和性格的广度和深度,挖掘出英雄人物内心世界的光辉。鲁迅说他自己的作品,
“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鲁迅的创作经验,对于我们当前的创作,是很重要的启示。如果拘泥于真人真事的摹写,对生活素材不加以“改造”和“生发”,其结果就会结构松垮,情节琐碎,很难塑造出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
在选材严、开掘深这两方面,革命样板戏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要做到“严”和“深”,除了要深入工农兵,熟悉工农兵生活之外,还必须有敏锐的眼力,即要借助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个政治上艺术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因此,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钻得透,才能看得深。


第4版()
专栏:

新花〔套色木刻〕 陶德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