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3月2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认真读书 刻苦实践
——记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人武部副政委千比
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武装部副政委千比,是一个年轻的蒙古族干部。十三年前,他还在盐池湾草原上放羊。一九六一年入伍以后,他坚持看书学习,认真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用革命理论指导实践,在三大革命运动中锻炼成长。
千比刚入伍时不懂汉文,连蒙古文也识不了几个字,学习毛主席著作,得一个字一个字地问人。可是,千比有恒心,坚持边学文化,边学理论。他买了汉语字典和蒙古语字典,遇到生字,就把两本字典对照起来查。不管在机关还是下到牧区,他都起早睡晚地读书学习。一年夏天,千比跟着首长和同志们到牧区去调查研究。他白天骑马赶路,晚上开调查会,深夜回到蒙古包还要坚持学习。一天早晨,他骑着马从盐池湾公社出发,奔走了二百多里,到达石包城公社老牧民达木求的蒙古包时,已经是深夜十一点钟了。由于极度疲劳,千比感到肚子阵阵作痛。他忍着痛,又在小油灯下读起书来。达木求劝他说:“您在马上颠了一天,身体又不舒服,快休息吧!”千比明白老牧民关怀子弟兵的心意,但是他想:“今天因为身体不舒服不学习,明天因为疲劳不学习,后天又因为忙不学习,这样下去,怎么能有时间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呢!”达木求入睡后,千比还是把毛主席的光辉著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拿出来,一边读,一边对照检查自己几天来的工作情况,直到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才在达木求身边躺下休息。
千比看书学习,注意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他在学习《共产党宣言》时,开始对于“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段论述不够理解。就在研究这段论述的同时,他重温毛主席关于“要斗私,批修”的教导,反复琢磨两个“决裂”的深刻含意。当他体会到同头脑中旧的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需要时,他就更加严格地解剖自己,自觉地改造世界观。
有一段时间,马宗公社的七十多个民兵在北石头沟挖井、垦荒,打响了向戈壁要粮、要草的战斗。千比原来认为在戈壁滩上挖井种地是白费力气。可是当他深入到北石头沟工地作了调查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想法不对,没有看到群众的创造力。他针对这个问题,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教导,深挖自己不相信群众的思想根源。他说:“走上领导岗位,就自以为比群众高明,这说明唯心史观在自己头脑中还没有肃清。”他以满腔热情投入了民兵们改天换地的战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斗争中洗刷唯心精神。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他们在戈壁滩上挖出了水井,开垦了七十多亩农田,头一年就收获粮食一万多斤。
千比看书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论是风雪弥漫的严冬,还是气候变化无常的盛夏,他总是带着马列和毛主席的书,用革命理论指导斗争实践。
一九七一年春节前夕,千比和县人武部的几个同志在先锋公社好布拉大队,执行毛主席关于民兵工作“三落实”的指示。这个大队的放牧点很分散,他就带领大家到一个个放牧点去工作。黄洞子放牧点最远,要翻越拔海四千多米的高山,千比不辞艰辛,骑马驰去。山路崎岖,积雪很厚,他就牵着马徒步跋涉;雪坡又陡又滑,他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前进,终于在天黑时赶到了黄洞子放牧点。在这里,千比遵照毛主席关于“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的教导,走访了一个蒙古包又一个蒙古包,在摸清民兵思想情况和民兵活动情况以后,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问题。老牧民扬东夫妇舍不得独生女离开他俩去参加民兵活动,千比就在春节第二天冒雪赶到扬东的蒙古包,同两位老人一起忆苦思甜,又向他俩宣传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的威力。在千比的启发下,扬东夫妇明白了民兵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鼓励女儿为保卫社会主义江山苦练杀敌本领。由于千比和县人民武装部的几个同志进行了一个多月艰苦细致的工作,好布拉大队民兵连在辽阔的草原上更加活跃了。
另一次,千比来到党城公社第四生产队民兵连蹲点。在和民兵一起进行军事训练时,他发现一个基干民兵的枪生了锈,立刻想到这是和平麻痹思想在作怪。千比想:要擦掉枪上的锈,必须先擦掉思想上的锈。他满怀革命激情,连夜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中有关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的光辉论述,重温我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在民兵连举办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上,他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给民兵们讲述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阶级斗争规律,启发大家深刻认识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千比说:“有豺狼就要紧握梢棒,有敌人就要擦亮钢枪,我们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革命前辈用鲜血给我们夺来的武器,为祖国放好哨,为人民站好岗。”民兵们联系思想实际进行了学习和讨论,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战备观念进一步加强。在千比的帮助下,这个民兵连积极进行路线教育,坚持劳武结合,很快成为全县民兵工作“三落实”的先进单位。
去年春天,千比发现有的生产队把民兵工作和牧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对立起来,既影响了民兵建设,也影响了牧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千比又走到群众中去。当他了解到石包城公社反修大队的民兵在学大寨运动中充分发挥了突击作用时,便同县人武部同志一起总结了这个大队的经验,在县委召开的四级干部大会上进行推广,促使全县民兵组织既当好保卫祖国边疆的战斗队,又当好牧业学大寨运动中的突击队。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4版()
专栏:

姚文元、吴德、耿飚同志同罗马尼亚文化代表团会谈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三月二十二日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姚文元,中共中央委员、国务院文化组组长吴德,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耿飚,今天下午同以罗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书记、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委员会主席杜·波佩斯库为团长,罗共中央委员、罗马尼亚社会政治科学院院长米·乔治乌为副团长的罗马尼亚文化代表团,在同志般的亲切友好气氛中举行了会谈。
罗马尼亚驻中国大使格夫里列斯库参加了会谈。


第4版()
专栏:

廖承志会见日本出版界友好访华团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三月二十二日讯 中日友协会长廖承志今天会见了以下中邦彦为团长、相贺彻夫为副团长、安井正幸为秘书长的日本出版界友好访华团全体团员。会见时我有关方面负责人张雨、田家农、吕鹏飞等在座。
日本出版界友好访华团三月十日到达我国,在访问广州、上海、苏州之后于三月十八日到达北京,将于二十四日离京回国。


第4版()
专栏:

外交部举行晚会招待驻京外交使节
沙林察外交大臣以及其他柬埔寨贵宾应邀出席
姬鹏飞、乔冠华、韩念龙等陪同观看杂技节目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三月二十二日讯 我国外交部今晚举行晚会,招待驻京外交使节和夫人。晚会上沈阳杂技团演出了杂技节目。
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外交大臣沙林察和夫人,以及其他柬埔寨贵宾应邀出席晚会。
我国外交部部长姬鹏飞,副部长乔冠华、韩念龙、马文波、何英、符浩、余湛,部长助理章文晋、王海容,以及林佳楣、许寒冰、杨骥同志和沈阳杂技团、北京杂技团的负责人,陪同观看演出。


第4版()
专栏:

我国新任驻斯里兰卡大使兼首任驻马尔代夫大使黄明达离京赴任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三月二十二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任驻斯里兰卡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兼首任驻马尔代夫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黄明达,今天乘飞机离开北京赴任。


第4版()
专栏:

丹麦友好人士艾尔斯·格兰女士离京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三月二十二日讯 丹麦友好人士艾尔斯·格兰女士今天离开北京去我国外地参观,然后离华。有关方面负责人陈大远、刘光亚等,到机场送行。
格兰女士是应对外友协邀请前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于三月三日到达北京的。在京期间,格兰女士参观了学校、工厂和公社,游览了名胜古迹。对外友协负责人李恩求会见并宴请了她。


第4版()
专栏:

传播革命思想 占领文化阵地
顺德县江义大队党支部加强领导,共青团、民兵、妇女等组织和学校积极配合,认真办好文化室,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搞得生气勃勃,丰富多彩
据新华社广州一九七三年三月二十二日电 在广东省顺德县勒流公社江义大队,群众性的业余文化生活搞得生气勃勃,越来越丰富多彩。
收工以后,每当傍晚时分,桥头树下的故事会、墟场上的棋坛,就陆续开场。夜校传来了琅琅读书声。图书室里,人们在兴致勃勃地阅读各种图书。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的爱好者,也活跃起来了。逢到业余文艺宣传队演出和幻灯组放映幻灯的时候,那就显得格外地热闹。
江义大队有十九个生产队,三千八百多人,青少年占三分之一左右。过去,村里有一些“闲话馆”之类的热闹地方,人们在劳动之余,喜欢到那里去抽烟乘凉,谈天说地。也就在这闲谈之间,旧的思想文化不知不觉地被灌进人们的头脑里。阶级敌人也乘机散布毒素,腐蚀青少年。在批修整风中,江义大队党支部深刻认识到:农村的文化阵地,社会主义如果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一九七一年十月,大队党支部和贫下中农商量占领这块思想文化阵地,决定办一个文化室,由党支部副书记兼文化室主任,共青团、民兵、妇女等组织和学校派人参加,共同组成领导小组,认真抓好文化室的工作。他们首先在镇西生产队把象棋手组织起来办起了棋坛,又请新庙生产队擅长讲故事的老贫农吴德早讲起了革命故事。镇西第一次棋赛和吴德早首场讲的革命故事《血染三条石》,就引起了群众的浓厚兴趣,也给了文化室很大的鼓舞。接着,文化室又从群众中物色各种人材,组成了图书、故事、幻灯、体育等小组和业余文艺宣传队。文化室经常组织骨干分子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业务知识,由他们带领群众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使昔日的“闲话馆”变成了传播革命思想、革命文化的好阵地。
江义大队文化室处处考虑到群众的需要和自愿,各项活动密切配合三大革命运动。在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中,文化室幻灯组根据谭义村史,编制了一套《谭义今昔》的幻灯片,反映贫下中农在旧社会的悲惨岁月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歌颂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幻灯片放映以后,更激发了贫下中农的阶级感情,对刘少奇一类骗子的反动谬论开展了革命大批判,推动了路线教育的深入开展。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文化室的业余文艺宣传队运用各种文艺形式进行宣传。南兰生产队科学养蚕搞得好,蚕茧产量不断增加。文艺宣传队经过调查,编演了小粤剧《蚕乡新曲》,推广先进经验,批判因循守旧思想。一些生产队的养蚕人员看了戏以后,纷纷学先进,找差距,改造蚕房,加强管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文化室还通过夜校讲座、图片展览等方式,普及农业科学知识。
为了便于群众广泛参加,文化室按照社员的居住情况,在全大队设立了三个夜校上课点,六个文艺演出点,十一个幻灯放映点,还设立了许多流动图书箱。文艺宣传队、幻灯组、革命故事组等,经常深入到桥头、蚕房和社员的家门口活动,使一些家务重的妇女、行动不便的老人、蚕房值班的社员,也都能参加活动。同时,他们很注意勤俭节约,尽量不增加群众的负担。大队的幼儿园、放鱼网的房屋、生产队的队部和小学校的教室,晚上空出来,就成了文化室开展业余文化活动的地方。文化室的图书,绝大部分是从公社或县图书馆分批借来的。文化室活动需要的用品,除购买一些外,大都也是群众自己凑起来的。
文化室把青少年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对象。广大青少年积极参加文化室的活动,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来自广州等地的一些插队知识青年,在文化室成立后,也被组织起来看书学习,搞社会调查和举办阶级教育展览等活动,安排他们担任学习辅导员、夜校教员和文艺宣传员,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作用。现在这些青年进步很快。


第4版()
专栏:

乐坛传友声
——记英国伦敦爱乐管弦乐团在北京
春风和煦,阳光明丽。英国伦敦爱乐管弦乐团的朋友们,远涉重洋,在三月十七日来到我国进行友好访问。
一踏上中国土地,乐团总经理埃里克·布拉文顿就兴奋地说:“我们全团成员很久以来都以殷切的心情期待着这次访问。”他希望通过这次访问演出,对增进英中两国人民的友好和文化交流,作出有益的贡献。许多团员也表示,这次能有机会访问中国,心情非常激动。
早春的阳光,照耀着峰峦重叠的八达岭。英国朋友们在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就游览了他们向往已久的长城。登上城楼,极目远眺,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派壮丽的景色:巍峨的群山,层层叠叠;雄伟的长城,蜿蜒万里。许多英国朋友禁不住赞叹:“真是伟大的文明,勤劳的人民啊!”该团第一女提琴手玛丽·威尔逊已七十高龄,仍迈着稳健的步子,兴趣盎然地攀过一座又一座望楼。面对中英两国朋友欢聚一堂、亲切谈笑的友好情景,她兴奋地说:“我是头一次来中国。过去,英中两国人民来往不多,但这种交往今后会越来越频繁。长城,已经成为我们友好的象征。”
精湛的技巧,鲜明的艺术风格,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感情,是伦敦爱乐管弦乐团在北京短暂演出中给予听众留下的深刻印象。
伦敦爱乐管弦乐团擅长演奏古典音乐作品。在乐团指挥约翰·普理查德娴熟的指挥下,整个演奏,是那样和谐。无论排练或正式演出,他们都保持着严谨的作风。正因此,他们的演奏,能够很好地表现出各个作曲家的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博得听众热烈的鼓掌。使我国听众倍感亲切的是,爱乐管弦乐团的朋友们,为了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特别演奏了我国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快乐的女战士》。乐团指挥在首演当天排练时说,由于时间仓促,乐团没有一个成员有机会在排练前看到过乐谱。但是,纯熟的技艺,友好的情谊,使他们第一次排练就获得了成功。剧场里,热情友好的掌声,经久不息。
乐曲,传送着友好的情谊;乐坛,萌发着友谊的花苞。三月二十日,中央乐团和伦敦爱乐管弦乐团的朋友们,为了增进友谊,交流经验,相互学习,举行了一次联欢活动。中国朋友演出了为毛主席诗词谱写的歌曲和钢琴协奏曲《黄河》。中央乐团的演出,受到英国朋友的热情欢迎。一位英国朋友说,虽然他听不懂毛主席诗词的内容,但是,音乐的语言,使他感受到毛主席诗词的宏伟气魄,以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对于气势磅礴,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斗争精神的钢琴协奏曲《黄河》,英国朋友也是那样凝神倾听,报以热烈的掌声。英国朋友还怀着极大的兴趣,欣赏了琵琶独奏。为满足英国朋友了解我国民族古典音乐的愿望,中央乐团特地选演了一首五百多年前流传下来的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琵琶独奏曲。这首乐曲,把人们带到两千多年前一个古代战场的征战场面。铮铮的琵琶声,向听众展现出刀枪交击、战马驰骋的音乐画面,使英国朋友赞叹不已。整个演出一结束,英国朋友争先拥上舞台,和中国同行亲切握手,热情交谈,相互切磋。爱乐管弦乐团领队、首席小提琴演员罗德尼·弗兰德热情地向中国朋友介绍了自己的演奏经验。中英两国朋友还互赠了乐谱和唱片。舞台上,友谊的欢笑与管弦的奏鸣相交织,反映着中英两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短暂的三天访问,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爱乐管弦乐团指挥表示,希望将来有更多的机会为中国人民演出。他并且相信,英国人民听到他们带回去的中国乐曲,一定非常高兴。
本报记者


第4版()
专栏:

在上海市嘉定县外岗人民公社葛隆大队,有一个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农村图书室。
这个图书室是葛隆大队的共青团员和青年社员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利用工余时间参加集体副业劳动,自筹资金办起来的。这个图书室附设在大队卫生室里,现有政治、文艺、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图书二百多册,供社员借阅。这是葛隆大队的社员和儿童在大队图书室里借阅图书。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