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3月1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在认真调查研究中前进
——记阳高县委在领导农业学大寨中是怎样坚持群众路线的
中共山西省阳高县委在领导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使全县农业学大寨运动不断取得新成绩。
他们是怎样坚持群众路线的呢?
寻找群众中的先进经验
阳高县地处雁门关外的塞上高原,历史上是个十年九旱的地方。为了改变全县的干旱面貌,一九七一年上半年,阳高县委组织了有县委领导成员、贫下中农和技术人员参加的“三结合”考察小组,走遍全县大小山川,访问了二百三十多个大队,查清了自然状况,制订了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的方案。秋天,县委把这个方案交给各社、队讨论时,得到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拥护,秋收还没有结束,许多社队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就开工了。这时,县委一些领导成员认为,这个经过调查研究制订的方案,代表了群众的利益,一九七一年冬和一九七二年春要搞的工程项目已经安排下去,各社、队按照方案完成施工计划已经是肯定无疑的了。然而,当秋收以后水利建设、土地深翻、改碱治滩等各项工作全面展开的时候,却发生了劳力紧张的问题,有些社队出现了顾此失彼的现象。
这种情况,使县委克服了自满情绪,头脑清醒起来。为了解决劳力紧张问题,保证把水利建设、土地深翻、改碱治滩等项工作都能够搞好,县委遵照毛主席关于“用心寻找当地群众中的先进经验,加以总结,使之推广”的教导,派两位领导成员来到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走在全县前头的朱家窑头公社半坡大队。这个大队兴修水利,土地深翻、改碱治滩的任务都是很重的,但是,由于大队党支部吸收群众的智慧,根据季节,分清轻重缓急,妥善安排活路,并且采取专业队和群众突击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施工,又由支部书记亲自挖土,制订合理的定额标准,在劳动管理中落实“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调动了社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劳动工效大大提高,因而不仅没有发生顾此失彼和劳力紧张的问题,而且使各项工作都进行得既快又好。这两位县委领导成员及时总结、推广了半坡大队的经验,全县农田水利建设等很快出现了新局面。
县委从这件事情中,进一步认识到,制订工作计划、方案,要走群众路线,要从调查研究入手,但是,计划、方案订出以后,并不是万事大吉了。这个计划、方案是否正确,是否需要修改,还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即使这个计划、方案总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新问题,出现新矛盾,因此,在实施计划、方案的过程中,还必须自觉地主动地去抓新矛盾,继续调查研究,继续从群众中寻找解决新矛盾的先进经验,这样,才能使计划、方案得到实现。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深翻土地是一项重要增产措施。阳高县委根据当地的典型经验,一九七一年秋天,向全县部署了土地深翻工作,提出了深翻的标准和进度。
但是,县委的这些要求在有些地方行得通,有些地方行不通。有一个公社,因为盐碱下湿过于严重,铁锹挖下去,一挖一个水坑,公社党委就和各个生产队商量,确定先挖排水渠,再搞深翻。有一个县委领导成员不了解这里的实际情况,只从汇报和表报上看到这个公社深翻土地进展缓慢,便在全县电话会议上批评了这个公社。过了几天,这位县委领导成员到这个公社检查深翻进展缓慢的原因时,公社党委书记引着他看了几个大队,发现凡是先挖排水渠的,地面干生生的,正好深翻;没有挖排水渠的,地面上水汪汪,真难深翻。当地社员告诉他:我们这儿当前的主要问题是排水,而不是深翻;如果今年水排不出去,不只现在不能深翻,明年也不好下种。这位县委领导成员发现自己由于不了解具体情况,犯了瞎指挥的毛病,当场作了自我批评,表示支持公社党委的正确作法。
联系这件事,县委重温了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认识到:指导生产既要看到各个社队的共性,更要看到各个社队的特殊性。同样是平川,干旱地和下湿地的耕作方法就有不同。因此,不论部署工作,还是推广先进经验,都必须自觉地洗刷唯心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方法,尽量考虑到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作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县委的认识提高了,不仅在领导土地深翻中改变了“一刀切”的作法,在领导改碱治滩中也注意了坚持群众路线,做到了因地制宜。
深入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九七二年春耕大忙时节,县委书记段凯来到友宰公社西团堡大队,检查农业学大寨的情况。
在过去半年时间里,段凯曾三次来过这里,得到的印象是:这个大队各方面都不错,“没有多大问题”。这次他到这里听几个大队干部说,春耕和农田水利建设搞得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好,他也深信不疑。可是当他到生产现场时,先看到街头巷尾有不少的零散肥料,没有人收拾,又发现妇女出勤很少。看到这些情况,引起了段凯的注意,他决定住下来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这个大队领导班子的主要成员骄傲自满,闹不团结,因而全大队生产上虽有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据此,他组织这个大队的干部、党员,联系实际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对大家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同时组织大队、生产队一百多个干部、党员,到邻近的学大寨先进单位去参观学习,发动他们学先进,找差距,斗私批修,迎头赶上。这个大队的领导班子成员觉悟提高后,便团结一致,朝气蓬勃地带领群众前进,全大队各项工作和春耕生产很快有了可喜的变化。
从这次解决西团堡大队问题的过程中,使段凯找到了自己为什么过去三次来这里都没有发现这个大队存在已久的问题的原因。这就是:自己的工作作风不深入,到一个大队只是满足于转一转,看一看,问一问,没有深入的调查研究,因此,不能发现问题。他根据自己这次下乡的收获、体会,向县委写了个报告,提出:县委常委和县、社两级干部,一定要少跑多蹲,要由“面上转”变成“点上钻”,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解决问题。他的意见引起了县委的重视,作出了《进一步改进县委领导作风的决定》。从县委书记、副书记到每个常委除了集中学习、研究问题外,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到生产大队蹲点,调查研究。在县委领导成员的带动下,全县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蔚然成风。县委派到全县五十九个大村大队和后进大队蹲点的宣传队员,也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坚持群众路线,扎扎实实地帮助社队解决问题,使这些社、队的面貌正在迅速改变。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山西省盂县神泉大队社员,大搞农田建设,把所有土地建成大寨式农田。
本报通讯员摄


第2版()
专栏:

临夏市委加强对农业生产的领导
带领群众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去年战胜自然灾害获得好收成
新华社兰州电 中共甘肃省临夏市委发扬党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全市粮食亩产在连续两年上《纲要》的基础上,一九七二年又战胜了旱、风等自然灾害,平均亩产达到五百四十八斤,跨过了“黄河”。
临夏市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海拔一千八百多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全市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一九七○年粮食亩产上了《纲要》。在大好形势下,市委有的领导成员产生了自满情绪,认为临夏市山高地凉,生产基础差,能上《纲要》就算不错了。因此,在讨论制定新的生产计划时,强调困难多,缺乏继续前进的信心。针对这种情况,市委开展了以反骄破满为内容的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市委领导成员认真学习马、列和毛主席的有关著作,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总结了几年来领导农业生产的经验教训,决定集中主要精力,狠抓农业生产的薄弱环节,推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发展。
北塬地区是这个市的主要塬区,耕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过去,由于干旱缺水,粮食产量一直很低。在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中,北塬人民奋发图强,引水上塬,使八万多亩旱地变成了水浇田,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后来,由于受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塬地很少整修,没有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效益,致使农业生产发展缓慢。为了改变塬区生产的这种状况,市委领导成员深入塬区社队蹲点。一位领导成员来到北塬公社娄高祁大队以后,以路线教育为纲,狠抓了农田基本建设。经过全大队干部社员两年多的奋战,把一千三百多亩耕地全部修成了梯田和条田。一九七一年,粮食亩产由原来的三百多斤提高到五百二十一斤,一九七二年又提高到六百七十斤。在这同时,市委认真总结和推广了这个大队和其他一些社队改土整地夺丰收的经验,在整个塬区掀起了以改土整地为中心内容的农田基本建设高潮。现在,北塬区已经建成四万三千多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田。由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变,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一九七二年,北塬区五个公社粮食平均亩产五百三十斤,跨过了“黄河”。
为了使高产的川区能够继续增产,临夏市委领导成员深入川区社队,虚心向群众学习,认真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折桥公社甘费大队由于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一九六五年全队粮食亩产达到八百零七斤,跨过了“长江”。这个大队的干部社员,在胜利面前不骄不躁,乘胜前进。继续改革耕作技术,开展了间作套种、试种冬小麦扩大复种面积等科学实验活动,使粮食产量连年上升。一九七一年,全大队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了九百六十斤。临夏市委总结了甘费大队的经验,并且多次召开现场会,组织川区干部、社员参观学习。南龙公社马家庄大队,学习甘费大队,实行科学种田,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一九七二年,全队平均亩产由一九七一年的七百多斤,提高到九百一十六斤。一九七二年,全市有二十个大队粮食亩产过了“长江”,二十个生产队粮食亩产超过了千斤。
临夏市委在领导农业生产中,注意发扬党的艰苦奋斗作风,经常深入条件比较艰苦的山区,调查研究,领导群众改变山区的落后面貌。这个市有四个山区公社,由于经常受旱灾威胁,粮食产量一直很低。一九七○年,市委一位主要负责同志带领水利技术人员,来到山区的莲花公社,亲自察看山、川地形和水源情况,登门拜访有经验的老贫农和干部,一起研究分析粮食低产的原因。通过调查研究,市委决定从北塬区引水,解决山区的干旱问题。市委领导成员下到工地,和广大群众一起住工棚,劈山凿洞,修渠引水。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终于凿通了一个长一千三百七十五米的隧洞。同时,修成了一条十五里长的盘山干渠和十四条支渠,使这个公社的十年九旱的四千九百多亩土地变成了水浇田。一九七一年,全社的粮食亩产量由过去的一百五十多斤,上升到二百九十一斤,一九七二年又达到四百零四斤。其他三个山区公社也有两个公社粮食亩产上了《纲要》。山区公社的变化,推动了全市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两年来,全市兴修水渠一百三十二条,长三百七十八里,扩大灌溉面积二万三千八百六十一亩,为农业的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2版()
专栏:来信

植树造林要加强管理
遵照毛主席关于“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的伟大教导,从一九六六年开始,我们公社多数大队利用河堤、沟旁、荒地、房前、屋后植树造林,绿化了环境,解决了群众烧柴问题。例如康庄大队从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二年底,共种植刺槐、白榆六十万株,平均每户一千零三十二株,每人二百株。为了管好这些林木,大队党支部组织了护林专业队伍,建立了管理责任制,认真管理林木,并且订立了护林公约,使人人关心绿化、个个爱护树木。现在全公社很多大队已是树木成行,绿树成荫,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一九七一、一九七二两年单整枝修剪下来的树枝就有十五万斤,每人平均五十多斤。小一些的树枝供给群众当烧柴,比较大的树枝,用来维修了小型农具一千多件。目前,我们公社有百分之三十的树木已经成材,可以有计划地进行采伐。
可是我们公社也有个别大队对植树造林重视不够,只栽不管,无专人负责。因此,虽然年年搞绿化,却只见栽树不见林,成活率很差;少数长得比较好的树木,由于管理不够好,有的还未成材,就被随便砍伐掉了。
当前,一个群众性的植树造林、四旁绿化运动正在各地展开。我们建议各地在狠抓植树造林的同时,要狠抓对树木的管理,教育社员对没成材的树木不要轻易砍伐,做到栽一棵,活一棵,成材一棵。
江苏省建湖县冈东
公社党委会 王桂田


第2版()
专栏:

挖渠要注意保护树木
我们黄潭区的三湖公社,位于江汉平原,主产棉花。解放以后,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广大贫下中农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
现在,全公社平均每人种树达一百一十多株。林业的发展,调节了气候,改良了土壤,有力地促进了粮食、棉花的稳产高产。一九六六年以来,全社林业每年为农业提供肥料七千三百多万斤,为发展农业生产积累资金四万多元,不仅促进了全公社棉花超《纲要》,粮食大增产,还为国家提供商品木材二千一百多立方,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但是,在当前的备耕生产中,有少数生产队在开沟、挖渠、兴修水利的时候,把渠边、路旁、堰边、堤边以及其它闲散土地上栽的树木毁坏和拔掉了不少,致使林业受到了不应有的损失。
毛主席教导我们:“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我们不能顾此失彼。为了切实管好树木,三湖公社党委在领导开沟、挖渠、兴修水利中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狠抓路线教育,教育社员注意爱护树木;二是施工中对非挖不可的树,做到挖一棵,移栽一棵,保活一棵。这样做,对保护树木起了很好的作用。建议农村各级干部在领导兴修水利工作中,要注意对广大社员进行保护树木的教育,正确处理农、林关系,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在大办农业的同时,进一步抓好林业生产。
湖北省天门县
黄潭区革委会
王振铎 周世启


第2版()
专栏:

宋庄大队实现了绿化
河南省柘城县安平公社宋庄大队,几年来,响应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的号召,植树二十四万五千株,平均每人二百多棵。林业的大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一九七二年,在有灾的情况下,粮食平均单产比文化大革命前提高了近一倍。
为革命植树
宋庄大队北靠涡河,植树造林的条件很好。但过去由于刘少奇一类骗子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加上有少数人怕抓了林业,影响粮食生产,存在着“当年粮食当年菜,植树太慢划不来”的错误思想,致使林业生产发展很慢。针对这种思想,大队党支部组织广大社员群众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发展农业、林业和牧业的教导,运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深入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使大家认识到:粮食是农业的基础,林业和牧业则是促进粮食稳产高产的必要条件。只有把它们放在同等地位,互相促进,才能做到粮丰林茂,全面发展。这个大队的宋庄西生产队,现有成材桐树七百棵。今年生产队新建九间牲口屋和仓库,木材自给,同时还有计划地砍伐了一批木材卖给国家,为农业生产提供资金一千五百多元,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
自己动手育苗
植树造林要做好育苗工作。不认真抓好育苗,光靠买树苗是不行的。大队党支部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狠抓了育苗工作。全大队八个生产队,队队都有苗圃。为了少占耕地,大队党支部组织干部和社员开荒,他们顶风雪,战严寒,大干一冬,造地十九亩,建立了大队育苗基地。同时,发动社员群众人人动手采树种,见缝插针育树苗。
认真落实政策
认真落实林业政策,是发展林业生产的关键。近年来,这个大队建立了三级植树、三级管理的制度。成立了护林委员会,生产队建立护林小组,并制定了护林公约,定期检查护林情况,及时交流经验,表扬护林好的集体和个人。对损坏林木的群众,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说服教育。对于阶级敌人破坏林木的活动则坚决予以打击。这样,在全大队形成了人人爱树,群众管树的好风尚。
河南 商林迅


第2版()
专栏:

及时修剪果树
我们公社从一九五八年开始发展果树生产,现有苹果、黄梨等果树一万四千多棵,其中适龄果树八千五百棵。但实际上能结果的只有八百零四棵,而且每棵平均产果只有三十来斤。
去年冬天,我们供销社深入各队调查多种经营发展情况,了解到所以会发生上述问题,主要原因是许多大队不懂得果树修剪知识,因而对果树不修剪,或者乱修剪,致使适龄果树不能多结果,严重地挫伤了群众发展果树生产的积极性。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本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精神,立即组织当地懂得果树修剪技术的人员,帮助各个大队修剪了果树。同时还为各个大队培训了三至五名果树修剪技术员,学会科学管理果树。这为争取今年水果丰产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据我们了解有些社队在发展果树生产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建议这些单位的领导,抓住当前春季修剪果树的良好时机,迅速组织力量,认真修剪、管理果树,促进果树高产。
山西长子县大堡头供销社
张小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