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2月2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群众办好企业
兰州制胶厂连续七年创优异生产成绩
新华社兰州一九七三年二月十九日电兰州制胶厂党组织全心全意依靠工人群众加强企业管理,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连续七年创造了优质、高产、低消耗的优异成绩,成为兰州市工业学大庆的先进企业之一。
兰州制胶厂是一九五七年兴建的。从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二年,这个厂年年、月月完成或超额完成国家生产计划。在这七年当中,主要产品骨胶的总产量,相当于文化大革命前八年总产量的三点五倍,成本降低一半还多。骨胶、骨粉、骨油的一级品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九十八以上。七年来累计上缴利润四百万元,相当于国家给这个厂总投资的两倍半多。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这个厂由于受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企业管理一度比较混乱,产品质次价高,企业亏损很大。文化大革命中批判了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厂领导深刻认识到,工人是企业的主人,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相信和依靠工人群众,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办好社会主义企业。
这个厂十年以上工龄的老工人占全厂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厂党组织在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一些路线觉悟高,革命干劲大,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工人,相继选拔到工厂、车间和班组的领导岗位上来,加强了生产指挥系统。这些老工人担负领导工作后,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参加生产劳动,在建立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强企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一个时期,这个厂的规章制度不够健全,许多老工人提出了尖锐批评和积极的建议。厂革委会集中群众意见,组成以老工人为骨干的制度改革小组,对过去的规章制度逐项进行分析,提出改革方案,然后经过自下而上的多次讨论,制订出了切合各班组具体情况的岗位责任制、质量检验制、安全生产制等七项制度。制度建立以后,厂领导又根据群众的建议,成立了有工人参加的管理小组,协助车间经常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工厂领导还经常召开工人座谈会、谈心会、献策会,虚心听取工人群众对加强企业管理的意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兰州制胶厂在依靠工人办企业的过程中,注意运用工人群众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大搞技术革新,解决生产中的难题。这个厂有两台兰开夏锅炉,每天烧煤十五吨,劳动强度大,蒸气量不足,严重影响骨胶的生产。他们在兰州炼油厂的帮助下,组织工人群众对锅炉进行革新,把烧煤改为烧废油,这样不仅每年为国家节约原煤四千八百多吨,改善了工人劳动条件,减少了操作人员,而且使蒸气量提高了百分之七十,骨胶产量比革新前的一九六五年提高百分之四十二点八。以后,随着生产的扩大,又产生了锅炉蒸气量供不应求的新矛盾。这时,有的人认为,老锅炉的潜力已经挖尽,主张向上级要新锅炉。很多工人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工人阶级的传家宝,我们不能两手向上等、靠、要。老工人、共产党员曹伏林等,决心充分利用锅炉烟道的热能,再一次对锅炉进行改造。他们很快组织了锅炉革新突击队,开展了群众性的攻关会战,在锅炉烟道里加上了大小管道二百六十多米,扩大受热面积八十多平方米,使这些锅炉在烧油量不增加的情况下,蒸气量比第一次革新后提高百分之四十,从而使骨胶产量又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这个厂还依靠工人群众,对有关设备进行改革,提高了骨胶的质量,做到了既高产又优质。
兰州制胶厂的青年工人,占全厂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五十八点五。这个厂的党组织在充分发挥青年工人特长的同时,还注意加强对青年工人进行阶级教育、路线教育和技术教育,帮助青年工人树立为革命搞好产品质量的责任心,使他们成为生产中的一支突击力量。


第3版()
专栏:

牢固树立以农业为基础思想积极支援农业
新乡一些工厂主动解决与农业争水争地矛盾受到贫下中农赞扬
据新华社郑州电 河南省新乡化学纤维厂、新乡市砖瓦厂的干部和工人,牢固地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分别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解决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争水、争地的矛盾,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受到广大贫下中农的赞扬。
新乡化学纤维厂是一个现代化大型企业。过去日生产用水量为三万吨。这些生产用水,全靠分布在工厂周围的二十六口深井供给。近几年来,随着生产的迅速发展,工厂用水量不断增加,造成附近两个公社七个大队的地下水位下降,使这些社队的农田灌溉受到影响。这种与农业争水的状况,引起了厂党委的重视。他们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等教导,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农业发展了,工业才能发展。工业部门应当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千方百计促进农业生产。认识提高后,厂党委就发动群众想办法,利用离厂较远的人工渠的水来解决与农业争水的矛盾。这条人工渠离厂区有四里多路。厂党委组织有关人员对这条渠的水量、水质进行了周密的调查以后,在附近贫下中农的帮助下,修了一条引水渠,很快把水引进厂里,供生产使用,从而节约了大量地下水,使四万多亩农田的灌溉有了保证。
新乡化学纤维厂还积极想办法,将污水净化,供应社队灌溉农田。这个厂每天要排出污水三万多吨。这些含有酸性和碱性的污水,不能直接用来浇地。过去一向当作废水排掉。为了利用污水灌溉农田,支援农业生产,这个厂专门成立了由工人、干部、技术人员参加的三结合小组进行试验,摸索出了一套处理污水的办法,使大量污水得到利用,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为了更好地利用污水灌溉农田,这个厂还投资一万多元,修建了一座可以自流灌溉一万五千亩农田的污水处理工程,能够边处理,边输送。
新乡市砖瓦厂每年需用土二十四万立方米,随着生产的发展,采土量越来越大,占地越来越多。面对这种情况,厂党委和革委会就在全厂开展了一个节约用土、用地的活动。过去,这个厂在采土中遇到有杂质的土层就不再往下挖了。因此,在厂区附近,有不少土地被废弃。在节约耕地的活动中,工人们想方设法,利用这些废弃的泥土生产砖瓦。这种泥土的杂质较多,他们就进行筛选和粉碎,使脏土变成净土。以前,这个厂还规定不准使用洼地的黑质胶土生产砖瓦。为了节约耕地,这个厂专门组织了有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老工人参加的三结合攻关小组,反复试验使用黑质胶土烧砖。他们把掺入土里的炉渣比例由原来的百分之十提高到百分之二十五,并采取黑质胶土和好土按比例混合使用的办法,避免了裂纹,保证了砖瓦质量。近三年来,全厂利用了二十五万方黑质胶土和杂质土生产砖瓦,节约了耕地一百一十多亩。
新乡市砖瓦厂还采取剥皮取土的方法,做到取土不损坏良田,进一步节约了耕地。
为了更好地支援农业,新乡市砖瓦厂的职工还把挖过土的部分洼地改造成良田。这个厂过去有一部分征购来的土地,挖土制砖后,留下了几个大坑,一直没有利用。一九七一年春季,工厂领导根据贫下中农的愿望,用推土机将土坑填平,并且铺上了一层好土,造出百余亩良田,借给附近农村社队耕种,使这些社队扩大了耕种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


第3版()
专栏:

长治市灯泡厂从多方面调动积极因素
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增产不增人
去年灯泡产量比前年增长百分之五十六,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百分之六十二
据新华社太原一九七三年二月十七日电 山西长治市灯泡厂从多方面调动积极因素,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努力实现增产不增人。全厂去年既没有增加设备也没有增加职工,而灯泡产量却比前年增长了百分之五十六点八,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百分之六十二点九,同时在增加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原料材料消耗等方面,也做出了较好的成绩。
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各方面对灯泡的需要量越来越大,老厂承担的增产任务也越来越重。在这种情况下,是伸手向上面要人要设备来完成增产任务,还是靠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来完成增产任务?长治市灯泡厂党支部带领全厂职工坚定不移地走后一条道路。他们认真学习毛主席批示的“鞍钢宪法”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推行的修正主义路线,扫除“增产到顶”、“潜力挖尽”等错误思想,不断提高坚持自力更生、积极挖掘企业内部潜力的自觉性。他们还把本厂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拿来跟全国同行业先进单位作比较,从中找出差距,然后采取有效措施缩短和消除差距。他们发现本厂在劳动力使用方面同先进厂之间存在着差距,便把原有的九十二名非生产人员,减少到六十一名,使全厂非生产人员的比例由百分之十七降到百分之十一点二。许多老干部和老工人充实到生产第一线之后,加强了基层的生产力量和领导力量,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在减少非生产人员的同时,党支部领导成员除开留一人轮流主持日常工作以外,其余都深入基层跟班劳动,实行面对面地领导生产,把许多问题解决在基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保证提高劳动生产率,做到增产不增人,这个厂很重视发挥老工人的骨干作用。厂里把一些政治思想好、有实践经验和组织能力强的老工人,选拔到了基层领导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老工人常松保和程茂德担任维修车间的主任和工段长以后,带领青年工人大搞技术革新,克服技术、设备、材料不足的困难,试制成功了灯泡生产专用设备二十九台,使全厂设备能力大大增加,灯泡月产量由十三万只上升到二十二万只。许多老工人还积极向青年工人传思想,带作风,教技术,使青年工人的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劳动效率。
长治市灯泡厂为了更好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发动群众大搞技术革新,有计划地对老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组装车间发动群众制造了四位喇叭机、十二头芯柱机、大灯烤头机、封口机等十二台专用设备,使工效分别提高一到五倍,整个组装车间的月产能力因此由过去的十三万只上升到十八万只。在短短的一年之内,全厂共实现技术革新五十多项,自制专用设备二十九台,从而保证了增产不增人。


第3版()
专栏:

四川省乐山缫丝厂青年工人,坚持在无产阶级政治统帅下,为革命刻苦学习技术。这是后缫车间青年工人向老工人学习配色。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为革命学好本领
——镇江市染织厂青年工人为革命学技术的故事
江苏省镇江市染织厂青年工人,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树立为革命学好技术的思想,在生产斗争第一线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虚 心 请 教
前些时,织造车间组织了一次技术操作观摩,很多同志看到青年工人徐红珍的表演后都说:要是只看她的操作,还以为她是个老工人哩。
徐红珍进厂才一年多。她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虚心好学,不懂就问。所以,她每到一台车子上,都能很快地熟悉它的性能,做到优质、高产。
前些日子,由于工作需要,车间里决定调徐红珍去织劳动呢。织这种产品,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对徐红珍来说,要织好这种产品还有相当大的困难。当车间领导征求她的意见时,她想,干革命决不能怕困难,技术上要求高,只要虚心向老师傅学,就能够掌握它。她响亮地回答:服从组织分配。
徐红珍刚开始织劳动呢的时候,由于对机器性能不熟悉,操作不熟练,出了一些次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多次找一些老师傅一道研究,仔细分析出次布的原因,并在实践中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很快掌握了消灭次布的办法。在这个基础上,她继续勤学苦练,逐步摸到了生产劳动呢的规律,进一步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不久,车间又决定调她到格子车上去。格子车上梭子多,品种复杂,花板容易出差错,技术要求更高。但徐红珍继续发扬虚心求教的好作风,学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不怕困难,很快就熟悉了格子车上的操作,掌握了织好格子布的技术。
精 益 求 精
前织车间乙班青年女工关寿珍的摇纱技术,在全车间是数得着的。老工人称赞她,青年工人也佩服她。但是,她总是以“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掌握的技术从不满足。
乙班老工人过静芬摇起纱来又快又利索。关寿珍想:为什么我力气没少出,汗没少流,有时产量还不如过师傅高,质量不如过师傅好呢,这里边一定有窍门。于是,关寿珍找到过师傅,虚心向她求教。经过过师傅指点和自己的观察,发现原来是自己打结的方法不如过师傅。从此,关寿珍改进了自己的操作方法,缩短了打结时间,进一步提高了摇纱产量。
关寿珍的摇纱技术在逐步提高,但有时碰到乱纱时,仍然感到头疼。她听说同班的张桂英师傅理乱纱比较快,她就注意观察张师傅的动作,吸取张师傅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学会了理乱纱。现在,关寿珍在操作中能够做到上纱平,动作快,质量稳定,节约纱线,但她仍在不停地钻研。有些青年工人问她:“小关,你的技术已经够精了,怎么总是不满足?”她爽朗地回答说:“学无止境。为人民服务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
勤 学 苦 练
前织车间四号整经车上的青年徒工郑晓芬,进厂三个月就掌握了整经操作技术。她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做到这一点,主要是她肯于为革命勤学苦练。
郑晓芬刚进车间的时候,总是不停地跟师傅当助手,反复琢磨和学习师傅的每个动作。两个月过去后,师傅决定让她独立操作。开始时,由于缺乏经验,遇到复杂的花型就有点手忙脚乱,差错不少。师傅语重心长地说:“小郑,操作上的差错,反映了思想上的差距,学技术可不能光依赖师傅呀!”打这以后,郑晓芬更加专心琢磨,苦练整经本领。为了迅速掌握复杂花型的组织排列,她利用业余时间,手里拿着花纹单,对照插排架上的排列,细心观察,刻苦钻研,终于在很短时间内,闯过了这项技术难关。
在勤学苦练的过程中,郑晓芬的操作技术不断提高,但她并不自满。她时常讲:“为人民服务没有止境,为革命学技术也没有尽头。”有一次,她听说纱的结头太大,会影响产品质量,便立即改变自己习惯的打结法,用蚊子结代替。为了打好蚊子结,她在操作时练习,业余时间也抓把纱头,刻苦学习。现在,郑晓芬打的蚊子结既小又牢,受到了同志们的赞扬。
新华社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水电部第十二工程局职工在兄弟部门支援下
自力更生制成低水头六万瓩水轮发电机组
目前,这台机组发出的电力正源源输送到华东地区的工厂、农村
据新华社杭州一九七三年二月十七日电水利电力部第十二工程局的职工在兄弟部门协助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制成了一台低水头六万瓩水轮发电机组。这台机组已于一九七二年年底在富春江水力发电站正式发电。经有关部门检验,机组性能良好,质量符合国家要求。目前,这台机组发出的电力正源源输送到华东地区的工厂、农村,为发展工农业生产增添了新的动力。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对电力的需要量越来越大。担负着水电站建设任务的第十二工程局的广大职工根据国家需要,决心在搞好水电站施工的同时,自己动手制造机组多发电,支援工农业生产。但是当时有少数人认为建大坝的工人制造水轮发电机是“不务正业”。局的党组织举办起各种类型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带领职工学习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同时开展革命大批判,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在国家建设需要更多的电力的时候,水电工人应当根据需要与可能,做到既建大坝又造机组,力争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六万瓩的机组是由近十万个零部件组成的,总重量一千五百多吨,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第十二工程局当时只有一些供施工机械修配用的小设备,水轮发电机组的许多大型部件无法加工。但是广大职工学习大庆工人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决心自己动手造设备,克服困难。浇铸大型部件没有大型炼钢炉,他们就在平地上建成了五吨炼钢电炉和简易铸工厂房,并且搞成了配合炼钢电炉用的三十吨行车;金加工设备不足,他们就自己设计和制造了包括十二点五米土立车在内的五十九台土设备,为制造大型水轮发电机创造了条件。制造水轮发电机缺乏经验,他们就建立了由领导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参加的“三结合”攻关小组,群策群力,采取以小攻大、以土代洋、一机多用、“蚂蚁搬泰山”等办法,成功地攻克了木模制作、浇铸、起重运输、金加工和制造电气设备等重大技术难关,从而保证了加工质量。安装工人在安装机组时坚持一丝不苟,严把质量关,只用两个多月就完成了安装任务。
在制造这台机组过程中,上海、杭州等地的兄弟单位曾给予大力支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