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地各界人士举行
纪念仪式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零七周年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二日讯 首都各界人士今天上午在中山公园中山堂举行纪念仪式,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零七周年。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沈雁冰、许德珩,中共中央委员廖承志,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人刘友法、李金德、童小鹏,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贾汀,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和中央委员,以及其他各界人士,参加了纪念仪式。
中山堂里正面墙上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画像,像前放着翠柏和鲜花。
上午十时二十分,民革中央常务委员陈此生宣布纪念仪式开始。许德珩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在孙中山先生像前献了花篮,廖承志献了花篮,刘友法代表中共中央统战部、朱蕴山代表民革中央委员会、贾汀代表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也献了花篮。
参加纪念仪式的各界人士有:
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马纯古、区棠亮、贝时璋、邓初民、史良、庄希泉、华罗庚、严济慈、李延禄、张鋆、武新宇、茅以升、林兰英、林巧稚、罗叔章、季方、孟继懋、赵忠尧、胡子昂、胡愈之、于树德、王芸生、王雪莹、孙晓村、苏子蘅、李国伟、杨东莼、吴研因、张孝骞、金如柏、周士观、周培源、闻家驷、赵宗燠、荣毅仁、钟惠澜、袁任远、徐伯昕、徐楚波、萨空了、董其武、楚图南;
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其他各界人士沙千里、汪菊潜、张含英、谭真、谢冰心、费孝通、叶圣陶、吴作人、裴文中、吴桓兴、曾宪九、王历畊、黄长水、庄明理、张砺生、连贯、邹秉文、李明扬、王克俊、周嘉彬、王家桢、陈铭德、黄鼎臣、严信民、孙承佩、李文宜、葛志成、李伯球、梁漱溟、赵君迈、刘品一、沈兹九、廖梦醒、阿沛·才旦卓噶、韩权华、郑洞国、杜聿明、宋希濂、何思源、胡子婴、徐萌山、程思远、郭有守、宋伟斌、赵明哲、洪希厚、郭翼青、许宝骙;
民革中央常务委员、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刘斐、甘祠森、吴茂荪、刘仲容、刘孟纯、钱昌照、侯镜如、许闻天、王葆真、李平衡、李俊龙、李蒸、陈离、聂轰、焦实斋、邵恒秋、覃异之、吴秀峰、王枫。
参加纪念仪式的还有北京市各界人士王林、王源兴、夏翔、关世雄、李贻赞、劳君展、顾均正、苏从周、莫艺昌、张克明、李文澜、傅学文、孙孚凌、冯友兰、魏建功、钱伟长、游国恩、傅鹰、钱端升、王颖。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二日讯 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地各界人士,于十一日和十二日分别举行仪式,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零七周年。
上海市革命委员会负责人和各界人士今天瞻仰了中山故居。
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上海市统战部门、政协上海市委员会、民革上海市委员会和中国福利会,向孙中山先生遗像献了花篮。
前往瞻仰中山故居的有,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周纯麟、冯国柱,上海市统战部门负责人吴若岩、陈位东,政协上海市委员会负责人陈望道,民革上海市委员会负责人赵祖康、贾亦斌、阮玄武、张汇文、武和轩、刘侠任,各界人士谢雪堂、林田烈、谈家桢、刘靖基、祝公健、吴若安、刘大杰、丁忱、寿进文、李振麟、陈植、赵超构、桑弧、张香桐、蔡晬盎、董承琅、黄永安、罗宗洛、郭秉宽、丁济民、刘念智、刘良模、葛敬恩、刘昌义、田桓、霍锡祥、沈粹缜、宋式骉、杨俊生、林青山、周峻,以及中国福利会的负责人。
江苏省和南京市各界人士今天上午在中山陵举行谒陵仪式。
参加谒陵的,有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许家屯,南京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王昭铨,中共江苏省委和南京市委有关部门负责人陈良、李文元,政协省、市委员会和民革省、市委员会负责人以及各界人士任崇高、杨廷宝、吴贻芳、刘国钧、计雨亭、廖运泽、陈中凡、刘树勋、范存忠、张敬礼、叶桔泉、李庆逵、丁光训、程秉文、戈福鼎、廖运升、陈邃衡、徐美峰、史钟奇、夏琫瑛、赖惕安、杭鸿志、陈颐鼎、张文心。
江苏省和南京市革命委员会、政协江苏省和南京市委员会、民革江苏省和南京市委员会分别向孙中山先生座像献了花篮。
广东省和广州市各界人士今天在广州市中山纪念堂举行了纪念仪式。
参加纪念仪式的有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林李明,广州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钟明,省、市统战部门负责人张泊泉、张彬、崔杰、曾艾荻,政协省、市委员会和民革省、市委员会的负责人张?村、蚁美厚、黄友谋、罗明、王越、林志澄、秦元邦、方少逸、姚雨平、许锡清、金淑仪、叶少华以及省、市各界人士郭棣活、陈伊林、梅日新、王起、徐贤恭、叶佩华、伍觉天、梁尚立、林良材、李祝朝、张伯权、侯过、莫雄、胡希明、程一鸣、曾昭科、方文瑜、陈一百、陈鸿楷、李维纲、方君壮、萧根性、林伟俦、黄淑等。各界人士在孙中山先生铜像前致敬,并献了花篮。
仪式结束后,参加纪念活动的全体人员举行了座谈会。
广东省中山县各界人士今天上午在孙中山先生故乡翠亨村中山故居举行了纪念仪式。中共中山县委、中山县革委会的负责人,各界爱国人士以及中山故居所在地的人民公社和翠亨大队革委会的负责人,参加了纪念仪式。参加纪念活动的各界人士在孙中山先生像前致敬,随后瞻仰了中山故居,参观了中山故居陈列馆、中山纪念中学以及中山先生幼年时候种植的一棵酸子树。
湖北省和武汉市各界人士于十一日举行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的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潘振武,湖北省和武汉市统战部门负责人胡金魁、熊飞、张彦明、蔡捷、何方鸿、毛奇新等。潘振武、张彦明先后在会上讲了话。各界人士代表陶述曾、彭杰如、涂建堂、曾京、段成涛、张诚文、孙家齐、徐宪章、肖作霖等在座谈会上发了言。座谈会后,各界人士瞻仰了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旧址的孙中山先生铜像。


第4版()
专栏:

欢迎随基辛格博士访华的美国新闻界朋友
首都新闻界举行招待会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二日讯 首都新闻界今天中午举行招待会,欢迎随美国国务卿兼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访华的美国新闻界朋友。
随同基辛格博士来访的美国驻塞浦路斯大使兼国务卿的代理新闻秘书罗伯特·麦克洛斯基,美国驻中国联络处官员安德森,应邀出席了招待会。
新华通讯社社长朱穆之,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彭华,首都新闻界有关方面负责人金照、邓岗、潘非、李伯悌、张常海、刘庆芳、兰子安、汪溪等,出席招待会。


第4版()
专栏:

廖承志会长会见日本?木县各界代表友好访华团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二日讯 中日友协会长廖承志今天下午会见了以松本勋为团长,渡边甲三、上原忠平为副团长,猪濑建造为秘书长的日本?木县各界代表友好访华团,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会见时,有关方面负责人张雨、李福德、李铁英等在座。
日本?木县各界代表友好访华团是在访问了广州、上海、苏州、南京等地以后,于十一月九日到达北京的。访华团将于十四日离京经广州回国。


第4版()
专栏:

秦力生会见并宴请英科学家代表团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二日讯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秦力生今晚会见并宴请了以德里克·巴顿爵士为团长的英国科学家代表团。参加会见和出席宴会的代表团成员有:库克教授、巴尔布林博士、菲利浦斯教授、萨顿教授和沃格特博士。出席作陪的我有关方面负责人和科学工作者有:顾功叙、张文佑、金荫昌、朱永行、宋振玉等。英国驻中国大使馆一等秘书欧义恩也参加了会见并出席了宴会。英国科学家代表团是在十一月十日到达北京的。代表团结束在北京的参观访问和学术活动后,还将到我国南方访问,然后回国。


第4版()
专栏:

出席联合国人口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后
我国观察员回到北京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二日讯 出席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人口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的我国观察员、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于旺,以及顾问陈家振、雷海鹏,在参加这次会议以后,今晚乘飞机回到北京。


第4版()
专栏:

中国医学代表团去缅甸访问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二日讯 应缅甸联邦政府的邀请,以郭光华为团长的中国医学代表团今天乘飞机离开我国前往缅甸进行友好访问。
前往机场送行的我有关方面负责人有朱刚、黄凤麟、朱荣南、徐守仁等。


第4版()
专栏:

绿春县适应山区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办学
大力发展哈尼族聚居区的教育事业
新华社昆明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二日电 云南省绿春县根据全县哈尼族人民占人口总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发展哈尼族聚居地区的教育事业,使全县哈尼族学龄儿童的入学率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了三倍半。哈尼族中学生在全县中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也大大增加,达到了三分之二以上。
绿春县位于祖国西南边疆的哀牢山区。解放前,这个县的哈尼族聚居区没有一所学校。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关怀下,哈尼族聚居地区办起了八十所学校,但由于当地山脉纵横,交通不便,学龄儿童入学的仍不多。文化大革命以来,绿春县各级党组织为发展哈尼族聚居地区的教育事业,调整了学校分布点,并在哈尼族村寨新办了许多民办公助小学,使哈尼族聚居地区的小学增加到五百零三所,还办起了两所中学和在十一所小学附设了初中班,不但提高了学龄儿童的入学率,还培养出一批哈尼族干部和技术人员。这个县的坪河公社新寨大队共有二十个自然村,村寨之间一般相距十里左右,过去全大队有十所小学,但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百分之五十八。经过调整学校布局和增设了七所小学后,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七以上。
为解决哈尼族人民的女孩、头生子和十一、二岁的孩子往往要在家里带弟妹和参加一定家务劳动,而不能上全日制学校的困难,绿春县各级党组织还组织许多学校办起了早晚班、巡回教学班,以方便哈尼族儿童上学。大兴公社老边大队有五个小村子原来没有教学点,一部分学龄儿童不能入学,办起了巡回教学班以后,入学率很快提高。
绿春县为发展哈尼族聚居地区的教育事业,十分重视培养哈尼族教师队伍。文化大革命以来,全县已培养了五百多名哈尼族教师,各级党组织经常对他们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并帮助他们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哈尼族青年马玉明担任民办小学教师后,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办学。为解决学生增加、教室不够的困难,他带领学生自己动手盖教室。哈尼族教师陶顺才看到贫农社员马威黑不让女儿马然努上学,就几次登门访问,和马威黑夫妇一起回忆哈尼族贫下中农解放前没有文化的苦处,批判轻视妇女的封建思想。结果,马威黑愉快地把女儿送上学了。不久,马然努由于要带弟妹,又不能上学,陶顺才便提着小黑板到她家里去教学。这些教师,深受哈尼族贫下中农的欢迎。


第4版()
专栏:

鄂伦春新人
聚居在黑龙江省北部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二十多年来,鄂伦春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下,生产一年比一年发展,经济一年比一年繁荣,生活一年比一年改善,并且在三大革命运动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新人。
模范拖拉机手莫鞠生
逊克县新鄂公社新鄂大队的鄂伦春族人民,一九六三年在庆祝他们定居十周年的时候,得到了国家拨给他们的一台拖拉机。当时二十岁出点头的鄂伦春族社员莫鞠生,成了本民族的第一个拖拉机手。十年来,莫鞠生一心扑在集体生产上,为发展生产作出了贡献,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县里的劳动模范。
一次,莫鞠生和另一个拖拉机手关长锁到县城去修理一台拖拉机。拖拉机修好后回来途中,正碰上逊河解冻涨水。当地群众告诉他们,要等半个月才能过河。莫鞠生想:现在正是春播时节,队上正需要拖拉机翻地;等上半个月,就要推迟播种期,影响农业收成。他和关长锁察看了水情,毅然决定立即过河。莫鞠生脱下棉衣,跳上驾驶台,把拖拉机开向河中心。队里也给他们开来另一台拖拉机在对岸牵引。刺骨的冰水渐渐淹没了机体,漫过了坐垫,最后只剩下排气管露在外面,大块大块的冰排又不时撞来,莫鞠生毫无惧色,稳稳地把住方向盘,顶着急流前进。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把拖拉机开到对岸,赶回公社及时投入了春耕生产。
今年春天,由莫鞠生任组长的包车组,担负着翻犁全大队五千多亩土地的任务。由于春雪大,气温低,地块有的过于潮湿,有的还积了水。包车组学习大寨贫下中农的革命精神,决心战胜春涝。经过全包车组一个多月的努力,五千多亩土地全部翻犁了一遍,种上了各种作物。
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最近几年新鄂公社新鄂大队添置了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除草机等一批农业机械。每台新的拖拉机买来,莫鞠生就带上一两个新手,边工作,边教练,使新手在实践中逐步弄通机械原理,掌握驾驶技术。
一心为公的老猎民孟退米
呼玛县十八站公社鄂伦春族生产队的老猎民孟退米,今年五十二岁了。但他为生产队狩猎,不怕苦,不怕累,常年奔忙在深山老林里。
初夏,是大兴安岭狩猎的好季节。一天清早,孟退米骑上烈马,背着猎枪,来到林海深处。不一会,前面的树林里出现了三只大熊。他把马拴在树上,选择了一个适当的位置举枪就射。随着一声声枪响,一只大熊倒下不动了,但另外两只熊却受了伤挣扎着跑了。孟退米持枪追了上去,当他追到一棵伐倒的大树前,一只受伤的熊咆哮着向他猛扑过来。在这紧急关头,他凭着多年的狩猎经验,顺手扔出头上的帽子,让大熊跟着扑过去,就在这一刹那间,他朝大熊的脑门开了一枪,打死了这只凶猛的野兽。每年,孟退米都以自己的机智和勇敢,为集体捕获大量猎物,向国家提供了不少细毛皮张和珍贵药材。仅去年一年,他在狩猎生产中就为生产队增加了三千多元的收入。
孟退米不但是一个有经验的猎手,还是一个出色的护林队员,打火班的班长。二十多年来,呼玛河畔的大兴安岭林区只要发生火情,他不是给扑灭山火的队伍带路,就是直接奔向火场。一次,孟退米和他的伙伴们,看到林海深处冒起滚滚浓烟,立即跨上骏马,向发生火情的地点奔去。他们翻过一道道山岗,涉过一条条河流,一天半的时间跑了二百多里路,赶到了起火的地方,经过半天的紧张战斗,扑灭了山火。孟退米这种爱护国家森林资源的模范行动,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称赞。
公社里的好大夫孟彩玉
逊克县新鄂公社卫生所副所长孟彩玉,是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鄂伦春族人民自己的女大夫。最近,她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孟彩玉的童年是在旧社会的苦难中度过的。十七岁的时候,她才跟着父母走出深山老林,住进了人民政府盖的新房,上学念了四年书。一九五九年,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她被选送到公社卫生所做医务工作。当时,她对医疗业务一点都不懂,但是新社会的幸福和温暖,鄂伦春族人民的殷切希望,鼓舞着她以顽强的革命毅力,在实践中刻苦学习。在汉族医务人员的帮助下,她逐步学会了拿药、打针、新法接生和医治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知识。
新鄂公社卫生所的三个大夫,工作都比较忙。孟彩玉除了在卫生所工作外,还经常身背药箱,到群众中去防病治病,宣传卫生常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有时,人们晚上到她家里去找她看病,她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数九寒冬,总是随叫随到。一次,汉族社员崔忠祥一岁多的男孩得了中毒性痢疾,病情很危险。孟彩玉和汉族大夫赵文全听说后,马上赶来抢救。孟彩玉一直守在这个病危的孩子身边观察病情变化,困了就倒在炕上打个盹。经过三天三夜的努力,他们终于把这个孩子抢救了过来。以后,孟彩玉又顶风冒雪,每天来到崔家给孩子打针,送药,一直坚持了一个月,直到孩子恢复健康。每当提起抢救孩子的事,崔忠祥总是说:“彩玉是毛主席教育出来的好大夫!”
密切联系群众的公社党委书记关长胜
出身于贫苦猎民家庭的爱辉县新生公社党委书记关长胜,是在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第一代鄂伦春族干部。他担任干部十几年来,带领鄂伦春族人民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埋头开发山区,建设边疆,受到了群众的赞扬。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中,关长胜深刻认识到,要很好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边疆,就必须刻苦学习马列和毛主席的著作。他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克服了许多困难,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等马列著作和《毛泽东选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
关长胜当干部十几年来,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经常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一九七○年夏天他带领拖拉机手们到二十多里外的深山沟里,开了一千多亩荒地。第二年春天,他又带领社员在新开垦的土地上播下了种子。秋天,小麦获得了丰收。这一年他们向国家交售了十四万斤粮食。
鄂伦春族的狩猎生产是比较艰苦的。关长胜经常同猎民们一起进山打猎。冬天出围狩猎,一去就是个把月,他们白天翻山越岭,晚间就在林海雪原里露宿。有时撵起鹿来,常常好几天吃不上热饭,他们就渴了吃把雪,饿了啃啃冻干粮。社员们看到这些情景都高兴地说:关书记身在群众中,心向社会主义大目标,真是我们的好带头人。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