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怎样把基本路线教育逐步引向深入?
——记武汉部队炮兵某部六连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进行教学的事迹
吹起竹笛唱起歌哟,
唱一曲颂歌飞北京;
要问战士唱的啥哟,
唱一唱党的基本路线
在咱们连生根开花结硕果。
这是在武汉部队炮兵某部六连举行的一次文艺晚会上,炮排的战士演唱的一首自编的歌曲。
六连,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连队,党的基本路线已经在这里生根,开花,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你想了解六连在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方面是怎样做的吗?那就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它走过的路程吧——
基本路线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有一次,指导员朱军启到炮五班了解学习情况,刚走到窗前,被屋里的争论声吸引住了。
新战士唐小根认为阶级敌人被斗争后,老实了;副班长不同意这种意见,但讲不出多少道理,说服不了小唐。这场争论说明什么呢?指导员没进五班,转身回到了连部。
在连部,党支部委员们围坐在一盏煤油灯旁,就指导员提出的问题,联系自己在班里听到的各种反映,学习毛主席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论述,分析战士中出现糊涂认识的原因:连里的战士大多数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没有很好地经历过阶级斗争的锻炼,因而对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认识不足。他们只看到斗争的胜利,没有看到胜利后还有斗争。有的同志虽然对阶级斗争有所认识,但不知道它的规律和特点,道理就讲不到点子上。
支委们感到:要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胜利地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使干部和战士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因此,对党的基本路线,就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经过研究,党支部决定把连队带到驻地附近的群策大队搞社会调查,请贫下中农当老师,以社会为课堂,让同志们获得阶级斗争的感性知识,使大家——
认识阶级斗争是客观存在的
连队来到群策大队。大队党支部书记黄新喜把战士们领到一棵满是疤痕的老枣树下,讲述村里一桩桩惊心动魄的阶级斗争事实:
在万恶的旧社会,这棵老枣树是村里地主富农吊打贫下中农的地方。树下的土地渗透着贫下中农的鲜血。解放后,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贫下中农翻身做了主人。但是,被推翻的地主富农并不甘心他们的失败,时时刻刻妄图恢复他们失去的“天堂”。解放初期,村里的一小撮地富分子扬言要把土改积极分子吊死在老枣树上。他们遭到无产阶级专政的打击后,表面上装作老实,暗地里又组织反动迷信帮会,穷凶极恶地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村里有个地主,还领着儿子去看谁分了他家的地,谁分了他家的房,暗暗记下了变天账。一九六二年,蒋匪发出窜犯大陆的叫嚣,这个地主以为时机已到,更是疯狂,把隐藏多年的杀人刀拿了出来,阴谋夺权复辟。当时,村里的贫下中农在原任党支书陈景坤的带领下,批斗了这个反革命分子。这个贼心不死的家伙,在四清运动时,又伙同一个伪保长的老婆,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把陈景坤害死在这棵老枣树下。专政机关依法镇压了这个地主分子。大队党支部为了使全村贫下中农永远记住这个血的教训,就把这棵老枣树做为村里阶级教育的活教材,保护了起来。使大家看到它,就看到剥削阶级人还在,心不死,从而百倍地提高革命警惕。
但是,敌人并没有就此停止反革命活动。文化大革命中,村里有个富农分子,又利用攀亲送礼等办法,拉拢腐蚀一个大队干部。在阶级敌人妄图毁掉老枣树时,这个干部竟不闻不问,堕落成地富分子的庇护人。要不是贫下中农发现得早,老枣树就被敌人砍掉了。
看!这是阶级敌人在老枣树上新砍的斧印。他们难道单单是要砍掉这棵老枣树吗?不是!他们是想砍断我们头脑里阶级斗争这根弦,使我们忘记阶级斗争,忘记无产阶级专政啊!
经过社会调查,同志们的阶级斗争觉悟有了提高。但是过了些日子,党支部又发现:不少同志对明火执仗的敌人警惕性较高,而对钻进党内的敌人,对上层建筑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却认识不清;阶级斗争以一种明显的形式出现时能够理解,而当敌人变换手法,阶级斗争以一种曲折的、隐蔽的形式出现时,却迷惑不解。党支部觉得: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只具有感性认识,是不可能深刻领会党的基本路线的。必须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需要——
把基本路线教育和看书学习结合起来
于是,六连党支部有计划地组织全连干部战士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论述和《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六连干部战士对基本路线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电话班战士胡章义学习前后的变化,就是很好的说明。
在六连召开的一次读书经验交流会上,胡章义介绍了自己围绕基本路线,联系现实的阶级斗争,学习马列和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论述的体会。
他先念了一段毛主席的教导:“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过七八年又来一次。牛鬼蛇神自己跳出来。他们为自己的阶级本性所决定,非跳出来不可。”
他说:“群策大队阶级斗争的事实,证明了毛主席揭示的这个客观规律。从土改到文化大革命,这个大队的阶级敌人四次跳出来捣乱。开始,他们赤膊上阵,大打出手,在遭到一次又一次失败之后,便采取拉出去、打进来的办法,到革命队伍内部、到党内来寻找代理人。这说明,敌人失败越惨,反革命的伎俩就越隐蔽,越狡猾。同时也说明,社会上的阶级斗争一定要反映到党内来,形成两条路线斗争。这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一个重要特点。刘少奇、林彪这些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头子,就是地富反坏右的总头目……
“列宁教导我们:‘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只有按党的基本路线办事,狠抓阶级斗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才能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向前进!”
从小胡的发言中,我们看到他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识提到了理性认识的高度。但是,六连的同志都知道,学习前的小胡,可是另外一个样子。
那时,老枣树下的一堂课,在小胡的脑海里打下了鲜明的印记。但是,为什么社会主义社会还有这样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这些斗争的规律和特点是什么?老枣树并没有给他解答。久而久之,阶级斗争观念慢慢地淡薄了。
一次,连里组织学习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学习前,指导员给大家出了一道题:社会主义时期为什么有阶级斗争?小胡在理论上搞不清楚。最后,还是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才弄明白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国内的基本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是由这个基本矛盾规定的,这个矛盾不解决,阶级斗争就不会止息。
当天夜晚,小胡在笔记本上,工工正正抄下了毛主席的这样一段教导:“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从此,人们常常看见小胡捧着马列和毛主席的书,刻苦攻读。无论是在繁忙的工作中,还是节假日,一天也不间断。
象小胡这样的同志,在六连是不少的。每当夜幕降临,各班窗前,都投射着战士们伏案看书的身影。看到这些,指导员朱军启心潮激荡。他为同志们的进步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又在考虑另一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路线教育进一步引向深入?最后的答案是: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我们的认识——
用基本路线统帅各项工作
不久前,六连和兄弟连队一起,接受了一项任务:在二十天内完成一万六千土方铁路站台的施工。刚开始,战士们干劲十足,施工不几天,却出现了问题:有的班排每天超额完成指标;在同样的条件下,有的班排却停留在施工第一天的水平上,踏步不前。这是为什么呢?党支部进行了调查和比较:超额完成任务的班排,在施工中继续抓紧路线教育,展开革命竞赛和群众性的宣传鼓动,工地上热气腾腾,生龙活虎。而任务完成不太好的班排,却与此相反。有的干部说:“路线教育搞过了,还有什么可教育的?有时间不如多放几眼炮。”他们从上工到收工,只顾埋头闷干,群众的干劲和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党支部感到,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帮助存在错误认识的班排摆正政治和军事的关系,用基本路线的大道理管好具体工作。于是决定:利用施工间隙,组织全连讨论。
会上,同志们首先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政治是统帅,是灵魂等教导,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和业务辩证统一的原理,对林彪一伙的反动谬论进行了批判。会后,指导员问大家:“无产阶级政治和我们修站台是什么关系?”
同志们几乎同时回答道:“那还用说,统帅和被统帅的关系呗!”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用政治来统帅施工呢?”
这下子可出现了分歧:“政治挂帅嘛,就是要为革命拚命干,和帝修反抢时间。”“咱搞的是战备工程,应该由战备来统帅。”“咱们施工是为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这就是咱的统帅!”
指导员马上接过话头:“对啊,不管是和帝修反抢时间也好,落实战备也好,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坚持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所以,归根结底,政治挂帅,就是党的基本路线挂帅。”
这一来,全连的认识统一了。各班排结合实际,在施工中反复进行路线教育,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性的政治思想工作,工地上出现了你追我赶的热烈场面。二十天的任务,八天就完成了。
你想知道现在六连的同志在想些什么吗?他们说:“形势在发展,社会主义在前进,我们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识,也要不断深入。我们还要沿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路线前进,夺取新的胜利!” 本报通讯员
(附图片)
解放军某部八连副连长郑成君(右一)和战士一起学习《共产党宣言》。 本报通讯员摄


第2版()
专栏:

三连的新风气
沈阳部队某部三连的干部发扬民主,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三连的战士敢想,敢说,敢提意见,充分反映了我们干部的民主作风和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气概。下面讲的,就是这方面的几个事例。
干部的姿态
前不久,我们来到三连,参加了一次干部、战士座谈会。会上,三班战士于文相,几乎没等连长周家堂说完,就针对他的发言放了一炮:“我们连队的干部在成绩面前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跟上级讲成绩有声有色,讲问题轻描淡写。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接着就讲开了连队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把目光转向连长,看看他对群众的批评有什么反应。只见连长认真听完小于的意见,就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会后,我们问连长当时有什么感受,他很爽快地回答:“我们连的干部,现在养成了一种习惯,谁的言行不符合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就当面提出批评意见,越尖锐,越及时,越好。小于的意见提得及时,讲到了要害处,我打心眼里佩服。”
在三连,我们还听说这样一件事:一次,在全连军人大会上,九班副班长刘贵方,给指导员王国忠提了条意见。他说:“连长在训练场忙得满面流汗,指导员却蹲在家里很少露面。这不是搞军政分家吗?”这条意见有点根据:那几天指导员到训练场确实少了;但也有客观原因:团里组织股的同志找他研究如何开展训练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股召开指导员读书座谈会。指导员为了不耽误连队的马列辅导课,晚上还备课到深夜,眼睛都熬红了。事后,知情的人埋怨:九班副真不知体谅干部!刘贵方也为错怪了指导员感到内疚。王国忠却没有计较意见有出入。他检查了训练中思想工作不够细的缺点,还表扬刘贵方警钟敲得好。以后,王国忠不管工作怎么忙,也坚持深入训练场,在和战士一起摸爬滚打中发现问题,做好工作。指导员的行动感动了大家,大家更加关心连队建设了。
战士的责任
三连的战士们常说:“我们是连队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协助干部搞好连队建设,这是我们战士的责任。”炊事员薛牛扣,过去曾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老好人想法。他除了做饭,对连队的事,旁人的事,从不大过问。经过学习,他变了!最近,他发现连队党支部对新党员的教育抓得不紧,就给支部提了搞好党员教育的五条建议。有人看他这“闷葫芦”也开腔了,就故意问他:“你这炊事兵,做好饭菜就行了,干嘛还管这么宽?”薛牛扣却认认真真地回答:“看到问题不说一说,管一管,睡觉心里也不踏实啊!”
这仅仅是薛牛扣一个人的回答吗?不,这也是三连所有战士的体会。三连驻地附近有个林场。一次,林场的同志听说三连的烧柴快没有了,马上送来了一些干柴。不收不行;付钱,又不要。他们说:“这些柴,你们不烧也烂在山里了。烧了还能清清山。要说给钱,你们帮我们干了那么多活,又该怎么算?这点柴也算是我们感谢你们的一点心意。”一番话,把三连在家的两个干部的口堵得严严实实,只好把柴收下。战士们知道这事后,马上提出批评:“我们天天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怎么到具体执行时就不‘注意’了。在辽西战役的时候,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战士们一个都不去拿。咱们烧群众的柴不给钱,这算什么纪律?”战士的批评,触动了干部。但也有人认为,事情已经过去了,我们做做检查,以后注意就行了。战士们却通不过:“不能干打雷不下雨,那里错了就要在那里改!”战士们关心连队建设的高度责任感,深深地教育了干部,连里立刻派人到林场如数付了柴钱,并作了深刻检查。
连队的变化
三连的民主空气越来越浓厚。干部遇事找战士商量,虚心听取战士的意见;战士们也以主人翁的态度,主动关心连队建设,给干部提意见,当参谋。“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在三连出现了。
三连的战士在对干部实行批评监督的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服从领导,遵守革命纪律。一次,党支部决定从八班调一名骨干到连部当通讯员。八班长虽然有点不通,但坚决执行了支部决议。班里同志有意见,他还主动做工作。还有一次,部队在千里野营途中,党支部派一班长徐化明连夜去探明一段山路的情况,要求天亮前返回连队。这段路翻山过岭,崎岖难走。小徐踏着过膝深的积雪,一边走一边做标记,等他跋涉到指定地点时,天色已经微明了。这时,小徐已是精疲力尽,他多么想休息一会啊!但他想到支部在出发前的要求,马上以小跑的速度往回赶,终于在天明前赶回了连队。
人多主意多,心齐力量大。去年,三连执行水下埋设电缆的艰巨施工任务。由于党支部充分发扬民主,集中正确意见,全连干部、战士一条心,一股劲,使横跨三条大江的电缆埋设任务都提前完成。今年,三连在新兵多,骨干少的情况下,党支部坚持依靠群众把关定向,全连同志自觉抓路线,促训练,三个科目的实弹考核,都取得了优秀成绩。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钱是谁寄的?
一天,解放军某部驾驶班战士丁祥国,收到了妹妹的来信。信中说:哥哥,你寄回的四十五元钱,我们收到了。妈妈还叫我告诉你:在部队要安心工作,不用惦记着她的病……
小丁看完家信,感到莫明其妙。
原来,小丁的妹妹在前不久来信说,妈妈生病,希望能寄点钱回去。当时小丁正好缺钱,想等几天,发了津贴费再寄。现在妹妹说,已经收到了钱,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好事到底是谁做的?小丁扳着指头数开了。咱班长周乃政最肯救人急难,他曾多次帮助战友解决家庭困难。一次,小曹家不慎遭了火灾,周班长知道后,就不声不吭地给小曹家寄去了二十元钱。这回呀,一定又是他。可是,一问,周班长摇了摇头,说:不曾有这回事。小丁又想起同班新战士陆刚,别看他平时一分钱舍不得花,可帮助同志解决困难却慷慨大方。一次,小田的父亲患阑尾炎,缺少钱住院动手术,小陆就悄悄地给老人寄去十五元钱。这回做好事的,不是班长,那就一定是他了。又一问,小陆也摇了摇头,说:不曾有这回事。接着,小丁查问了全班,大家都说:不曾有这回事。
小丁决心查个水落石出。他把这件事反映给副政委李永宽,请他帮助查访。可李副政委不在意地说:“用不着再查问了。是别人寄的,还是你自己寄的,反正都是一个样。”
小丁看着李副政委,仔细想了一阵,这才恍然大悟:“啊,原来是李副政委做的好事!”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一包天麻的来历
一天,从四川北川县探家归队的北京部队某部二中队炊事员蓝登全,给二排长于振新带来一包治病用的天麻。
二排长又喜又惊。喜的是,天麻正是医治自己头痛病的好药材;惊的是,小蓝怎么会知道自己有病呢?自己从来没有向小蓝讲过有病呀?经再三追问,小蓝才把事情的经过讲了出来。
那是一天早上,小蓝到团卫生队去看病,偶然在病历单中发现了于振新的名字,了解到于排长患神经性头痛病,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小蓝联想起自己还在排里工作的时候,看到于排长经常用冷水激头;晚上,几次听到排长翻来复去地睡不着,可工作起来,还是生龙活虎,干劲很大。想起这些,他深为于排长一心为公的精神所感动。他想到家乡有一种叫天麻的药材,对治头痛病疗效很好,便决心想办法弄点天麻。
过了没多久,领导上安排小蓝回四川探亲。当时,正值七月,是采集天麻的好时机。到家的第三天,他就扎好绑腿,背着药篓,带着干粮,扛着锄到深山里挖天麻去了。他步行三十多里,爬上海拔三千多米的井架山,攀悬岩,走陡壁,寻找天麻,直到天黑才下山。为了多挖一些,第二天,他又动员了弟弟一块去挖。转眼间,假期到了。小蓝带着对阶级兄弟的深情厚意回到了部队。
听了小蓝的叙述,于排长心里热乎乎的,同志们也很感动,大家夸奖小蓝做得对。小蓝却说:“官兵之间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是我军的光荣传统。这件事是我应该做的嘛!”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