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红松绿柳
——记能上能下的共产党员、太钢动力厂革委会主任姬朝会
一个夏天的夜晚,暴雨如注,严重威胁着太钢动力厂的变电站网和供水泵站的安全运行。动力系统的工人们立即投入了抗洪抢险斗争。在工人中间,有一个年逾半百、鬓角花白的老人,裹着一件破旧的雨衣,奋不顾身地和大家一起紧张劳动。
他,就是有四十年工龄的共产党员姬朝会,太原钢铁公司动力厂原厂长——当时厂革委会生产组的一名普通办事员。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姬朝会从厂长调作办事员,又从办事员调作生产组长。以后,他又从太钢调到太原市手工业管理局五金公司担任党委副书记,又调回动力厂当革委会主任。六七年来,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调动过好多次工作,每一次调动,他都认为是革命的需要。他说:“共产党员的职务可以变动千次,但党员的义务不能减少一分。”因此,不管到任何岗位,他都谦虚谨慎,密切联系群众,努力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人们称赞姬朝会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品质,象太行山上的红松,坚强挺拔,四季常青;他能上能下的革命精神,象汾河岸上的绿柳,插到哪里,就在哪里扎根。重返第一线
话还得从一九六七年说起。
伟大的“一月革命”风暴,席卷全国,震动了太钢。动力厂广大革命群众高举“对反动派造反有理”的大旗,起来造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反。厂长姬朝会,当时也受到群众的批判。有人对他说:“姬厂长呀,你十四岁当童工,受尽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一解放就入党,有啥可批判的!”
姬朝会严肃地说:“正因为我是共产党员,更应该在群众运动中经受锻炼和考验。”他诚恳地接受群众的批评,认真地检查自己的错误。
动力厂革委会成立后,他得到群众的谅解,被分配到生产组当办事员。这时,有人又对他说:“老姬啊,你厂长当办事员,这是大材小用了。”
姬朝会回答:“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干革命,就得党指向哪里,就干到哪里。”
从此,姬朝会每天骑着一辆自行车,从早到晚,忙碌在“十里钢城”漫长的“风水电气”线上。他说:“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是广阔的天地,革命的熔炉。在这里能直接向群众学习,增加有益的知识,能锻炼革命意志,促进世界观的改造。”
就在他刚下去不久,制氧机空气分离塔内的冷凝器发生故障,氧气供应中断,炼钢、轧钢生产和一切用氧部门受到严重影响。姬朝会和同志们一样,心急如焚,急急忙忙赶到车间。但是,当他刚刚跨进车间大门,一个青年工人劈头便问:“你来干什么?”
“修制氧机啊!”
“修制氧机是咱们工人的事,你还是回去坐办公室吧!”小伙子冷淡地说。
几句话说得姬朝会心里象针扎般地难受。但他想到任务紧迫,还是快步走进了车间。
车间里,工人们围在那座出了故障的空气分离塔旁,启动一个直径近一米的螺丝大盖。可是,无论人们使出多大的力气,那大盖始终纹丝不动。盖子打不开,里面的机器怎么能修理呢?大家急得满头大汗。
姬朝会挽了挽袖头,一边同工人一起干活,一边向大家询问:“为什么这个螺丝盖咬合得这样紧?”
“直径大,摩擦力大呗!”老工人孙建勋说。
“螺丝口上还灌了焊锡。”青年工人吴龄补充一句。
“设计结构也不一般。”技术员杨义平一面说,一面摊开手中的图纸。
“啊,问题原来在这里!”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提示给了姬朝会很大的启发。他详细察看了大盖后,发现和普通螺丝盖果然不一样。于是,他同工人们一道在现场研究办法。几十个人同心协力,不一会儿,“吱呀”一声,那咬合得死死的大盖子被拧开了。同志们高兴地跳起来,刚才还顶撞姬朝会的那个小伙子抱住姬朝会的肩膀说:“姬厂长,你们不光能说,还真能干哩!”
检修工作加紧进行。深夜,工人们拆零件,姬朝会帮他们擦铁锈;技术人员画图纸,姬朝会帮他们量规格。渴了,他给大家端来热开水;乏了,他又给大家拿来湿毛巾擦脸。他刚想坐下休息,感到腹中饥饿的时候,一个老工人塞给他一块烧饼:“给你。”
“不,我不饿……”姬朝会推却着。
“吃吧,干了半夜哪有不饿的?”
姬朝会拿着这块烧饼看了又看,怎么也咽不下口,二十年来的往事一幕幕重现在眼前。他想到太原解放初期,他当钳工班长的时候,同工人们战斗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他吃大家的烧饼,大家吃他的馒头,感情多么深厚啊!后来,自己当了股长,当了车间主任,当了厂长,坐办公室多了,参加劳动少了,官气大了,随便发号施令,动辄训斥工人,逐渐脱离了群众。他又想到文化大革命中同志们对他的批评,想到那个青年工人对他的顶撞,再望着手中的烧饼,禁不住泪珠夺眶而出。“毛主席啊,二十年前是您老人家把我从苦难中解放出来,今天,又是您老人家给我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我决不辜负您的希望,一定坚持继续革命,永不停步。”
姬朝会同工人的感情,发生了一个新的飞跃。他上班同工人们一起干活,下班同大家促膝谈心。工人们加班他参加突击,工人们学习他带头发言。老工人叫他“老姬”、“兄弟”,青年工人叫他“姬师傅”。
工人们尊重姬朝会,姬朝会更注意向群众学习。
一次,担负引水进厂任务的零号水泵站的机器发生了故障,眼看水流就要断绝。厂里有人主张停水检修。姬朝会说:“先听听工人们的意见。”他跑到水泵站,向工人们请教。老工人白秉成告诉他,只要把池底的进水孔扒开,提高水位,造成自流,检修机器就可以不停水。另一个老工人刘喜堂又带他找到了进水孔的位置。姬朝会接受了工人们的意见,和大家一道,只用半天时间便扒开了池底的进水孔。水源滔滔不绝,机器也按时修好。这个老厂长又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进一步体验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培 养 接 班 人
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动力厂一批朝气蓬勃的青年干部和优秀工人,被提拔到党委会、革委会和党支部、工段各级领导岗位。这些新干部大多数是文化大革命以前姬朝会的下级,不少人还是他的徒弟。看到这批新生力量的成长,姬朝会打心眼里高兴,他说:这是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标志。在和新干部相处的过程中,他既坚持党的组织原则,尊重新干部的领导,又把培养革命接班人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满腔热情地关怀和帮助他们。
革委会副主任于建泛,在姬朝会当厂长的时候,是制氧工段的工人。革委会成立后,于建泛当了副主任,姬朝会在生产组当办事员。起初,于建泛畏首畏尾,工作不够大胆。下班后,老姬找他谈心:“建泛呀,过去我当厂长,你当工人,是革命的需要。现在你当副主任,我当办事员,也是革命的需要。咱们都是共产党员,一切要从党的利益出发,可不能讲资格,论辈份啊!”
建泛听了老姬的话,腼腆地说:“姬师傅,你看我行吗?”
“有党的领导,有群众的支持,怎的不行?”
“好,那你今后多给拿着点主意。”
从此,于建泛大胆领导生产,工作雷厉风行,受到群众的赞扬。
姬朝会当厂长时的团总支书记、青年科长杨玉成,当了厂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后,老姬逢人便说:“玉成学习刻苦,年轻,有魄力,是咱们党的好干部。”工作中的大事,他总是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向杨玉成和党委其他领导成员请示汇报。杨玉成在工作上有什么地方考虑不周到,他也热心帮助。
今年五月,工厂决定检修氧气站。为了满足炼钢生产的需要,检修工期由三十五天缩短到了二十五天。但是,在一次公司召开的会上,杨玉成代表动力厂表示决心:保证在二十天内完成大修任务,同时向炼钢厂送出氧气。
姬朝会听到这个消息,感到杨玉成说出了全厂职工的心里话,有干劲,有气魄。但是他也发现,如何按照二十天的计划作进一步安排,措施还不落实。他急忙找到杨玉成,提醒他:干革命,搞生产,不仅要有冲天的干劲,还要有科学的态度,要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做得扎扎实实。老厂长的话,使这个青年干部感到一股暖流透过全身。他接受了姬朝会的意见,和施工指挥部的同志们一道,重新检查了各个环节,落实了具体措施,使全部工程只用十九天零十九小时便胜利完成,一次开车成功,按时送出了氧气。接 受 新 考 验
今年春天,姬朝会从太原市手工业管理局调回动力厂担任革委会主任。
许多干部、工人闻讯赶到他家看望。有人说:“这下老姬可官复原职啦!”姬朝会却不以为然,回答说:“不能这么讲。新的工作,是新的战斗岗位,新的考验。往后,大家还得多帮助我哩!”
他从回到动力厂那天起,又蹬上那辆旧自行车,跑遍分布全公司的水泵站和变电站,一个个地找老工人谈心,一处处地了解生产情况。哪里有群众他在哪里出现,哪里有困难他在哪里带头干。
四月的一天,厂党委决定利用停电时间突击抢修所属的第三变电站。这个变电站有二十多台(套)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最少也得要三、四天时间才能修好;但为了保证第三炼钢厂的需要,必须在十二个小时之内修好。时间这样短,行吗?
姬朝会在党委会上说:“依靠群众,就会有办法!”
突击检修开始前夕,姬朝会首先到电气工段召开班组长和老工人座谈会,讲清抢修变电站对钢铁生产的重要意义,同时摆出时间短、任务重等具体困难,征求大家的意见。工人们表示:保证钢铁生产,是咱们的本分。时间短,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保证完成任务!
群众的力量创造了奇迹。结果,只用九个小时,就胜利完成了检修任务,设备完好率从百分之六十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五点四。
姬朝会常说:“池旁的柳,塘里的藕,根深才能叶茂。当干部也是这个理,扎根在群众中,才能开花结果。”
他住在动力厂职工家属宿舍里,房子比较小,同志们关心他,叫他另外找个大房住。但是他说:“这个宿舍住着咱厂几百家工人,谁家的门朝哪里开,我都清楚。大家来找我,我去看大家,多方便啊,这就比哪里都强。”
文化大革命以来,姬朝会走访职工宿舍,了解群众疾苦,已经养成习惯。平时哪个工人病了,哪个同志出差了,他都清清楚楚。睡觉之前,他总要去各家看看,谁家有困难就帮助解决。当了革委会主任后,他更是经常走门串户,主动找群众谈心。群众也愿意找他说贴心话。比如王师傅写了入党申请书,请他帮助提提意见;小李在技术上遇到难题,找他请教;老赵家两口子闹了点纠纷,找他调解;甚至有的青年工人的爱人夜里要生孩子,也找他帮忙送医院。凡是群众的困难,姬朝会都乐于帮助。仅今年春节假日,他就走了几十里路,访问了住得比较远的四十多户工人家庭。
姬朝会一向艰苦朴素,处处以普通劳动者身份出现,从不闹特殊。家里没有煤烧,他叫上自己的孩子,一起用平车到煤站去拉,决不私用厂里的汽车;新修的俱乐部开会没有凳子坐,他不主张买新椅,闹排场,而是和工作人员一起扛来废道木,一排排放好当坐凳。一年四季,他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不辞劳苦。工人们看他两鬓白发,心疼地跟他说:“老姬啊,你一大把年纪了,可要注意身体呀!”姬朝会笑道:“不要紧,身子骨还硬着呢。建设社会主义,我还年轻,正是出大力流大汗的好时候哩!”
文化大革命以来,太原钢铁公司钢、铁、钢材生产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一点五、百分之四和百分之十九点七的速度,大步向前迈进。作为钢铁生产“动脉”的水电供应,始终源源不断,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当人们来到炉火纷飞的“十里钢城”,行进在蛛网般的水电管线之间,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动力工人的创造性劳动,想到能上能下的老干部姬朝会。然而,这位朝气蓬勃的共产党员从不自满,他常常这样地告诫自己:“离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还远着哩!”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4版()
专栏:

秋季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贸易洽谈活跃
达成的贸易额已超过历届交易会同期水平
新华社广州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日电 一九七三年秋季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二十多天来,来宾踊跃,气氛热烈,贸易洽谈十分活跃。达成的贸易额已超过了历届交易会同期的水平。
前来参加本届交易会的来宾中,有连续参加了三十四届交易会的老朋友,也有初次参加的新朋友。“中国的朋友越来越多”。一些国家的来宾这样反映。他们还说,“你们平等待人,各国人民都喜欢同你们交朋友”。一个非洲国家第一次派出贸易代表团来参加交易会,代表团的团长对交易会负责人说:“我们看清了某些大国想通过贸易来控制掠夺我们,我们不再受骗了。我们要同中国发展贸易关系,增进友好往来。”本届交易会同亚、非、拉国家达成的贸易额,比过去又有了相当大的增长。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雄厚的物质基础,使出口商品的品种越来越丰富。
在本届交易会上,工矿产品的出口有了较大的增加,质量也有了提高。我国只有十多年历史的塑料工业和近几年才建设起来的石油化工等,为本届交易会提供了不少商品,其中质量较高的超低硫大庆原油,吸引了许多国家的来宾。根据这届交易会的新特点看来,后期的交易将更为活跃。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主要搞出口,同时也兼顾进口。为适应我国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本届交易会已进口了一批物资和机器设备。结合进出口成交,日本、西德、英国等国的工业技术界朋友,还同我国同行进行了技术座谈。在这同时,交易会的各交易团还多次邀请各国贸易界朋友举行座谈会,或者主动访问客户,征求他们对我国出口商品在花色、品种、规格、包装、质量等方面的意见。


第4版()
专栏:

结束在朝鲜的友好访问
《人民日报》代表团回到北京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一日讯 由《人民日报》负责人鲁瑛率领的《人民日报》代表团结束了在朝鲜的友好访问,今天中午乘火车回到北京。到车站迎接的有中联部副部长申健,新华社第一副社长张纪之,广播局副局长顾文华,《人民日报》负责人吴冷西、王揖、潘非,外交部新闻司有关负责人王昌义等。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中国大使玄峻极和大使馆外交官员,朝鲜《劳动新闻》、朝鲜中央通讯社驻北京记者严泰龙,也到车站迎接。


第4版()
专栏:

阿根廷科学文化代表团离开北京到上海参观访问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一日讯 由阿根廷社会福利部卫生国务秘书多明戈·利奥塔率领的阿根廷科学文化代表团结束了在北京的参观访问,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上海参观访问,然后回国。
到机场欢送阿根廷贵宾的有卫生部副部长黄树则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和首都医务界代表薛公绰、陈德和、尚德延、辛育令、郭加强等。
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郑为之和阿根廷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罗斯也到机场送行。
代表团在京期间参观了医院、研究所,游览了名胜古迹,还同首都医务界进行了学术交流。


第4版()
专栏:

美国生物化学家亚历山大·里奇夫妇离京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日讯 美国生物化学家亚历山大·里奇教授和夫人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外地参观访问,然后回国。我有关方面负责人和科学工作者贝时璋等前往机场送行。美国客人是应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邀请前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于十一月三日到达北京的。在京期间,他们参观访问了科研单位、学校、农村人民公社、医院,与我有关科学工作者进行了学术交流,还游览了名胜古迹。


第4版()
专栏:

前往阿根廷、牙买加、圭亚那访问
我国乒乓球代表团离开北京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日讯 以丘钟惠为团长,流静、金恕为副团长的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应邀前往阿根廷、牙买加、圭亚那进行友好访问,今天乘飞机离开北京。
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陈先和圭亚那驻中国大使戴维·阿瑟·辛格,阿根廷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罗斯等前往机场送行。


第4版()
专栏:

结束对阿尔巴尼亚的访问
我国足球二队回到北京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一日讯 以曹思慧为领队、孙宝荣为副领队的中国足球二队,结束了对阿尔巴尼亚的友好访问,于十一月十日回到北京。


第4版()
专栏:

前往伊朗进行友好访问
我国排球代表团离开北京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日讯 以何振梁为团长,王志强、张千、孙志安、阙永伍、袁伟民为副团长的中国排球代表团,应邀前往伊朗进行友好访问,今天乘飞机离开北京。
中国排球协会负责人夏朗和伊朗驻中国大使阿拉姆等前往机场送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