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9月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
编者按:基本建设是实现社会扩大再生产、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基本建设工程,一般要连续使用几十年、上百年,有些重大的、特殊的工程,还要使用更长的年限。可见,基本建设是名副其实的百年大计。基本建设质量好坏,是一个极关重要的问题。如果质量不好,不仅会造成使用中的长期不合理,不仅会缩短使用年限,而且还可能发生事故,给国家资财和人民生命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忽视质量是不能允许的。
在当前的批修整风运动中,基本建设单位的职工,要彻底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把坚持政治挂帅同保证工程质量对立起来的种种谬论,牢固地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基本建设单位的领导更应该明确认识,抓基本建设工程,首先就要抓好质量。
下面四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保证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的经验。
抓工程质量先抓思想教育
沈阳第三建筑公司彭高村瓦工班
我们从实践中认识到,工程质量问题,首先是个思想和路线问题。因此,我们坚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思想教育。遇到任务重、时间紧时,就引导大家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避免产生赶进度、轻质量的倾向;遇到小号工程或隐蔽工程时,就引导大家树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思想,避免产生轻视、应付的倾向;遇到施工条件差、技术要求高的工程时,就引导大家克服畏难情绪,做到技术上精益求精;每当工程达到优等,受到表扬时,引导大家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从成绩中找不足,避免产生骄傲自满的倾向;每当出现质量问题时,领导主动承担责任,组织大家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避免产生灰心丧气的倾向。
在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中,我们还抓了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在管理制度上散布的极“左”思潮。一次,在酝酿恢复质量自检互检制度时,有人说:“大家的觉悟提高了,恢复这一套是不相信群众,是束缚工人手脚。”我们针对这种思想,发动群众大摆没有规章制度的苦头,狠批“制度无用论”和无政府主义。老工人说:“质量自检互检制度是我们多年来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绝不会束缚工人手脚,而是束缚了无政府主义思潮。”接着,我们对原来的制度进行了仔细分析,建立了班前交底、操作中自检、阶段互检、工程总评等制度。同时,还批判了技术无用论,在班内开展了为提高工程质量学技术的活动。
从此,砌砖质量逐年提高。一九六五年产品优级品率只有百分之八十左右,一九七一年达到百分之九十二,今年优级品率又进一步提高。
提高操作技术 保证工程质量
国家建委原六局三公司
一九七○年第四季度,我们在焊接延迟焦化装置的焦炭塔时,单纯为了赶工期,只要是焊工,不问他焊接水平如何,统统都让参加焊接。焊接工作很快完成了,却有不少焊缝不合格,只好割掉重焊,耽误了一个多月工期。本想赶工期,结果反误了工期。事实教育了我们,要保证工程质量,必须提高焊工的操作技术水平。
去年第四季度,上级要求我们在年底把制氢转化炉的一百六十根炉管全部吊装完毕。有的同志认为,我们过去干过这种活,照样干就行了;多数同志却认为照样干不行,因为现在很多情况和过去不一样了。比如,材料质量不一样,炉管连接设计不一样,由于有经验的焊工少,操作技术水平也不一样。因此,应该接受过去的教训,首先开展技术练兵活动,提高操作技术水平。
我们经过十九次试验,取得了五十七个数据,拟定了符合实际的操作规程。接着又培训焊工,并且建立了考试制度,考试合格才能参加焊接。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坚持好中求快,一丝不苟的原则,不但使转化炉炉管的焊接质量达到了优良标准,而且使吊装任务按期完成。
把质量放在第一位
四○三工程现场指挥部
我们是新组建的施工单位,承担着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任务。我们单位已经施工和正在施工的工程,经过检查,全部达到了国家验收标准。我们对保证工程质量有一些体会。
要保证质量,就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不能把进度放在第一位。去年八月,在为一项重要工程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子时,预埋铁件上的一个钢筋爪子一碰就掉了。当时正是施工高潮,脑子里如有重进度轻质量的思想,就可能把这样的问题忽略过去。但我们还是毫不犹豫地暂停预制,立即对铁件和焊接质量重新进行检验。这样,不仅保证了质量,也没有耽误进度。
要保证质量,还要充分发扬民主,依靠群众,不要瞎指挥。一次,我们承担几个大车间的建设任务。屋面结构是用檩条和槽瓦,还是用大型屋面板?厂区有的地方发生滑坡现象,是属于表面滑动,还是岩层移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都没有急急忙忙下判断,而是深入群众,反复座谈,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作出决定,从而避免了犯瞎指挥的错误,保证了工程质量。
要保证质量,还得认真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根据本人思想表现和工作能力,合理安排他们的工作。把一些有施工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安排在主要技术工作岗位上,这对保证工程质量起了很大作用。如在一项工程的施工准备中,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同工人一起分析研究,根据工程地质的情况,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既保证了质量,还节省了五百方混凝土。
精心施工 保证质量
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局
最近,我们修建了一个大型船坞。这个船坞采用了技术比较先进的面积达三百多平方米的卧倒式坞门。建设这样的坞门,我们没有经验,也缺乏现成的资料。但是,由于依靠工人和技术人员,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使这项基建工程达到了高质量。
保证船坞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坞门不漏水。这就要求坞门和门框闭合严密,坞门和门框的外形尺寸总误差要小于五毫米。同时要求门框能够抗冻防腐,经久耐用。因此,设计上准备采用花岗岩镶砌门框。为了确保门框的质量,我们向采石场订购石料时,不仅提出了石料的质量要求,而且讲清了用途,说明了意义,得到了采石场职工的热烈支持。他们精雕细刻,做到了每一块花岗石表面平整度误差小于三毫米。在施工中,把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老工人集中起来,负责砌筑花岗石门框。结果,使这个高大的坞门框的镶砌质量的平面、宽度和高程的误差都在三毫米以内,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
这座坞门已经在各种潮位下进行了开关试验,操纵灵便,关闭严密。一个人操作,十多分钟就能开关一次。而同等规模的浮式坞门,开关一次要十几个人操作,需时在半小时以上。(附图片)
本溪钢铁公司多快好省抓建设。这是他们今年建成投产的一座新高炉。 新华社稿


第4版()
专栏:一事一议

两毫米的争执
张家口车辆段修车场上,停放着一辆辆修好待发的货车。
验收员侯风云拿着检点锤,细致地检查车体的每一个部位。突然,他发现一辆车的车体和旁承之间,没有间隙。按照车辆修理规程规定,两者之间,最少要有两毫米的游动间隙,以便在通过弯道时保持车身平衡,如果没有间隙,就要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他赶忙通知修理这辆车的工人,让他返工。
“没间隙问题也不大,车走起来一晃悠,不就有了!”那个工人满有道理地说。
“那不行!要是间隙能‘晃悠’出来,规章上还订这一条干什么!”
“规章也得灵活点,不能太死板嘛!”那个工人继续为自己辩护。
侯风云严肃地说:“这更不行。既然是规章制度,就得严格执行;如果你也灵活,他也灵活,规章制度就没人遵守了,那还有什么用处呢?”
接着,为了打通这个工人的思想,侯风云又耐心地讲了对修车质量负责才是对人民负责的道理,讲了毛主席关于“共产党就最讲‘认真’”的教导,讲了应该学习大庆工人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三老”、“四严”的革命作风。最后,工人想通了,马上作了处理,保证了修车质量。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支持专职检验人员的工作
  公冶平
《两毫米的争执》反映了检验员坚持原则,一丝不苟的负责精神。要提高产品质量,要把好产品质量关,就要提倡这种精神。
专职检验人员,对产品质量负有特定的责任。有些专职检验人员,把着出厂产品的最后一道关。他们应当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按照国家要求的产品质量标准,履行自己的职责。不合格就是不合格;不能出厂就是不能出厂。这是一条原则,所有专职检验人员都要勇于同一切违反这个原则的言行作斗争。
检验人员检验产品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保证企业产品的优质高产,更重要的是为了保证出厂的产品能够适应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检验人员的工作,代表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企业的全体职工,特别是企业的领导,要支持检验人员的工作,和他们共同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生产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产品,是检验人员同广大工人的共同责任。专职检验人员,要改进自己的作风,不但要检查出一切不合格的产品,而且要满腔热情地从思想上和操作技术上帮助工人消灭不合格的产品。


第4版()
专栏:

“他的产品保险合格”
——记大连机床厂装配工人司桂林
大连机床厂有一个专装床头箱的工人。十几年来,他经手的产品产量总是高的,质量总是好的。经他的手装出的上千台床头箱,台台质量都是合格的。因此,“他的产品保险合格”就成了检验员们对他的一致赞语。他就是一号车间的装配工司桂林。
处处想到用户
往床头箱上安装销子,是最简单不过的活。只要把销子放到孔里,用锤子一砸就进去了。司桂林对这样简单的活却不简单地干。他总是先把销子放到油里浸一浸,然后放到孔里比一比,如果觉得太紧,还要修一修,这才把销子打进去。有的青年工人说他这是多此一举。司桂林总要耐心地说:“咱们多费点事,用户就少费事啦。要是就那么打进去,用户拆修的时候,就得费很大的事;浸点油,一是不锈,再是滑溜,用户拆修起来就方便多了。”
重新试验运转
床头箱装完后,需要试验运转一个小时,如果一切正常,才能交付检验。一次,一台床头箱运转到五十分钟时,突然停了。司桂林熟练地把主轴铜孔进行了调整,床头箱重新运转起来,从停到开,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到了一小时的时候,检查员检验合格,接着吊车司机就把它吊到下道工序去了。
下班后,司桂林总惦记着那台床头箱实际试验时间还差几分钟,谁敢断定再运转几分钟不会出问题呢?虽然检查员检验合格,但这也不合乎操作规程的要求。他觉得自己象做了一件错事似的,饭吃不香,觉睡不甜。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跑到车间,让吊车司机重新把那台床头箱吊回。在试验运转台上,他又进行了一个小时的试验,看看完全合格,才放心地交了货。检查员知道后,感动地说:“老司,你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真是值得大家学习。”
不能满足规定
机床的离合器上,有一叠摩擦片,在安装的时候,一般的工人都是按数装上,就算合格产品了,谁还去考究很难分辨出来的摩擦片的厚薄呢?司桂林的操作方法却是两样。他拿起每一个摩擦片,都要比量来比量去。原来,他发现摩擦片的厚度并不都是一样,同样装上十一片,有的合适,有的就不合适。合适的可以使机床的寿命长;不合适的,虽然交货时看不出来,但使用一段时间就会出现“脱扣”的现象,这就会影响机器的效能和寿命。因此,他不满足于工艺规定的要求,他总是要想方设法地保证产品的质量。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增产节约新事

恢复换刀制度
太原二轧厂剪机小组,过去有一项规定:生产六至八小时,就要更换一次剪机刀片。这样不但剪切的速度快,产品质量也好。有一个时期,一些人受了刘少奇一类骗子煽起的极“左”思潮的影响,随意把这项合理的制度取消了。有时好几个班也不换剪机刀片。结果剪出的板材不是斜,就是毛,往往造成二次改尺剪切,浪费很大,产量也不高。
对此,老工人陈玉华、柴廷郁等人非常着急。他们提出恢复更换刀片制度的建议。有的同志却说:“换刀片耽误时间,影响生产。”这显然是刘少奇一类骗子“制度无用论”的流毒没有肃清的表现。他俩就和全班同志认真学习毛主席的著作,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使大伙认识到:规章制度是不可少的,“制度无用”是完全错误的。许多工人说:“虽然换刀片花一些时间,可新刀片锋利,剪截时又快又好,这正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呵!”大家思想认识一致了,按规定时间换刀片的制度又恢复了。从此,不但产量稳步上升,剪切质量也提高了百分之二十八。


第4版()
专栏:增产节约新事

不分份内份外
深夜,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灯火通明。刚刚下班的缸体车间五班班长张继勋和他的徒弟袁国胜,路过四班,立刻被一堆画有废品符号的缸体吸引住了。张师傅转身回到班里,拿来千分表,细心地检查起来。小袁看看表,时针已指向一点半,便急切地说:“张师傅,时间不早了,反正也不是咱们组干的,咱们回去吧。”张师傅拍着小袁的肩膀说:
“为革命负责,那能分份内份外。来,咱们分析一下。”
张师傅自言自语地说:“有门儿,若是打破常规,分两次加工,最后一次加工再把刀调到要求的尺寸,可能有复活的希望。”小袁一听说“有希望”,高兴地说:“张师傅,实践出真知,咱们试试看!”说干就干,师徒俩开动珩磨机,认真地调起刀来。张师傅目不转睛地盯着上下起动的磨头,精心操作着。落一次刀,小袁就精心地检查一次,并报告公差。一遍遍加工,一次次检查,忽听小袁高喊:“张师傅,一道不差,成功了。”清晨,朝霞映红了厂房,师徒俩看着这四十八个修复的缸体,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