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9月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花园里的向阳花
——记花园大队女党支部书记邱秀亭的几件事
山东掖县驿道公社花园大队党支部书记邱秀亭同志,是一个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共产党员。从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她始终保持着朝气蓬勃的革命精神,处处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九七○年六月的一个深夜,邱秀亭对着小油灯看公社批准她当党支部书记的通知。他爱人在一旁担心地问:“你已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又没有文化,挑这么重的担子能行?”邱秀亭仰望着毛主席的画像,含着热泪坚定地说:“行!党叫干啥就干啥。上靠毛泽东思想,下靠广大群众,再重的担子我也要挑起来!”
在旧社会,花园的贫下中农只能受苦受穷,那有花开花红。那时,村东是穷沟,村西流沙丘,村后光溜溜,遍地是石头。可现在,花园村已建设成大寨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了。你看!岭成苹果岭,沟成葡萄沟,地成大寨田,河水岭上流,磨面有机器,耕地有铁牛,人变精神,年年丰收。看着这一派喜人的景象,谁不歌颂毛泽东思想的光辉胜利,谁不称赞邱秀亭这个好带头人!
一九六四年,邱秀亭担任大队妇女主任的时候,响应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组织五十多个妇女成立了“妇女学大寨战斗队”。她们决心要用自己的双手,让大寨红花开满花园村。
“妇女学大寨战斗队”的红旗一树起,一些有保守思想的人担心地说:“整地不能闹着玩,婆婆妈妈怎么能行。”究竟能行不能行,邱秀亭组织妇女们学习《愚公移山》,学习大寨人的英雄事迹,越学心里越热乎,越学信心越坚定,都表示:“大寨妇女能干,我们也能干!愚公敢移山,我们五十多个人就能造出大寨田!”就这样,她们举着红旗和锨镐来到“石头窝”,开垦“三八妇女田”为花园大队征服穷山恶水打响了第一炮。
在大整“三八妇女田”的战斗中,邱秀亭处处当先,事事带头实干。要社员做的她先做,要社员干的她先干。一次,她的老病犯了,一连几顿水米未咽,两腿浮肿。早晨起来,得先扶着墙一步一步来回挪动一阵,两腿才听使唤。家里人和群众一定要她歇几天。她恳求地说:“叫我去吧,干不了重的干轻的,不干点活,心里觉着少块什么。”到了“三八妇女田”,看见整地的妇女干得热火朝天,她抢过大镐猛干起来。因用力太猛,眼前一黑晕倒了。她醒过来,又要干。群众说什么也不让她再干了,可她说什么也不走,群众没办法,只好给她换个轻一点的活。
整地中,遇到了花岗石,镐头刨不动,要用炸药崩。妇女从来没放过炮,有的见孩子放个爆竹也捂着耳朵。邱秀亭看出大家有畏难情绪,找了几个妇女干部带头抡锤打钎,装药点炮。妇女们看着邱秀亭不慌不张的干着,长了胆,不少人争着干起来了。在邱秀亭的带动下,“妇女学大寨战斗队”经过一个冬春的战斗,终于在“石头窝子”上整出了三十三亩大寨田。
在花园大队治山治水的战斗中,邱秀亭同男社员一起战斗,也事事干在前。冬天,村西平塘的工程还没干完。一天早上,西北风夹着雪粒,干冷干冷的。有的社员蹲在平塘边抽烟,对着结了薄冰的水有点打怵。邱秀亭来到工地,把鞋一脱,裤腿一挽,扑通一声跳进平塘,吭哧吭哧地干起来。社员们心里热乎乎的,一齐跳下水去,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
邱秀亭说得实实在在,干得扎扎实实。有了困难她先干,有了艰险她打头。外出开会回来,那怕日头快落山了,她也要跑到地里干一会。贫下中农称赞邱秀亭说:“有骨气,能铺下身子。她领路,放心走就行了。”
今年春天,在县党代会上,邱秀亭一字一句地读了一份文件。代表们都惊奇地问:“秀亭什么时候学的文化?进步得好快啊!”
一九六三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后,邱秀亭同志开始学习毛主席著作。她连学校门都没进过,拿起书来,满篇黑字,一个也认不得。怎么办?拜女儿小梅为“小先生”,要孩子天天念书给她听。她靠着一字一句地听,记熟了毛主席的《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三篇文章,慢慢地也认得了一些字。在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她被推上了大队领导岗位。担子重了,要求高了,她深深地感到,光靠别人给读毛主席著作,等别人念通知、读文件,适应不了新形势的需要。她决心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攻克文化关。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工作多,家务重,白天劳动,夜里常常开会到深夜,要攻克文化关,困难多大啊!可是邱秀亭胸怀共产主义大目标,有一股用不完的劲。为了学字,她特地做了一块小黑板,挂在房门旁,每天让大孩子写上两个字,出门看,进门念,上工下工读几遍;夜深了,爱人同孩子都睡沉了,她还要看几遍,学几遍。有时学不会,一连几次把孩子叫醒,请孩子教。几年来,她持之以恒,从没间断,硬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向文化关进攻,慢慢地学出了新成绩。
邱秀亭学习毛主席著作,十分注意用毛主席的教导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一天,接到通知,要她到庄李家大队去参观。当时,她看着通知想:到那里参观有什么好看的?可是,第二天,到庄李家一看,地变厚了,路变平了。她心惊了,脸红了。晚上回家,学习毛主席关于“即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的伟大教导,越学越惭愧,越学越感到对不起毛主席。旧社会,邱秀亭全家七口人只有二亩地,家里穷的叮当响。姊妹十二个,病、饿、冻死八个。邱秀亭四岁就跟着妈要饭吃。三岁的妹妹临死时,拉着妈的手直向嘴里送。想到这里,邱秀亭流下了眼泪:旧社会,我邱秀亭是一个讨饭的“小花子”,能顶什么用?现在做出一点成绩就眼高了,自满了,看不起兄弟队,这到底为什么?荣誉要归于毛主席,功劳属于广大群众,不能往自己账上划一笔。第二天,她在群众大会上斗了自己的私心,挖了骄傲自满的根子,亲自带领干部群众到兄弟队参观学习。书记带动了群众。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自己,虚心向兄弟队学习,也向到他们大队来参观的人学经验,不断地找差距,使大寨之花在花园大队越开越红。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办得到。”


第2版()
专栏:

“读书迷”
在河北省成安县委的学习会上,县委委员张素芹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张素芹是李连庄大队的党支部书记。解放初期,这个村的二千四百多亩耕地,沙丘茅草地占一半以上。如今,这里已经变成“河北小江南”。这个村里的中年人说,“是老同学学得好,领导得好。”
张素芹已经五十出头了,怎么成了中年人的老同学呢?原来,张素芹出身很苦。她很小的那年,两岁的妹妹活活饿死了。那天晚上,她爹以为张素芹睡着了,就同她娘商量说:“把素芹卖了吧,揭不开锅了,饭也不好要,不卖也要饿死在咱家呀!”素芹娘泣不成声地说:“卖——出——去,也是活不成啊!”素芹听到了,一头扑在娘怀里,恳求说:“娘,甭卖我了,咱死也死到一块呀!”这一夜,全家抱头大哭。
在苦水里泡大的张素芹,终于熬到了新社会。解放了,一九四七年,她当上了村里的妇女主任;一九五四年,她当上了合作社社长;一九五八年起,她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一直到现在。开初,她一个字不识。二十多年来,全靠辛勤自学,攻克了文化关。现在,她可以读书,看报,念文件,写心得体会和会议笔记。
解放初期,李连庄村南有一所小学校。张素芹想:抽时间去听听老师给孩子们讲课,不是个学习的好机会吗?一天,她带着四岁的女儿秀芳走进小学教室,坐在后边听老师讲课。下课的哨子响了,老师来问素芹,是不是送秀芳来上学,孩子年岁还小点儿吧?张素芹回答说:“不,是我来上学。”这时,学生们已把张素芹母女两个围住,这个说:“没见过带着孩子来上学的!”那个说:“小时候做啥来?现在才上学?”张素芹说:“在旧社会,咱们穷人过着三天烧火,两天不揭锅的苦日子,那里还上得起学?如今咱们翻了身,过上好日子,才能来上学。”以后,张素芹一有空,就带着小孩来听老师讲课。群众说她是“上学迷”、“旁听生”。如今,二十几年一晃过去了,当时的许多“老同学”已经成长为工人、干部、解放军、教师或者是一代新型的农民。他们见了张素芹还亲切地称她是“老同学”。
张素芹常想:我开始学做针线活也是光忘,后来做得多了就熟悉了,学习也只好靠勤学苦练。盛夏的晌午,别人都休息了,她还在树荫下,一字一句地学习。隆冬的深夜,大家都睡了,她还在灯光下一笔一划地写心得体会。实在瞌睡了,她就用冷水洗洗脸,继续再写。有时遇到生字就划个记号,让老师帮助查字典,查一字记一字;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别人,问一句,学一句。记不得,她就采取走着想,坐着看,躺着背的方法,反复学习,反复记忆。
无论工作多忙,时间多紧,张素芹总是挤时间认真读书。饭前饭后,会前会后的空隙,上工下工的路上,劳动休息的片刻,工作之后的深夜,……都是她读书的好机会。一天中午收工回来,儿媳妇洗菜切菜,张素芹烧火做饭,锅里滚着米,她专心致志地读毛主席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忽听一声惊喊:“娘!看锅!”张素芹抬头一看,嗬!锅边冒白沫,米汤淤了一锅台。儿媳妇爱荣又高兴又埋怨似地说:“娘!你真成了‘读书迷’了。”
群众称赞说:“我们的书记这样刻苦学习,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我们的妇女委员
山西五台县东冶公社五级大队党支部委员李春梅,虽已年过半百,但她朝气蓬勃,老当益壮,刻苦学习,坚持劳动,积极热情地做好妇女工作。人们亲切地称她是“我们的妇女委员”。
一九六二年正月,大队成立了业余宣传队,党支部委托李春梅兼管宣传队的工作。女青年谢方平年纪轻,有文化,就是家长不让她参加宣传队。李春梅去动员,谢方平的母亲说什么也不让去,并说:“你光叫别人演,你咋不去演?”在回家的路上,李春梅反复琢磨这句话。这个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从来也没有演过戏的妇女,决心用实际行动教育群众。她针对当时一些群众的封建保守思想,熬了几夜眼编了个快板。不会写字,硬是用脑子记,想一句,记一句。编好后,她就在文艺晚会上表演。以后,她再去动员谢方平,母女俩都同意了,谢方平愉快地参加了宣传队。
李春梅克服了没文化的困难,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白天,地头休息时,她指头当笔,土地当纸,让青年们教她认字、写字;晚上,在灯下,让孩子们一字一句地教。就这样,她一边学习毛主席著作,一边联系实际,结合中心工作,编了不少快板、顺口溜,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带领群众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
去年冬天,她在动员群众养猪的时候,有的男社员说:“我早就想喂头猪,就是老婆嫌麻烦,喂不成。”听了这种反映,李春梅很受启发。她深入社员家里进行调查,发现凡是妇女同意喂猪的户,都喂了猪,有的还喂了两头;凡是妇女不同意喂的,都没有喂。找到原因后,她就和党支部研究,召开妇女会议,组织大家学习党的养猪政策,宣传养猪的意义。李春梅还在劳动过程中,动员男社员协助妇女养猪。广大社员群众提高了认识,养猪的积极性更大了。今年,全大队社员养猪达到五百四十多头,集体养猪也有了很大发展。猪多肥多,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社员的收入。
李春梅在劳动、学习中,处处、时时起带头作用。
一九七○年冬季,大队党支部决定治理八里沟,修一条大坝。数九寒天,北风呼啸,寒风刺骨。八里沟的工地上却是热气腾腾。李春梅领着妇女,又担土,又搬石,对大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腊八前后,天气突变,西北风卷着鹅毛大雪不停地刮着,工地上一片白茫茫。李春梅不惧严寒的侵袭,一会儿推车运土,一会儿抡起大锤打钎,手臂震肿,虎口震裂,也不下火线。她边劳动,边鼓动,发现好人好事,编成快板表扬,说得社员个个心里热呼呼的,不觉冻,不觉累。大家艰苦奋战,提前一个月完成了筑坝工程。
长期不脱离劳动,使李春梅深深扎根于群众中。她满怀着深厚的阶级感情,谁家有困难她就帮助解决;哪个社员有情绪,她就找上门去谈心。去年春天,社员李枝些同她婆婆经常吵嘴,婆媳关系不好,不仅影响了家庭团结,也妨碍她们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李春梅多次到李枝些家,同她们谈心,给她们讲团结的意义。李枝些和她婆婆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听了春梅的多次劝解,都作了自我批评,并表示团结起来,参加生产。从此,婆媳俩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家庭生活越过越快乐。群众说:“李春梅管得宽,管得好。”
李春梅带头教育青年实行晚婚,发动群众实行计划生育。她组织社员群众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教育群众同旧思想、旧风俗、旧习惯作斗争,批判“重男轻女”等封建思想,保证了广大妇女和儿童的健康,解放了妇女劳动力,促进了革命和生产的发展。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女鞭手
清脆的鞭声击碎晨雾,三匹肥膘大马拉着满载粪肥的大车驶出村外。一位年轻的女鞭手扬鞭策马,大步流星地前进着。这就是河北丘县阎村第一生产队十九岁的女社员孙汝珍。
提起孙汝珍,贫下中农都夸她是心红志坚的铁姑娘。随着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深入发展,阎村第一生产队打算培训女车把式,孙汝珍抢先报了名。
孙汝珍报名赶车,引起了大家的议论,有的说:“赶车带着七分险。”有的说:“女孩子学赶马车,可不是闹着玩的。”大家担心出大“差儿”。还有的人轻蔑地说:“丫头学赶车,好戏有看的了。”
面对这些议论,孙汝珍坚定地回答说:“毛主席教导我们,‘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办得到。’俺要为毛主席争气!”老队长孙风峨和贫下中农为她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所感动,决定把鞭杆子交给她。
接过鞭杆子,困难一大堆。小孙一不会套车,二不会呼“号”。第一次赶车送粪,别人先替她套好车。她鼓起勇气刚接近车旁,牲口一见是生手,狂性发作,驾辕马又踢又蹦;一匹拉长套的马打起“立昂”,前蹄腾空,险些踢着孙汝珍。她心里咚咚咚地跳起来。这时,毛主席的亲切教导回响在她的耳边,她一个箭步冲上去,双手紧勒马缰绳,经过了一番紧张的战斗,刹住了牲口的狂性。
然而,牲口好象瞧不起这位女孩子似的,在路上时而停住不走,时而狂踢猛跳。好不容易到了地头,牲口又不往地里拉。孙汝珍顾了前顾不了后,急得一身大汗。猛然间,马蹄踏在她的脚面上,泛起一片血印。她忍着疼痛,坚持同马搏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第一车粪运到地里,接着又送第二趟、第三趟……
第一次战斗结束后,小孙又惭愧又着急。她想:要赶好车,不能只凭勇敢,还得认真学习技术。想到这里,她连饭也顾不得吃,又去请教老队长。老队长说,赶车要把脚步放踏实,胆大心稳;往里撵喊什么,往外撵喊什么,等等,都认真地教了她。
在老队长和贫下中农的帮助下,孙汝珍边干边学,经过一段磨练,逐步掌握了赶马车的技术,成为阎村第一名女鞭手。
今年“三夏”,队里有八十亩麦茬地急待送粪播种。为了尽快完成这个任务,孙汝珍起早贪黑,和男社员展开了革命竞赛。有的男社员一晌送四趟,她一晌能送五趟。在她的带动下,大家团结战斗,很快完成了任务。     本报通讯员(附图片)
青年学员李秀林、孔令德来到昔阳“五·七”干校锻炼了四个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她们原来见到牲口都害怕,现在成为驯服烈马的饲养员。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