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9月2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龙腾虎跃振雄威
——《龙江颂》第五场“跳水”场面学习札记
曹辉
惊涛澎湃,战鼓喧天,英雄们以龙腾虎跃之势,奋不顾身地跃入龙江,用身体挡住激流,结成铁壁铜墙,在狂风恶浪的冲击下巍然屹立……。革命现代京剧《龙江颂》第五场的“跳水”场面,以京剧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配合音乐、舞台美术等其他艺术手段,通过跳水护坝、抢险合龙的生动情节,集中表现了以江水英为代表的广大贫下中农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舍己为人掏红心”的崇高品质。
革命京剧的舞蹈是京剧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上有其特有的功能。《龙江颂》在学习和运用革命样板戏的舞蹈设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龙江颂》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再实践,特别在用京剧舞蹈表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斗争生活方面,作了可贵的探索。这里,我们仅就“跳水”场面的舞蹈设计,谈谈我们粗浅的学习体会。
首先,“跳水”场面根据“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较好地处理了生活美和艺术美的关系。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运用这一艺术辩证法来指导创作,就必须一方面反对脱离生活的形式主义,另一方面又要反对照搬生活的自然主义。《龙江颂》的“跳水”场面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以工农兵火热斗争生活作为依据的。但是,它又不是生活场面的照搬,而是对生活中的原料矿藏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从大量的、自然形态的生活动作中提炼出典型化的舞蹈语汇。例如在表现结成人墙的英雄们与惊涛骇浪进行顽强搏斗的情景时,运用了“弧形推浪”和“浪形起伏”,这些舞蹈动作既不是旧京剧的武功技巧的套用,也不是对生活动作的简单模仿,而是从塑造英雄形象出发,根据与波涛斗争的特定情境,选取符合这一特点的形体动作,又加以必要的夸张而凝炼成的。通过这些富于韵律节奏和造型美的舞蹈动作,生动地展示了英雄们与激流奋战的勃勃英姿。
“跳水”场面的舞蹈设计在从生活到艺术的过程中,还特别注意了舞蹈动作的层次布局问题。它从表现英雄们与恶浪搏斗的英雄气概和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出发,根据矛盾发展的阶段性和人物思想感情发展的逻辑性,把各种舞蹈动作组织成为有层次、有变化、有联系、有发展的统一的结构布局,通过跳水、遇险救人、跃向合龙口、结成人墙等有机联系的四个层次,使舞蹈节奏和情绪表现层层推进。“跃向合龙口”是这一场面的高潮,这里,集中运用了“窜猫”、“原地串小翻”、“跳板跟斗”等动作幅度较大、难度较高的武功动作,造成了热烈、高昂的战斗气氛,突出了英雄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这样,“跳水”场面既有一气呵成的层次感,又有奇峰突起的高潮,整个场面的舞蹈动作虽然复杂多变,但是却安排得井井有条。舍弃多余的枝蔓以突出主要的东西,避免杂乱无章和平铺直叙这两种偏向,这是“跳水”场面舞蹈设计的一个鲜明特色。
第二,“跳水”场面较好地处理了塑造英雄群象和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的关系。
《龙江颂》以“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一历史唯物论观点为指导,正确处理英雄人物与群众的关系:群众是英雄存在的基础,英雄是群众的代表、群众的榜样。在舞蹈设计上,《龙江颂》根据舞蹈设计要表现“有主角的英雄群象”的原则,以大段集体的、整齐的武功动作,生动地刻画群众斗争的壮丽图景,但又注意了在群舞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江水英的形象。为此,《龙江颂》运用了两种艺术手法:
一是在舞蹈的情节和层次发展的关键处突出江水英形象。例如当风急浪高,绳断桩倒,打桩遇到困难的时候,以及一社员遇险,众社员营救不成的危急的时候,让江水英带头跳水和只身救社员,从而鲜明地突出了她无畏的英雄性格。之后,又以江水英的“劈浪大跳”带头冲向合龙口,把舞蹈场面推到了高潮;以江水英为中心组织群众结成人墙,并带领群众齐声朗读毛主席语录,表现江水英用毛泽东思想武装群众,激励斗志,战胜困难。江水英的四次出现,都在“跳水”场面四个层次的关键处,不仅使英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而且在结构上起了点明、转接层次的作用。
二是在舞蹈场面上运用“亮相”造成的“动静对比”来突出江水英形象。“跳水”场面中江水英的每次出现,都有一个英武的亮相,并调动音乐、灯光等各种艺术手段进一步渲染亮相的效果。这样,江水英亮相的“静”和群舞的“动”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大段群舞的“动”,实际上起了给江水英亮相铺垫的作用。例如跳水前的打桩动作,众社员的“旋子”、“跃向合龙口”的群舞,都给随之出现的江水英亮相作了铺垫;特别是这一场的最后,当英雄们高呼“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意气风发地一齐冲向台口时,在昂扬振奋的江水英的主题乐声中和满台强烈的红光照耀下,舞台上出现了一个气壮山河、威武雄壮的造型,围绕着高昂挺立的江水英的亮相,群众队伍在她身边前后、高低、左右有层次地向四方散开,为江水英的英雄形象作了有力的烘托。这个精心设计的造型画面,既有巍然屹立的静态,又从体形、手势上显示出倒海翻江卷巨澜的动势,它使以江水英为中心的英雄群象如浮雕般地凸现了出来。
《龙江颂》舞蹈设计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群舞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的关键,并不一定在于英雄人物的舞蹈动作用得多,而在于要用得好,用在点子上。在整个
“跳水”场面中,江水英的舞蹈动作并不很多,但是由于部署得当,在节骨眼上出现,再加上灯光、音乐等方面的配合,结果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反之,如果部署不当,即使给英雄人物许多舞蹈动作,英雄人物仍然高大不起来。
第三,“跳水”场面较好地处理了创新和对旧京剧舞蹈、外来舞蹈形式批判借鉴的关系。
“跳水”场面表现的是社会主义时代的斗争生活,这在旧京剧中是根本没有的。因此,它所遇到的革命的政治内容和程式化的旧京剧舞蹈形式的矛盾也就特别尖锐。这一特点,决定了“跳水”一场的舞蹈推陈出新的幅度要相应大一些,但也容易因此而忽视对旧京剧舞蹈形式的批判借鉴。《龙江颂》“跳水”场面的舞蹈设计,正确地处理了创新和批判借鉴的辩证关系,即以“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对旧京剧舞蹈形式进行细致的分析,对凡是有益于表现革命内容的东西,予以改造,以作为根据新的生活、人物而创造新的舞蹈形式的借鉴。例如“窜猫”和“旋子”都取自旧京剧中表现“水战”的武功动作,但是这里打破了旧京剧程式化的死板格式,批判了那种脱离内容、单纯卖弄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完全是为表现特定的生活内容服务的。现在把“窜猫”用于表现众社员奋不顾身、争先恐后地跃向合龙口抢救大坝;用飞身旋转的“旋子”动作,表现社员与漩涡急流搏斗舍身救人的英雄行动。此外,“跳水”场面中还用了很多京剧特有的“跟斗”,例如集体的“倒扎虎”、“虎跳”、“压枣”、“原地串小翻”等。这些旧京剧的武功动作经过重新组合,赋予新的意义,因而起了质的变化,生动地表现了英雄们的刚健气质,增加了“跳水”场面的战斗气势。
社会主义时代的斗争生活壮丽多采,为了创造表现新生活的舞蹈语汇,仅仅借鉴改造旧京剧舞蹈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多方面地吸收营养,发展新的舞蹈语汇,扩大京剧舞蹈的表现力。《龙江颂》“跳水”场面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可贵的努力。例如“跳板跟斗”,就是溶合了体育运动中的跳水动作和京剧的“跟斗”等武功动作而设计的,而“劈浪大跳”等则是吸收了芭蕾的舞蹈动作加以改造成的。我们要从表现革命内容的需要出发,大胆地、多方面地批判吸收中外各种艺术形式的长处,既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要使京剧舞蹈保持京剧的特色,京剧武功的某些传统技巧不能失传;另一方面又要反对抱残守缺的保守主义,要使京剧舞蹈的表现力越来越丰富,更切合革命内容的需要。《龙江颂》“跳水”场面的舞蹈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具有一种清新、奔放的战斗风格,同时又保持了京剧舞蹈某些表现方法上的特点,这也是“跳水”场面舞蹈设计比较成功的原因之一。
革命现代京剧《龙江颂》“跳水”场面的舞蹈设计,深刻地启示我们:创作人员必须进一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进一步认真地深入工农兵火热的斗争生活,以解决舞蹈设计创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排除各种“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潮的干扰。只要是这样认真地做了的,就一定能在塑造无产阶级英雄的舞蹈形象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4版()
专栏:

京剧常用“跟斗”介绍
“窜猫”——纵身前扑,分腿前滚翻起。常用集体窜猫,即九人向中心点每人翻二至三次。
“小翻”——后手翻,手落地。如几个小翻连用,称“串小翻”。
“旋子”——上身带动两腿向后踢起,横向分腿旋转一周。
“压枣”——腾空后翻,手颈部着地,挺腰前跳起。
“虎跳”——侧手翻,分腿落。
“倒扎虎”——腾空后翻,手、胸、腿先后着地。
“前扑”——抱腿腾空前翻。
“滚猫”——前滚翻,又名“小毛”。
“倒猫”——后滚翻。
“抢背”——侧身跳,脊背着地翻起。


第4版()
专栏:

寓意深长 丰富多采
——赞《龙江颂》中反复手法的运用
顾易之
在戏剧中,反复手法运用得好,对塑造高大丰满的英雄形象,推动戏剧冲突的开展,表达和深化主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革命现代京剧《龙江颂》在这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比较成功的经验。
一般说来,反复有连续反复和隔离反复两种格式。
先说连续反复。这一手法,剧作者是极为留意而又并不滥用的,只是在比较关键的地方,才画龙点睛式地点它一笔,不蔓不支,恰到好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以《后山访旱》一场中两句对白为例:
江水英 您说来得及吗?
盼水妈 来得及。同志啊,
有了人民公社,人
心齐,力无比。来
得及,来得及!
前后共有四个“来得及”。这里,第三、四个“来得及”是连续反复,而第四个“来得及”加得特别好,既充分地表达了广大贫下中农对人民公社的无比信赖和对党的领导的坚强信念,又使这一句道白结构完整,语句流畅,抒发了人物的强烈感情,听起来字字有力,亲切感人。
同场中还有这样一段对唱,值得一提。
盼水妈 (唱)水英!孩子!
龙江兄弟情谊深,
舍己为人风格新。
旱天送来及时雨,
点点滴滴润在心。
江水英 (唱)
公社播下及时雨,
点点滴滴是党恩,是
党恩。
这里,江水英接唱的两句,言简意深,有谦虚,有对党和毛主席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也有对人民公社的优越性的深刻认识。这反复,不是一般的重复,而是英雄人物内心世界充分的展现。寥寥几字的更动,显示了英雄人物思想和路线方面的高度觉悟。
对于隔离反复,剧作者也是刻意创新,大胆尝试,使剧本的思想内容更为深刻,艺术力量更为激荡人心。
《会战龙江》一场,有一处反复地在两个角色的道白中,说了三次“咱们军民一家嘛”这样一句话。这三次都有“戏”:第一次是解放军甲说的,表现了解放军爱护人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和谦虚谨慎的高贵品质;到阿莲说第二次的时候,内容就变了,表达的却是广大人民群众热爱人民解放军的深情厚谊,并通过这亲切而又风趣的对话,刻画了阿莲年青稚气的性格特征。第三次解放军甲又重复这一句话,使喜剧的气氛更浓了,它生动地向人们宣告:这会战龙江的战斗场面,多么生气勃勃,热烈动人;我们的军民关系,又是多么团结,亲密无间!几笔勾勒,绘出了一幅军民齐心战龙江的激荡人心的画图。
剧作者还把反复手法运用于思想交锋之中,使两种思想的对立更加鲜明、更加突出。《丢卒保车》一场中有一段对唱:
李志田(接唱)
为垦荒咱流过多少
血和汗,
为垦荒咱度过多少
暑和寒。
开拓出肥田沃土连
年得高产,
难道你竟忍心一朝
被水淹?
江水英(接唱)
你只想三百亩夺取
高产,
却不疼九万亩受灾
良田。
那九万亩,多少人
流过多少血和
汗?
那九万亩,多少人
度过多少暑和
寒?……
这思想境界的一高一低,“丢”与“保”问题上的谁是谁非,不是清清楚楚了吗?江水英的这一段唱真如警钟长鸣,催人猛醒!
《闸上风云》一场中,作者对这一手法的运用,更为出色。
李志田……你,对得起广
大的社员群众吗?!
对得起同甘共苦的
战友吗?!对得起生
你养你的龙江村
吗?!……
江水英 ……但是,咱们对
毛主席的教导,党
的决定,决不能
有半点含糊,更
不能背道而驰!
否则,那才真正是
对不起广大的社员
群众!对不起同甘
共苦的战友!对不
起生我养我的龙江
村!更对不起三
年前帮我们重建
江村的阶级弟兄
啊!
江水英的一段话,也是针锋相对,但以深刻的分析见长。字字千钧,鞭辟入里,从本质上说明了党和群众的关系。只有党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才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李志田正是在这个根本问题上错了,所以,他在实际上是违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这一番话,就象那波澜壮阔的巨流,奔腾直下,有着不可抵挡的力量。
特别是在尾声《丰收凯歌》一场中,剧作者别具匠心,一共用了五次“应该,应该”,使这场几个真假龙江大队争交公粮的喜剧,表演得既波澜起伏,风趣动人,又层层递进,脉络分明。
反复这种手法,是语言方面的一种修辞手段。《龙江颂》的作者在运用这种手法时,反复锤炼,力求新颖独创,使这一手法表现出了深厚的感人力量。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4版()
专栏:

发人深思
刘宗明
革命现代京剧《龙江颂》,是一曲壮丽的共产主义风格的颂歌,也是一篇批判本位主义的战斗檄文。体现共产主义风格的英雄人物江水英,犹如一面火红的战旗,激励我们“四海风云胸中装”,召唤我们“高瞻远瞩向前方”;而被小集体的私利蒙住了眼睛的李志田的形象,则从另一面启示我们要顾全大局识大体,“莫教‘巴掌’把眼挡”。
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都是几千年的私有制度所遗留下来的私有观念。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今天,象富裕中农常富那样赤裸裸的自私自利,已为广大群众所不齿;而象李志田那样狭隘的本位主义,在一些同志的心目中却还有“地盘”。他们的理由是:“又不是为了我自己”。《丢卒保车》一场中,当江水英指出李志田的问题就在于“净想我的,我的”时,李志田就曾理直气壮地声明:
“我的?我说的都是集体的”。
李志田说的都是集体的吗?江水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不错,是集体的,可这是个小集体,仅仅是一个点!”李志田的问题正是在这里。他忘了无产阶级的整体利益,眼睛只看见小集体这一个点,因而在尖锐复杂的斗争中迷失了方向,险些栽了跟斗。
李志田的沉痛教训告诉我们:本位主义是一种扩大了的个人主义,是和无产阶级思想水火不相容的。
本位主义思想可以使人目光短浅,危害革命。在堵江抗旱的伟大斗争中,共产主义风格的光辉代表江水英,胸怀广阔,高瞻远瞩,严格地把发扬共产主义风格和巩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很好地结合起来。她看的是革命全局,算的是“淹三百,救九万”的革命大账,想的是整个无产阶级、广大贫下中农的根本利益。而李志田呢?因为本位主义思想作祟,胸襟狭隘,一叶障目,忘掉了整个党、整个阶级和广大贫下中农的根本利益。他看的只是一个龙江大队,算的是三百亩小麦被淹“就没有收成”等小账,想到的则净是“我的高产指标”、“我的超产分红”、“我的晚季损失”。如果按李志田这种本位主义思想办事,只管自己小集体的利益,而置全局的利益于不顾,那么,不仅会给兄弟地区、兄弟单位造成损失,而且这样下去,必然会破坏社会主义所有制。
本位主义思想可以使人敌我不辨,为阶级敌人所利用。不是么?李志田的本位主义思想一冒头,暗藏的阶级敌人黄国忠立即推波助澜,散布流言蜚语,挑动提前烧窑,煽动关闸断水,甚至提出破掉拦水坝。李志田被本位主义思想迷住了眼睛,不仅没有识破黄国忠这条毒蛇,并且几次为他的流言和煽动所迷惑,最后竟贸然决定关闸断水,“上了他的当”,险些让敌人利用达到他们破坏堵江送水的罪恶目的。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启示我们:阶级敌人总是想方设法利用人们头脑中的私有观念和本位主义思想,来向党向社会主义进攻的。这“一层层的沉痛教训”,不仅李志田应该永不忘记,也值得我们牢牢记取。
本位主义思想可以使人偏离社会主义方向,背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本位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是根本对立的。从本位主义出发,只能通向资本主义,而不可能通向社会主义。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决定执行什么样的路线。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集中体现,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代表。本位主义的核心是资产阶级的私有观念,属于资产阶级思想范畴,因而有本位主义思想的人不可能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龙江颂》里的李志田虽然有走毛主席指引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愿望,但由于本位主义思想作怪,不懂得共产党员必须“以局部需要服从全局需要这一个道理”,因而在堵江送水的严峻考验面前迷失了方向,掉了队,这个事实,是多么发人深省啊!
可喜的是:江水英热情诚恳的帮助,惊心动魄的阶级斗争事实,终于使李志田清醒了过来,找到了自己的病根,认识了本位主义思想的危害,并且立誓“赤胆忠心为人民,奋斗终身”。但是,李志田的教训,难道不值得每一个有本位主义思想的同志严肃地想一想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