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9月2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跳出“老经验”的框框
——记中共山东省鱼台县委克服经验主义、坚持调查研究的事迹
山东省南四湖(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西岸,有个鱼台县。这里地势低洼,以前每到汛期,湖、河就泛滥成灾。县志记载:“鱼邑水患,历世堪悲”。
最近,我们来这里访问时,展现在眼前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排灌站星罗棋布,干渠、支渠纵横交错,一望无边的水稻正在抽穗扬花,田野间一片葱绿,就象到了富饶的江南鱼米之乡。
鱼台自然面貌的变化是惊人的。但是,这个县的领导干部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以后精神面貌的变化,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经验为啥不灵了
县委副书记崔德久是一九六四年撑着小船,涉水来到县委报到的。从那时起,他就和县委其他领导成员一起,泥里来,水里去,带领群众把旱地改成水田。在这过程中,他取得了不少经验,被人们称为“水稻专家”。
过去,崔德久觉得靠自己的这些经验指导工作,犯不了瞎指挥的错误。可是,当我们这次访问时,他却说:“单靠老经验不行啦。情况一天一个样子,照老皇历办事就得碰钉子。”他联系两次制订把旱地改成水田计划的事,向我们讲述了他认识上的变化。
去年春天,崔德久负责制订全县当年的水稻种植计划。一九七○年这个县的水稻种植面积为二十五万亩。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认为扩大水稻面积的关键,无非是水和灌溉设备。这方面的情况他是熟悉的,他自己就有一套全县各灌区排灌面积的资料卡片,上面记着各排灌站的设备能力和灌溉面积。此外,还有一些新建的水利工程也可以发挥效益了。因此,他从自己了解的全县的水利条件出发,提出了种植四十五万亩水稻的计划。
实践的结果却出乎意料。这一年,尽管大会号召,小会布置,巡回检查,坐镇指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种了三十七万七千亩,没有完成预订的计划。
老经验为什么不灵了呢?崔德久深入到没有完成水稻种植计划的社、队进行调查研究。
紧靠鱼清运河,有个董庄排灌站,原来有四个机组,可以保浇七千亩稻田。几年来由于机器磨损,去年只有两个机组正常运转。加上过去刘少奇一类骗子反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的干扰、破坏,鱼清运河没有适时得到清淤,河道淤塞,夏稻育秧时水源不足,这个排灌站只能供三千亩左右稻田的用水。在另外一些灌区,他还了解到,群众对灌溉标准的要求大大提高了:从前,只要稻苗插上能活,就算灌溉面积;现在是按照高产稳产的标准规划灌溉区,尽管全县排灌站的总提水能力增加了,实际灌溉面积却减少了。
通过实地调查,崔德久长了一智。他说:“老经验虽然可贵,但如果不懂得从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出发,盲目地搬用过去的经验,就可能产生唯心主义的工作指导。”于是,在制订今年的水稻种植计划时,他注意了对当前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他同县水利干部一起,对全县排灌站的布局进行了两次勘察,还访问了许多基层干部、贫下中农和水利技术员,最后提出了种植五十万亩水稻的指标,同时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这样,计划成了动员令,全县迅速掀起了扩种水稻的高潮。十冬腊月,县委领导社员疏浚了纵贯南北的三十华里长的鱼清运河,全县新建排灌站十三处,扩建、改建排灌站十二处。今年超额完成了五十万亩水稻的种植计划。
总结推广群众的经验
鱼台县委的干部们有个共同的体会:个人的实践经验无论怎样丰富,总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跳出自己老经验的狭隘框框,不断用群众的新鲜经验丰富自己,才能指导复杂的三大革命运动。
县委常委郑尚敏联系抓多种经营的事,谈了他思想上经历的一番变化。
郑尚敏过去在军队工作,曾在鱼台参加过军农生产,对鱼台县的风土人情比较熟悉,在生产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去年,县委分工由他抓多种经营。但是,对于怎样开辟多种经营的门路,他却拿不出办法来。这时,他感到光凭自己过去的经验指导工作,是远远不够了。
鱼台县境内有七千四百多个坑塘,是养鱼的好地方。过去,县里虽然发动群众搞过淡水养殖,但是汛期一到,鱼都顺水跑了,淡水养殖发展不起来。
鱼台县到底能不能发展淡水养殖?郑尚敏自己拿不出办法,就来到老寨公社义和大队参观学习。这个大队从一九五八年开始发展养殖业。全村二十五亩可以利用的水面,十五亩深水坑塘养了鱼,十亩浅水坑塘种藕,排水沟里种蒲草,这样一来鱼就跑不掉。大队放养的上万尾鱼,都长得很好。看到这些,郑尚敏豁然开朗了。
去年十二月,郑尚敏主持召开了县、社、队三级多种经营会议,他们从义和大队捉了五条大鲢鱼,让与会代表“开眼界”。许多社、队干部说:“百闻不如一见。咱那里有的是坑塘,不能叫它老闲着,得叫它给集体创造财富。”全县几千个坑塘很快都养了鱼,去年放养了一百零九万尾,今年又放养了一百九十四万尾。此外,还种植了二千多亩藕、六千二百多亩蒲草,有些社、队还培植了苇子和菱角。
郑尚敏从发展全县养殖事业中尝到了调查研究的甜头。从此,他经常到实际中去总结群众的经验,全县多种经营的门路越来越多。去冬今春,他总结推广了两个大队植树造林的经验,发动群众在河堤和“四旁”普遍植树造林,植树六百多万株。今年全县林、牧、副、渔等多种经营的总收入达七百八十多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三百多万元。
向理论方面学习
鱼台县委常委、生产指挥部主任王力夫,有两个笔记本,一个记着从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中摘抄来的基本观点,一个记着自己在工作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体会。近两年来,他熬了不知多少个夜晚,读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反杜林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马、列著作的部分章节和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
王力夫参加革命二十六年,搞过土改办过社,多年来一直跟农业打交道,总觉得自己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过去白天干,黑夜干,就是没有把学习放在心上。可是,随着革命和生产形势的发展,他越来越觉得光凭老经验办事不行了。一九七○年底,他从工作了多年的湖东山区,调到滨湖的鱼台县工作。没出半年,就在小麦脱粒问题上出了个漏子。
去年,这个县的小麦长势喜人。他根据自己在湖东山区的经验,认为麦子上了场,“好天就打,有风就扬”,用不着操心,就在开镰后把精力转移到夏稻插秧上去了。谁知湖区不比山区,夏收前后雨水勤。滨湖涝洼,落上几滴雨,麦场就湿漉漉的,几天不干。加上没有抓紧做好麦收前的准备工作,许多生产队脱粒机械不足,影响了小麦不能及时收打入库,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王力夫从这次沉痛的教训中认识到,把过去的老经验到处乱套,在工作中就要碰钉子。他重温了毛主席的教导:“有工作经验的人,要向理论方面学习,要认真读书,然后才可以使经验带上条理性、综合性,上升成为理论,然后才可以不把局部经验误认为即是普遍真理,才可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花了大半年时间,攻读了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
二十多年来,王力夫在领导农业生产中,尝到过甜头,也碰过钉子。过去总结时,只注重研究成功和失败的具体作法,把一些成功的具体作法当成是普遍经验,到处搬用。去年,他对照“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呢,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两条对立的哲学上的基本路线,对自己二十多年来的经验教训重新认识,重新总结,受到了深刻教育。他认识到过去工作中碰钉子,原因虽然很多,但是重要的一条,是不能正确地认识变化着的客观情况,陷入了“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有些工作做得有成效,是符合了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通过学习和总结,王力夫的思想得到了提高。在指挥生产过程中,他给自己规定了两条原则:一切经过试验;一切从实际出发。
去年,这个县学习江南的经验,推广水稻小苗带土移栽新技术。据介绍,育苗用水的规律是“前期大、中期适中、后期小。”王力夫想:江南、鱼台相隔千里,气候不同,土质两样,育苗用水的规律是否也应有所变化?他在自己蹲点的王鲁公社碌碡屯大队作试验,发现育苗时节气候干燥,中期小苗长到一叶一心之后,水少了容易得青枯病,严重的枯黄而死。试验证明,在鱼台育苗用水的规律应该是“前期小,中期大,后期适中”。去年,全县推广了四万亩小苗带土移栽新技术,今年又推广了十万亩,一般可比大苗插秧增产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最高的地块平均亩产达一千四百斤以上。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4版()
专栏:来信

要重视配件生产
编辑同志:
我们公社地处桂北山区,沟溪纵横,田高水低。遵照毛主席关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教导,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我们安装了近百台水轮泵,对促进农业生产起到很大作用。
但是,我们遇到一个大问题是:有些水轮泵零件损坏了买不到,一些“活水泵”成了“死水泵”。如富乐大队有一个生产队,有一台水轮泵正在浇水时轴心坏了,派人到处购买都没有买到,只好用三百多元买了一台半旧的水泵,抽下轴心安装使用。这样,不但增加了开支,浪费了物资,还影响了农业生产。至今,我公社还有一部分水轮泵因无配件变成“废物”。群众痛心地说:“今天坏一件,明天坏一件,坏来坏去,全不能用了,机械化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提出:“坚决地把工业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为什么工业部门不给供应水轮泵零件呢?据了解,原来是有些工厂只注意新产品的制造,不注意生产旧产品的配件,有人甚至说水轮泵是“过时之物”,不再生产水轮泵的配件。这种说法反映了这些同志不为我们农民着想。我们认为,有什么机械就应该生产什么配件,使农民随时能够买到零件。希望有关部门在生产其它农用机械的同时,也抓好配件生产。
广西融安县大将公社部分社员


第4版()
专栏:来信

保护土碾
编辑同志: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许多社、队都用上了电磨,粮食粉碎加工都用机器。因此,有些大队对土碾的保护,就不重视了。有的碾棚漏了,碾杆坏了也不修理;有的甚至把土碾拆了。
这是一种“重洋轻土”和缺乏备战备荒的错误思想。光知道电磨好,没想到停电以后电磨不能转怎么办?建议各大队的领导同志要认真学习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教导,决不能有了“洋磨”,扔掉土碾。应该注意在发展机械的同时,保护土碾。
山东淄博市北山二大队 吴勇


第4版()
专栏:来信

注意培养农机手
编辑同志:
我社遵照毛主席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光辉指示,几年来,自力更生购置了不少柴油机、手扶拖拉机,在农业生产中起了很大作用。但是,有些生产队由于没有农机手或农机手不足,有机器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的由于农机手技术不高,造成事故,农机的损坏率增大,影响了农业生产。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我们建议各地要有领导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培训农机技术人员,提高他们对农机的使用、管理和维修技术。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现有农业机械的作用。
江苏大丰县
金墩公社
何如海


第4版()
专栏: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是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一件大事。这里发表的几篇文章和来信,提出了农业机械化中的一些问题,希望有关部门注意研究、切实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业机械化运动的发展。 ——编者
身在车间 想着田间
江苏徐州农机修配厂党委副书记 刘振江
我厂原是一个农机修理厂。随着“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发展,根据徐海地区旱田改水田的需要,我厂担负起制造柴油机的任务。前几年,由于刘少奇一类骗子的极“左”思潮的干扰,产品质量严重下降,对配件生产和维修也不注意。经过狠抓路线教育,提高职工觉悟,去年产品质量为全省第一,配件生产和维修工作也大大加强。
这是路线问题
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和工农关系。前几年,由于受了刘少奇一类骗子所散布的“政治可以冲击一切”和“技术无用论”的影响,我厂一度出现了干部不敢抓质量,技术人员不敢钻技术等现象,使产品质量降到全省倒数第二。经过批修整风,我们认识到质量问题是路线问题,组织全厂职工学习毛主席关于“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等有关教导,请老贫农和柴油机手到厂里来提意见,组织职工下乡访问用户,带着零件、工具当场修配。去年七月间,党委书记殷延华带着班组长以上干部,去沛县河口公社访问。一位老贫农指着一台坏了的柴油机说:你们造机器支援农业很好,可就是这机器容易得“病”,一“病”就不能干活,看着干着急啊!
听了老贫农的话,殷延华心里很不安。回厂后,他就用这件事向全厂职工提出:贫下中农终年辛勤劳动,卖了粮食买机器,买了机器不能用,这是“支农”,还是“坑农”?大家激动地说,质量不好劳民伤财,对不起毛主席,对不起贫下中农,今后我们一定要身在车间,想着田间,一定生产出优质耐用的好机器支援农业生产。
从去年以来,我们先后组织了一百多个小分队,九百多人次,走访了八个县三百多个生产队,帮助培训柴油机手四百多人,修理农机具五百多台,收到批评建议三百多条。这对产品质量提高起了很大促进作用。
要有阶级感情
对生产配件和修理是不是重视?这里也存在两种思想的斗争。我厂原来是个修理厂,但是生产柴油机以后,不自觉地滋长了重制造、轻修理的思想。有一次,铜山郑集公社有两个社员走了六七十里路到我厂来修柴油机,管业务的同志说:我们不接修理活了,人少顾不过来。两个社员说,我们正在浇地,机子坏了,修不上可就影响生产了。这两个社员说了很多好话,还是不管用,后来找到党委才解决问题。
这件事反映了我们厂的经营方向很有问题。党委用这件事在全厂进行教育,说明我们造机器是为了支援农业的,农民买机器,机器坏了我们不给修,农民干着急我们不理睬,这是个阶级感情和路线觉悟问题。党委书记的一席话,说得大家热乎乎的。从此以后,尽管人少任务重,还建立一个专门修理部,做到随到随修,随叫随到。今年六月份,沛县王庄公社正在抽水插秧,一台机器坏了,打来一个电话,老工人董洪祥就带两个工人去了。他们在这个公社巡回修理,边修边传授技术。贫下中农感激地说:你们来了三个人,等于支援我们一百个人,增产粮食也有你们一份力量呵!
两年来,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距党的期望和贫下中农的要求还很远。今后,我们一定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加强配件生产和维修工作,为早日实现农业机械化作出贡献。


第4版()
专栏:

加强农机管理
河北固安门铁营大队现在有拖拉机、打井机等二十种农业机器。过去,这个大队的干部对农机具的保管和维修不重视,说什么:“政治工作都抓不过来,那还顾得上抓机器。”结果造成机器损坏,耽误生产。一九六九年春旱厉害,各生产队都急需用电动机浇地,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有四部电机坏了,只好停机去修理,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资金,而且影响了浇麦和春播工作。
这个教训引起大队领导的重视。他们组织全体干部学习毛主席有关教导,认识到保管好机械的重要性。大队党支部和各生产队还发动群众订立了专人使用、专人保管、定期维修、随时保养机械等一整套规章制度。过去,有时为了赶任务,有些干部和农机手虽然也知道机器已有问题,需要马上修理,但他们往往是火烧眉毛顾眼前,说什么“先凑合着使吧,再顶两天就完了”。结果是小毛病变成大毛病。有时需要换零件但又怕花钱。说什么“先凑合着使吧,要节约闹革命嘛!”广大干部群众总结了这些经验教训,正确认识省与费、快与慢的辩证关系,做到机器坏了及时维修。
门铁营大队在机械化过程中,提倡土洋结合,反对“喜新厌旧”思想。一次,大队实验场把旧水车改成手摇水车安在井上,引起了人们的议论:“咱有那么多电机、水泵,何必搞这个?”“放着电动机器不用,使这土玩艺”。大队党支部认为这种“喜新厌旧”“重洋轻土”的思想,必须及时解决。他们几次和干部群众一起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和勤俭办社等有关教导,使大家认识到:生产发展了,农业机械增多了,就嫌弃旧机器、土工具的思想,是非常错误的。全大队开展了一个“修旧利废”的活动,使旧机器、旧农具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管和使用。
几年来,门铁营大队党支部在实践中逐步培养了一支技术骨干队伍。这些农机员现在基本上掌握了机器保养、维修的技术,做到了会使用、会拆卸、会安装、会检修。在培养技术人员中,他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办法:一、摆正政治和技术的关系。经常组织农机员学习毛主席有关教导,克服了不问政治和不敢抓技术两种思想倾向,提高了农机员为革命努力钻研技术的积极性。二、结合农机员的思想问题,举办毛主席著作学习班,培养农机员为人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作风。三、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提高农机员的业务能力。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