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9月1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改进工作作风 执行革命路线
广东省电白县七迳公社七迳大队十四生产队队长 林辉生
联系群众的桥梁
一九六六年,群众推选我当生产队长。我想:生产队长是个“芝麻官”,大事轮不到管,小事管不完;我和土地打了大半生的交道,管收管种,排排工,就象笼中捉鸡,十拿九稳。
谁知事情并不象我想的那样简单。就在我当队长以后不久,大队要我们队种十二亩甘蔗。有的社员说:“种那么多甘蔗不合算,不如多种些其它作物。”我也盘算:甘蔗生长时间长,收入不大,不愿多种。结果没有完成甘蔗种植任务,受到党支部的批评。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我只抓粮食,不抓经济作物,就是违背了毛主席的这个方针。这件事使我懂得:当生产队长不仅是排排工,更重要的是要抓方向、路线问题。排什么工,种什么作物,这里就有个方向、路线问题,如果只顾眼前利益,不按照党的方针和国家计划办事,就会犯方向、路线错误。
从那以后,碰到问题,我就多从路线、方针、政策上想。我们队里有些人家,由于劳力少,或者遭到意外事故,生活比较困难,借了队里的钱长期还不上,影响队里的分配不能兑现。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过去没有积极想办法帮助解决。后来,我和这些生活有困难的社员谈心,征求他们的意见,并且召开群众大会,向社员宣传党的政策。经过讨论,集中了大家的正确意见,采取了有效措施,在积极发展集体生产的同时,帮助生活有困难的社员发展家庭副业。这些社员分期分批偿还了欠款,使按劳分配政策得以落实,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社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毛主席教导我们:“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回顾几年来的革命实践,我深刻认识到,生产队长是党在农村联系群众的桥梁。党的方针政策,要通过他们贯彻到群众中去。生产队长工作做好了,党的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就能落实到基层。如果生产队长觉悟不高,做不好工作,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就会成为一句空话。领导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
有一年早造插完秧后,队里有几个社员外出搞不正当的副业。当时我心里很着急,一连在会上讲了几次,还是制止不住。我想,反正现在是农闲,不差你们这几个人,只要农忙时不出去就行了。可是,到了农忙季节,他们还是往外跑。群众一针见血地批评我说:“你眼里只看到脚趾头上的事,只担心缺少几个劳动力,没看到这是一场两条道路的斗争呀!”这话象一瓢冷水浇在我头上,使我清醒多了。
毛主席教导说:“对于农村的阵地,社会主义如果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生产队长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带领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同那些违背社会主义方向的歪风邪气作斗争。从此,我经常对社员进行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的教育。
群众的头脑里社会主义思想多了,就能够自觉地抵制和反对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影响。有一次,有个资本主义自发思想比较严重的人,拉拢三个社员搞转手买卖。开始这三个社员想:搞一次半次问题不大,就推着车子走了。他们一边走,思想一边打架,越想越觉得不对头:这样做,违背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违背了社会主义方向,不能干。走到半路,又把车子推了回来。我抓住这件事,给社员上了一堂“小车往那里推”的辅导课,表扬了这三个社员自觉抵制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行动,更加坚定了大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两条道路的斗争,还表现在种植计划、劳动分配、产品出售和副业生产等问题上。毛主席教导我们:“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农民群众不断地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批评资本主义倾向。”作为一个生产队长,不仅要管好生产上的事,还要管人的政治思想,这项工作做不好,要想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是不可能的。只有用毛泽东思想占领了农村社会主义阵地,才能更好地带领社员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
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
前几年,我们响应上级推广良种的号召,打算大面积种植一种名叫“科澄”的良种水稻。有个社员对我说:“这个品种,咱们没种过,应该先种一两亩试试,成功了再大面积推广。”我想:我们应该坚决执行上级的决定,只能多种,不能少种,没有采纳这个社员的合理建议。这年早造,一下子种了三十八亩,夏收后一过秤,坏啦,平均亩产只有二百多斤。这一来,群众议论纷纷,有的人说:“林辉生只知道向上级负责,就不知道向群众负责!”我接连几个晚上没有睡好觉。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为什么会不一致呢?我想来想去想不通。
我翻开了毛主席的著作《反对本本主义》。这本书我学过不少遍,这次学起来感到特别亲切,好象许多话都是对着我说的。毛主席说:对上级的指示,“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是呀,问题就在这里。“科澄”这个品种,喜欢寒冷,适宜在沙性土壤生长;而我们队多数是高坑粘土田,气温又高,种这个品种当然会减产。上级号召推广良种是正确的,“科澄”这个品种也是好的,问题就出在我们执行上级决定的时候,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讨论研究,而是盲目执行,当然要出漏子。
弄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发动社员找到了适合我们这里种的品种,开始先种一两亩,成功后,第二年继续扩大试验,进一步摸索这些品种的生长规律,有了把握后,才大面积推广。结果,这些品种平均亩产达到一千二百多斤,有些丰产田产量比过去翻了一番。
去年七月,大队布置晚稻种植计划,给我们队的任务是九十五亩。我们队只有七十八亩稻田,怎么能种那么多晚造呢?我们提出意见,大队管生产的同志还是强调要发挥主观努力,克服困难,要我们开荒扩种,旱地改水田。我们队能开的荒地这几年都开了;由于水源不足,旱地改不了水田,就算能改,也会挤掉经济作物和旱粮作物。
毛主席在《反对本本主义》里面说过:“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指示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如果我们明明知道上级的决定是错误的,也不积极提出意见,还照样执行,必然会损害群众的利益,也就是损害了党的事业。为了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我们积极提出了意见,希望上级改变这个决定。
大队党支部听取了我的意见之后,决定由支委分头下去调查,结果证明晚稻种植任务确实偏高,便逐队做了适当的调整,进一步落实了种植计划。这一年,经过广大社员的努力,我们队种了八十亩晚稻,不仅完成了水稻种植任务,还全面完成了花生、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任务,粮、油、糖都获得了丰收。


第4版()
专栏:

武汉部队某师党委牢记毛主席的教导
学路线忆传统保持延安艰苦奋斗作风
本报讯 人民解放军武汉部队某师党委,遵照毛主席关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的教导,始终把保持延安艰苦奋斗的作风,作为党委思想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促进了部队的革命化建设。
这个师是一支具有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的部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在革命圣地延安,参加大生产运动,担负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光荣任务。一九四六年,在延安飞机场,受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几十年来,这个师的领导干部牢记毛主席关于“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的教导,经常回忆当年延安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深入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使大家认识到艰苦奋斗是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是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保证。因而,把艰苦奋斗的作风一直保持下来。
今年,部队开始营建。他们本着尽量少占土地,少给群众增加负担的原则规划营区。尽管这样,仍有几户民房被划在一个单位的营区之内。当地领导机关从方便部队出发,决定安排这几户群众迁移出去。师的领导同志认为,人民的军队应该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有困难自己尽量克服,不要给群众增加麻烦。党委常委、政治部主任李俊同志,原是这个部队“执行政策模范红五连”的老战士。他以亲身经历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当年红五连在解放陕西彬县的战斗中,严格遵守城市政策和部队纪律的事迹。部队入城后,尽管天气比较寒冷,部队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是全体干部、战士秋毫无犯,被纵队授予“执行政策模范连”的光荣称号。现在,他又象当年在红五连一样,和负责营建的同志一起,深入调查,又同地方协商,重新修改了营建计划,没有迁动一户群众,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赞扬。
近两年来,这个部队分散执行任务,环境比较艰苦。但是,师党委领导成员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在生产中,他们白天和基层干部、战士在烂泥中一起拉犁,晚上在用棍子撑起的茅草棚里,同大家一起谈心。在施工中,他们坚持跟班作业,同战士一起抡大锤。全国战斗英雄、党委副书记、师长李光善,二十二年前参加了全国群英会。伟大领袖毛主席将亲笔签名的照片送给他们,勉励他们戒骄戒躁,艰苦奋斗。李光善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始终保持艰苦奋斗、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他虽然左腿负过伤,仍经常深入基层,与战士同甘共苦。在野营训练中,他不坐车,和干部、战士一起昼夜行军。一天深夜,大雨滂沱,他们急行军一百三十余里后,到了宿营地。为了不惊动群众,李光善决定冒雨露营。有的同志感到很困难,后来看到李光善已将身上的雨衣解下,搭起了小帐篷,大家二话没说,立即原地搭帐篷露营。在这风雨交加的夜里,李光善象往常一样,到干部、战士的住处查看,直到帮助那些不会露营的同志安置妥当以后,才回到自己的住处。李光善的模范行动,激励着干部和战士,大家感动地说:“想想毛主席的教导,看看首长的行动,我们就知道路子应该怎么走了!”
这些从革命圣地延安成长起来的老战士,牢记毛主席关于“深入群众,不尚空谈”的教导,把根子扎在连队,深入调查研究。师党委委员张丑和,在组织部队施工中,坚持用唯物论的反映论指导工作。他为了摸清施工地段上的水文地质情况,保证施工质量,迈开双脚,爬山涉水,走遍了山区的八个村庄和二十多个施工点,进行实地勘察,虚心向人民群众请教,向兄弟单位取经。他们在成员新、机械少的条件下,施工进度快,质量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第4版()
专栏: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

治山治水发展生产
安徽繁昌县位于长江南岸,半山半圩,易旱易涝。文化大革命前,粮食最高亩产只有六、七百斤。
一九六八年县革委会成立以后,县的领导成员带领干部,翻山越岭,踏勘河流和荒山,制定了开河劈洪、打坝拦洪、建库蓄洪的规划;圩区地势高低不平、流量不一,就制定了连圩并圩、分级控制、排灌结合的规划。
长达三十华里的峨溪河是繁昌的主要河流之一,经漳河流入长江。这条河流每逢天旱少雨,河水枯竭,无水灌溉;但遇暴雨,山洪暴发,漳河水倒灌,又洪水成灾。一九六九年在县负责同志的领导下,浮山、环城、峨山、峨桥四个公社出动五千多人,顶风冒雨,战胜重重困难,仅一个冬春就建成了一座十二米高、二十五米宽的四孔闸,控制了峨溪河水,使两岸九万多亩农田免除了旱、涝和洪水灾害。
县革委会总结、推广了峨山、黄浒等社队认真贯彻小型为主的治水经验,还帮助社队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的农田基本建设规划,把改造自然的长期打算同当前发展农业生产结合起来,既照顾当年受益,又考虑长远发展的需要。
三年多来,全县建成了十里新江堤和峨溪河控制闸,挖河七条、挖沟渠三百四十多道,修水库三十六座,建塘、坝六千三百四十多处,圩堤普遍加高二米、培厚一倍。总共完成的土石方,相当于文化大革命前十年水利工程土石方的总和。目前,全县旱涝保收田的面积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一倍,全县大部分地区基本上结束了易涝易旱的历史。一九七一年在大旱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粮食平均亩产九百二十多斤的好收成。


第4版()
专栏: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

因地制宜打井浇地
今年,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久旱不雨,春小麦仍然获得较好收成,秋庄稼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土默特左旗历史上是“十年九旱”的地方,年降雨量少,地面水源又缺,有几条小河,大多常年无水,只在洪水期才能拦蓄一部分水。由于水缺,解放前这里的粮食平均亩产只有几十斤。碰上大旱,禾苗枯死,连种籽也收不回来。
人民公社化以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来,这个旗的广大社员以大寨为榜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发水源,使以往那种“靠天吃饭”的局面有了很大改变。
这个旗的广大社员在开发利用地下水的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土洋结合,讲求实效。现在全旗二百八十五个大队,已有二百一十五个大队有了电机井,有的大队电机井达到十二眼。即便这样,他们对原来的土井、水车井仍不废弃,能利用的尽量加以利用。
在土默特左旗的南部有不少公社,土地分下湿地、沙地、淤地三种。下湿地的地下水位高,盐碱化严重,而另一部分沙地却干旱缺水。当地社员因地制宜,在下湿地里打“蜂窝井”,即每亩地打七、八眼土井,把这些井里的水提上来,通过渠道流到远处的沙地里。这样,既使沙地得到了灌溉,又降低了下湿地的地下水位,使盐碱地得到改造。去年,巴什公社的金星大队用这个办法使许多下湿地的粮食产量得到提高,成为当地学大寨的先进单位。 (新华社)


第4版()
专栏: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

利用苦水灌溉农田
河南省温县赵堡公社的赵堡、北平皋等村庄,地下有一层水,其味苦、涩、咸,人们把它叫做苦水,因为怕把苗烧死,一直没有人利用它。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群众提出了用苦水浇地的问题。公社派人带了几瓶苦水到新乡、郑州等地鉴定这事引起了河南省水文地质大队的重视。他们派去了一个调查组,同当地干部、社员一起,对苦水浇地进行试验。发现苦水中含有大量的硝态氮,是一种天然的地下肥源,很有开发价值。
赵堡公社领导成员遵照毛主席关于“认识从实践始”的教导,深入到赵堡大队第九生产队,和社员一起搞试验田。春天,他们用苦水浇小麦,七天后麦苗由黄变绿,分蘖能力增强;秋天,用苦水浇玉米,五天后叶色黑绿,茎秆粗壮,结穗大,比一般没浇苦水的庄稼产量高。
为了在大田里利用苦水浇地,夺取农作物大面积丰收,这个公社党委成员遵照毛主席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导,到北平皋大队蹲点,和贫下中农一起进行试验。他们打了一眼苦水机井,去年利用苦水浇地,小麦平均亩产五百六十八斤,比一九七○年每亩增产一百六十四斤。赵堡公社党委在北平皋大队召开现场会,推广了这个队的经验。现在,全公社已有十个大队打成苦水井三十一眼,机电配套二十二眼,用地下管道引出苦水,浇灌了八千三百多亩土地。


第4版()
专栏:

云南省大理县挖色公社的白族贫下中农,以大寨为榜样,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湖北省罗田县,是最近几年来发展的新茶区。这个县的严家坳公社,十年来粮食超《纲要》,经济作物也有很大发展,成为全省的先进单位。这是社员们正在采茶。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