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8月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为了保证我们的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我们不仅需要正确的路线和政策,而且需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第1版()
专栏:

上海国棉十七厂党委采取措施
帮助新干部认真读书提高路线觉悟
据新华社上海电 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党委在批修整风运动中,坚持对新干部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主要措施是:
第一,通过举办脱产读书班、学习班、辅导讲座,在业余学校开办政治文化学习班等方式,帮助新干部扎扎实实地读一些马克思、列宁和毛主席的原著。一年多来,每期两周的脱产读书班已经办了八期。厂党委和厂革委会的不脱产委员,以及工场、班(车间)两级领导班子中的新干部,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同志参加了学习。第二织布工场乙班党支部书记是个新干部。她通过学习和批修,加深了对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基本路线的理解,并且在实践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去年第二季度,她在工场党总支帮助下,同党支部的其他委员一起,用阶级斗争观点分析班里的无政府主义现象,发动群众狠批刘少奇一类骗子煽动的极“左”思潮,深刻地教育了全班职工,使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得到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改变了这个班革命和生产的面貌。
第二,对于从工人中提拔的新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厂党委注意把他们放到基层领导岗位上去,让他们在生产第一线有更多机会接触实际,联系群众,参加劳动,踏踏实实地做工作。对于已经在厂、工场两级领导班子工作的新干部,厂党委也积极创造条件,帮助他们深入下去。去年第四季度,为了深入开展斗、批、改,加强党对生产的领导,厂党委派了一名副书记带着一个调查组到第一织布工场蹲点。这个副书记是新干部。他通过和群众广泛接触以后,进一步了解到刘少奇一类骗子从右的方面和从极“左”方面破坏抓革命促生产,给党的事业造成的危害,从而提高了全面贯彻执行“抓革命,促生产”方针的自觉性。(附图片)
中共河南省委委员、郑州国棉二厂细纱车间甲班党支部书记盛婉(左二),和学哲学小组的工人一起学习《共产党宣言》。
新华社记者摄


第1版()
专栏:

沈阳部队某部海运大队老干部以身作则
教育新干部发扬我军光荣传统
据新华社沈阳电 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某部海运大队党委,注意组织老干部对新干部进行传、帮、带,使新干部不断提高路线斗争觉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这个大队党委认为,老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是教育和培养新干部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学会应该如何进行工作的有效办法。因此,每次战艇出海执行任务,党委总要有计划地安排一些老干部随艇出航。这些老干部不怕海上生活的艰苦,处处起模范作用,为新干部树立了好榜样。五○九艇艇长马玉才,是从信号兵提升起来的新干部。有一次,五○九艇要单独到一个明礁、暗礁很多的海域执行任务,当时指导员不在艇上。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党委书记、政委徐庆芳,上艇亲自代理指导员的工作。出海的第一天就遇上了六、七级大风,连续航行时间又在七个小时以上,困难越来越多,条件越来越艰苦。在这种情况下,徐庆芳发扬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培养起来的优良作风,不仅坚守岗位,而且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加深入细致。他抓紧时间和战士谈心,鼓舞大家的斗志,还亲自到伙房做饭做菜,晚上又坚持查铺查哨,从生活上关心、爱护战士。马玉才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休息时间,徐庆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我军的光荣传统,说明干部以身作则的重大意义,使马玉才受到很大教育。从此,马玉才无论是在严寒的冬季,还是在酷暑盛夏,他总是和大家肩并肩地值勤,同战士们汗流在一起,心贴得更紧了。


第1版()
专栏:

在实际斗争中增长才干
花垣县委注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据新华社长沙电 湖南省花垣县委注意培养少数民族新干部。
花垣县的苗、土家等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全县大队以上的干部中,有百分之八十五是少数民族干部。在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担任第一、二把手的四百九十多名少数民族干部中,新干部占一半以上。县委优先选送这些新干部到省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举办的读书班学习,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同时,县委也举办了十期学习班。到目前为止,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中的少数民族新干部,都分别参加过省、州、县的轮训学习。参加学习的同志,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路线觉悟。
县委还有意识地让少数民族新干部挑重担,帮助他们在实际斗争中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斗争经验,迅速提高觉悟和工作能力。去年秋天,苗族青年女干部吴云珍当选为县委常委后,县委决定派她带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负责抓几个公社的斗、批、改运动。吴云珍深入到苗儿公社后进单位果儿大队蹲点,开始由于她忙于事务,工作起色不大。县委主要负责人就和她一起学习,帮助她抓方向、路线问题。吴云珍边学边干,逐步取得了搞好斗、批、改运动的典型经验,以点带面,使这几个公社的运动普遍深入。排料公社少数民族新干部吴兴明担任公社党委书记后,有段时间只顾埋头工作,放松了学习,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县委一位领导成员就用自己的教训启发他自觉学习。近一年来,吴兴明带领干部、群众,联系实际认真读书,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推动了革命和生产的发展。


第1版()
专栏:

新乡火电厂党委成员坚持参加劳动
密切了党群关系,提高了领导水平,学到了生产知识
据新华社郑州电 河南省新乡火电厂党委遵照毛主席关于“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的教导,经常总结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经验,提高了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自觉性。
这个厂党委成立后,建立了党委成员坚持参加劳动的制度。开始大家都能自觉执行,但过了一段时间,有的成员强调工作忙,会议多,参加劳动少了;有的人甚至认为,干部应当在上面多搞些工作,劳动少参加一些关系不大。厂党委针对这种情况,引导大家总结参加劳动的好处和不参加劳动、脱离群众的害处,提高了大家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自觉性。
以往,这个厂的发电机组每年进行一次大检修,都要请设备制造厂和兄弟单位一百多名工人和技术人员来厂支援,检修时间都在二十五天以上。今年,厂党委提出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大修。有的同志认为,大修发电机组不是小事,厂里力量薄弱,没有经验,还是应当请外边的人员来。究竟自己能不能搞好这次大修?党委成员在跟班劳动中,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班组长、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意见,认为本厂有能力搞好这次大修。他们深入班组和工人一起劳动,进行路线学习,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社会主义协作,结果只用十四天就完成了全部大修任务,而且提高了质量。
这个厂的党委成员在参加生产劳动中,拜工人群众为师,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努力做到由外行变为内行,取得领导生产的主动权。党委副书记徐谦是去年上半年到电厂工作的。一年来,他在参加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生产知识。去年这个厂开展省煤节电活动,但耗煤量在一个时期里一直降不下来。徐谦在车间参加生产劳动时,发现锅炉班有些工人对蒸汽压力控制得不好,造成气温高,热量损耗大,煤耗量才降不下来。他就和工人群众一起研究,加强了岗位责任制,严格了蒸汽压力的控制标准,耗煤量很快降了下来。


第1版()
专栏:

“老支书办公没有固定的窝”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陈以梅同志参加劳动联系群众的几件事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山东曲阜县陈家庄大队党支部书记陈以梅同志,现在是中共济宁地委委员、县革委会副主任、公社党委副书记。可是,他当“官”没有官气,还是一副庄稼人本色。他身穿粗布衣,脚登庄户鞋,手上有老茧,身上有泥巴。一年四季,他风里来,雨里去,和社员一起战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岗位上。
去年冬天,陈家庄大队在沙滩上打大机井。在井筒子里掏沙挖泥,又脏又累,还很危险。干这个活,别说上了年岁的人,就是小伙子也有点打怵。可是,五十多岁的陈以梅,每天总是第一个抢着下井,最后一个上来。有一天,他的胃病发作了,社员们都劝他不要下井了。群众的关怀,使陈以梅心里觉得热乎乎的。他向群众风趣地说:“只有冻死的苍蝇,没有累死的蜜蜂。劳动能壮筋骨。”说着挽起裤腿,象往常一样,又第一个下井了。十冬腊月,水凉刺骨。他双腿泡在水里,挥动着大锨,一个劲地干。突然,井上传来了喊声:“东南角裂缝了!”陈以梅知道,这是塌方的苗头,就招呼大家赶快躲开。他自己却冒着危险,抠着井帮爬到危险区,用石头和身体顶住塌方,排除了险情。社员们感动地说:“以梅真是铁打的,累不垮,难不倒。”
陈家庄有一个党员,由于在工作中栽了两个跟头,就产生了消极情绪,“看到重担不上肩,碰到问题不发言”。党支部的几个同志找他谈话,都碰了“软钉子”。一天夜里,党支部开完会后,陈以梅躺在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他想,怎样才能帮助这个同志解开思想上的疙瘩呢?他细细地琢磨了好几个来回,主意终于出来了:同他一块到挖河工地上去劳动,在劳动中帮助他解开思想疙瘩。
第二天,鸡刚叫头遍,陈以梅就起来。他安排了一下队里的工作,就往挖河工地上去。在工地上,他一连干了四十八天。白天和那个党员摽着膀子干活,晚上经常一起忆苦思甜,促膝谈心。陈以梅的忘我劳动精神、火热的阶级感情,使那个同志很受教育。那个同志提高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自觉检查了自己的错误想法。打那以后,他工作积极,精神振奋,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陈以梅就是这样把劳动和工作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社员群众赞扬说:“老支书办公没有固定的窝,陈家庄七百亩粮田,五百亩果园,四百亩河滩,都是他办公的地点。”
陈以梅时刻关心着社员群众,谁家的房屋该修了,谁家的子女该上学了,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前些日子,陈以梅在坡里育稻苗,看到贫农社员陈庆南的孩子没有上学,整天在队里干活,心里挺纳闷。一打听,才知道陈庆南因为家庭劳动力少,才叫儿子退学。他想,贫下中农的子女能够上学,是党和毛主席对劳动人民的关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决不能让孩子中途退学。陈庆南家有困难,集体应该帮助他解决。于是,陈以梅几次去陈庆南家走访,讲送子女上学的好处,帮助陈庆南的老伴安排家务。为了使陈庆南家增加经济收入,陈以梅一方面和队里研究多给他安排些零活,另一方面帮助他家订了一个“多养猪多积肥”的计划,还亲自给他家买了两个小猪崽。这样一打算,陈庆南的孩子上学不但没困难,还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陈庆南感激地说:“老支书替俺想得真周到啊!”
陈以梅的心贴着群众,群众心里有话,也愿意对他讲。
一九六八年,有人打着宣传陈家庄的旗号,要陈家庄花两万三千元钱建造一个展览馆。对这件事,大队革委会成员意见有分歧。多数同志不同意;但有的同志却说:“有粉谁都愿意往脸上搽。陈家庄是毛主席批示过的红旗单位,建展览馆花个三万两万的没什么。”群众到底同意不同意呢?
一天,陈以梅和社员一块锄玉米。休息时,他问老贫农陈庆木:“花两万三千元钱建展览馆,你说行不行?”陈庆木说:“两万三千元,就是二十多万斤粮食啊!咱庄户人过日子,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花两万多元搞展览馆,我看不是宣传红旗,是往咱红旗上抹黑。坚决不能办!”老贫农的一席话,使陈以梅心里更有了底。他利用这件事组织全体社员进行了一场大辩论,教育了那些主张建大型展览馆的干部。干群一条心,顶住了那股讲排场、铺张浪费的资产阶级邪风。
多少年来,陈以梅同志不仅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其他干部,他还一直把教育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看成是对干部的爱护,是防修的一件根本性大事。青年党员选进党支部,陈以梅就手把手地教他们劳动,叮嘱他们一定要过好劳动“关”。他发现那个干部劳动少了,就及时提醒。有的干部因为工作忙,挤不出时间参加劳动,陈以梅就想方设法减轻他们的工作,给他们腾出参加劳动的时间。在陈以梅同志的带动影响下,陈家庄大队的干部参加劳动蔚然成风。去年,全大队二十名干部,每人平均劳动三百二十多天。贫下中农赞扬说:“俺大队的干部,都和老支书一个样,两手茧子一身泥。”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