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8月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上海电缆厂党委帮助工程技术人员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的关系
知识分子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新华社上海一九七二年八月四日电 上海电缆厂党委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注意帮助工程技术人员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理论与实践、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提高他们走同工人相结合道路的自觉性,更好地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上海电缆厂是生产电线电缆的综合性工厂。全厂共有工程技术人员二百多人。现在,这些工程技术人员大部分都参加了厂和车间的
“三结合”小组,有一部分担任了厂或车间的领导工作。由于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两年来,这个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一起,实现技术革新和工艺改革共一百三十多项,试制成功较重大的新产品共四十一种,及时完成了国家交给的各项生产任务。
上海电缆厂党委在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时,对全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他们了解到,许多工程技术人员由于过去受旧教育制度和修正主义路线的毒害,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政治与业务、政治与技术的关系。例如有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批判了“业务挂帅”、“技术第一”等修正主义黑货以后,产生了“技术工作危险”、“技术无用”等错误思想,不敢大胆钻研技术,这实质上是没有解决技术为谁服务的问题,不能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的关系。针对这种情况,厂党委通过举办学习班,参观技术革新展览会等,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四车间的一个工程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为自己制订了一个“三十成名,四十成家,五十威震天下”的奋斗目标,成天埋头啃书本,钻业务。文化大革命中,革命群众批判了他的错误思想,他以为这是因为过去技术搞多了,打算以后不再搞技术工作了。后来,在车间党支部和同志们的帮助下,他划清了“技术第一”和为革命钻研技术的界限。现在他负责车间的技术工作,不仅自己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注意用无产阶级政治统帅技术,而且积极帮助别的技术人员克服资产阶级名利思想,树立为革命钻研技术,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雄心壮志。
由于厂党委坚持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使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有了显著的变化,在抓革命、促生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机动车间有一个工程师,原来不注意政治学习,也很少接触群众。文化大革命中,他到车间劳动,工人们经常在政治上对他进行帮助。他自己也努力学习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一次,锅炉班一个工人在离子交换器内进行油漆时,突然中了苯毒,昏倒在离子交换器内出不来,情况十分危急。这个工程师看到体弱多病的工人陈师傅准备进去抢救,立即从陈师傅手中夺过防毒面具,脱下外衣,自己进到离子交换器内。他的眼睛受苯的刺激淌着眼泪,浑身也感到发软,但他仍旧坚持抢救工作。在外面同志的配合下,终于使那个中毒昏倒的工人脱了险。事后他很有感触地说:“这是我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的结果。”
上海电缆厂党委针对有些工程技术人员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偏向,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三结合”小组,帮助他们克服这方面的缺点,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一次,厂里需要设计一座混凝土的工程基础,这个厂的一个土建工程师没有同工人商量,照搬外国资料,搞了一个需要消耗大量钢材和其他建筑材料的设计方案。后来工人们根据实际情况,对钢筋的需要量作了具体分析,并采用土洋结合的办法,也搞了一个设计方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只用少量的钢材就完成了施工任务。这一对比,使这个工程师深刻体会到,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必须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具体条件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今年年初,有个车间的行车横梁断裂,需要及时调换,领导上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这次,他吸取了以前的教训,和“三结合”小组中的工人一起深入现场,共同研究,直接参加操作,并且从理论上加以指导。由于他注意了理论联系实际,使整个工程的设计方案不断完善,施工期大为缩短,原计划需要一个多月完成的任务,结果只花了七天时间便完成了。
这个厂的党委还注意教育工程技术人员在党的领导下,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集体生产劳动中,在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中,发挥他们的专长。对一些世界观改造较好并在生产中作出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党委及时地加以表扬,使更多的技术人员从中受到教育,积极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第3版()
专栏:

昆明机床厂党委鼓励技术人员在技术革新中发挥积极作用
据新华社昆明一九七二年八月三日电 昆明机床厂党委和革委会鼓励技术人员同工人一道开展技术革新和产品设计革命,在最近三年里,全厂实现重大技术革新和工艺改革一百二十八项,试制成功三十三种新产品。经有关部门鉴定,其中光电跟踪长刻线机、光电度盘检查仪等八项产品的质量精度和使用性能,都达到了先进水平。
这个生产大型精密机床的工厂,共有技术人员三百多人。为了帮助技术人员树立为革命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正确观点,厂党委和革委会经常针对技术人员的思想实际和工作中提出的问题,对他们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厂革委会决定试制一种新的镗床,并且建立了一个由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三结合”新产品试制小组来担负这项任务。在试制过程中,工人们提出采用一种电子新技术。但有些技术人员因为对这种新技术不熟悉便不主张采用,他们想这样既可避免承担失败的责任,又可避免因钻技术而走上“技术挂帅”的错误道路,使试制的新镗床的使用性能受到影响。厂领导组织试制小组总结经验,引导大家学习党的路线和政策,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时而从右的方面鼓吹“技术第一”,时而又从极“左”方面散布“技术无用”的反革命罪行。经过总结和开展革命大批判,技术人员认识到不能勇于为革命负责和不能为革命积极钻研技术是路线斗争觉悟不高的表现。他们提高了认识,不仅对新镗床进行了认真的改进,还积极投入了具有先进水平的光电光波比长仪的试制工作。光电光波比长仪是一种测量标准长度的高精度仪器。早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这个厂就根据国家需要,计划试制这种仪器。可是,当时由于受刘少奇推行的洋奴哲学和爬行主义的影响,技术人员不敢大胆设计和试验,使这项产品一直没有制造出来。这次技术人员们团结一心,反复试验,主动争取兄弟单位的配合,大胆采用电子和光学方面的最新技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成功地制造出了光电光波比长仪。
昆明机床厂党委和革委会为了调动技术人员在技术革新中的积极性,还在安排工作的时候,注意发挥他们的业务专长,尽量让他们在恰当的技术岗位上发挥作用。


第3版()
专栏:

第一冶金建设公司输变电工程队
提前架设好鄂西山区近百公里高压线
新华社武汉一九七二年八月四日电第一冶金建设公司输变电工程队在大打矿山之仗中,英勇奋斗,提前两个月完成了鄂西山区近百公里高压输电线路的架设任务,为矿山建设作出了贡献,被人们誉为
“硬骨头施工队”。
海拔一千九百多米的鄂西山区,群峰突兀,绝壁横生。要在这样险峻的山区架设高压输电线路,困难是很多的。但是,这支输变电工程队的工人们响应毛主席关于“开发矿业”的伟大号召,满怀革命豪情,以要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
有一次,施工需要把十一根电杆从镰刀塆运到水泵站。路上被一座险峰挡住。要翻越这个险峰,上山只能走一条羊肠小道,下山要通过一个布满竹茬的陡坡。在山顶,还要越过一个被称为“鹰难飞,猴子见了也发愁”的道口——“老虎口”。担负运输电杆任务的六班工人们,面对这种困难,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关于“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教导,豪迈地提出:就是刀山也要上,虎口也要闯。一贯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刘永田,抢着打头阵。上山时,为了减轻战友们肩上的重量,他弯着腰,跪着上,膝盖磨破了,流着血,却笑呵呵地说:“革命不怕苦,再苦心也甜。”
电杆运上险峰后,过“老虎口”的任务更加艰巨。二十一米长的电杆,要从一个急弯处通过。一边是绝壁,一边是深谷,羊肠小道,稍一不慎,就会连人带杆滑下山涧。刘永田和几个战友走在最艰险的陡坡边,一手紧抱电杆,一手紧握肩上的抬杠,一步一身汗。经过齐心协力,“老虎口”也闯过去了。
架设这条输电线路还要经过扁担崖。这里尽是巉岩怪石,没有立脚的地方。要把四吨多重的“Π”型电杆架起来,首先得立“人”字型扒杆。但山势太陡,要立“人”字型扒杆需打眼放炮,挖一米多深的坑。这样施工时间太长,一天也立不起一根电杆。怎么办?富有实践经验的二班老工人夏光显和祁景庭,建议用单扒杆代替双扒杆。经过研究和准备,一场架立电杆的战斗开始了。随着清脆的哨音,“Π”型电杆徐徐离开了地面。突然,中途往下倾斜。在这紧急时刻,负责现场指挥的夏光显,命令大家立即采取措施,稳住了扒杆。接着,开“诸葛亮会”,找出电杆倾斜的原因,主要是扒杆接地处不稳引起的。他们重新在扒杆周围进行加固,然后开动绞磨,终于用单扒杆在陡坡上立起了“Π”型电杆。
这支工程队以一丝不苟的精神,保证了架设输电线路的质量。有一次,为了保护电线,三班长郭建巨带领几个战友,搭“人梯”,抓树藤,下到半山腰,用木板、枯草垫在锋利的岩石上,保证了电线下垂时没有受到一点损伤。


第3版()
专栏:

人民子弟兵学革命传统
一九六九年四月,北京部队某部某班来到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白洋淀水乡,执行放鸭任务。这几年来,他们虚心学习白洋淀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和革命传统,克服了困难,为国家节约了成万斤粮食,收获鸭蛋十六万个。全班同志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一次,被同志们亲切地称为“白洋淀上的红色放鸭班”。下面介绍的,是战士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几个小故事。
白洋淀上的鱼水情
七月的一天,风雨交加,白洋淀掀起两尺多高的浪。刚刚学会划船的几个战士,心急火燎。正在淀上的一千多只鸭子,在这样的天气下,一发生散群,钻进芦苇地,就不好找了。眼前这么大的风浪,小舶子又容易翻,可是大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绝不能让国家财产遭受损失。他们顶风划船,一个浪头打来,小舶子里就是半舱水。于是,他们有的趴在船上往外舀水,有的划桨,互相鼓励,向淀里划去。
白洋淀的贫下中农也象当年关怀雁翎队那样,关怀子弟兵,把放鸭班算做生产队的一户人家。中午,天一变,大家就自然地念叨起住在淀边的放鸭班战士。青年队长邓捞子冒雨向放鸭班走去,发现鸭子还没有收回来,心里就明白了。他扭头向村里跑去,不一会儿从村边划出一条小鹰船,顶风冒雨,向淀里冲去。从村里到放鸭的地方,不过四、五里路,可是在这样的风浪中,前进一步都要花费很大力气。小鹰船一会儿漂在浪尖上,一会儿又掉进浪窝里。邓捞子想着几个刚刚学会划船的亲人,不顾一切地向前划,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斗,终于在一个芦苇塘边上找到了陈文正等几个战士。
战士们与风浪搏斗,赶到放鸭的地方,把鸭子赶进了苇塘,但三条鸭舶子已经翻了两条。他们就在水里,一手把着鸭舶子,一边看着鸭群。
经过几个小时的搏斗,战士们都很疲劳了,这时一看邓捞子驾着船来了,心里高兴得没法说。邓捞子把战士一个个拉上船,亲切地问候他们,几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呈现出军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他们安排好了鸭群,驾着小鹰船,象当年白洋淀人民同雁翎队一同出击那样,劈风斩浪,奋勇前进。班长陈文正不由得又说起了他们平时常说的一句话:“没有白洋淀人民的抚育,我们这棵小苗,怎么会在这里生根、成长!”白洋淀的贫下中农对子弟兵的关心、爱护,不断地激励着战士们向贫下中农学习好思想、好作风、好传统。


第3版()
专栏:

老雁翎队员讲传统
冬天到了,白洋淀被一尺多厚的冰封得结结实实。是把一千七百多只鸭子圈起来养,还是破冰放鸭呢?
一天晚上,全班同志围在灯下学习毛主席著作,讨论这个问题。
正在这时,寨南生产队的党支部副书记张建安走进了放鸭班的船舱。全班同志便请这位老雁翎队员讲讲雁翎队坚持战斗的故事。
三十多年前,雁翎队的同志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出没在芦丛水荡之中,狠狠地打击日本侵略者。他们战斗在白洋淀上,夏天,风吹雨淋太阳晒,蚊子咬;冬天,趴冰卧雪。一九四二年冬季,日本侵略者大扫荡,雁翎队为了避开敌人的主力,寻找敌人的弱点消灭敌人,就躲在芦荡里。当时,一人一件大袍,既是衣服,又当被褥。往冰上一躺,睡不一会儿就得起来活动活动,不然就把衣服冻在冰上了。大家渴了,口里含两块冰,饿了,芦根、野藕就是好粮食。一连坚持了六、七天,但是雁翎队员一个个斗志更加刚强。在白洋淀人民群众的支援下,这芦荡变成了日本侵略者的葬身之地。侵略者在白洋淀周围的三十六个碉堡,一个个都给拔掉了。
当年白洋淀上雁翎队的英雄事迹激励着放鸭班的战士们。他们决心继承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坚持破冰放鸭。十多斤重的冰枪打下去,一尺来厚的冰层只出现一个白点,砸开一块冰要费很大的力气。几天之后,战士们两只胳膊震肿了,一枪打下去,疼得手发颤。冰水溅得满身,很快又冻成冰凌,衣服变得硬梆梆的,走起路来哗楞哗楞直响。可是,大家豪迈地说:“我们在这有革命传统的地方破冰,学的是革命思想,走的是革命道路。”
就这样,他们硬是凭着两只手,坚持破冰放鸭,把一千七百多只鸭子养得体肥羽亮,为人民节约了五万多斤粮食。(附图片)
北京部队某部放鸭班的同志,请老雁翎队员张建安讲当年雁翎队在芦荡深处与日本侵略者英勇战斗的事迹。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爱护革命财产
四月初,芦苇拔节,鸭蛋丰收的季节来到了。一次,战士们正装箱,一个鸭蛋滚到水里。站在圈边的辛大爷见到了,马上跳到冷水里把这个鸭蛋捞了出来。大家见到辛大爷浑身水淋淋的,非常心疼。辛大爷却说:“一个鸭蛋,也不能让它受损失。”白洋淀人民勤俭节约的品德,多么可贵啊!班长决定请辛大爷给大家上这一课。
晚上,在船篷里,全班同志听取辛大爷对旧社会的控诉。辛大爷十三岁给地主放鸭子。有一次,一只鸭子下蛋,掉在水里,辛大爷没有看见,地主二话不说,拿过竹篙就照辛大爷打来。竹篙上的铁钉把辛大爷的脚扎了个窟窿,鲜血顿时染红了脚下的淀水。看着辛大爷脚上的伤疤,战士们非常激动。接着,辛大爷又讲起了战争年代,他和广大群众给雁翎队送鸭蛋的情景。
大家听着,明白了辛大爷爱护每一个鸭蛋的心意。旧社会,他为了一个鸭蛋受那么大的苦,是因为受压迫和剥削;今天,他跳进冰冷的水里捞一个鸭蛋,为的是革命。
放鸭班在白洋淀人民革命精神的教育下,对毛主席的教导领会得更深了。大家说:“我们就是要象辛大爷那样,爱护革命财富,永远保持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从此以后,放鸭班战士一点一滴地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春天缺菜,领导上告诉他们,把碰破的鸭蛋吃掉。但是,他们不舍得吃一个鸭蛋,而到淀中去采野菜回来吃。他们说:“过去白洋淀人民和雁翎队就是吃这些野菜,打败了敌人;今天,我们吃它,就使我们不忘本,更好地干革命。”他们把碰破的鸭蛋腌起来,送回去,爱护革命财产。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