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8月3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书记严把政策关
——记江苏阜宁县沟墩公社党委书记孙永惠二三事
在江苏阜宁县沟墩公社,贫下中农经常以赞扬的口气,把公社党委书记孙永惠称为“铁政策”。下面介绍的是他在“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的指导下,严肃认真地执行党的政策的几件事。能不能由生产队“公抬”
前年冬天,经上级批准,兴建一座社办轮窑厂。当时一缺资金,二缺材料,负责筹办的同志想了个主意:由各生产队“公抬”。理由是:公社轮窑厂是为生产队服务的,各生产队出资金、拿材料,把轮窑厂“抬”上马,以后反正是大家的马儿大家骑!
孙永惠想:公社建轮窑厂为生产队服务,这是对的;但是,这毕竟是社办企业,要生产队“公抬”,就是平调生产队资金,挪用农业材料,这怎么行呢?于是,他带了几个公社干部一起到轮窑厂,向大家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大家一起回顾当年刘少奇一伙刮“平调风”,从极“左”的方面破坏“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政策所造成的严重恶果,并且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了批判。当下不少同志都点头说:社办工业,应该大力支持大队、生产队,千万不能削弱大队、生产队。大家计议,按党的政策,可以向其它社办企业暂借一部分资金,来解决建设轮窑厂的困难。
不久,窑身拔地而起,建造三十多米高的烟囱时,原来准备搭脚手架的材料不够用,外出购买又来不及。这时有人又提出:宝塔修成了,只差一个顶子,就这么一点,还是请各个生产队支持几根毛竹、树棍吧。孙永惠严肃地说:“‘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这是毛主席制订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社办工业无论如何不能挤农业,那怕‘就这么一点’也不行。”困难要尽快解决,政策要严格执行。老孙同大家研究,采取了这样的办法:可以向生产队借用,但要做好标记,划好价钱,竣工以后,完好的原物归还,损坏的照价赔偿。这样,困难解决了,政策落实了,轮窑厂也很快建成了。要不要转为固定工
随着生产的发展,为了使窑厂进一步“正规化”,厂里一个负责人出了个点子:使二百名亦工亦农的工人脱离生产大队,转为固定工。他打了个书面报告给孙永惠。老孙一看,皱起了眉头,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立即奔到轮窑厂。
为了教育窑厂的负责人,帮助他们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老孙请了四、五个窑厂工人,开了个座谈会,座谈农村的大好形势和农村劳动力的状况。有的说:“这两年粮食增产幅度虽然不小,但粮食单产还是不高,对国家贡献也还不大。”有的说:“我们大队的农田基本建设,还有很多的事要办,一年到头人不够用。”还有的说:“要实行精耕细作,要发展多种经营,一个人就要分成两个人用才行。”孙永惠问:“如果把你们都转成固定工,脱离农业生产行不行?”几个人一齐说:“不行,不行,农业是基础,你把根基抽空了,上面再盖房子,那可危险啊?”老孙也乘势说:“对,毛主席制定的‘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方针,党关于社办企业不能随便抽调农业劳动力的规定,都是从全局着眼的,我们可不能把眼光局限在一个角落上,光顾本单位的需要,而忘记党的方针、政策啊!”
这个座谈会,使窑厂负责人受了一次生动的教育。会一结束,他就把那份关于亦工亦农的工人转为固定工的报告主动收回了。从此以后,他自觉地注意不同农业争劳力,每逢农活大忙时节,就主动安排窑厂工人回队生产。让不让土窑冒烟
公社轮窑厂办起来以后,厂的负责人,看到大队办的一些土窑还在冒烟,有的甚至还在卖砖头,认为这是一种资本主义倾向,要求公社全部制止。于是,在一次有全公社大队支部书记参加的会议上,这个同志递了一张纸条给孙永惠,请他向大家宣讲一下。
这个纸条虽小,给老孙的震动却很大。公社窑厂冒烟了,大队窑厂就不该冒烟了吗?第二天他就到轮窑厂请那个递纸条的同志和他一块去调查。他们跑了四个大队的窑厂,了解了材料来源、砖头出路、经营管理方法等情况,证明大队土窑生产的砖头,完全符合“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和党的政策,不能叫资本主义倾向。
隔了一段时间,公社轮窑厂的那位同志,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大队土窑燃料比公社轮窑用得多,如果把那些燃料用到轮窑上来,那就能烧出更多的砖头。于是,老孙再次和窑厂同志到一些大队土窑去调查了解,算了燃料、原料、运费三笔账。结果是:土窑虽然比轮窑多消耗点燃料,但是,它能就地取土,就地制坯,就地加工,节约运费,比到轮窑买砖花的代价还少四分之一。本来主张队办窑厂一概停办的同志,头脑清醒了,说“有条件办的大队,还是继续办下去合算”。孙永惠听了这话,又因势利导,接上去说:
“这不仅是个经济上合算不合算的问题,而且是个思想上尊重不尊重大队、生产队权利的问题。我们办社会主义事业,可不能就此一家,别无分店,一塌刮子都包揽下来。只有调动大队、生产队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才能多快好省地发展农业生产,巩固国民经济的基础啊!”
本报通讯员
编后
为“铁政策”叫好
“铁政策”,这个响亮的赞扬,反映了群众衷心拥护党的政策,迫切要求落实党的政策的心情。为了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需要千千万万这样的“铁政策”。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一切忠于党的事业的干部,都应当以维护党的生命的高度责任感,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政策。
“只要路线对头,不怕政策过头”,这是刘少奇一类骗子煽动极“左”思潮的谬论,目的是破坏党的政策,篡改党的路线。我们要通过对这种谬论的彻底批判,使广大干部和群众认识到,路线和政策不能分家,路线对头了,政策还要对头。


第2版()
专栏:

对产品质量要抓住不放
公冶平
长垣县农机修造厂一个车间四、五两个月生产情况的对比,是很有意思的。当他们忽视产品质量的时候,不但质量下降了,产量计划也没有完成;当他们重视产品质量的时候,不但质量提高了,产量计划也提前完成了。这就生动地说明了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辩证统一关系。没有数量,自然也就没有质量;而质量不好,同样要直接影响到合格品的数量。
不少企业的领导人,在处理产量和质量关系的时候,往往是抓产量经常紧,抓质量“一阵风”。这当然是很不对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抓住质量不放。不但在生产任务比较轻,产品质量下降的情况下,要狠抓质量,就是在生产任务比较重,产品质量上升的情况下,也要狠抓质量。抓质量“一阵风”,是直接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精神相违背的。
王进喜同志曾经说:“要对质量负责一辈子。”这话说得好。我们对质量就是要负责一辈子。抓质量“一阵风”是不行的。应该把是不是坚持抓产品质量,看作是不是认真执行毛主席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一把重要的尺子。


第2版()
专栏:来信

抓质量“一阵风”不行
目前,在企业中存在着抓质量“一阵风”的现象。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
就拿我们车间今年四月份生产“豫农一型脱切机”横板来说,开始按图纸加工,注意抓锻件质量。后来,上级指示我们要在麦收前完成脱切机生产任务。这时,我们又认为“产量是硬指标,不完成不行;质量是软指标,过得去就算。”谁完成的数量多,就表扬谁,把产品质量忘到了脑后。结果,废品率上升到百分之十,全月任务也没有完成。
到五月份,针对这个问题,车间党支部加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思想教育,使大家认识到,不抓质量不行,抓质量“一阵风”也不行,必须坚持抓下去,一抓到底。从此,全车间出现了人人关心质量,人人都抓质量的新局面。脱切机横板质量合格率比四月份提高了百分之七,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七,而且提前四天完成全月生产任务。
河南长垣县农机修造厂
韩九星 陈俊卿


第2版()
专栏:工农兵论坛

粗活也要细心做
广西扶绥县农机修造厂  工人评论组
“细活不粗心,粗活要细心”,这两句话充分反映了我们工人对产品质量极端负责的科学态度。
但是,有些人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只追求细活的过细工作,而忽视了粗活的过细工作。他们说:“大树不怕伤点皮,粗活粗点没关系”。因而,对粗活漫不经心,不讲质量。这是十分错误的。
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切产品,不但求数量多,而且求质量好”。我们生产每一件产品,不管是“粗”的还是“细”的,都有它的质量要求,都要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对于一部机器来说,“细”的部件也好,“粗”的部件也好,都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把粗部件当“粗活”,不细心加工,不讲究质量,那就会使整部机器的质量受到影响,粗活粗点怎么能说没关系呢?
在这方面,我们厂是有教训的。今年四月份,我们有的同志把碾米机轴盖当作“粗活”,认为粗点不伤大雅,制作时粗粗拉拉,面上车两下,底部刮两刀,就算完事了。结果有的轴盖内孔过大或过小,返工率达百分之五十,影响了碾米机按时出厂。党支部抓住这个问题,及时进行了教育,使大家树立了粗活也要细心做的思想。在五、六月份生产碾米机时,粗活部件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及时地按质按量完成了生产计划。
可见,粗活也是粗心不得的。不管细活也好,粗活也好,没有极端负责的精神,都是干不好的。


第2版()
专栏:

在支援农业的岗位上
安徽当涂县的农业生产,近几年有了较大发展。去年,全县粮食总产量比前年增加一亿多斤。今年农业生产的形势又好过去年。社员们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同工人老大哥的大力支援分不开的。下面就是几个工厂努力支农的几件新事。次品终于查出来了
新投产的农药厂,在试验生产六六六粉期间,曾经出了二十七包次品,堆放在仓库一角,准备返工重制。可是,近来提货的单位较多,仓库保管员在繁忙中,忘了向负责搬运的同志交代,结果,二十七包次品都当成合格品卖掉了。
怎么办?厂党支部马上开会讨论。有人认为,尽管次品杀虫效果差一些,但还是能杀虫的,不会象医院发错药品那样,贻误大事。有人不同意,认为生产队把次品当合格品用,就会减低杀虫效果,也会贻误大事。再说,合格品和次品每包差价三元多,以次充好,占了生产队的便宜,怎么可以呢?最后决定立即追查。
可是,从那里追查起?大家经过多次回忆、分析,决定首先到丹阳供销社去找找看。丹阳供销社仓库里堆着一百多包六六六粉。为了查得彻底,他们逐包编号,然后从每包取出一些六六六粉,用纸分别包着,也同样按包编号。炎夏的下午,在仓库里搬弄农药,格外闷人、呛人。经过连续三个多小时的劳动,终于取出一百三十三包样品赶回工厂。
经过一包包化验,最后一点数,次品正好是二十七包。这时,全厂如释重负,立即派人赶到丹阳,把多收的款子退给了供销社,并且将二十七包次品明码标价,附上次品使用说明。这种对产品质量认真负责的精神,得到社队贫下中农的同声称颂。粉碎机能够粉碎了
六月三十日下午,县农机厂接到一封人民来信。信是本县博望公社护林大队第十三生产队写的。信上说他们队买的一台农机厂生产的粉碎机不能粉碎,加工出来的猪饲料不是粉末,而是条状。
一听说支农产品出了问题,厂党总支开了个碰头会,当即决定派朱良琪师徒俩前去检修。他们查来查去,发现不是自己厂生产的粉碎机的毛病,而是别的厂生产的柴油机上的皮带轮小了,使粉碎机的转速不符合规定标准,因此猪饲料怎么也粉碎不了。
朱良琪师徒俩考虑到本县没有制柴油机的工厂,于是主动承担责任,把它带回厂里,热情地帮助这个队解决问题。工人们马上精心绘图,赶制模具,很快翻砂制造了一个新皮带轮,又派工人背着送去安装好。社员们看到从粉碎机里出来的猪饲料又细又匀,真是从心窝里感激工人阶级啊!备用叶轮借出去了
在县钢铁厂炼焦车间,李师傅和机电房保管员小杨,为出借不出借一只备用叶轮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决定找车间主任老靳评理去。
原来,头一天下午,十字路生产队正在灌溉稻田的时候,一台水泵突然坏了。队长和两个社员急急忙忙把水泵抬到炼焦车间机电房。李师傅一接到手,就抓紧拆修,把水泵上的几处毛病都修好了。可是,叶轮坏了三片叶子,无法修补,得换新的。就这样,李师傅才找小杨借叶轮。不料好说歹说,小杨硬是不借。
老靳在弄清事情的原委后,便耐心说服小杨,决定把叶轮借给生产队。至于车间的水泵叶轮坏了怎么办?李师傅胸有成竹地说:“这我们早想好了。可以把基建上的水泵抽出来作为备用。另外,还可以向兄弟厂借用。为了支援农业,我们宁愿麻烦千遍,也要尽可能给生产队方便。”一席话,说得小杨直点头。李师傅拿着新叶轮,很快把水泵装好。十字路生产队的同志们高高兴兴地把水泵抬回去抽水抗旱了。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山东莱阳动力机械厂党委狠抓产品质量。这是生产指挥部负责人王希亭(左)深入农村调查,听取社员对本厂生产的一九五型柴油机的意见。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